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无弹窗无广告小说在线阅读

大眾小說網(wǎng) > 重生北魏末年 > 第185章 奈何以權(quán)加之(6000)

第185章 奈何以權(quán)加之(6000)


第185章  奈何以權(quán)加之(6000)

        “女兒玉儀,拜見義父。”

        一襲錦袍的元玉儀款款而拜,瞬間就吸引了全場的目光。

        高澄也終于知道為何原主不嫌棄元玉儀曾為家伎的過往,執(zhí)意為她請封瑯琊公主。

        十七八歲的元玉儀,正值最美好的年紀(jì),光滑細(xì)嫩的肌膚,滿臉的膠原蛋白,眉眼間卻另有風(fēng)情。

        純欲糅雜,撩人心弦。

        孫騰很慈祥地起身將元玉儀扶起,為她引見道:

        “玉儀,來,為父為你引見大將軍。”

        元玉儀跟隨孫騰來到高澄面前,柔聲道:

        “玉儀見過大將軍。”

        高澄朗聲笑道:

        “今日有暇拜訪咸陽公,不想?yún)s撞上這樣一件喜事。”

        正當(dāng)孫騰以為高澄要說不如雙喜臨門,結(jié)下一門親事的時候。

        高澄解下腰間玉佩,遞給元玉儀,說道:

        “此玉是澄隨身所飾,今日便贈給女公子,以作賀禮。”

        孫騰聞言長出一口氣:好歹高澄為自己留了一分薄面,沒有當(dāng)場求娶。

        元玉儀接過玉佩,總算明白了為何自己一個以色娛人的家伎,突然被家主收為義女。

        原來是被大將軍相中了。

        但他又何曾與自己見過?

        “玉儀,還不謝過大將軍。”

        孫騰見她發(fā)愣,故作不悅,催促道。

        “玉儀謝大將軍厚賜。”

        高澄擺擺手笑道:

        “咸陽公與父王微末相交,你便是澄的世妹,又何須多禮。”

        元玉儀眉眼含羞地望著高澄,她已經(jīng)顧不得高澄為何會看上自己。

        為了改變命運(yùn),她都已經(jīng)做好了委身年近六旬的孫騰的準(zhǔn)備。

        如今被年少俊朗的高澄相中,還究竟什么原因。

        一想到這,元玉儀甜甜一笑。

        別說高澄這個小年輕,就連五十六歲的孫騰,心跳都跟著陡然加速。

        在高澄為自己舉辦相親會的時候,高歡過了黃河,卻將行軍速度放緩了。

        他并不急著直奔晉陽,而是轉(zhuǎn)往南汾州,命南汾州刺史尉景先去晉陽探明情況,自己隨后出發(fā)。

        高歡雖得了高澄的信使,請他回歸晉陽,但還是存了一份小心。

        尉景與高澄有仇怨,高歡認(rèn)為也只有他才會堅定不移的站在自己一邊。

        當(dāng)尉景由晉陽回見高歡,將高澄解散并州胡、軍政盡皆請示婁昭君等事如實轉(zhuǎn)告。

        躺在車駕上的高歡聞言,潸然淚下:

        “賀六渾何德何能,蒙上天賜予如此佳兒。”

        雖然高家父子都愛演戲,但這一句確實發(fā)自真心。

        只有真正品味過權(quán)力的滋味,才知道高澄歸權(quán)的行為有多么難得。

        周公旦為何被千古頌揚(yáng),實在是歷數(shù)五千年,大權(quán)獨攬的權(quán)臣還政天子,確實不多見。

        李亨在馬嵬驛逼父的行為,且不多說。

        就連霍光、張居正這樣的頂尖人物,也被權(quán)力所魅惑,要把權(quán)力握到死。

        以他們的眼光,難道就不明白戀權(quán)不放,死后家眷會被清算?

