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 重賞!更深的用意!
朱允熥說完,又踱步過去,拍了拍朱高熾的肩膀,道:“你將這件事做好,將來親王之位,就不愁了!”
朱高熾心頭一顫。
他的年齡比熊孩子朱高煦大一些,心智也更為成熟。
聽到朱允熥這般許諾,頓時激動萬分。
“太孫殿下放心,我就算拼了這條命,也一定會將蒸汽機造好。”朱高熾趕忙拍著胸膛保證。
隨后,他很快便去召集工匠,傳達朱允熥的命令。
剎時間,工匠們沸騰了。
“造出大型蒸汽機便封國公,這是真的嗎?”
一名頭發胡子皆白的老工匠,顫顫巍巍地問道。
實在難以置信。
自古以來便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而這個讀書,特指讀圣賢書。工匠們即便認得幾個字,讀過魯班書,能熟練制作器物,可也不算在讀書人里面。
工匠這一輩子,只圖個吃飽穿暖。
也僅限于此。
封侯拜相這種事,連做夢都不敢想啊。
“太孫殿下親口許諾,還能有假嗎?”朱高熾喝道:“太孫殿下什么時候虧待過你們,給你們的待遇如何,你們自己心里都有數吧。”
眾工匠紛紛點頭。大明制造局的待遇,又豈止是一個“好”字能夠形容的?
而是好得不得了!
經驗豐富、技術高超的工匠,能拿到的薪水和獎賞,比縣太爺的俸祿還高好幾倍!
只不過,工匠干的活“低賤”,不能像縣太爺那般,享受人上人的快樂。
“那咱們一定要拼了!”
“這個國公,我要定了!”
“別搶,這是我的!”
“我知道,有幾個地方能夠改進,我一定要為歐陽家爭得國公之位。”
“光宗耀祖,就在今朝了!”
……
工匠們個個都紅了眼!
正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此前還有不少人,是抱著做好自己份內之事便好的心態。
大家都是拿薪水干活,能完成工作任務,已經算是很優秀的打工人!
但現在,個個都絞盡腦汁開始想該如何做才更好了!
國公啊!
那可是國公啊!
在戰場上出生入死多少回,先登、陷陣、斬將、奪旗……提著腦袋不要了,想封了一個最低等的爵位,都難于登天!
更別說是最高一等的國公!
太孫殿下可是說了,只要做出有用的改進,就能論功行賞。
既然連國公的爵位都拿出來了,那其他論功行賞的人,賞賜也必定不低。
這還不拼命,那就真傻了!
一時間,工匠們都為之瘋狂了!
“太孫殿下,蒸汽機真有那般重要嗎?”離開之后,鄭和忍不住問道。
身為大明的將領,他比工匠們更清楚,國公之位意味著什么。
“那是能真正改變世界的神器!”朱允熥道。
蒸汽機作為動力機被廣泛使用,可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標志。
從此之后,工廠大規模代替手工場,機器作業取代了手工勞動。
人類也由此從農業社會,跨入工業社會。
蒸汽機有多重要,還用說嗎?
朱允熥忽然又想起了什么,吩咐道:“去傳令,將蒸汽機的圖紙畫出來,送給國子監的學生研究學習。”
“告訴他們,誰能想出改良的法子,促使大明制造局造出能正常使用的蒸汽輪船,封國公!”
“凡是能想出有效改良蒸汽機之法的,皆論功行賞。”
幾個月前,他就已經在國子監講過科學。
國子監對此感興趣的學子,不在少數。
那些人當中,不乏智商超群的聰明人。
他們雖然不是工匠,沒有實際經驗,但卻未必不能從原理上找到突破口。
而且,這也是一個極好的誘餌。借此告訴那些學子,并不是只有讀圣賢書才能出人頭地,出將拜相。
做科學研究,同樣可以。
由此扭轉數千年以來形成的重圣賢之學,輕科學之理的風氣。
這不僅僅是為了造出蒸汽機。
更重要的是,千金買馬骨!
讓所有的學子,讓天下人都知道,走科學之路,造出國家需要的器物,也能建功立業,封侯加爵。
由此鼓勵更多的科學發明。
這個時代與后世不一樣。后世科技大爆發時代,科技發明在某種意義上,已經與普通人絕緣了!
沒有接受過大學本科以上的教育,沒有去讀碩讀博,科學發明這事,就與他沒有任何關系。
這是因為后世的科學技術,已經挖掘到了極深的層次。
普通人距離那個層次很遙遠。
沒有經過數十年嚴格的科學訓練,沒有構筑深厚的基礎,就不可能進行科研活動。
一定要去搞,也大抵只會成為沒用的民科,淪為人們茶余飯后的笑談。
但這個時代還不是。
這個時代的科技,還有許多淺層的簡單的東西沒有挖掘出來。
普通人只要深入思考,也能想出來,只要認真去做,就能對技術加以改進。
這才是重賞最大的意義!
果然,朱允熥的命令一傳出,便宛如將一顆巨石投入了平靜的池塘。
一石激起千重浪。
造出實用的大型蒸汽機即可加封國公的消息迅速擴散。
大明朝野皆為之震動!
