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永別了,我的故鄉
第398章 永別了,我的故鄉
“諸位王爺簽下這份《大明及萬國政經文全面框架條約》之后,也就意味著這份條約正式生效了,自此之后各國在法理上就完全是大明從屬國,具備相對完全的自主權力,但也有絕對義務遵守并維護條約內容及由此形成的國際體系。
另,本條約不作為最終版本,大明有與諸國共同磋商修訂條約內容的權力,并且會形成一個長期的磋商機制,本條亦在《萬國條約》之內,詳見條約最后附錄詳情,諸位王爺可以自行觀看,若無異議即可就此簽訂條約。”
一張大圓桌上,朱標坐在正位,其余幾位王爺都分坐在圓桌另外幾個方位,他們每個人面前都擺著一份外觀質地精美的文件,這也就是《萬國條約》。簽訂這個條約也是他們出海之前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了,
原本朱棣他們對此并不怎么在意的,但是來到這里之后,他們立刻感受到嚴肅的氛圍。
朱標作為代表大明的一方端正的坐在桌前,后面還肅立著一大票的官員,圓桌上不僅有一個個條約,他們甚至還看到了皇帝玉璽,其正式的程度讓他們都有些不太適應。
他們突然意識到,他們此刻的第一身份是各自封國的國主,正代表著各自國家面對大明的皇帝簽訂條約!
伴隨著許良在旁邊的宣講,他們也不禁在這種氛圍下嚴肅起來,很快就進入到了國王身份的狀態之中,而這也讓他們認真考慮起許良最后說的那句話。
大明還要保留修訂條約內容的權力?
這聽起來似乎沒什么,但實際上是個非常要命的東西,如果這玩意兒能改,那么它現在的權威性和公正性就要下降一大截了,不然鬼知道大明以后會改成什么樣子,最后變成大明單方面對他們的吸血也不是不可能。
既然進入到一國之主的狀態之中,他們當然要為自己國的未來考慮,這一下就讓他們擔憂起來了。
好在按照許良的說法,這卻也不是大明單方面的威權,而是與諸國共同磋商,充分考慮到往后諸國的話語權了。
大明愿意弄個磋商機制并不是大明真的有多么公平,純粹是許良和朱標覺得單方面的強權體系恐怕難以長久,一個相對公平的框架更有利于長久運行,想要大多數人都維護一個東西,那么必須要讓大多數人都能享受到其中的好處。
條約前面的內容朱棣他們早就看過,并不存在什么異議,只是這個新的附錄內容他們得好好看看才成,只是這內容實在是有點復雜和嚴肅了,讓他們看起來有點眼暈,于是就干脆召來各自的府相替自己看。
能讓諸王當做府相的人不僅是他們的親信,同時也都是有能力和學識的人,畢竟以后他們各國的國相大概也就是這些人,分析個條約不要太容易。
并沒有過去太久,這些府相便各自向諸王點頭示意,而諸王也就明白過來,這上面設計的磋商機制應該是相對公平的了。
“如諸位王爺沒有異議的話,那么現在就可以開始簽訂儀式了。”許良適時往前走了一步,恭謹的朝著朱棣他們道。
直到朱棣他們一個個點頭之后,簽訂儀式也就開始了。
雖然簽訂一個條約是個很簡單的事情,但是這背后的意義卻十分重大,畢竟是國事行為肯定需要嚴肅和正式的對待,禮部還專門為此設計出來了一套禮儀程序。
雖然這種簽訂古之少有的,但是禮部還真搞得像模像樣,不僅有禮炮慶祝,還弄來一篇祭天禱文搞了個祭天儀式,意思就是黃天在上后土在下的意思,請老天爺見證國約簽訂,用樸素的天地自然觀念給國約背書。
當然這些背書主要是精神信仰層面上的,唯一能讓國約具備法理的只有一個東西,那就是朱標一份份國約按下去的國璽印文!