        而如果放權(quán),憑著輔政之功,與還政的恩情,又何必?fù)?dān)心身后之事。

        慧眼可以看清,卻不代表能夠舍棄權(quán)力。

        站在高澄的角度,他做出這樣的決定,又談何輕松。

        按照他的歷史知識,放棄這次權(quán)力,自己要再等十年。

        或許還不止,這個時代沒有了玉璧之戰(zhàn)讓高歡郁結(jié)于心,在高澄看來,高歡指不定還能更長壽。

        人的一生,能有幾個十年。

        不管高澄對于高歡還活著這件事情,有多么不甘,他終究是在手握絕對優(yōu)勢的情況下,寧愿再等十年,效仿了周公歸權(quán)。

        若是真的在得知高歡還活著,發(fā)自內(nèi)心的歡欣鼓舞,高澄也不需要張師齊再為自己粉飾,他就是一個活生生的圣賢。

        高歡的感動,在于他太清楚高澄對權(quán)力的渴望,否則也不會拖著病體東歸,甚至還要讓尉景去探聽情況,小心翼翼的模樣,像極了漢文帝入長安。

        他從沒有想過自己與高澄的父子感情,能讓兒子戰(zhàn)勝權(quán)力的誘惑。

        高歡的淚水,有感動,也有內(nèi)疚,他甚至沿途都在謀劃怎么從高澄手中奪回權(quán)力。

        從尉景復(fù)命,到抵達(dá)晉陽,沿途高歡一直在反省自己這一場西征的過錯。

        即使有高澄奪取潼關(guān),也難以掩蓋西征的失敗。

        親領(lǐng)的北路軍潰敗,南路的侯景得知消息,雖然奪取下洛城,也擔(dān)心宇文泰回軍,選擇班師回了荊州,與廣州刺史高敖曹重新更換防區(qū)。

        越是反省,高歡越是悔恨,早聽高澄之言,戒驕戒躁,又怎會遭此敗績。

        六萬大軍抵達(dá)晉陽城外,有竇泰的攙扶,高歡顫巍巍地走下馬車。

        他一眼就望見人群中最前列的妻子婁昭君,以及無數(shù)次出現(xiàn)在腦海中的嫡長子,高澄。

        一家三口照面,竇泰很有眼色的退到一旁。

        婁昭君看著高歡憔悴的模樣,抹著眼淚動情道:

        “夫君!”

        “父王!”

        小高王的表情管理從來都在水準(zhǔn)之上,任何人都能看出他對高歡的關(guān)憂。

        高歡的嘴唇哆嗦,卻說不出一句話,他擁著妻兒,一家三口相擁而泣,許久,才與妻兒同乘,返回渤海王府。

        而竇泰、薛孤延、彭樂、斛律羌舉等人則依照高歡在路途中的吩咐,迅速接管晉陽城防。

        斛律光、高季式等人也乖乖交出了晉陽的控制權(quán),期間并沒有發(fā)生一點沖突。

        這個時代,誰控制了晉陽,誰就控制了并州胡,誰也就控制了整個東魏。

        而東魏的最高權(quán)力,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的完成了一次和平交接。

        后人看待這段歷史,會加以許多陰謀論:比如高歡逼迫,高澄反抗無果。

        最受支持的觀點,是根據(jù)此事之后,高歡與高澄之間的權(quán)力分配,而認(rèn)為父子兩經(jīng)過一番交鋒后,達(dá)成了妥協(xié),各自劃出了自己的利益范圍。

        所謂高澄主動歸還權(quán)力,不過是史書美化。

        因為自古以來,父子間的權(quán)力爭奪,血腥而又殘酷,父殺子,子逼父,這才是歷史的主旋律。

        他們無法相信,在熱衷于權(quán)力的高歡、高澄之間,能發(fā)生這樣匪夷所思的事情。

        因此,這一段權(quán)力交接的歷史,也是他們用來質(zhì)疑南北朝著名史學(xué)家張師齊,所記載的史料真?zhèn)危粋重要的證據(jù)。

        這也是頭發(fā)很黑、很亮、很柔的高澄,所未曾設(shè)想的結(jié)果,天可憐見,別的都是假的,都是加特技,duang!

