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5章 萬國會議
跟著許良在京城周邊游學,朱允熥雖然開始的時候不以為然,但一路走下來卻也真的有了不少感悟,正如朱標所擔心的那樣,這個皇太子已經脫離了普通百姓,所以這次跟著許良一路游歷豐富了他的認知,也改變了他的一些想法。
在鄉村里他直觀的了解到這些年改革變法之后,農民的生存狀況是如何演變的。
在工廠里他更是看到了日漸變多的工人群體是怎么生活的,這個群體明明脫胎于農民,但是和農民似乎又大有不同,隨著工人群體越來越多,或許有一天社會的主流群體會是他們,那時候帝國體制整個的設計邏輯是不是要跟著變化呢?
這次游歷并不只是一天的事情,后面相當長的時間里只要有空了,許良都會帶著朱允熥到處跑。
大明是一個很大的帝國,要全面理解這樣的一個帝國光靠書籍是絕對不夠的,而這年頭君主又不講求什么基層工作經驗,朱允熥需要更多的去體會帝國的運轉。
百姓每天在做什么想什么,官府每天在做什么想什么,朝廷每天又在做什么想什么。
這天下熙熙攘攘的人群各自不同,商人在追求什么,農民在追求什么,工人在追求什么,官紳在追求什么,誰和誰有什么矛盾,誰和誰利益一致,這種種的矛盾利益糾葛組成了這個世界。
而上層的皇帝和大臣要做一個事情,該從哪里切入才能調動更大的力量,誰是可以拉攏的,誰是需要打擊的,這一切的一切又應該如何判斷?
這些事情許良和朱標都有能力可以掌控,但是朱允熥明顯還是不合格的,這長時間的游歷就是許良對他的一次補習教導,至少要讓他知道作為上層應該如何去看待和應對這個世界。
許良的教導成果朱標似乎很是滿意,至少后來朱標考校朱允熥的時候,對朱允熥的長進贊不絕口。
以往的朱允熥談論帝國事務多是泛泛空談,但現在跟著處理政務時多少能給一些切實具體的建議了,這說明朱允熥的見識和思維都都要比以前更加成熟了。
眼見許良這個太師的教學成果十分理想,朱標當然不會輕易放過,干脆就繼續讓朱允熥跟著許良一起學習罷了,正好朝中近期也有大事,海外諸分封國皆有遣使來明,卻是他們在大明的倡議下來到宗主國進行一次訪問會議,大家一起坐下來談談各自的訴求利益矛盾,共同把萬國國際體系完善下去。
海外國際體系是大明擴張戰略最為核心的內容,以后無論是誰做皇帝都要盡一切努力維護這個體系的平穩運轉,只要體系能夠持續運行,那么大明始終能在國際利益分配中吃到最大的那一塊,這其中的戰略意義不言而喻。
朱允熥作為儲君,自然也是要慢慢熟悉國際事務,外政會是以后皇帝們工作的極重要的一環。
而要說外政事務誰最擅長,整個大明除了許良再也找不到第二個人了,畢竟整個萬國國際體系就是許良一手設計和推動出來的成果,要熟悉外政事務最好的方式當然還是跟在許良屁股后面學了。
這些事情朱標自己當然也是可以教的,但是我都是皇帝了還要親力親為那不是白當了,能當甩手掌柜為什么要給自己找事情?