所有國約都是雙邊簽訂,是大明單獨與某個國家之間的簽訂的條約,這樣一來體系內所有國家的共同紐帶就只能是大明,他們只與大明存在法理關系,但相互之間卻并不存在,這意味著以后體系內的國際事務必須得由大明這個牽頭人出面調解和組織,這樣雖然效率比較低下,但是能夠保障大明在體系內的絕對地位。
諸王也是一樣鄭重的拿出各自的王印,然后在國約上按了下去。
伴隨著禮部官員高亢嘹亮的“禮成”的聲音,大明與諸國的條約就正式簽訂完成,在禮炮不住的轟鳴聲之中,朱棣幾人都是松了一口氣,他們很久都沒有搞過這樣正式的事情了,突然來一遭還真有點累。
有些事情就是很奇妙,在簽訂完成的這一瞬,他們一國之主的心態更加強烈了許多,似乎突然就有什么東西變了一樣。
從今往后他們不再是大明的純打手藩王了,而是真正有屬于自己封地國土的國王了,這看似區別很大,實際也確實區別很大,他們將是真正的王,也將擁有自己的國。
<div class="contentadv"> 當然封地國土究竟在哪兒有多大,他們現在還確定不了,畢竟還沒有真的抵達新大陸,要等他們經營發展一段時間之后才能考慮劃地界的事情,而劃定的依據在萬國條約當中也有明確說明,最終要經過大明這個宗主國承認的國界,才能算是他們法理上真正的國界。
例如朱棣的燕國地圖有多長這個事兒,到時候就要看他實際占領地方,以及該地開發程度,還有山河地形等等各種因素綜合考慮進去,才能最終劃出一個國界區域。
而大明不會讓這個區域太小以免委屈了他們,但更不會讓他們太大埋下地緣霸權的隱患,總之各國的綜合資源最終會是一個相對均衡的水平。
資源礦產好點的地方可能劃的國土就小點,地理地形差的地方可能劃的就會大點,誰也不會太虧誰也不會太賺,主打的就是一手一視同仁。
官員群體當中,正有一個人拿著小本本,手里的炭筆在飛速的劃動,赫然是解縉正在速記眼前的場面。
海外封國這樣的壯舉,又是皇帝親自力推的國策,那肯定少不了要登報宣傳,此時他就在簡略的記錄著現場的重要細節,只等回去之后再慢慢豐富,然后就能做成新聞稿登報宣傳了,基本可以肯定就是下期的頭版新聞。
至于新聞司其他的低級官員們,則是被解縉打發去群眾當中做采訪了,他們或者去了解船員們出海的心情感受,又或者去采訪百姓們對這個事情的看法,這些新聞素材到時候就會作為補充。
其實這樣的新聞相當有價值,因為史書的篇幅通常都要嚴格控制,很難展現一個事情的全貌。
但是新聞就不一樣了,如果以后海外封國的政策大獲成功的話,那么今天做為事件的開端在未來就相當有研究意義了,而報紙就可以作為后人研究一個很重要的研究信源,這可以展現出很多史書記載不到的東西。
甚至于為了更加直觀的記錄下這一刻的畫面,在解縉的旁邊還站著一個頂尖畫師,這畫師正在用極快的速度捕捉現場畫面,然后用明晰簡明的線條作畫出來,這諸國共同簽訂條約的歷史性一幕就此凝固在這塊畫板之上。
“此去海深浪急,諸王一路保重,朕愿大明與諸國共開華夏萬事太平!”
當國約陸續被小心翼翼的撤了下去之后,朱標站了起來一臉肅然的看著朱棣幾人,現在他是以大明皇帝面對著諸國之主,也正是在此分別之時,他發出了自己對諸王對大明的宏愿。
一旁的解縉連忙把這句話一字不落的記下來,這就是自己新聞稿的結尾了。
朱棣幾人同樣深吸一口氣,帶著些微的不舍,向自己的大哥以及大明的皇帝陛下做最后的告別:“陛下.保重!”
朱標頷首點頭,然后就看著他們幾人各自前往自己的主船,一切事情都準備好了之后,他這才帶著群臣慢慢的下了船。
就在百官和軍民的簇擁之下,朱標站在岸上的海堤邊上,抬頭望著高大的船只,他能看到幾艘旗艦之上自己那幾個兄弟遙遙向自己招手,而他也鼻腔微酸的招手回應。
規模龐大的船隊啟航并不是容易事情,不過在經驗豐富的各個船長的配合及調度之下,在一兩個時辰內,幾個船隊陸陸續續的從劉家港駛出,從今天開始,他們就要向著不同的方向揚帆遠航,往傳說中的新大陸展開探索。
最后離開港口的船隊是燕王的船隊,當自己乘坐的旗艦緩緩移動的時候,朱棣雙手死死扣住船檐,然后張大雙眼貪婪的看著港口最后的畫面,他要把大明這最后的畫面銘刻進自己的腦子里,因為此生他再也沒有重回故土的機會了。
其實并不僅僅只是朱棣如此激動,無數的船員也一樣依依不舍的看著這片生我養我的土地,從風帆揚起的那一瞬,他們所有人與大明連接著的那根風箏線就斷了.
永別了大明,永別了,我的故鄉!
(https://www.dzxsw.cc/book/44469494/137164988.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