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九章 笙歌落院處
待見過禮后,桑晚瑾將眾人領到了二層,二層跟一層一樣,唯一不同的是,桑晚瑾特意安排了人,在這里給大家裝菜。
不過這新奇的方式,讓皇帝和皇后大感好奇,于是,大家也不讓人幫忙,自己就跑過去裝菜了。
菜色十分豐富,不過肉很少,除了豬肉,也就是鴨子和雞塊,別的不多,都是蔬菜為主。
這里的蔬菜都是外面的地里栽種的,是學子們親自動的手,除此外還有番薯等等。
不過因為發現了辣椒,如今這些菜里大部分放了辣椒,所以味道十足,不少大臣頭一次吃,辣的汗流浹背,十分搞笑。
用過午膳,休息了一個時辰,下午他們開始從學堂后方往外走,那里是一片綠意充沛的土地,里面栽種了青菜,白菜以及桑晚瑾從四周各地收集的,可以這個時節栽種的蔬菜瓜果,如扁豆之類的。
不僅如此,此時還有不少學子,正在這里忙著打理,同時拿著紙筆,在記錄著這些東西的漲勢情況。
“這是在做什么?”
宋毅見此,很是不解地問桑晚瑾。
“在記錄這些菜的漲勢,比如用水多少,適合旱地,還是適合濕地,另外,有沒有更好的增產方法,如何防止各種疾病,蟲子等等。”
桑晚瑾隨口解釋道。
“這些不是應該讓普通百姓來做嗎,這些可都是士子,做這些,豈非耽誤前程?”
有大臣不解地道。
“勞心者治人,勞力者制與人,這話不假,可若是他們連這些都不知曉,又該如何治人?讀書不僅是為了當官,更多的是為社稷百姓謀福利,他們此時,就是在給百姓們謀安康,為社稷謀永固!
桑晚瑾輕笑,幽幽道:“如今天下百姓,為了一口飯,整日勞作,甚至還食不果腹,為何?就是因為沒人關心他們,試想若是這里的學子去各地為官,會如何?他們會將這些帶給百姓,教他們如何生產,如何更方便有利地規劃,如此不是能更好的牧守一方?”
“不錯,學問是行出來的,不是空談的!
晉恒也點頭。
那大臣語塞,隱約明白了什么。
桑晚瑾對此也沒在意,這些人礙于舊有的觀念,想接受這些東西很難,可他們學堂的年輕人就不同了。
等這批人成長起來,將會是中流砥柱。
隨后,眾人又參觀了位于良田后方的技工科,這里,很多新式農具擺放在這,不少學子此時正對著這些農具討論,比比劃劃,有的甚至已經動身在制作小的模型。
這些是貧苦人家的孩子,平時更多的是培養這方面的知識,爭取與理論結合,桑晚瑾對這群人實際上比對那些死讀書的士子要更上心。
因為這些可能就是將來工部的儲備人才。
等到了下午,學子們也開始于學堂前方的大空地上開始鍛煉身體,身體才是本錢,讀書不能把身體讀垮了。
所以,這也是每日的必修課,其中主要學的是五禽戲。
不僅如此,等眾人返回學堂時,學堂門口不遠的公園旁,一個可以張貼策論的地方,如今已經有幾分策論張貼在墻上了。
其中有安民五策,清查田地人口的利弊,我當縣令該如何治理一縣等各種文章,這上面的都是學院大儒考察過的,特意挑選而出,五花八門,涉及到各方面。
有的策論題目,還是之前朝中討論的事宜,這是桑晚瑾近水樓臺,從晉恒那要來的,不算避諱的課題。
如今這些張貼出來,也是為了給大家討論。
若有學子覺得寫得有疏漏或者錯誤,會在下方貼上自己的建議。
當然其中有的也很稚嫩,比如縣令如何治理一方,這是新出的,上面有學子提到,首先是巡視各地,查探田地與人口事宜,安置無家可歸的百姓,然后疏通河道,同時合理地規劃種植,同時鼓勵開荒。
不僅如此,下面還列了各項數據。
不得不說,這篇文章思路十分明確,而且也考慮的很好。
不過,桑晚瑾看了幾眼后,還是忍不住順手在下面添了一句:“若遇洪災,干旱,如何處理?若遇蝗災,如何處置?若有瘟疫,如何處置?”
“你這不是為難人嘛!
晉恒見此,有些無語。
“這是實情啊,而且治理一方,哪有那么容易。”
桑晚瑾嘆息。
“還有更重要的一點!
一旁,路明見此,輕笑一聲,而后同樣接過筆,提道:“各地方,族老與族中后輩,有管轄之權,土地分配之權,所謂父母健在,兒女不可有私產,氏族尤甚,如何處置?”
這才是當今時下,縣令最難的地方。
劃分土地容易,但一家大戶,若是四世同堂,那土地必定歸大房管理,此時,分配的土地,也是按照一戶統一分配,至于余下的決議,有各家做主。
所以,土地兼并,也往往從這里開始。
“咳咳……”
看到路明這般,一旁的孔仁眉頭緊皺。
他總覺得路明這是在跟晉恒打馬虎眼,又或者兩人在唱雙簧,在暗示什么。
就連皇帝也若有所思,隨后笑道:“是個人才,不錯!
這里的東西,很多都是數據流,寫的很是忠懇,但同樣也有不足,就是朝中各部門直接的權利傾軋,包括地方州郡縣之間,同樣有很多爾虞我詐,爭權奪利的情形。
所以,真想如愿,這不僅需要堅韌的意志,也要更圓融的智慧。
這方面,是學子們不具備的。
因為他們畢竟見識不夠。
可饒是如此,這些見解也彌足珍貴,因為這是他們最本質的想法,實行不了不是他們的錯,是朝廷的問題。
所以,法才如此重要。
這也是為何,桑晚瑾一直不斷建議晉恒,更多的在禮法上下工夫,唯有禮法重新塑造了,這些學子們往后才有更好的土壤,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
時代的進步是無法阻擋的,桑晚瑾已經投下了引子,或許在她有生之年世道不會變太多,但往后,誰又能保證呢?
指不定有朝一日,又有一個王莽亦或是劉秀也說不定,而且到那時,或許他們的成績更耀眼,畢竟自己已經搭建好了舞臺。
不知不覺,夕陽已經西沉,而眾人隨著皇帝玩了一天,見識了這些東西后,也都揣著復雜的心思離開了學堂。
京師學堂,經過這一日,徹底被眾人記住,也給東盛朝堂帶來了無窮的震撼。
(https://www.dzxsw.cc/book/42649863/141341051.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