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无弹窗无广告小说在线阅读

大眾小說網(wǎng) > 重生北魏末年 > 第209章 舅甥共話

第209章 舅甥共話


第209章  舅甥共話

        最先收到河西消息的高歡立即命竇泰領(lǐng)軍兩萬進駐蒲坂,做出隨時西進的姿態(tài),以此威脅,使宇文泰必須留出兵力防備。

        但也確實如宇文泰所預(yù)料,高歡暫時沒有領(lǐng)軍西進的打算。

        沒有人知道是身體原因,還是士氣問題。

        至少竇泰所領(lǐng)兩萬人全是當初駐守華陰,未曾遭受襲營的那批將士。

        高澄得知具體情況要稍晚了幾日,他正在冀州信都城與舅父婁昭相談甚歡。

        而這時候,宇文泰攜帶大量攻城器械抵達玉璧城外,正安營扎寨,準備休整兩日后,再行攻城。

        望著眼前一座堅城,宇文泰更希望高歡領(lǐng)軍渡河,西進救援,給他來一出圍點打援的機會,說不定高歡援兵潰敗,玉璧人心動搖,可不戰(zhàn)而下。

        無論如何也好過強啃玉璧這塊硬骨頭。

        但晉陽傳回消息,只是竇泰領(lǐng)兵兩萬屯蒲坂,其余各部未有召集,果然與他發(fā)兵前的看法一致,晉陽不會有人介入這場戰(zhàn)事。

        宇文泰篤定高歡一面下令竇泰做出渡河姿態(tài),迫使自己不敢全力攻城,一面又告誡竇泰,絕不能渡河西進。

        心里有了底,宇文泰只分派了哨騎打探蒲坂情報,并未如高歡所想,分兵防備竇泰。

        這回還真讓宇文泰又猜到了高歡的心思。

        宇文泰戰(zhàn)兵四萬,輔兵四萬,號稱十萬大軍北上,高歡在送別時,告誡竇泰,務(wù)必謹慎,不可再犯潼關(guān)之失。

        當時,竇泰也是領(lǐng)了兩萬人。

        再說河北,高澄將來信遞給舅父婁昭。

        婁昭匆匆一覽,便問道:

        “阿惠可要回洛陽?”

        高澄搖頭不以為意道:

        “玉璧食用可支一年,又有戰(zhàn)兵一萬,輔兵五千,守備充足,以王思政之能,足可抵御西賊。”

        歷史上,王思政每一筆功勛,都混含著高歡、高澄父子倆的血和淚。

        無論是主張營建玉璧,據(jù)城而守迫使高歡第一次攻玉璧無功而返。

        還是堅守潁川,在外無援兵的情況下,任高岳、慕容紹宗、劉豐等人領(lǐng)十萬步騎圍城一年,想盡辦法也不能破,原主只能再度派兵增援高岳。

        最后卻折了慕容紹宗、劉豐兩員大將,逼得高澄親領(lǐng)步騎十一萬再攻潁川。

        塔防大師絕非浪得虛名。

        如今玉璧有六鎮(zhèn)鮮卑一萬,州郡兵五千,王思政不給自己堅守一年,真對不起他小高王特意娶了王氏。

        這般想著,高澄也打定主意,今夜宿在王氏屋里,用實際行動與王氏一起,為王思政加油打氣。

        婁昭與王思政不怎么熟,對他的才能沒多少了解,但他相信高澄的眼光,也就不再操心玉璧防備,卻又問道:

        “阿惠何不聚兵潼關(guān),伺機奪取西賊新建關(guān)隘。”

        高澄對這事沒多少信心,上次之所以能襲取潼關(guān),是因為高歡二十萬大軍西進,宇文泰來不及召集州郡兵,急著北上御敵,便放松了潼關(guān)守備。

        如今是宇文泰主動出擊,怎么可能再出現(xiàn)手忙腳亂,沒有多余部隊駐防關(guān)隘的事情。

        這也是高澄決定繼續(xù)巡視河北的原因。

        但婁昭說得不無道理,試試嘛,縱使無功也沒多少損失。

        高澄當場分別寫信給駐守洛陽北豫州刺史段韶,以及司州牧可朱渾元,命二人領(lǐng)軍進駐東潼關(guān),與潼關(guān)鎮(zhèn)將獨孤永業(yè)匯合。