        但這一條是千真萬確呀!

        世事總是如此出人預(yù)料。

        后人對歷史的質(zhì)疑態(tài)度是如此,高歡對高岳的態(tài)度同樣如此。

        就在晉陽勛貴們都以為高岳必死的時候,高歡開始了他的表演。

        拖著病體的高歡親自在渤海王府為高岳打開囚室大門。

        “阿兄.”

        望見高歡的模樣,高岳羞愧難當(dāng)。

        河西之?dāng)。o了高歡很大的打擊,他衰老了許多。

        曾經(jīng)兩鬢間若隱若現(xiàn)的白發(fā),已經(jīng)占據(jù)了主導(dǎo)位置,年僅四十二歲的他,真正能當(dāng)起高澄曾經(jīng)那句鮮卑老公的稱謂。

        高歡虛弱的將手伸向牢籠中的高岳,輕聲笑道:

        “洪略,回家吧,嬸母再見不到你,該著急了。”

        一如當(dāng)年,年輕的信使呼喚著年幼的堂弟回家。

        “阿兄,伱殺了我吧。”

        二十六歲的軒昂漢子,這一刻哭得像個六歲的孩童。

        高歡笑著搖頭道:

        “事情我都知道了,是趙元亮那些人自作主張,與你無關(guān)。阿惠那小子我自會責(zé)罰他,不過他也知道分寸,吩咐眾人瞞著嬸母,倒是個有孝心的孩子。”

        高岳聞言,已頭搶地,泣不成聲。

        高歡卻急了,他用盡力氣,一把拽住高岳,喝道:

        “你做什么蠢事!現(xiàn)在讓我完完整整將你帶回去交給嬸母!”

        高岳哽咽道:

        “阿兄不殺我,何以服天下人心,岳唯恐有旁人效仿,待拜別母親,岳再來領(lǐng)死,阿兄若不成全,岳寧愿自盡以謝天下。”

        高歡這時候不再急著帶他去見山氏,走進(jìn)囚籠,與高岳對坐,感慨道:

        “洪略,我的身體自己清楚,撐不了太久,往后的事,自有阿惠操心。

        “我曾經(jīng)失手打殺了永寶(高琛),不想今天再逼死另一個弟弟。

        “洪略,別讓我?guī)е没冢具^剩下的日子。”

        囚室外的高澄看不見屋里的模樣,但他與等候在外的晉陽勛貴們將兩人的對話聽得一清二楚。

        高澄不知道高歡這番話有幾分真、幾分假。

        但他確確實實看見了門外眾勛貴們,人人都紅了眼眶。

        也許是今日再見時,高歡衰老憔悴的模樣與往日意氣風(fēng)發(fā)的對比太過鮮明。

        無論如何,高歡的言語擊中了眾人內(nèi)心深處的柔軟。

        也包括高澄。

        一邊用衣袖拭淚,一邊心中暗罵不已:

        ‘這個賀六渾,病成這樣還不忘給我吊一根胡蘿卜,什么撐不了太久,什么往后的事自有阿惠操心,什么熬過剩下的日子。

        我就是頭驢也不帶這樣忽悠使喚的。’

        高岳終于跟隨高歡走出了囚室,他低垂著頭,無顏再看周圍人的目光。

        高澄卻躬身行禮道:

        “侄兒已經(jīng)查實,此事都由趙元亮等人暗中籌劃,與叔父無關(guān),侄兒冤枉了叔父,還請叔父恕罪。”

        高岳渾身顫抖,好不容易止住的淚又一次流了下來。

        有眼色伶俐之人已經(jīng)在勸道:

        “清河公(高岳),大將軍無心之失,還請原諒了他。”

        包括高澄在內(nèi),所有人在聽說高歡將事情推給趙元亮等人,就明白了他的態(tài)度:他高歡保定了高岳,耶穌來了也帶不走。

        “岳犯下彌天大罪,相王、大將軍,不予治罪,以寬容待我。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岳向蒼天立誓,此生再有負(fù)于高氏恩義,子孫世代為人奴婢,岳自身甘受天譴,亡父于九泉不得安寧!”

