大众小说网 - 无弹窗无广告小说在线阅读

大眾小說網 > 炊事兵的故事 > 第十七章 新兵連生活 15

第十七章 新兵連生活 15


  今天在整理內務,打掃衛生。

  整理內務,在部隊可是一項重要的工作,部隊有句話:出門看隊列,進門看內務。可見內務的重要性了。內務在部隊,其實就是室內衛生的總稱,主要是指疊被子,室內的各種物品的擺放等。其實,部隊重視內務,還有一個目的;就是鍛煉人的作風。部隊要有雷厲風行的作風,就從整理內務鍛煉起來。仔細想想也能理解,人嗎?誰沒有惰性,怎么克服掉啊?就的用讓人難以理解的強制性手段,要不真要打起仗來,懶懶散散的,能打勝仗才怪呢?

  整理內務目的就是鍛煉作風,可真正到了具體實行時,就走樣了,成形式主義了,本來以為連下基層是這樣,但沒有想到陸軍學院也是這樣,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我們單位檢查衛生的要求是:木見本色,鐵發光。

  先說疊被子吧!應該說疊被子是件非常輕松的事,可是,我們疊的被子就不合格了。特別是剛來部隊段時間,檢查特別嚴格,不管我們怎么疊,都有問題。非得給你挑出些毛病不可,每班都會評出個最差內務。每次早晨或中午,開飯前,都要對衛生進行講評。差的同學要站到隊列前,接受批評,不僅面子丟盡,過后連領導導,實習的班排長還得找你談話,態度不好的,還要寫出檢查。嚴重的還的要在連軍人大會上作出批評。其余的同學要把你查找“原因”。

  在說說掃地吧,我們是從來不用拖把的,地掃完后,地板是用毛巾搽出來的,每天打掃衛生的時候,只見同學,趴在地上,象擦桌子這樣,賣力的擦著。旁邊臉盆里的水,一會兒就黑黑的了,動作慢的同學,到快吃飯前幾分種,還要用這個臉盆去洗臉呢。那時也沒有干凈不干凈的。根本就沒有考慮的時間。

  擦玻璃也是這樣,一塊玻璃擦了好幾篇,還是不干凈,說實話,要把一扇窗戶擦的干干凈凈,還是要花一定時間的,而且檢查時,還不一定能合格。不過,擦玻璃最好的方法,就是拿半干的毛巾,先把玻璃擦一下。而后,就用手當抹布,在玻璃上一點一點抹,什么時候,把玻璃上的水抹干了,那這快玻璃肯定干干凈凈了。不信,你可以試試看,用報紙什么擦,都是不合格。多多少少會留下,毛茸茸的東西,仔細看看就看出來了。

  內務整理中,還有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物品擺放,部隊寢室里,所有的物品擺放都有規定,連抽屜里的擺放,也統一規定,打開抽屜,上面一層,必須看到一樣筆記本。擺放中,床上只有被子,帽子,外腰帶,被子離床頭多少厘米,帽子擺在被子上面的什么位子,外腰帶與被子多少距離,等等,都有規定。床頭的毛巾,必須是四折整理,四角對正,像紙疊的一樣標準。而且還要保持雪白的。于是,就出現了一個怪的想象,毛巾從疊好掛上去之后,一學期下來,更本是不動它的,就擺著看的。你要知道在早晨緊張的時候,少疊一下毛巾也是好的。而且,花十多分鐘,不能能合格,所以,不如一次性疊好,不用它更省心,這就是形式注意的效果。床底下,也是,鞋的擺放,都規定的死死的,必須擺同一發的鞋,鞋跟同一朝外,而且還要擺成一直線,臉盆里的牙缸,牙刷,香皂盒都有規定,連牙刷柄朝什么方向都規定到的。部隊,工作之些,在沒有當過兵的人來說,是很難理解的,。正因為有了,這些嚴格的要求,我們才克服掉了身上許許多多壞習慣。雖然這些形式注意存在著很多的缺點,但她在我們部隊的管理中,所起到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

  從名譽羅網中掙身而出的過程,很可能貫穿人的一生。有的人,終其一生都未能全然掙脫,其中包括一些極其杰出的人物。這實在是有關生命本質的一系列悲劇故事。

  我深知只有具體地體驗了這種故事才能真正領悟有關名譽的種種涵義,因此必須選一個這樣的人來舉例,選來選去選中了李清照——一個清純絕俗到似乎不應該有名譽問題的人。女詩人風華絕代又與世無爭,成天獨個兒佇立于西風黃花之中,又不招誰惹誰,會遇到一些什么名譽問題呢?正是這種疑問,觸及了人生與名譽之間的險惡玄秘。

