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產子
第238章 產子
下午,輕工業部造紙工業管理局會議室。
部里的一眾領導們齊聚一堂,開會研究和論證新的造紙項目的可行性和經濟性。
因為此時根本沒有什么打印機,復印設備,葉正剛只好一個人拿著何雨柱的手稿,給眾人講解何雨柱寫的關于新開一個采用爆破制漿法制造草漿的造紙廠。
眾人對于所謂的“爆破制漿法”都是一頭的霧水,因為此時國內除了酸法制漿就是堿法制漿,這個新技術他們也是第一次聽說。
葉正剛很理解眾人的心情,當初他第一次聽說的時候也是同樣的表現,接著他給眾人科普了“爆破制漿法”的原理和優點,以及缺點。
優點很多,缺點當然也有,最大的缺點無疑就是無法建設超大型的工廠,換句話說就是工廠的規模只能年產1萬噸左右的制漿。
眾人還沉浸在這個有點震撼的技術之中難以自拔的時候,葉正剛笑著又說出了一個石破天驚的消息——新工廠即將要生產的是用來擦屁股的廁紙,這可把眾人驚呆了!
眾人七嘴八舌的討論的時候,部委的負責人問道:“你是說何雨柱那小子新成立的工廠是要生產廁紙的?就是你說的那種‘潔白如雪,細膩柔軟’的廁紙?”
“這個事情我跟他溝通過,他說剛開始肯定做不到,但是終極目標是那樣的,他準備要生產的就是一種柔性廁紙,比現在的草紙要好很多的那種。”
“這小子還真是劍走偏鋒,一群人都等著看他下一步要做什么,我原本以為跟咱們部關系不大,真沒想到,突然就送給我一個超大的驚喜,這個新技術別的不說,至少還是很環保的。”
國內的造紙行業前幾年經歷過一次“偏路”,在趕超英美的追求下,造紙行業“蓬勃”發展,最高峰的時期全國有1850多家大大小小的各種造紙廠,年產機制紙170萬噸,單從產量上來說,真真正正的實現了趕超英美。
但是質量就很難讓人滿意了,因為太多造紙廠是采用“小、土、群”的發展模式建立起來的,一個烘缸、一個網籠、一副壓榨設備,就是一個土法小型草漿造紙廠。
那時候甚至流行一種“四合一”土法建設方法,即一噸鋼材、一萬元投資、一個月建成、日產一噸紙。
對于本質上屬于資金和技術密集型的制漿造紙產業,實踐證明這些做法是無可避免的一種勞民傷財的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的做法。
1961年之后,通過反思吸取教訓,部委一面通過制定新的規章制度來重新規范生產,一方面關停質量差、效益差、浪費嚴重的小紙廠,同時設定了較高的新開工廠的門檻。
一系列的革新,導致去年機制紙產量下降到110萬噸,生產秩序與產品質量也得到較大提高,但是酸法或者堿法制漿的污染問題依然是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
此時突然有一種新技術,可以大幅度的改變目前的局面,雖然有規模上的限制,但是目前國內年產超過3萬噸級別的造紙廠,一雙手就能數過來,所以如何能不讓人欣喜!
其實關于新技術的引進,部里也不是沒想過辦法,奈何因為技術封鎖,談何容易。
隨著會議的進行,大部分人對這個新技術是支持和贊同的,毫無疑問,通過舉手表決,項目被順利通過。
等會議室只剩下部委的負責人和葉正剛的時候,這位負責人說道:“何雨柱這小子太小家子氣了,咱們國內90%以上的造紙制漿都是草漿,單單拿來制造廁紙豈不是浪費?”
這位部委負責人的話一點都不假。
我國是一個木材相對來說稀少的國家,此時木漿在整個造紙行業里面占比并不高,而草漿占比極高,這是因為原材料來源廣泛且可再生,不管是麥秸,稻草,棉,麻,還是竹子、甘蔗渣、蘆葦都可以拿來制作草漿。
葉正剛一時也沒摸清楚領導是什么意思,于是問道:“那我們……”
“你別瞎想!我的意思是到時候等那個新工廠建設投產之后,咱們這邊盡快組織各造紙廠的專家,進行技術攻關,爭取能夠把這套設備國產化。”
“領導您確實高瞻遠矚!我都被那小子給畫的大餅給砸暈了,光想著擦屁股的書本和報紙不好用的事情了,根本沒往其它方面想。”
用了差不多一個下午的時間,部委最后正式形成了一份文件,批準了何雨柱新設新型造紙廠的申請。
葉正剛拿到文件的第一時間就電話聯系了何雨柱,告知了他這個激動人心的好消息。
第二天,在何雨柱的邀請下,葉正剛代表輕工部這邊參加了何雨柱與上島惠子合同的簽訂,而且葉正剛也不是一個人來的,所以很多細節上的東西商定之后,自然會有人去處理。
而對面的上島惠子的準備也很充分,她們最終提供的是一條年產1萬噸的生產線,甚至連廠房的設計圖紙都給提供了,只能說何雨柱的面子夠大。
何雨柱心想,麻蛋的,這人情欠的有點大,大不了以后制作藥酒不提條件了,不給錢也行!