……
從碼頭前往金陵城的路,已經由坑洼不平的變成了寬闊氣派的水泥大道。
不得不說,大明的基建能力確實很強。
短短幾個月的功夫,應天府附近許多州縣,都鋪設了不少水泥路。
在沒有大型機械,全靠人力施工的時代,這個速度,堪稱奇跡。
但換一個角度來看,這樣的事,在華夏歷史上,并不足以為奇。
要不然,華夏也修不了舉世無雙的萬里長城。
基建狂魔的基因,從數千年前,便潛藏在華夏人的血脈里。
當然,實現這一點,也是依靠千千萬萬勞動人民的汗水,甚至是血水!
戰艦靠岸后,便是隆重的凱旋儀式。文武百官齊至。大量的百姓也聚集在遠處圍觀。
當足利義滿被押上岸的時候,人群更是發出了巨大的聲浪。
隨后被押上岸的,便是黃子澄。
朱允熥此前并沒有將黃子澄的事,傳回朝內。
朝中官員看到出使倭國的黃子澄穿著囚服,戴著腳鐐手銬出來的時候,都一臉茫然。
文官們甚至開始騷動,不明白究竟發生了何事。
黃子澄自幼身負盛名,當年又是會試第一名,殿試探花,在儒林中威望聲譽極高。
雖然此前曾為獻王之師,暗中指使獻王與太孫殿下爭儲君之位,但那早已事過境遷。
既然當時都沒有治他的罪,為何又會在派其出使倭國之后抓捕呢?
人群中,齊泰的臉色,卻是一下子變得慘白無比,手腳都感到一陣陣冰涼。
黃子澄被抓了,那自己呢?
朱允熥并沒有立即公布黃子澄的罪名。
畢竟,今日得勝歸朝,要做的事很多。
如何處理黃子澄,倒不急于一時。
待人犯押上岸之后,便是跟隨而來的幾名倭國天皇子嗣。
他們目睹金陵勝狀,看著綿延數十里的碼頭與城墻
,個個都驚得張大了嘴巴。那模樣,仿佛是第一次進城的鄉下人。
久聞中原繁華,遠非倭國能比,今日見到,才知果真名不虛傳。
光是地上鋪的水泥路,他們看了半天也不解究竟是何物,只覺驚奇萬分。
與之相比,京都簡直就是一個小山村。
這也令他們心中皆種下了日后絕不可與大明為敵的念頭。
朱允熥揮了揮手,將士們便將一箱箱的白銀,從船上搬上岸來。
二千萬兩白銀,一千兩為一箱,整整裝了二萬個寶箱。
他特意令人將箱子全部打開。
文武百官頓時一個個都瞪大了眼。在此之前,就算是以前戶部掌庫房的官員,也從來沒有見到過如此之多的白銀。
遠處圍觀的百姓遙遙瞧見,更是響起一陣陣倒吸涼氣的聲音。
兩萬箱白銀給人帶來的沖擊力太大,令許多人都心跳加速,目眩神迷。
現場變得安靜無比。
此前就聽聞倭國賠償大明兩千萬兩白銀,百姓們還半信半疑。
因為歷來朝廷大軍出征,夸大戰績,也算是老傳統了。
畢竟,戰績就是軍功,軍功就是豐厚的賞賜,封官加爵,蔭及子孫。
其中有著牽涉巨大的利益。
將領們自然會想方設法多報一些軍功。
退一萬步,就算統軍的大將自己兩袖清風,誠實為人,他也得為手底下的兄弟們著想。
兄弟們在戰場上拋頭顱,灑熱血,出生入死,才將敵人打敗,才建功立業。
肯定是要想盡一切辦法,為兄弟們多爭一點封賞的。這是人之常情。
朝廷官員對此亦是心知肚明,只要不是特別過分,也就睜只眼閉只眼了,全當是真的。
畢竟,將士們賺一點軍功不容易,朝廷不能太過苛刻。
兩千萬兩白銀這個數字,太過于駭人。
百姓和官員想當然地認為,這里面摻雜了水分。
畢竟是太孫殿下親自領兵出征,一句賞給了將士們,銀兩的數額,便無從查起。
直到此刻,看到兩千萬兩銀子擺在眼前,才知道太孫殿下沒有半句夸大不實之詞。
“這是倭國給我大明的賠償!”
朱允熥目光緩緩掃過全場,沉聲開口。
將銀子拿出來,可不是給他們看一下,而是有更深的用意。
他要以此來激勵大明朝野支持戰爭。
“這其中,一部分是賠償我大明海軍的軍費開銷。”
“另外一部分,是賠償受倭寇所侵害的大明百姓的損失。”
“這筆錢,朝廷一分都不要。”
“本宮決定,拿出十分之一,用來祝賀此次大捷,遍賞金陵城百姓。”
“余下部分,一半用來賞賜此次出征的大明海軍將士。”
“另外一半,用來賠償曾經飽受倭寇之苦的百姓!”
……
(https://www.dzxsw.cc/book/50244857/21033795.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