        高岳剛剛發(fā)下毒誓,高歡卻變了臉色,厲聲訓(xùn)斥道:

        “你要立誓,言你自身便是,言及叔父又是何意!”

        高澄在一旁打圓場:

        “父王息怒,叔父立下如此誓言,只為表明心意,將來定然謹(jǐn)守誓言,斷不會擾了叔祖安寧。”

        高歡這才放過了高岳,但神色間,還帶著一絲怒意。

        似乎是對高岳的誓言談及他根本沒打過多少交道的叔父高翻,有著很大的不滿。

        高翻英年早逝,賀六渾當(dāng)上信使,能夠離開懷朔的時候,洛陽早就只剩了高岳與山氏這對母子相依為命。

        當(dāng)然這些都只是插曲,高歡依舊帶著高岳親自回清河公府去拜訪嬸母山氏。

        而高澄也將高歸彥帶去了廂房,孫騰不需要安撫,他太了解高歡了。

        這次雖然放過了高岳,但也會將他調(diào)離權(quán)力中心,哪怕這一番施恩之后,高岳絕對不會再有二心,對于高岳的處置也不會改變。

        之所以不殺他,只不過是顧念了山氏、高岳母子之間的情誼。

        這一次的表演,對于高歡來說有利無弊,正如他自己所說,真有人效仿,自有高澄處置。

        而他今日的寬恕,卻能再次聚攏因河西戰(zhàn)敗而動搖的人心。

        讓大家看到,顧念舊情的高歡,才是為大家遮風(fēng)避雨的港灣,而不是小高王。

        高家父子都是這樣,他們在感動之余,始終能保持一份理智。

        無論高歡知道高澄主動歸還權(quán)力有多感動,也不耽誤他安排竇泰、薛孤延等人迅速接手城防。

        高澄同樣如此,在為高歡與山氏母子的情誼感動的時候,也不忘安撫背刺高岳的高歸彥。

        “叔父且坐。”

        廂房內(nèi),十七歲的高澄說道。

        “世子莫要折煞了我,喚我歸彥便是。”

        十四歲的高歸彥神色間帶著深深的不安。

        “叔父莫要這般說,自高祖父起,能當(dāng)澄這一聲叔父之人,當(dāng)今之世,也只有歸彥叔父與清河公。”

        高澄不以為意道。

        他們宗族確實人丁凋零,高琛死后,自高祖父的血脈算起,高澄也就這兩位叔父,否則高歡也不至于要將高歸彥這個家族私生子接回來。

        高歸彥一聽見清河郡公,眉頭不由皺了起來,卻又很快掩飾過去。

        見他這般神色,高澄寬慰道:

        “叔父莫要憂慮,清河公很快將要外放地方,與叔父難有交集。

        “況且叔父于澄與父王,有大功,待成年,當(dāng)有大用。

        “或許異日與清河公相見,他當(dāng)要以下官之禮,拜會叔父。”

        說罷,高澄似乎當(dāng)真看見了那一幕,笑出了聲。

        高歸彥聞言,心中一松,也笑了起來,過去苛待自己的族兄,遇見自己,以下官的禮節(jié)拜會,想一想心中就有幾分得意。

        “歸彥日后造化,全憑世子栽培,愿為世子驅(qū)使,鞍前馬后。”

        高澄倒了茶,笑道:

        “叔父這般說就見外了,來,喝茶。”

        清河公府一應(yīng)高岳家眷,除了山氏被蒙在鼓里,人人都知道高岳的處境。

        但也沒有人敢向山氏透露半個字,讓她去求情。

        高澄把丑話說在前頭,真沒人敢去觸他霉頭,畢竟小高王不敢對山氏無禮,收拾其余人倒沒多少心理負(fù)擔(dān)。

        今天高歡歸晉陽,高澄特意讓人又交代了一遍,只秉持一個原則:誰說誰死。

        就怕有不開眼的人以為高歡來了,便急著央求山氏去討個情面。

        以致于高歡、高岳來到清河公府,面見山氏時,山氏對于高岳的遭遇一無所知。

        一面驚訝于高歡容顏衰老,一面也責(zé)怪高岳沒有侍奉好這位兄長。

        高歡與山氏感慨春秋易逝,白頭換了青絲。

        高岳則是低頭不發(fā)一言,只是淚水在眼眶里打轉(zhuǎn)。

        慰問了山氏許久,高歡才讓高岳送自己出府。

        臨別之際,高歡突然說道:

        “晉陽,洪略不能再留,我會將你外放,你以后用心鎮(zhèn)守地方,我死后,你無需擔(dān)心,阿惠是個重情的,否則也不會特意瞞著嬸母。”

        “阿兄莫要再這樣事事顧念著我,我.我不值得。”

        高岳今天都要將眼淚流干。

        高歡搖搖頭,只留了一句:

        “好好照顧嬸母。”

        便在親衛(wèi)的攙扶下,上了車駕,在高岳的目送中,駛回渤海王府。

        高歡來尋高澄的時候,他剛剛送走了高歸彥,正要去尋陳元康,與他辯日。

        “阿惠,與我說會話。”

        這次回晉陽,高歡很少再用孤來自稱。

        高澄依言攙扶著高歡在廂房坐下。

        由高澄沏了茶,高歡喝了一口,征詢道:

        “我打算將孫騰調(diào)回洛陽,再任侍中一職,加太保,他的爵位已經(jīng)是郡公,阿惠以為封王如何?”

        高澄當(dāng)即反對道:

        “孩兒以為,當(dāng)今之時,王爵不可濫封,不如為咸陽公增加封邑即可。”

        這時候,高家自己都只是一個王爵,自然要將王爵的封賞收緊。

        高歡聞言大笑:

        “我還以為你看在孫騰義女的份上,會為他攬下這個王爵。”

        “公歸公,私歸私,孩兒對元氏確有好感,卻也不會枉顧私情。”

        高澄恭敬答道。

        “行,就為龍雀(孫騰)再加封邑。”

        高歡頷首,卻又告誡道:

        “孫騰新立大功,你卻覬覦他府上家伎,名聲傳出去,不好,往后要注意。”

        高澄很想回一句:父王多慮了,你我父子,哪還需要在意這方面的名聲,早就臭不可聞了。

        但眼看高歡還沒有像自己一樣擺爛,似乎想要在名聲上再做掙扎。

        高澄也給出了另一種說法:

        “孩兒此舉,也是為了父王大業(yè),漢武若非貪戀衛(wèi)子夫的美色,又何來衛(wèi)青、霍去病、霍光這三位大才。”

        高歡被他這說法逗笑了,好一會,才與他說起了正事:

        “我會將洪略外放地方。”

        “自該如此。”

        高澄對此沒有意見。

        高岳經(jīng)過高歡這一出表演,無論如何也要盡心竭力,否則他面對的將是天下人的鄙夷。

        高歡又問道:

        “阿惠可有合適去處安置?”

        高澄摸著下巴想了一會,回答道:

        “徐州。”

        以高岳的軍事才能,將他放置于腹地州郡著實浪費(fèi),不如鎮(zhèn)守魏梁邊境,也能保一方平安。

        高歡聞言,頷首道:

        “正合為父心意。”

        隨著兩父子達(dá)成一致,高澄也在魏梁邊境由東向西,構(gòu)筑起了一條防線:

        東徐州刺史李愍、徐州刺史高岳、南兗州刺史劉豐、豫州刺史堯雄、東荊州刺史楊愔、南荊州刺史源子恭、荊州刺史侯景。

        其中只有楊愔一個文士,但他恰巧處在堯雄、侯景、高敖曹、源子恭等人的保護(hù)之中,無需擔(dān)心。

        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東徐州刺史李愍,這個時空出身趙郡李氏的他表現(xiàn)一直很好,但畢竟在歷史上是一員叛將,對于他,高澄還有待觀察。

        高歡又問道:

        “阿惠以為何人可守華陰?”