合同簽定之后,上島惠子好像是猜出了他心中的想法,竟然笑嘻嘻的跟他說:“何君,伱記得也欠我一個人情哦,不是我的勸說,你覺得今天可能轉讓這樣的技術給你們嗎?我們也是冒著很大的風險的。”
何雨柱只能點頭應下,沒辦法,生產線還沒拿到手,他無奈的說道:“感謝惠子小姐的幫助,以后有什么我能幫助,我一定會義不容辭!”
好話,漂亮話何雨柱還是會說的,但是他也沒說死,反正能不能幫助,還是他說了算。
上島惠子提供生產線的技術參數方面是這樣的:整條爆破生產線(包括后續磨漿、洗滌等)裝機容量100kw,耗水量4噸每小時,耗蒸氣量3噸每小時。
更為奇特的是,整條制漿生產線占地面積還不到1000平方米,使用的原料適用范圍廣:稻草、麥秸、谷秸、玉米秸、蘆葦、甘蔗渣、棉桿等均能解離成漿。
看完技術參數之后,葉正剛給何雨柱豎了一個大拇指,這技術參數放在這個時期,真的比國內現有的技術好太多,這妥妥的可以從中學習到很多的東西。
對于何雨柱那口地道的櫻花園語,葉正剛雖然以前有耳聞,但是今天是真正的見識到了,這是讓他感覺十分的不可思議,何雨柱還真是一個傳奇般的年輕人,難怪有好多大佬在背后默默地支持他,看著他成長。
新設立的工廠,依然沿用何雨柱前期工廠的模式,同樣不設置正式工人,只招收臨時工,讓何雨柱繼續進行這個模式的探索。
因為工廠小,設備的操作相對來說不是很復雜,所以六七十個工人名額足以滿足要求。
何雨柱不知道的是,這六七十個臨時工名額,即將鬧得沸沸揚揚,會惹得很多人蠢蠢欲動,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為什么此時的人對正式工名額那么趨之若鶩呢?!
首先是工作穩定,收入不低,還是鐵飯碗,其次還可以分房,還可以讓下一輩接班,甚至轉讓名額。
但是在目前城鎮人口削減,工廠收縮崗位名額的時候,一個正式工的名額太珍貴了,而跟正式工差不多的臨時工機會出現了,如何能不讓他們激動,畢竟誰家都有親戚朋友,都有需要好工作的年輕人。
自從1958年開始了嚴格的戶籍政策之后,廣大農村地區的生產隊里的孩子,除了讀書和參軍之外,沒有第三條路可以變成城里人。
而且此時的戶籍政策也非常的有意思,孩子的戶口跟隨母親的戶口。
這是什么意思呢?!
意思就是母親如果是農村戶口的話,不管生幾個孩子,孩子都是農村戶口,不可能有城鎮人口的糧食定量,這是一條無法突破的紅線,不管你權利大小。
不管是這個時期,還是將來的十幾年,不論農村的姑娘長的多么好看,正常情況下,城里人都不會娶一個農村來的姑娘。
哪怕是后來的那些下鄉青年,不到迫不得已,沒有人會考慮娶一個農村的姑娘,不然的話,回城的事情就不可能了。
這種特殊的政策,同樣導致了一些有點狗血事件的發生,比如一個身體有某些殘疾的城里人,卻娶了一個如花似玉的農村姑娘,當然這也是各取所需的一種無奈,有舍必有得。
至于秦淮茹,嫁到四合院之前應該是京郊的農村戶口,奈何她運氣比較好,早早的就嫁到了城里。
在1958年實施戶籍政策的時候,秦淮茹已經在四九城生活了很多年了,所以她理所當然的獲得了城鎮戶口,不然三個孩子沒有糧食定量,她根本無法在城里生活。
此時的公社干部,是妥妥的國家干部身份,每個月都有工資,比如公社的領導人農業社長一個月工資大約47塊錢。
一個公社一般會配置10到13名干部,包括正副社長和各種管理委員會委員,比如民政委員,治保委員,教育委員,衛生保健委員、財務委員,以及其它的農科站、武裝部、廣播站、水利農機站的管理人員。
這些干部大多出身農村,所以他們的老婆大都是農村人,這就導致了他們雖然有一定的小權利,但是依然無法改變自己孩子農村戶口的命運。
所以如何為孩子在城里謀一個出路,就是這些權力不大的干部們最為發愁的事情。
