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无弹窗无广告小说在线阅读

大眾小說網(wǎng) > 光武中興 >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六章


剛把豬血潑灑到大門上,正準備粘貼字符時,不想大門呼地打開,十幾個家丁舉著火把從門里喊叫著擁出,將呂寬摁倒在地——原來善動心眼的安漢公的家丁警惕性也格外的高,聽到動靜立即沖出來,將呂寬摁住,然后押進府中報告王莽。

        王莽一聽說半夜有人往他的府門上潑灑豬血,肺都氣炸了,披衣起床親自審問。當看到火光下抖抖瑟瑟的呂寬時,王莽不覺一愣——這不是大兒子的妻舅呂寬么?便瞪起眼喝罵:你這渾小子是怎么回事?老實給我說,不然就活剝了你!呂寬情知搪塞不過去,只好和盤托出,連王宇讓他給中山衛(wèi)氏送信的事也全都交代。王莽聽罷,氣得差點沒把夜飯吐出來——原來攛掇中山衛(wèi)氏“上書進京”的竟是自己的親生兒子,而且還想出歪招往自己的大門上潑豬血,我王莽怎么會有這樣的兒子!

        于是一邊命將呂寬吊起來狠打,一邊命家丁武士連夜去捉王宇吳章,不能讓這倆家伙跑了。不過怒恨之后,一個罪惡的計劃也在這位安漢公的腦海里形成——我何不趁此機會把當初跟我作對的何武、鮑宣、公孫祿,以及近期出現(xiàn)的那個申屠剛除掉?另外有些州郡的牧守令長,還有一些藩國王侯,從來沒給我寫過片語只言的效忠信;這些家伙都是隱患,正好借此機會將他們清除掉!尤其是,把中山衛(wèi)氏滅族,以徹底消除這個最大的禍患!

        這事太容易了。當天夜里,一份由王宇、吳章、呂寬“一致招認”的“口供”就在大司馬府里弄成了。“口供”說,此事以吳章為主謀,王宇、呂寬做脅從,聯(lián)合中山衛(wèi)氏外戚,以及一些州郡的牧守令長、藩國王侯,還有早被朝廷貶官懲處的何武、鮑宣、公孫祿、申屠剛等等,共同結(jié)成了一個反叛聯(lián)盟。這些人已定下日期,準備在今月某日突襲長安,殺掉安漢公等輔政大臣,幽禁太皇太后,然后迎立中山衛(wèi)太后為皇太后,使帝舅衛(wèi)寶、衛(wèi)玄及何武、鮑宣、公孫祿、申屠剛等掌握朝政云云。

        于是第二天一大早,王莽懷揣著這份“口供”,帶著一臉的憤怒入宮見太皇太后。見到太后,王莽把“口供”呈上說:“太后您看,這些人為了朝權(quán)多么喪心病狂啊,不但陰謀殺掉臣侄,還蠱惑您的侄孫朝臣侄的大門上潑灑豬羊狗血!”太后看了也不覺大怒,大罵中山衛(wèi)氏說:“不讓你們來京師你們也不能這樣歹毒呀!給了你們那么多的封賞還不夠,非要入朝掌權(quán)才稱心?看來安漢公對你們的判斷還是準確的!”就對王莽說,既然如此,那就對他們嚴加懲處,決不輕饒!

        王莽回去即召諸大臣傳達布置,將一張無形的大網(wǎng)撒開,大肆捕殺“反臣逆黨”,好多人還沒弄明白是怎么回事就被砍掉了腦袋。鮑宣雖然早已逃進了上黨山中,但也被找到滿門屠滅。何武、公孫祿也被逮起來處死。最悲慘的是中山衛(wèi)氏,不但衛(wèi)寶衛(wèi)玄被抓起來砍頭,宗族老小一百余口也同時被殺!——衛(wèi)寶衛(wèi)玄本來以為不去長安可以保得宗族安全,沒想到不去長安也滿門遭禍!人們經(jīng)常呼喚蒼天,可蒼天在哪里?總有惡魔肆虐人間,吞噬無辜者的鮮血!

        王莽的這次大屠殺,使數(shù)百個生命無端做了冤鬼,其中不少是老人,婦孺!

        常言說虎毒不食子,可王莽是個例外。為了博取“好名聲”,他當年可以迫令次子自殺。而這次長子“謀反”,更不饒過,讓人拿毒藥把王宇灌死。不但毒死兒子,還要毒殺兒媳。只是兒媳有孕在身,那就等她分娩后再殺,總之不能饒過。至于呂寬,早被砍掉了腦袋。

        而這次事件的所謂“主謀”——王宇的老師吳章死得最慘,被押赴東市當眾腰斬,曝尸街頭。

        只有一個人逃出了魔爪,這就是申屠剛。申屠剛早在被罷官之后就預(yù)想到王莽還要報復(fù)他,于是悄悄帶著老婆孩子不知逃到哪里去了,因此躲過了一劫。

        而生不如死的是平帝之母衛(wèi)太后。衛(wèi)太后見不但沒進成長安,娘家的所有親人竟全遭屠戮。從此變得瘋瘋顛顛,精神失常,不是嗚嗚痛哭,就是呵呵傻笑。

        這番血腥屠戮,朝野震動,天下駭然,不少官吏私下議說:安漢公這次殺掉的都是些生性耿直不善阿臾的人;以后要想保住項上人頭,要不就跟人家拉近乎,多表忠心;要不就趕緊走人,遠避惡人;不然,下回掉頭的就是咱!于是梅福、李善、卓茂,以及許子威等等這些心存正直的人只好紛紛辭去官職,遠離是非。洛陽令逄萌對友人說:“三綱絕矣,不去,必遭其禍。”摘下官帽掛在東城門上,揚長而去。