        其中段韶麾下京畿兵五千,可朱渾元部曲三千,潼關(guān)原有京畿兵三千,州郡兵兩千,共計一萬三千人。

        以段韶為主將,伺機西進,探一探西潼關(guān)的底。

        也告誡他必須留兵預(yù)防宇文泰放棄玉璧,渡河南下,趁潼關(guān)空虛,向西奪占潼關(guān),將大軍堵死在禁溝。

        至于宇文泰是否會東出河南,高澄真不擔心,就算拿下洛陽又如何,家眷都在自己身邊。

        河南南部有廣州刺史高敖曹、荊州刺史侯景、東荊州刺史侯淵、南荊州刺史源子恭、潁州刺史慕容紹宗、豫州刺史堯雄、梁州刺史斛律光、南兗州刺史劉豐、徐州刺史高岳。

        清一水的大將領(lǐng)兵鎮(zhèn)守,宇文泰盡管闖。

        這些人要么是高氏死忠,如高岳、高敖曹、斛律光等。

        要么是在天下大勢面前準備做個高氏死忠如侯淵、源子恭等。

        在歸路被堵死的情況下,領(lǐng)著主力在河南當流賊,高歡派一支偏師配合玉璧守軍就能奪取關(guān)中。

        高澄可不會指望宇文泰突然降智,出這種昏招。

        寫完兩封信,高澄想了想,又給執(zhí)掌禁軍的王士良去信一封,若宇文泰真攻洛陽,城不能守的時候,先殺元善見。

        無論如何也不能使他落到宇文泰的手里。

        沒了元善見,大不了再立一個天子。

        高澄沒有想過現(xiàn)在就讓元善見以狩獵為名離開洛陽,宇文泰攻個河西玉璧,東魏天子就要狩獵逃亡,丟的是他小高王的臉面。

        三封信全部著人送往洛陽,舅甥兩人也把西線之事都拋到了腦后。

        “舅父鎮(zhèn)守信都,荒廢了一身武藝,著實可惜,但冀州處心腹之地,澄父子得之以起家,只有舅父這樣的至親才能放心托付。”

        高澄感慨道:

        婁昭騎射號稱冠絕當世,他與厙狄干是河南河北唯二鎮(zhèn)守腹地的大將。

        其余人基本都被高澄配置到了前線。

        婁昭卻笑道:

        “‘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我這一生也不奢求再立多少功勛,只盼著能看見阿惠得國的那一天。”

        說著,婁昭又問道:

        “兩位姊夫近來身體如何?”

        高澄知道他主要問的還是竇泰,只不過捎帶提了一嘴高歡。

        “父王西征墮馬,落下頭疾,但應(yīng)無大礙,姨父……”

        高澄一聲嘆息,不再言語。

        婁昭也明白了他的意思,感慨道:

        “姊夫性情寬和,施政仁恕,難得的文武全才,可惜了。”

        高澄深有同感,他附和道:

        “姨父留守河北,在外人看來無赫赫之功,但其功績,也只有我們自家人明白,爾朱氏濫賞,以致澄與父王不得不嚴控封賞,但將來,非王爵無以酬姨父留守之功。”

        婁昭君明白這個將來指的是高氏得國,他轉(zhuǎn)換了心情,打趣道:

        “到那時,阿惠可莫要忘了我這位舅父。”

        高澄笑道:

        “舅父且拭目以待。”

        舅甥二人又商談了一番冀州政事,婁昭突然問道:

        “阿惠懲尉景,盡得冀州人心,若有將來,阿惠該如何待他?”

