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无弹窗无广告小说在线阅读

大眾小說網 > 大唐三帝傳 > 金烏漸逝,玉兔初升二十二

金烏漸逝,玉兔初升二十二


  PS:想聽到更多你們的聲音,想收到更多你們的建議,現在就搜索微信公眾號“qdread”并加關注,給《大唐三帝傳》更多支持!

  貞觀二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一。

  太宗因諸臣之請,太子李治之念,著進順陽王泰為濮王。

  高陽聞之,益恨。

  是月三十。

  太宗疾愈,乃復三日一朝。

  時光飛逝,轉眼間,便又是新一年。

  貞觀二十二年。

  正月初八。

  太宗乃作帝范十二篇,以賜太子李治。

  名曰《君體》,《建親》,《求賢》,《審官》,《納諫》,《去讒》,《戒盈》,《崇儉》,《賞罰》,《務農》,《閱武》,《崇文》。

  且語告太子道:

  “朕為君一生,戎馬半世,自以修身治國之道,皆在其中。一旦不諱,則無他言矣。”

  太子李治聞之悲泣。

  太宗又道:

  “兒當以上古哲王為師,不當法朕也(效法我)!古人,夫取法于上,則僅得其中;取法于中,不免為下。朕自即位以來,過失多矣。錦繡珠玉不絕于身前,宮室臺榭亦屢有興作,犬馬鷹隼遠而益致。且又性好行游四方,使地方供煩給勞。此皆朕之大過,兒當萬不可以為是而效之。

  又顧前事,朕弘濟蒼生,其益甚多;興唐建室,其功頗大。因朕益民多而損民少,故百姓不怨。功強過微,故王業不墮。然比之盡善盡美之主,實在每思頗愧也。

  今兒無朕之功勤而承天子之富貴,實為大苦事也。只因朕之在前,則兒便竭力為善,不過國家僅得安定耳。然若稍有驕奢怠惰,則必自身亦難得保。且成功不易,敗事卻速者,正為一國一朝。失之易,得之難,正為天子之位。

  兒不悔?”

  李治乃道:

  “但為父皇大唐故,不悔。”

  太宗乃欣慰,道:

  “則兒當惜之,慎之!”

  李治答:

  “兒必惜之,慎之!但為社稷、兄弟故,虛名可拋也!”

  太宗欣然。

  次日。

  中書令兼太子右庶子馬周府上來報,道其病不得安,請準太子幸之。

  太子聞之,大悲,乃急入其府,持其手,含淚道:

  “徒兒前來。師傅莫憂。”

  馬周聞言,時已不能言語,心下甚慰,乃以手指心,又指一側書案上之折書,方含笑而去。

  太子李治閱之,乃請著毀其奏疏之語,且更言之切切道:

  “臣再不欲效管晏之悲,以諷君王之失,而成己之美名耳。”

  太子李治大悲,乃當場慟哭不止。

  太宗聞之,亦甚痛,乃道:

  “朕先失魏征,又失李大亮,再失岑文本,如今更失馬周……斯痛之事,夫有何可止也?”

  乃廢朝三日,著令國葬禮之,更賜羽儀二衛,陪葬昭陵。馬氏子弟,更得太宗親點,以列氏族志,享門蔭之恩……

  太子李治,痛失良師,乃數日不進茶米,左右勸之無用。

  太子妃王善柔知,乃多方設法,好生勸慰,一時使太子心憂稍解——雖依舊不曾復情,卻終究不再生怨,且諸臣皆暗贊其佳,太宗亦頗為贊許。

  一時間,東宮諸嬪皆暗以太子妃之位必然穩固。

  蕭良娣因顧及幼子,頗不得顧,聞之,心生怨恨,乃再設計太子妃,借其近侍憐奴無心之失,告與太子,道太子妃有意毒害素節。

  太子李治聞之,復惡太子妃。太宗雖知此事有疑,然因觀太子妃嫉恨素節之事并非虛妄,乃心中不滿。

  諸臣更是各自立派,互為王蕭。

  一時間,東宮前朝,風云再起。

  五日后。

  長安,太極宮,東宮。

  承恩殿。

  侍女羅立。偏殿中只坐著太子妃一人,一側,近侍憐奴奉盤而停。

  太子妃細細地品著一盞冷陶,半晌才放下玉箸道:

  “有些淡了。”

  憐奴便立時喚來人,將菜盞端了下去道:

  “娘娘,您說這食譜,當真是昔年皇后娘娘所留的?”

  “母親親自所覓,自不會假。何況日前不是已然著人制了兩道送去陛下處請陛下品嘗,權當試味……

  陛下不是也披喜愛么?”

  憐奴頜首道是:

  “這倒是真的。當日陛下身體不安,什么都吃得不太香,倒是咱們承恩殿奉上的兩樣新食,吃了個干凈。”

  于是便又傳一道甘飴羹上來。

  憐奴接了,小心奉于幾上,乃告王氏道:

  “此乃殿下最喜愛的甘飴羹,娘娘……”

  “且不必說,先由本宮試味再說。”

  于是便見太子妃又取了侍女奉上的湯匙,輕輕舀起一匙送入櫻桃小口中,才細細一品,便皺眉道:

  “蜜是不是也放得太多了?

  這般甘膩……”

  憐奴便訝然道:

  “可這是按著多年侍奉甘露殿中膳食的老宮人所說的量調的呀?

  娘娘,您自幼便不喜甘食,偏生殿下又是自幼最喜愛甘食……是故于殿下而言,此羹蜜味尚好,可于娘娘而言,便過于甘膩了?”