自從設立內閣以來,朱標似乎有些放飛自我的嫌疑了,很多事情他都已經習慣于交給內閣去做。
當然這并不是說朱標真的就進入三十年不上朝的狀態了,只不過時間到了建業十年,他這個皇帝的威望已經到達了頂點,朝堂上下可以說完全在他的掌控當中,已經沒有必要把權力都抓在手里,這是他對自己的自信,即便是真的把事情都丟給內閣,帝國也不會失控。
卸下的擔子沒人愿意重新挑起來,曾經那個勤勤懇懇的工作機器已經一去不復返,如今的朱標多是把控宏觀上的戰略性事務,這無疑讓他完全都輕松了下來,于是他開始注重起了養生之道。
古來皇帝多求長生,誰都想多享受著人世繁華哪怕一秒鐘,而對朱標來說除此之外,他還有更多的期待,他想多活久一點,好親眼看著這個帝國會變成什么模樣,說來有些荒謬,這其實是一種好奇心作祟。
哪怕是他親手締造的帝國,他也一樣充滿了好奇,因為這個帝國變化的實在是太快了,快的讓他都有些目不暇接。
當初許良振臂高呼打開新世界的話還猶言在耳,如今朱標真的覺得這句話似乎并不夸張,他十分清晰的感受到如今大明正在發生的是一場千年未有大變局,從此以后這個世界所有的一切都和以前不同了,只不過如今自己還處于這個劇變的過程當中,所以他還沒辦法完全預見到未來的樣子。
所以朱標很想多活活,多活一天也就多看一天,看看這劇變的世界會變成什么樣子。
<div class="contentadv"> 現在的朱標已經開始了修身養性,不僅有道士入宮助他冥想修心,也有傳統太醫和新式醫生入宮為他制定養生計劃,朱標甚至都已經開始禁絕女色了,這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長生而服務。
但不得不說這些東西搞下來效果還真不錯,朱標的氣色確實比以往好了不少。
如今帝國的事務沒有什么需要他特別操心的,太子的教導也直接甩給了許良,自己沒有什么可以憂慮牽掛的事情,心緒平和之下身體狀況自然就會慢慢好起來。
只是這樣一來許多事情都壓到了許良的頭上,也好在許良現在三十六歲還頂得住,不然又當爹又當媽的也是不好受。
如今的大明總體還算是平穩的,即便是新法也渡過了最開頭的艱難階段,以后需要的只是時間而已,什么時候下一批由新法而受益的商人以及工人群體聲量變大了,他們在社會中的價值以及作用越來越大了,開始慢慢成為社會的中堅力量了,那時候變法改革就真正難以動搖了。
內政慢慢步入正軌了,朝廷也就有精力做些其他的事情了,朱標和許良君臣一合計,就下詔邀請諸國遣使入京,打算開一屆萬國會議,解決一下國際體系的矛盾,完善一下國際體系的機制。
諸國對此也都十分重視和配合,這次派來的使臣不是各國的國相就是各國的世子,比如如今在美洲中部的燕國,就直接把國相姚廣孝和王世子朱高熾派來了。
對于大明而言,雖然外政事務的重要性日益變高,但總體而言仍然是內政大過天。
但是對于海外分封國而言,外政才是他們最重要的事務,或者說對他們而言外政就是內政,對大明宗主國關系是每一個國君首要維護的事情。
這不是因為大家都姓朱,而是因為這些海外諸國根本離不開大明,萬國國際體系說起來好像是大明為了控制諸國弄出來的東西,但實際上如果沒有這套體系,別說什么控制不控制的了,諸國直接就活不下去。
諸國需要大明的移民、文化、商貿等等一切的東西,不然的話讓他們全去治理土著他們是接受不了的,更不要說他們還需要消費大明的茶葉、絲綢、自行車、時鐘等等傳統和先進的商品,他們養的牛羊種的糧食挖的礦石也都需要大明去消費,他們更要派遣大量的學生去大明留學進修,這樣才能吸收到大明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思想文化。
在這種現實情況下,對諸國來說沒有任何事物是比維護宗藩關系更重要的,于是各國派來的使臣規格高一點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朱棣為了和自己的大哥搞好關系,一方面派姚廣孝是來正緊談事情的,一方面派朱高熾維護感情的,好歹是自家侄子過去了,朱標這個大伯怎么都該是有笑臉的。
如今的朱高熾和姚廣孝已經抵達了大明并且坐上了去往京城的列車,他們二人時隔多年再度回歸故土也是感慨萬千,說起來他們明面的身份都是燕國人,但內心而言什么燕國那只是名頭而已,大明才是他們土生土長的故鄉。
“還記得本宮隨父皇離開大明的時候還不是這個樣子的,沒想到這才十年不到而已,帝國就已經翻天覆地了,如今的大明讓本宮都有些陌生了。”
列車在山間的鐵軌上哐哧哐哧的飛速行駛,而車箱里看著透明窗戶外變幻景象的朱高熾也忍不住發出感嘆。
從登陸大明港口開始,朱高熾就對自己的故鄉產生了一種陌生感,那種繁華和忙碌的場面實在是有些夸張,很難想象那一天下來的貨物吞吐量有多么巨大。
而登陸之后自己所見就更是夸張,到處都是開工的工廠,到處都有說笑的工人,街市上的商品多的自己都看不過來了。
朱高熾發誓,以前的大明雖然也很強盛也很繁華,但是不及今天的十分之一。
而隨行而來的姚廣孝對這一點也是深深地認同:“大明確實和以前一樣了,貧僧已經能夠看到,這片土地即將要誕生出一個超級帝國!”
(https://www.dzxsw.cc/book/44469494/136910066.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