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柴油機初接觸
此時,劉一鳴正在和一群名牌大學畢業生,圍著兩個巨大的機器發呆。
“找到是哪兒出問題了嗎?”劉一鳴瞅了半天,向其中一個人問道。
“汽油機是加工問題,現在也可以用,不過震動太大了,而且太過笨重,實用化很難,柴油機我們做了兩次,到處都是難點。”李敏博說道。他是倫敦大學的畢業生,學的機械,之前在軍工廠幫忙,軍工廠步入正軌后,在1890年十月底,開始搞汽油機。
“沒關系,我這有張圖紙,你可以試著做一做,成功了就趕緊申請專利。”劉一鳴本來想一點一點放出訊息,引導他們,但是想到明年柴油機的專利就會被注冊,后年就會出來,于是就一股腦的將柴油機的圖紙拿了出來。
二十世紀前三十年,汽油機還是主流,不過在大型動力上,柴油機和蒸汽輪機才是主流,劉一鳴準備爭一爭這個。
“司令,我想,能不能你留下來講解一下?不然我們又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李敏博不好意思的說道。
劉一鳴環視一周,發現周圍的人也用亮晶晶的眼神看著他,劉一鳴頭皮發麻,但是想走也走不掉。
“行!我去車上一下,拿點兒東西。”劉一鳴只能答應,然后跑到車上,將抄的柴油發動機修理手冊拿在手里,這是五十年代版本的,對比現在,先進了四十年。因為這個東西,就是三十年代中期出來的,可是我們要在五十年代,被人援助以后才有。
“來,我先給你們講解一下柴油發動機的原理,首先,我們要明白柴油與汽油的區別……”劉一鳴給他們講著課。
“……所以柴油發動機是使用高壓壓燃柴油,扭矩,輸出馬力,比汽油機高,但是他的重量比較大,適合運用在大型機械上,基本原理講完了,有誰有不懂的嗎?”最后一句話一出,劉一鳴瞬間后悔,初中物理學知識已經是極限了,更多的不過是碎片化的見識,他知道工作原理,傳動系統,組成,還有什么懸掛,變速器,差速器,但是只是知道個名詞,也許還見過,但是不知道怎么做,更不知道原理啊!
果然,一群人張著亮晶晶的眼睛準備發問,還好這時候突然跑進來一個人,是楊參謀。
“司令,王廠長來司令部了,說有重要的事向您匯報!”楊參謀一頭霧水的說道。
“前面帶路!”劉一鳴毫不猶豫的站起身說道,仿佛前面有多么重要的事情等著他一樣。
“哦!對了,這本書你們也可以看看,記住,今天給你們的資料都是絕密級,五十年不解密的,不允許向外透露一絲一毫!”劉一鳴反手把柴油發動機維修手冊給了李敏博,并說道。
“是!”李敏博學著敬了個軍禮,他也是部隊的人,或者說泗水所有大學生,都是部隊的人。
“什么事?誰來了?”走出廠區大門,他才問道楊參謀。
“是王偉,王廠長。他什么都沒說,就是說要見你。”楊參謀又是一頭霧水,感情您不知道啊?
“王偉?!”劉一鳴想到了什么,有點懷疑自己的運氣是不是太好了。
“快,回司令部。”劉一鳴催促道。
馬車嘚兒嘚兒的跑向司令部,王偉坐在沙發上,是不是的看看懷表。
“王偉,找到了?”劉一鳴打開門,不可置信的問道。
“是的,同時發現了好幾個培養皿,都是同一個菌種,用了幾種致病菌和普通菌種,效果很好!”王偉激動的說道。
“走!帶我去看看!”劉一鳴說道。
王偉鎖好的房間里,一排排培養皿在架子上放著,里面長著各種各樣的霉菌,劉一鳴希望培養出青霉菌,他的生產資料只有大規模生產的技術,但是沒有菌群的初始培養技術,而霉菌,并不是所有霉菌都是青霉菌。
劉一鳴本來做好了打算,哪怕長一點,通過不同的方式,慢慢培養,完全沒有問題,花個十年二十年,青霉素依然是價比黃金的特效藥,真正解決大規模生產問題,要到二戰去了。
“這幾個就是,對多種致病菌都有奇效,周圍的種植細菌群幾乎都溶解了。”王偉很興奮的說道。
“先別著急,將這幾個菌種擴大培養,你先準備足夠的菌群,我去配置營養液,然后提純,看是不是我們要找的東西。”劉一鳴說道。
“菌種擴大大概需要半個月。”王偉說著,爪哇天氣好,氣溫濕度都適宜,菌群擴大很快,但是劉一鳴希望如果是正確的,就多搞一點。
“行,半個月內我會搞定營養液的。”劉一鳴有營養液的配方,有提純的技術指導,并不難,難得是大規模工業生產的建設。
