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安史之變的前奏
天幕又一次播放了盛世長安的繁榮氣象。
再次引起了各朝古人的驚嘆,尤其是那些正生活于亂世之中的人們。
【開元盛世,也有如同康乾盛世、武昭宣盛世、永宣盛世那樣的名稱,即太玄盛世。
太玄盛世的轉折點我們都知道是天寶十四年的安史之變。
天寶十四年,安祿山以河東都護府二十萬邊軍起家,號討逆國賊楊國忠為旗,從大唐的邊鎮范陽起兵造反。
他率領各族騎兵、步兵十五萬,半夜行軍,黎明吃飯,一天前進六十里。
天下太平的日子長了,人們不懂戰爭,聽到安祿山叛亂爆發,朝廷一片動蕩懼怕。宮廷警衛部隊都是由集市商販組成的,只得打開皇家倉庫拿出綾羅綢緞招募兵卒。
常年的內陸安定,使得大唐將精銳都布置在了邊境、西域前線、險要關卡。
九州之地從貞觀年間,已經百年未有戰爭了。
而安祿山所率領的叛軍本就是一部忠誠于大唐、常年廝殺于前線的邊防精銳。
這一場戰爭,直接毀掉了大唐的盛世、直接打斷了這個民族的脊梁。
這一場戰爭的破壞性是極其深遠的。
可以說從安史之亂后,中華民族的尚武精神變成了尚文,外向的大略方針逐漸轉變為了內斂。
向外開拓的腳步也從這里戛然而止,起自于上古三皇五帝時期的華夏民族,從三川之地起家,到泱泱華夏大國之路的開拓,也在此戛然而止。
從此之后的歷代王朝,皆是以文抑武、克武,對外以和平為主,以收復漢唐故土為主。
很多人都在痛惜安史之亂帶來的國家喪亂、社會風氣轉變和歷史悲劇。
然而,這一場動亂卻并不是能由一個人的力量所發動的。】
“百年盛世毀于一旦啊!”杜如晦感慨道。
“我大唐竟也如那大明一般,百年積累,一朝喪盡。”
“只是,朕也沒想到,我大唐之喪亂居然給后世帶來了這么大的影響。”
李世民攥緊了拳頭,擰著眉頭道。
“大家可是在自責乎?禮記中曾有言不遷于祖宗。
說的便是后人自己過得差了,認為是祖宗留下的禍根這是不正確的。
后人應該自強、追趕祖宗而不是抱怨!”
長孫無忌真誠的安慰道。
“話雖如此,但禍根終究是在大唐留下的啊!”二鳳嘆氣,神色憂傷。
“臣倒不覺得后世是在責怪我大唐。”
房玄齡呵呵一笑,捻須道:“后世如若責于大唐、責于陛下,何故如此鐘愛于陛下?還為陛下起了昵稱?”
李二想起來自己被后人叫做“二鳳”的昵稱,臉上有了些動容,繼續聽房玄齡說話。
“臣覺得后世更多的是在責怪大唐之后的朝代,而非是大唐吧?
不然以天幕上這位后世講述人一直以來的態度,和后世我華夏人生活之富裕,完全不像不如我大唐之盛世啊!”
房玄齡這句話也提醒了殿內眾人,之前大家一直在忽略的一件事。
光是天幕所展現的后世長安城,那都是幾倍于大唐之繁榮啊。
【李隆基一直都是一位十分爭議的皇帝。
他的前半生可謂是極其英睿,太宗遺風說的是他有二鳳的風采,無論執政還是待人。
他自幼聰明伶俐,很得武后的喜愛,在宮里自詡為“阿瞞”,一歲半即被封為楚王。5歲時,武則天廢唐睿宗,自立為皇帝,改國號大周。
在他七歲那年,一次在朝堂舉行祭祀儀式,當時的金吾大將軍武懿宗大聲訓斥侍從護衛,李隆基馬上怒目而視,喝道:“吾家朝堂,干汝何事?敢迫吾騎從!”
要知道這是武周時代,不是唐朝了,即使貴為皇孫,說出這等話也是會被人扣上個謀反的帽子的。
所以,換作是唐中宗、唐睿宗兄弟倆的話絕對會忍氣吞聲,沒想到唐睿宗這個兒子倒是如此“膽大包天”。
或許是隔代親吧,武則天知道此事之后不僅沒像對其他大臣和幾個兒子一般下狠手,反而是“則天聞而特加寵異之。”
武則天雖然篡了李唐的江山過了一把皇帝的癮,但她內心里還是更期于她和高宗李治的子孫的。
武家人于她而言更像是借力維持朝堂勛貴平衡的外戚。】
高宗李治?
貞觀年間的甘露殿,剛剛討論完大唐安史之亂的因末影響的群臣,此時瞬間啞聲。
整座甘露殿都靜悄悄的。
長孫無忌腦子轉得飛快,承乾出事了嗎?晉王登基做了皇帝?
是陛下的意思還是?
群臣震驚于聽到高宗名諱居然不是太子李承乾,個個瞪大了眼睛,啞然不語。
“咣啷”的一聲,大家看去,就見到二鳳陛下過于激動,直接站起身子,不小心把自己的椅子都踢翻了。
身旁的長孫皇后更是凝眉不語,一臉憂色。
李二此時只覺得好像有一雙手揪住了自己的心臟,讓他的眼前甚至出現了發黑的跡象。
他的表情可謂是精彩紛呈,這一刻他想到了很多,鄭武公、秦二世、司馬氏高平陵、劉寄奴、楊廣......
玄武門?
......
“朕的三皇兒?......治......如何竟能......”
李世民艱難的開口問了出聲,但沒人此刻能夠回答他,甚至他們也不敢回答。
殿內眾臣低眉順眼,看掌紋、摳手指、數頭發......甚至也沒有之前的交頭接耳。
殿內沉默的氣氛實在是太不好過了,長孫無忌有心想要開口,可他更不敢在此時開口。
無論是太子、還是皇子泰、皇子治,都是他的外甥。
最終還是杜如晦忍受不了李世民那茫然哀傷的無助神情,小心翼翼的說道:“陛下,皇子治今年才一歲,而陛下的貞觀之治方才開始......”
杜如晦的勸言已經說了出口了,長孫無忌這時才心里吐出一口氣,立馬跟上道:“大家貞觀有二十余年,何故憂慮?”
對!
還有很多事情和時期沒有發生!
想明白過來的李世民精神振奮過來不少,但隨即他的那句話再次讓殿內寂靜了下來:“莫非朕之禍也?”
店內只剩下了畫家和書記官動筆的沙沙聲,杜如晦內心哀嘆,我這才剛剛解了圍啊!
正欲再次開口,他看到長孫皇后眼色示意,就并未動作。
“陛下何故出此言?二十余年滄海桑田,發生什么事情都是有可能的,不必攬責于自己,何故以未有之事責于現在乎?”
“況且有天幕存在,還不能以此避之嗎?”
“有臣妾在一日,承乾就不會出事的!”
長孫皇后略顯冰涼的小手搭在了李世民的肩膀上安撫道。
李二勉力的點了點頭,也只能如此了啊。
“觀音婢且放心,朕也不會讓我們孩兒出什么事的!”
可以說,天幕出來之前和之后,他李二這個人天不怕地不怕,就連玄武門之變這個事都能慢慢坦然接受,且問心無愧了。
可他現在才明白,他是問心無愧了,可知曉他過去的孩兒們呢?
他們心里會怎樣想?
大唐的后代皇室會怎樣想?
(https://www.dzxsw.cc/book/40213378/22210503.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