        提到這個,高澄可就不困了,宇文泰丟了潼關(guān),還可以在風(fēng)翼塬與黃河之間新建關(guān)隘堵路。

        但華陰就是一顆釘子,死死釘在河西,其重要性,無需多言。

        高澄當(dāng)即舉薦道:

        “孩兒以為,恒農(nóng)郡守王思政,可擔(dān)此重任。”

        高歡聞言大感驚訝,正因為華陰的重要性以及孤懸河西的地理位置,都注定了駐守此地的危險。

        因此高歡才要另尋將領(lǐng)鎮(zhèn)守,而不是將斛律金置于險地。

        而王思政是高澄的岳丈,由親信都督升遷京畿軍都督,再由他鎮(zhèn)守恒農(nóng),可見信任。

        對此,高歡問出了心中疑慮。

        高澄回答道:

        “孩兒常與王思政推演兵事,孩兒主攻,思政守城,其守備之才,世所罕見,父王何不親自召見,試探一二?”

        高歡見他說得信誓旦旦,已然信了大半,當(dāng)即決定命人往潼關(guān)招王思政來晉陽,親試才干。

        高澄打鐵趁熱,勸說道:

        “華陰雖經(jīng)王羆修繕,到底孤懸于外,非堅城不能守,王思政此人善工事,父王若認(rèn)可其守備之才,不如再將修筑一事就由他來主持。”

        高歡對此自然沒有意見,高澄于是繼續(xù)進(jìn)言道:

        “新城當(dāng)冠以新名,父王以為玉璧如何?”

        恰巧一陣清風(fēng)從窗外涌進(jìn),吹得高歡后脊發(fā)涼。

        “這等小事,何須問我,你自決之。”

        高歡的心情突然就變得很差,實在找不到由頭,便怪在那陣風(fēng)的頭上,是它讓自己覺得不舒服。

        “阿惠,將窗戶關(guān)下。”

        高澄趕緊合上了窗。

        商討了孫騰的封賞、高岳的安置以及未來玉璧城的守將人選。

        高歡終于提到了高澄,他喝了一口茶,淡淡道:

        “為父欲以河北相托,阿惠可能擔(dān)此重任?”

        還有一章3000字,應(yīng)該是晚上更新吧。

        感謝書友夷陵燒烤攤攤主、太上開天執(zhí)符御歷玉皇天尊的打賞。

        關(guān)于小高對高歡生死的態(tài)度,其實可以舉個例子,公司有筆十幾萬的獎金,十年后才能發(fā)下來,但你急著想要。

        這時候,因為操作失誤,提前給了,現(xiàn)在讓你退回去,等十年后再發(fā)。

        兄弟們把錢退了,但是心里多少都會有點不甘心,不舒服吧?

        小高現(xiàn)在面對的不是十幾萬,是整個天下至高的權(quán)力,在他的視角,這次放棄要再等十年,不甘心才是正常人。

        在自己占據(jù)絕對優(yōu)勢的情況下,壓抑心中的欲望,將權(quán)力還給高歡。

        不管小高有過什么想法,能這樣做,已經(jīng)是一個絕世好兒子了,歷史上能做到這一點的好像沒有幾個。


  (https://www.dzxsw.cc/book/44440675/137623488.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ǎng):www.dzxsw.cc。手機(jī)版閱讀網(wǎng)址:m.dzxsw.cc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从化市| 千阳县| 任丘市| 密山市| 什邡市| 海城市| 微山县| 台江县| 开鲁县| 张北县| 隆安县| 元朗区| 仙桃市| 香格里拉县| 郴州市| 榕江县| 通江县| 格尔木市| 临江市| 犍为县| 永寿县| 青川县| 江门市| 宁都县| 申扎县| 广州市| 海门市| 赣州市| 许昌市| 嘉兴市| 保亭| 永胜县| 德保县| 巴彦县| 冀州市| 巴塘县| 高平市| 曲麻莱县| 栾川县| 清原| 汕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