  那么,就說她吧。

  李清照是在與趙明誠結婚之后,開始目睹長輩們遭受的名譽災禍的。這種經歷像是一種試煉,讓她明白一個人在名譽問題上的乖謬無常。她的父親李格非與當時朝廷全力排斥的所謂“元祐黨人”有牽連,罷職遠徙。這種名譽上的打擊,自上而下,鋪天蓋地,轟傳一時,壓力極大,但年輕的李清照還能承受,因為這里還有另一種名譽——類似于“持不同政見者”的名譽。然而不幸的是,處理這個案件的恰恰是丈夫的父親趙挺之!這一下就把這對恩愛的年輕夫妻推入十分尷尬的境地:只要一方的父親能保持名譽,另一方的父親就必然失去名譽;而這種你死我活的格局壓在一個家族的頭頂,實際上連一半名譽也無法保持,只能是在眾目睽睽之下被別人看笑話,兩敗俱傷。李清照身在其中立即體會到了這種尷尬,曾大膽寫詩給公公趙挺之,要他以“人間父子情”為慮,顧及兒子、兒媳和親家的臉面,不要做炙手可熱、讓人寒心的事。

  一個新過門的兒媳婦能夠以如此強硬的口氣上書公公,可見做公公的趙挺之當時在親友家族乃至民間社會中是不太名譽的,但實際上他很可能是一個猶豫徘徊的角色,因此最終也遭到打擊,甚至在死后僅僅三天,家產被查封,親屬遭拷問,兒子趙明誠也被罷免官職。事雖如此,他原先缺失于民間士林的名譽并沒有恢復,反而增加了一層陰影,人們只把他看成三翻四覆的小人。古往今來,很多勉強進入不同身份而又良知未泯的知識分子官吏,大多會在自身名譽上遭此厄運而百口莫辯。這時,李清照跟隨著落魄的丈夫趙明誠返回故里青州居住,對世間名譽的品嘗已經是澀然不知何味了。

  我想,被后世文人一再稱道的趙明誠、李清照夫婦倆在青州十余年的購書、猜句、罰茶的風雅生活,正是在暫離升沉榮辱漩渦后的一灣寧靜。他們此時此地所達到的境界,好像已經參破紅塵,永遠不為是非所動了,但事實并非如此。名譽上的事情沒有止境,你參破到什么程度,緊接著就有超過這一高度的騷擾讓你神亂性迷,失去方寸。就像是催逼,又像是驅趕,非把你從安寧自足的景況中驅趕出來不可。

  似乎是上天的故意,李清照后來遇到的名譽問題也越來越大,越來越關及個人,越來越無法躲避。例如那個無中生有的“玉壺事件”就很典型。事情的起因發生于趙明誠重病期間,曾有一位探望者攜帶一把石壺給這位病榻上的文物鑒賞家看過,沒想到趙明誠死后即有謠傳興起,說他直到臨死還將一把珍貴的玉壺托人獻給金國。當時宋、金之間正在激烈交戰,這種謠傳關涉到中國文人最重視的氣節問題,李清照再清高也按捺不住了。但她又不知道應該如何洗刷,想來想去選了一個最笨的辦法:帶上夫妻倆多年來艱辛收藏的全部古董器物,跟隨被金兵追得走投無路的宋高宗趙構一起逃難,目的是希望有機會把這些古董全部獻給朝廷。她的思路是,謠傳不是說我的丈夫將一把玉壺獻給了金國嗎?現在金國愈加兇猛而來朝廷愈加萎弱,我卻愿意把全部古董獻給宋廷,這是一切稍有勢利之心的人做得出來的嗎?已故的丈夫與我完全同心,怎么可能叛宋悅金呢?

  這實在是只有世界上最老實的文化人才想得出來的表白方式,她顯然過高地估計了造謠者的邏輯感應能力,他們只顧捕風捉影罷了,哪里會留心前后的因果關系?她也過高地估計了周圍民眾的內心公正,他們大多樂于聽點別人的麻煩事罷了,哪里會感同身受地為別人辯誣?她更是過高地估計了喪魂落魄中的朝廷,他們只顧逃命罷了,哪里會注意在跟隨者的隊伍里有一個疲憊女子,居然想以家庭的全部遺藏來為丈夫洗刷名聲?

  宋高宗在東南沿海一帶逃竄時一度曾慌張地在海上舟居,李清照也從海路追蹤。這一荒誕的旅程最后在一位遠房親戚的疏通和勸說下終于結束,但在顛沛流離中,所攜文物已損失絕大部分。

  付出如此代價,名譽追回來沒有?這真是天知道了。

  至此李清照已經年近五十,孤孤單單一個人,我想她一定累極了。在國破家亡的大背景下,她頹然回想,父親的名譽、公公的名譽、丈夫的名譽,已經摧肝裂膽地折騰了大半輩子,究竟有多大實質性的意義呢?她深深喘一口氣,開始渴望過幾年實實在在的日子,她已受不住在寒秋的暮色里回憶那早已遠逝的親情抱肩而泣的凄楚,她想暫別往昔,她想尋找俚俗。于是,她在思慮再三之后接受了一個叫張汝舟的軍隊財務人員的熱烈求婚,又有了一個家。

  她當然知道,在儒家倫理的重壓下,一個出身官宦之家的上層女子,與亡夫的感情彌深彌篤,而且又年近半百,居然公開再嫁,這會受到上上下下多少人的指責?我們今天還能看到當時很有見識的文人學者在自己著作里對李清照再嫁的惡評:“傳者無不笑之”、“晚節流蕩無依”……對此,我們的女詩人似乎有一種破釜沉舟般的勇敢。

  type')!=2&&hapter')<>

  documentwrite('');

  }


  (https://www.dzxsw.cc/book/50385/2717950.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