劉一鳴離開了,他要去尋找玉米,還好,雖然爪哇沒有玉米種植,但是巴達維亞有一點玉米庫存,是荷蘭商人進口的,不多,也就一噸左右,因為少見,還特意被報備過。
讓船盡快把玉米拉到泗水之后,劉一鳴沒有進一步擴大的想法,此時拿出青霉素,有點太過于耀眼了,磺胺已經足夠耀眼了,順便一提,劉一鳴給磺胺定價是一英鎊一粒,不打算走高端路線,而是全面鋪貨,當然也不便宜,相當于四兩白銀或者五美元,而治療一次發炎,需要吃三到九粒。
青霉素?那只會以特效抗菌藥的名義流傳在內部,然后在一戰時放出來,因為那時候英美國家已經有了磺胺,而現在嘛,英美還沒有,雖然已經有人想要闖進制藥工廠,但是沒能成功。
前鋒村,也叫第一行政村,有人口720,超過16的一個沒有,來這里當村長的是前指導員鄭星洲,副村長是高明軒,副連長退役。
兩人來之前以為是來軍屯的,興致勃勃的到來,結果發現接手了一個學堂!是的,這個村的第一棟建筑是學校。
劉一鳴說把這些孩子丟進學校去,陳思源和兄長商量了一下,反正要修建學校,就干脆在前鋒村修建了第二小學。第一小學在泗水,一群能容納兩千學生的大型小學。
“司令!”2
兩人敬禮,劉一鳴回禮。
“司令,您叫別人來吧,這是真做不了啊!”鄭星洲還不好意思,高明軒不一樣,大吐苦水,“司令,咱那兒懂得帶孩子啊,我也才十九歲,看見這些孩子,我是一個頭兩個大!”
“怎么?沖鋒你都敢上,孩子你不敢帶?”劉一鳴刺激道。
“他,他不一樣!這些孩子,不是孩子的問題,我不會做這個!”高明軒說道。
“行了,我就是來看你們有什么問題的,說說,有什么困難。”劉一鳴說道。
“缺人,勞動力,分配的三千畝水田根本種不了,再不來勞動力,全都荒了。”高明軒說道。
“還有老師,七百多人的學校只有十個老師,忙不過來!”鄭星洲補充到。
“現在到處都缺人,從巴達維亞招了四百名教師,正在培訓,馬上就會分配下來,不過這些教師年齡有點小,他們也需要時間學習,生活上照顧一下他們!”劉一鳴說道。
沒有辦法,在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口號下,初中文化以上的人,從十八到二十八,都報名教師招聘。
理論上是夠了,實際上這就是整個南華的大半力量了,而需要人的地方不止這里,年齡在18-22的,還需要優中選優,選出三百名軍官,水兵文化可以低一些,但是還有大量的留學生,挪過來挪過去,劉一鳴決定以輪換的方式送去留學。
預科班就在南華開設,英國已經同意了,美國還不知道,如果貸款通過的話,那應該也行,教師一邊學習預科科目,一邊當老師,教小學,而且是半放養式教學,沒辦法,精耕細作沒那條件!
還是不夠,留學生加工人,最起碼需要送出去三千人的知識分子,劉一鳴把眼神放在了高中生和初中畢業生頭上,小學建立在高中旁,高中采取大學的課程制度,沒課的時候就去帶低年級的孩子。
初中畢業生,沒考上高中的,就可以考老師,而且工作滿一年,三年之內還有一次考取高中的機會,這樣勉強堵住缺口。
“是!”兩人答應的很簡單,根本不知道,學校從五年制變成了十一年制!
“第二守備旅會帶一批野人過來,到時候你們監督著他們種田。”劉一鳴想了想,還是增加了些支持,“種地所得用來改善孩子和老師的生活,修建學校什么的,對了,新開墾的土地兩年免稅,你給其他村子說一下。”
“我建議你們,種田完畢之后,把南部的那一片林子,開辟成油棕樹林,政府會發種子,那是好東西。”劉一鳴說道。
“是!”還是這樣的回答,劉一鳴想發火,但是看到他們黑乎乎卻略顯稚嫩的臉龐,火一下子就消了。
“來,我給你們規劃一下……”劉一鳴耐住性子將社區建設,文化建設,經濟建設的計劃和作用完完全全的給他們做好了,讓他們邊執行邊學習。
“還是太快,太缺人了。”回去的路上,想著這些十幾二十歲,就要負責幾百上千人衣食住行的干部,劉一鳴沉默了。
(https://www.dzxsw.cc/book/42803282/29473896.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