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无弹窗无广告小说在线阅读

大眾小說網(wǎng) > 重生北魏末年 > 第190章 建義舊事

第190章 建義舊事


第190章  建義舊事

        高澄并不擔心被高洋偷了家,倒不是相信他的人品,說到底,還是信任高洋的智商,以及妻妾們的審美眼光。

        高琛被打死的先例就在眼前,高洋無論如何也不會重蹈覆轍。

        他聰明,又缺乏安全感,在其手握大權之前,無需懷疑高洋能否克制自己下半身的欲望。

        高澄喚來婢女詢問,更多的是想要知道高洋這段時間都做過些什么。

        一連問了四人,得到的答案相差不大:高洋又開始裝傻了。

        這讓高澄覺得自己的智商受到了侮辱。

        可轉(zhuǎn)念一想,算了,就讓他裝吧,好歹是演藝世家出身,表演欲旺盛一些,可以理解。

        也讓他在讀書之余,能找些事做,別一天到晚胡思亂想。

        “大兄!大兄!”

        屋外有孩童歡呼雀躍地跑了過來。

        高澄讓婢女全都退下,又對一旁護衛(wèi)的高季式道:

        “子通,去帶浚弟進來。”

        孩童正是三弟高浚。

        高浚兩歲就被抱來了洛陽,兄弟之中,最得寵愛,甚至一度懷疑高澄究竟是兄長,還是生父。

        “大兄,快走,打獵去。”

        一進門,高浚就拽著高澄的衣袖要往外走。

        高澄哪有時間陪他,一屋子的媳婦還等著自己去哄。

        打著過幾天再圍獵的幌子,好不容易將他打發(fā)走,高澄開始考慮起老三高浚,與老四高淹的學業(yè)問題。

        兩人是同一年出生,五歲也到了進學的年紀。

        高澄將邢邵喚來,交由他尋找品行端正的塾師教授高浚、高淹認字。

        可不敢讓邢邵親自教導,萬一真培養(yǎng)出一群神滅論,只顧自己荒淫享樂,死后不管洪水滔天,家族風氣都要給敗壞了。

        這個年紀先學文,等身子骨壯實一點,要學騎射,再尋人教授。

        高澄也沒打算把弟弟們?nèi)o養(yǎng)廢。

        操心完教育問題,高澄又趕著往各處宅院探望新來洛陽的其余兄弟。

        尤其是未滿周歲的高淯,高澄最記掛的就是他。

        在嬰兒夭折率這么高的時代,一路顛簸,誰知道能不能消受得住。

        好在一眾弟弟們,雖然也有人吵鬧著要回晉陽,但到底是沒有出現(xiàn)水土不服的癥狀。

        高澄再三囑咐撫養(yǎng)高淯的乳娘,交代讓她哺乳之余,喂高淯一點米湯加肉沫,已經(jīng)長了牙,也該斷奶了。

        高家的小男子漢,怎么可以快周歲了,還與人乳為伍,丟人!

        處置了許多瑣事,高澄才回后院,先去尋爾朱英娥。

        還有一個多月就要到產(chǎn)期,爾朱英娥坐在榻上,肚子鼓鼓的,望著進門的高澄,兩眼滿是笑意。

        高澄正要行禮,爾朱英娥卻將手放在胸脯,嬌聲道:

        “高卿,妾身最近胸脹,總要流出些乳汁,這可如何是好。”

        “下官愿為皇后殿下分憂。”

        樂于助人的高澄聞言,精神一振,趕忙合上門,往爾朱英娥身旁的身旁坐下,撫著她的肚子,輕聲道:

        “娃兒呀,古有神農(nóng)嘗百草,今有為父試飯食,這份恩情,你可要銘記在心。”

        爾朱英娥被他逗樂了,掩著嘴笑得花枝亂顫。

        高澄不滿道:

        “動靜小點,莫要顛了孩子。”

        一會兒,高澄抬起頭,咂巴著嘴回味。

        沒有想象中的腥味,味道清新,帶點淡甜。

        回味后,高澄對爾朱英娥說道:

        “等孩子出生,再給尋個乳娘喂奶如何?”

        爾朱英娥立即明白了高澄的意思,為他抹去嘴角的殘余,笑罵道:

        “不正經(jīng),還和孩子搶食吃。”

        高澄滿不在乎道:

        “皇后若不愿,下官找哎喲!”

        話未說完,腰間軟肉就被爾朱英娥狠狠擰了一下。

        “妾身又沒說不愿,何必再勞煩妹妹們。”