  王氏這才想起,在府中未入宮之時,便頗聞李治喜甘,父親也曾經為得一個文林郎之稱,而奉上好幾道家奴新制之甘味食譜于陛下——

  雖說最終無果,可究竟是事實。于是便點頭稱是,著人按方再制。

  ……

  如是又試了幾道,王氏頗覺滿意,便著憐奴去甘露殿請李治。

  憐奴猶豫一番卻道:

  “可是娘娘,殿下此刻正與陛下弈棋呢,不若待會兒再去……或者奴婢這便在殿外候著,等殿下出來?”

  “此刻,那宜春宮的想必已然在甘露殿外等著了。你說若是殿下出殿,同時看到咱們承恩殿與宜春宮……

  那他會去哪兒?”

  王氏一邊接了絲巾拭手,一邊輕輕發問,語音柔和順美。

  憐奴立時住口。

  王氏見她如此,不由又輕嘆道:

  “此刻去甘露殿里請殿下,畢竟有陛下在。

  陛下面前,便是那宜春宮的再過愚蠢猖狂,也知道本宮與蕭氏之間,陛下必然是向著咱們的。

  是故她們不會,也不敢進殿內去相爭。

  可若是殿下出了甘露殿,沒有陛下在一側……”

  王氏再不語,一抹輕愁撫上眉頭。容態當真楚楚可憐。

  憐奴看得心中好生不忍,于是再不多問,只叉手一禮,恭然告退,自去請李治來。

  不多時,憐奴便行至甘露殿外。

  她大眼一瞧,便是一聲冷笑:

  果如自家娘娘所料,那宜春宮的賤婢玉鳳,可不是帶了幾個妖模精樣的小丫頭,立在甘露殿外,眼巴巴地瞅著,恨不得用一個眼神兒便把太子殿下給從里面勾出來么?

  憐奴自幼跟著王氏,見慣了大家爭斗——在太原王氏一族之中,向來只有身為正室女的王善柔高高在上,哪里如這般入了宮之后,竟被一個小小蕭氏女欺壓至此?

  不止如此,便是這賤婢玉鳳,平日里也沒少在那些小婢小侍們面前,給她憐奴難堪。這等好機會,她如何不利用?

  于是便冷笑一聲,上前笑道:

  “原來玉鳳妹妹也在這兒呀?倒真是稀罕了,怎么不進去呢?”

  玉鳳一聞這等耳熟不過又聞之生厭的腔調,便知是誰,當下便一抹臉,也擺上一臉笑道:

  “我當是誰,原來是憐奴姐姐……真是好巧,姐姐也來請殿下?”

  憐奴含笑點頭:

  “可不是?咱們娘娘近日里新得的食譜,做了好幾樣新食,便想著請太子殿下過殿中一試……妹妹這也是替蕭良娣來請罷?不過可惜了,只怕今日,殿下還當真抽不得空呢!”

  玉鳳聞言,也不生氣,便笑道:

  “姐姐這話便說得不是了……這幾日咱們良娣身子不適,是故才不得親自來請……

  怎么,難不成姐姐以為,單憑姐姐這一張臉面,就能請得殿下去?”

  此言一出,身邊幾個宜春宮小侍便是垂首竊笑。

  憐奴聞言登時大怒,不過終究宮里待得久了,知道如何應付,也不理她挑釁,只笑道:

  “可不是?單憑著姐姐這張臉面,那的確是請不得殿下的。不過……”

  憐奴含笑道:

  “說到底,娘娘終究是正妃,今日也是臨正妃殿的正日,想必殿下,也是等得急了,這才尋著陛下來下棋呢……

  如何?若是妹妹不信,不若姐姐便越矩一次,帶了妹妹入甘露殿,去問問殿下?”

  玉鳳聞言,心下也是一陣冷笑:

  “這個怎么敢?好歹里面可是陛下與殿下弈棋取樂呢!咱們這等小宮侍,自然不敢……

  既然姐姐來請,那玉音便在這兒等著,看看殿下到底是愿意去看看咱們主人與小世子呢,還是愿意去吃太子妃娘娘做的新菜呢?”

  兩婢一番夾槍帶棒之后,便各自冷笑。

  憐奴心中得意,情知玉鳳不過是嘴上倔強,卻不敢進甘露殿,便有意招搖,得意洋洋地一甩頭,當著她的面兒,帶了幾個小侍入內,請李治。

  玉鳳在外面兒看著她進去,臉都氣得青了,不過終究還是冷笑著,立在當地,等著看她如何。

  ……

  片刻之后,便見李治帶了德安、清和、明和,一臉無趣地跟著喜氣洋洋的憐奴走出殿來。

  玉鳳見狀心叫不好,便急忙上前去見過李治。

  誰知李治見了她,雖然多少臉色好看了些,卻并不曾有改往宜春宮的主意,反而只是略略說了幾句,叫她照顧好蕭良娣,便跟著笑若春花的憐奴離開。

  這可叫她恨得牙齒癢癢,看著李治上了軟輿之后,才從地上起身,悻悻哼了一聲,自己轉回東宮宜春宮。

  ……(小說《大唐三帝傳》將在官方微信平臺上有更多新鮮內容哦,同時還有100%抽獎大禮送給大家!現在就開啟微信,點擊右上方“+”號“添加朋友”,搜索公眾號“qdread”并關注,速度抓緊啦!)

  ;


  (https://www.dzxsw.cc/book/4491/3216707.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