        但他們畢竟是少數(shù),對王莽產(chǎn)生不了絲毫的影響。而且,王莽不但沒因這次屠殺使聲譽受損,反而因為“殄滅逆臣”而大受天下人的贊頌——關(guān)東關(guān)西竟有幾千人上書太后,說當年伊尹為阿衡,周公為太宰,而今安漢公德冠伊尹,功蓋周公,宜加號“宰衡”,位列諸侯王之上。于是太皇太后親臨朝堂為王莽加冕賜封。與此同時,各地的吉祥兆瑞又鋪天蓋地地向長安報來,歌頌王莽的千百首歌謠也在全國各地傳唱。王莽此時的聲望,只好用極隆天地這樣的詞來形容了。

        盡管這樣,拍馬屁的還是層出不窮。有一位泉陵侯叫劉慶的,竟上書太皇太后,說當年成王幼少,稱孺子,于是周公居攝輔政,行天子事。如今皇帝陛下年紀亦小,宜令安漢公行天子事,如周公。

        “行天子事”,其實就是代理天子。但即便是“代理天子”,那也不得了,服天子冠冕,出警入蹕,接受群臣歡呼叩拜,萬古以來,除了周公還有誰能享此殊榮?

        這個建議的確攪起了不小的波瀾。作為王莽黨羽的眾大臣,早知王莽夢想著成為第二個周公,所以在這事上自然也跟著拍馬屁,請求太后“宜如慶言”。但是太皇太后對這事卻冷淡得很。太后想,你王莽現(xiàn)在已位極人臣了,何必非要“事事如周公”?再者,周公有周公那個時代的情況,和現(xiàn)在不一樣。周公那時天下不穩(wěn),朝中既有管叔、蔡叔等人的掣肘,更有各地殷商余孽的蠢蠢欲動,所以才有周公的“行天子事”以鎮(zhèn)服天下。可現(xiàn)在大漢朝有這種情況嗎?現(xiàn)在不但四海清平,朝中更有我老太后壓著陣腳,誰敢亂我漢家法度?還有,人家周公不管怎么說是成王的親叔叔,人家都姓姬,是一家人。而你王莽是什么?你姓劉嗎?你一個姓王的憑什么做我們劉家的天子?我要允許你這樣做,我對得起我們漢家的列祖列宗嗎?百年之后我怎么去見他們?所以作為太皇太后,她對這事冷處理,根本不予回應(yīng)。

        而王莽,他不但不感激這個劉慶,反而暗罵這個兔崽子是在故意出壞。按說,他恨不得像周公那樣,頭戴冠冕,身穿帝服,過一把做皇帝的癮——盡管不是真皇帝。可是,小皇帝現(xiàn)在也不小了,都十四歲了,再過個三五年,他滿可以親政了,到那時自己怎么辦?當年周公攝行天子事,但成王成年后即歸政成王。那么將來這個小皇帝長大了,自己歸不歸政呢?不歸?那還叫什么“如周公”?歸了吧,自己的權(quán)力不就一點點地沒了嗎?尤其是,周公沒把成王的舅舅滅族,沒把成王的母親氣瘋氣傻,而自己的手上則沾滿了皇帝外戚的大把鮮血,他的母親也被自己弄得人不人鬼不鬼,他將來能不為他的母親舅舅報仇而清算自己?除非這個皇帝是個白癡!

        可是這個皇帝又絕不是個白癡。他那玲瓏剔透的大眼早令自己脊背發(fā)涼心驚肉跳——他將來一定會清算自己的!盡管自己是他的老皇丈,那又怎么樣,自己的倆親兒子不都死于自己之手?

        想到這里,王莽就覺得手腳冰涼,跟末日將要降臨一般。怎么辦呢?只有一條路,把皇帝除掉,除此別無他法。而劉慶這個兔崽子,不是幫倒忙,就是沒安好心,想讓本公三五年之后就交出權(quán)力!本公現(xiàn)在才不理你那個狗屁建議。本公現(xiàn)在只有一個心思,就是怎樣干掉年已十四的皇帝!至于女兒,大不了以后讓她改嫁!

        所以對劉慶的那個建議,王莽和老太后一樣,都是冷處理,不當回事,盡管他們的出發(fā)點截然不同。

        而公卿百官見太后安漢公對這事都不熱心,也就沒人自討沒趣,都不再提這事。可他們哪里知道,他們的安漢公正在琢磨著如何除掉小皇帝,而且,很快就要下手!

        促使王莽盡快除掉平帝是因為這個小皇帝的一句狠話,使他覺得必須盡快下手,不能拖延!


  (https://www.dzxsw.cc/book/44437660/31285434.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ǎng):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wǎng)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