        ……

        高澄終究還是放下公務,準備休息兩天,好好陪伴府中女眷。

        尤其是產(chǎn)期將至的四女,一想到自己將為人父,便唯恐她們磕了碰了。

        也許將來兒女多了,也就不會有這種期待與擔憂。

        當然,兩天時間也不全是圍著四女轉(zhuǎn)圈,他也會抽時間陪伴王氏以及養(yǎng)在府外的李祖猗與元玉儀。

        元玉儀還未進門,高澄覺得爾朱英娥四女產(chǎn)期將至,正是危險的時候,他卻風光納妾,總有些說不過去。

        便打算等她們生產(chǎn)后,再將元玉儀娶進門。

        而元靜儀早在高澄回洛陽之前,就已經(jīng)與崔括和離,高澄將她與元玉儀安排在一處宅子,相互有個照料。

        暫時只能當做外婦養(yǎng)著,與李祖猗一般,將來有了身孕,再給一個名分。

        高澄也沒虧待崔括,授意代管吏部的崔暹為他找了一個合適的職位,又讓人再為他張羅一門婚事。

        也特意購置了宅院,讓崔括父子在洛陽有安身之所,連奴仆婢女也給安排好了。

        高澄雖然做不到原主一般,護著他一路當上門下省次官,黃門侍郎這樣的高位,但自覺也沒有虧待他。

        若崔括真的做得好,自會為他酌情升職。

        真不是高澄為人吝嗇,黃門侍郎作為門下省次官,放在尚書省,就相當于左右仆射。

        如今尚書省左右仆射是哪兩人?高隆之與李元忠。

        高隆之是高歡認下的族弟,任晉州刺史時就在幕府擔任要職。

        李元忠是趙郡李氏宗主,是勸說高歡東出,幫助他獲得河北士族支持的重要人物。

        他無論如何也學不了原主的闊綽。

        至于崔括究竟有沒有賣妻求榮,見仁見智。

        高澄為他安排了諸多事項,就沒再多做理會。

        不過,高澄到底是軟了心腸,告訴元靜儀若是想念兒子,可隨時讓奴婢帶來院里。

        崔家子年紀還小,等過些年,說不定元靜儀有了孕,搬進渤海王府后就要避嫌,也難再見面了。

        將自己身邊這些爛事理順了,高澄也沒忘記自己的正妻元仲華。

        特意讓人將她喚來渤海王府見面,未滿十三歲的她依然青澀,但總算沒了當初女娃娃的模樣。

        與元仲華說了好一會話,才命人送她回清河王府。

        再過幾年,這個八歲就與他結(jié)發(fā)的妻子就能正式進門了,而九歲登基的元善見,如今也是將滿十四歲的少年。

        高澄作為大舅子,沒少打聽宮闈之事,他與大姐兒還算恩愛,畢竟高皇后也不是當年爾朱英娥的性子。

        自然不會說出大逆不道之言。

        高澄休沐的這兩天,也不是沒干一點正事,他閑余時間也在忙著為張師齊審稿。

        張師齊這次沒有隨行往潼關、晉陽等地,而是被留在洛陽,自然是高澄托付了一項重任給他:

        詳細記錄高氏的發(fā)家史,依舊是務從實錄的要求。

        張師齊倒也不負高澄的信重,早早就完稿,自己又幾經(jīng)刪改后,才呈給高澄過目。

        高澄對張師齊嚴謹?shù)氖穼W態(tài)度甚為滿意。

        尤其是對高氏建義反抗爾朱氏的描述,也讓高澄感覺到昨日重現(xiàn):

        ‘爾朱兆擒收天子,囚于晉陽。

        ‘晉州刺史歡,去信,請勿傷天子,兆不從,縊于三級佛寺。’

        ‘歡聞天子遇害,如喪肝膽,憂慮成疾。

        ‘當是時,河西賊人寇晉陽,兆不敵,求救于歡,歡欲抱病領兵。

        ‘澄聞之,乃止曰:兆,弒君之賊耳,為政暴虐,天下苦之。黎庶盼英雄,如久旱望甘霖,父親若以晉州之士,東出太行,得河北以為基業(yè),廣納豪杰,則大事可成。

        ‘歡聞之,大急,斥澄曰:莫害我!

        ‘拔劍欲殺澄。

        ‘澄無懼色,但見悲情,曰:父親以大魏忠良自居,不思報國,卻反助弒君之賊,澄死無所恨,唯恨爾朱逞兇,百姓受苦。

        ‘歡聞之,悲悵不能對,擲劍于地,以肺腑之言,語于澄:我為魏臣,又受天柱重恩,忠義兩難全,兆未篡,歡縱有百萬雄兵,不敢反;兆若篡,僅你我父子二人,亦當以命相搏。’

        ‘澄乃知其心意,出帳見表兄段韶,曰:父親念及私恩,枉顧大義,為之奈何?

        ‘韶曰:阿惠當行險,迫使姨父為天下計。

        ‘澄大喜。’

        ‘時,歡領軍救兆,澄、韶亦隨軍,歡與兆共破河西賊,兆以六鎮(zhèn)降人為酬,謝歡馳援之恩。

        ‘歡領部眾回晉州,途遇天柱遺孀北鄉(xiāng)長公主,執(zhí)禮甚恭。

        ‘澄見之,乃與韶及敕勒人斛律光共謀,搶奪公主良馬三百匹。

        ‘公主已奔晉陽,歡方知澄私自奪馬,欲回晉陽謝罪,澄請自戕,不愿受辱于逆賊。

        ‘歡慨然長嘆:恐阿惠身死,亦不能平息爾朱之怒。

        ‘澄乃進言:當今之計,唯順應天道耳,父親不可再顧及人情。

        ‘歡從之,渡漳水,將行河北,兆領輕騎追之,恰逢漳水暴漲,不能渡,兆扼腕嘆息:此非天命哉。

        ‘遂退兵。’

        高澄放下書稿,他沒有再去看后面的內(nèi)容,紙上的點點滴滴,讓他回憶起了當初的崢嶸歲月。

        是呀,當初父親高歡在忠義之間難以抉擇,不愿建義。

        是自己一力促成了此事,搶奪了北鄉(xiāng)長公主三百匹馬,逼得高歡不得不違心背棄爾朱氏。

        高澄打量著眼前的張師齊,越看越是歡喜,將來自己萬一死在前頭,一定要讓他殉葬,好好伴著自己。

        不會真有兄弟認為張師齊這段記載是在水字數(shù)吧。

        剩下兩章應該都在晚上。繼續(xù)求月票、推薦票。


  (https://www.dzxsw.cc/book/44440675/137623483.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ǎng):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wǎng)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