對于最后的農場選址,簽訂合同之后,何雨柱、葉正剛以及他帶來的一些專業人士共同商議之后,還是決定在原有的四方農業機械廠新建一個廠房。
畢竟新設工廠的占地面積才一千平方,就算再加上一些倉庫什么的,目前四方機械廠剩余的地方足夠用了,而且這里與附近的一條河流并不是很遠。
工廠的選址確定好之后,新工廠的建設就不用何雨柱管了,葉正剛會安排專業人員盡快幫他搞定,整個施工的周期大約需要2個月,正好現在準備材料,下個月就是陽春三月了,正合適開工建設。
何雨柱的生活再次回歸平靜狀態,平時不是去農場看看,就是去旁邊的機械廠逛逛,他們工廠生產的抽水機,根本不愁賣,全部被供銷系統給采購了,以供應廣大的農村生產隊。
因抽水機的價格低,性能優異,工廠的產量甚至一直無法滿足實際需求。
時間就這么一天天的過去,轉眼就到了月底,氣溫已經開始回升,已經可以嗅到一絲春天的氣息了。
過了元宵節之后,何雨水開學了,這將是她最后一個學期,而此時的何雨柱根本沒意識到,他已經搞錯了一個關于何雨水上中專的事情。
2月26日,周一,入夜之后天空開始狂風大作,電閃雷鳴,第一聲春雷響徹四九城,預示著春天的即將到來。
隨著陣陣雷聲,一大媽的肚子開始疼痛,肚子的孩子好像對外面的世界充滿了好奇,想要迫不及待的提前出生見識一下這個到處是雷聲、風聲、雨聲的一天。
易中海看到一大媽的情況,頓時明白了這是要生了,他連忙起身穿好雨衣,準備喊人幫忙。
一陣急切的敲門聲之后,二大媽和三大媽,甚至還有老太太都來到了易中海家里幫忙。
此時的天氣狀況是不適合再送去醫院的,所以易中海只好去找接生婆幫著接生,其實這個時期很多人生孩子是不去醫院的,在家里找人接生就行了。
何雨柱也被叫醒了,看到沒需要他幫忙的,他只能在堂屋陪著易中海耐心的等待著。
易中海臉色一陣興奮,焦急的在房間里面踱著步子,走來走去,不停地搓著手,無不證明著他心中的焦急。
不一會接生婆慌里慌張的跑了出來,說道:“老易,孩子頭有點大,卡住了,一大媽也用不上勁了,要不趕緊送醫院吧!”
這話猶如一個晴天霹靂,把易中海炸的頓時失神,身子一個踉蹌,差點倒地,只是被何雨柱一把拉住了。
現在送醫院肯定來不及的,還沒有出生的孩子會被活活的憋死的,易中海被嚇的臉色蒼白,沒了精氣神,他已經被嚇傻了。
“不能送醫院,這樣,你進去找一布把一大媽的下半身蓋住,其它的交給我,我回家取點東西,你盡快準備好。”
接生婆此時也只能選擇相信何雨柱,因為她也沒有什么好辦法,因為此時的一大媽差不多已經昏過去了。
何雨柱拿著金針和藥酒快步走進了里面的產房,他沒有說什么,旁邊的老太太、二大媽和三大媽等人雖然著急,但是也不敢多問,只能看著何雨柱操作。
何雨柱直接在一大媽的手臂上下針,真氣隨著何雨柱的手慢慢的進入了滿頭大汗,臉色蒼白的一大媽體內。
隨著真氣的不斷的涌入,一大媽的臉上的蒼白褪去,慢慢的紅潤起來,然后意識慢慢蘇醒,睜開了眼睛。
周圍的人看著這神奇的一幕,不自覺的捂上了嘴巴,害怕自己會發出聲音驚嚇到何雨柱。
看著已經醒過來的一大媽,何雨柱說道:“一大媽,把這個喝了,然后用盡全力吧,我相信你可以的!”
真氣加上藥酒,一大媽的體力恢復到原來的狀態,甚至比原來還要更好。
“哇哇哇”一聲嬰啼劃破長空,嬰兒順利降生。
周圍的人,情不自禁的喜極而泣,老太太激動的握著何雨柱的手,久久的沒有松開,嘴里說著感謝的話語,“柱子,你是老易家的救命恩人!”
剪斷臍帶,用溫水清理完身體,裹上棉被,接生婆心有余悸的說道:“今天還真是驚險,一大媽,恭喜你,這個帶把的!”
(https://www.dzxsw.cc/book/41310049/36365826.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