        這一句將來指的卻是高澄繼領(lǐng)高氏。

        高澄聞言,稍作思考,鄭重道:

        “尉景于父王有養(yǎng)育之恩,如今治理南汾州,痛改前非,再無暴虐傷民之舉,澄自當以姑父視之。”

        被高澄整治了一番后,尉景確實老實了。

        倒不是他怕了高澄,一手撫養(yǎng)長大的高歡都已經(jīng)四十二,尉景如今六十多的人了,還有幾年好活。

        為的不還是兒子尉粲。

        尤其是上次高歡西征失敗,退回河?xùn)|,尉景為他趕赴晉陽探查消息前,親眼見了小舅子如今的老態(tài),更是明白,他庇護不了尉家多久,往后還是要仰高澄的鼻息生活。

        當初尉粲被高季式抽了一百鞭,也被尉景勒令尉粲不許再提。

        在他的嚴加管教下,連尉粲也老實了不少,至少不復(fù)曾經(jīng)的囂張氣焰。

        婁昭得到這番答復(fù),心中的石頭落了下來:

        阿惠終究與他父親一樣,是個重情的人。

        婁昭厭惡尉景不假,但一旦高歡去世,高澄就對翻然悔悟的尉景喊打喊殺。

        縱使是婁昭這位親娘舅,也難免兔死狐悲,唯恐自己死后,子孫見疏于高澄。

        時代就是這樣,不管尉景之前干了多少惡事,害死多少人,既然放過了他,而他又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高澄無論如何都不能再去翻舊賬。

        這些親族對高氏赤膽忠心,高澄可以任意欺凌元善見,對待這些親族,卻必須用一部分特權(quán)回報他們的忠誠。

        前任司州牧只是虐殺一名奴婢,就被高澄殺了,尉景一場圍獵害死民夫三百,卻有改過自新的機會。

        這就是特權(quán)。

        婁昭是個有眼色的,他知道自己好外甥最在意什么,因此哪怕一眾高家子嗣來了信都。

        雖然高淯、高湛年紀太小,留在洛陽,但還有高洋、高演兩個親外甥。

        婁昭卻提都沒提過要見上一面,對于他個人來說,可以有很多親外甥,但對于整個婁家來說,最好只拿高澄一個人當親外甥。

        他們父子倆的猜忌心,婁昭可太清楚了,高澄就連領(lǐng)軍在外,還要交代自己把他女眷送進瑤光寺。

        舅甥倆談了許久,直至天色將黑,婁昭命人準備酒食,要留登門拜訪的外甥用飯。

        高澄自然遵從。

        席間,高澄看著婁昭大碗大碗地痛飲,不由勸阻道:

        “澄前日接到消息,晉陽相國府主薄孫搴與并州刺史司馬子如共飲,醉酒而死,舅父還需以此為鑒,酒可飲,卻要適量得當。”

        哪怕高季式被高澄留在了身邊,孫搴還是沒有躲過醉死的宿命。

        作為自己第一名幕僚,高澄多多少少還是對他有點感情,也曾勸過,但好言難勸該死鬼。

        婁昭聞言,也沒了酒興,命人將酒水撤去,說道:

        “阿惠且放心,我自當引以為戒。”

        晚上十二點前還有,然后就是凌晨第三章


  (https://www.dzxsw.cc/book/44440675/137623463.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ǎng):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wǎng)址:m.dzxsw.cc
主站蜘蛛池模板: 论坛| 鄯善县| 民丰县| 广南县| 安阳县| 长寿区| 濮阳市| 普兰店市| 马公市| 田阳县| 含山县| 涟水县| 台中市| 蒙城县| 永安市| 防城港市| 台南县| 鹤岗市| 巩义市| 郁南县| 柳林县| 沂水县| 会泽县| 屏边| 锦屏县| 安新县| 本溪市| 东辽县| 阿尔山市| 台中市| 儋州市| 松溪县| 扎赉特旗| 共和县| 宝鸡市| 眉山市| 民权县| 金门县| 四子王旗| 克山县| 青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