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這就是關隴集團!
【東西魏兩次邙山之戰的戰果說明西魏的軍事實力不如東魏,尤其是兵力不足,難以持久作戰。
面對這些不利因素,西魏和后來的北周的統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來力爭主動。
而這個改革的開始者就是宇文泰。
由于對高歡、宇文泰這樣的軍閥政權來說,軍事問題是性命攸關的,所以宇文泰的改革是以軍事為中心來進行的。
原來北魏傳統的兵制是部落兵制,鮮卑族及其他被鮮卑族政權收編的少數民族“全民皆兵”,而漢族百姓一般不承擔兵役,即所謂“兵農分離”制,只有少量鮮卑化的漢族人世襲為兵。
經過連年爭戰,由賀拔岳、宇文泰帶到關中的六鎮老兵損失殆盡,如不對北魏傳統的鮮卑族及鮮卑化的部落世襲兵制加以改革,就不可能在和東魏的戰爭中占據有利地位。
有鑒于此,542年,宇文泰在關中漢族士族集團的幫助下推行了府兵制,對北魏以來傳統的兵制進行了重大改革。】
“府兵制?”劉徹道:
“這不是那個隋唐使用的制度,唐朝皇帝還用這個府兵制而成了天可汗!”
朕好嫉妒啊!
“原來府兵制乃是此人開創的啊!”
“如此說來,隋唐之盛世也是拾人牙慧罷了!”
劉徹心里好受點了,朕還真以為你們白手起家建立的大唐盛世的啊!原來也是抄別人的。
【其實,早在大統三年的時候,宇文泰就已經開始整軍了。
先是由于東魏連年入侵,永熙三年,公元524八月,高歡率師攻克潼關,進逼華陰。
大統元年,公元535春正月,東魏大行臺尚書司馬子如率軍再攻潼關,見宇文泰已有準備,遂揮師攻華州,賴著刺史王羆的拚力死戰,才打退了東魏進攻。
大統二年三月,高歡又親率萬騎襲取夏州,徙五千戶而歸。
不久,又襲取靈州,徙五千戶而歸;大統三年正月,高歡又領軍屯蒲坂,于黃河上架設浮橋,準備渡河攻潼關。
高歡恃戎馬之強,年年進攻西魏,雖然未曾得手,但宇文泰知道,長此下去,實力處于劣勢的西魏必然難以支持,當務之急,是要提高士氣,增強戰斗力,開拓兵源,擴充軍隊。
要不然東魏本就人多,要是按照高歡這種以勢壓人且不斷蠶食的流氓戰法,西魏早晚會被吸干的。
大統三年七月,宇文泰集諸軍于咸陽,八月,率之于潼關整軍,宣布軍法軍規,不得貪財輕敵,不得作威于百姓,與敵作戰,用命則賞之,逃脫皆戮之。
通過這次整頓,西魏軍隊的戰斗力大大提高,不久,高歡率二十萬大軍入侵,西魏以少勝多,在沙苑大敗高歡,俘敵八萬余人。
而這就是沙苑大戰,也是高歡差點被氣的直接殯天的一次戰役。
隨著軍隊素質的提高,宇文泰又進一步擴充軍隊,壯大軍事力量。
最開始的時候宇文泰在接受賀拔岳的以武川兵戶為骨干的軍團時,這一軍團人數不過數千人,擊敗侯莫陳悅后,其大將李弼擁眾萬人來歸。
以后,跟隨孝武帝元修入關的由鮮卑族人組成的北魏宿衛禁旅也有近萬人,合起來,宇文泰掌握的軍隊約有近三萬人,分別由十二個將軍率領。
沙苑之役后,又通過收編降軍等不斷補充,人數漸漸增多,到大統八年三月,正式建立六軍,時已有兵約十萬人。
大統九年,公元543年,邙山之戰后,宇文泰開始從漢族中間吸收兵員,三月,宣布征募關隴地區的豪強地主武裝。
在北魏末年的關隴起義中,豪強地主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組織鄉兵,東西魏分立后,這些地主武裝并沒有解散,仍然控制在豪強手中。
宇文泰通過廣募豪強以充軍旅這一措施,把這些分散的鄉兵武裝變成中央軍隊的一部分,由政府選擇關隴地區有名望的人物來統領,從而,既加強了中央對軍隊的控制,削弱了魏末以來的地方勢力,又促進了武川軍人集團與關隴地主的聯合。
此后,到大統十六年,又進一步把征兵對象擴大為所有的均田戶,這樣,西魏軍隊中漢族士兵的比重進一步增加,兵源的增多也讓西魏的實力因此大增。】
“其實這個宇文泰的改革很簡單。”諸葛亮道:
“占據和經營這片土地無數年的乃是漢人,胡人縱然趁漢人政權衰弱之時侵奪了正統,但人數和文化等方面仍然不占優勢。”
“這也才有了前面的北魏的改革。”
“胡人人數不多,越打越少,剛開始的時候還能憑借團結的優勢以軍事壓迫漢人維系統治。”
“可北魏已經分裂,西魏本就勢弱,鮮卑人越打越少,兵源自然也就更少了。”
“除了放開對漢人的限制,提拔漢人的地位,他們別無選擇。”
簡雍道:“軍師真是厲害啊!不過三兩言語,便將這看似高深莫測的改革給剝絲抽繭出了本質。”
隨即,簡雍又疑惑地問道:“可這樣做的話,難道他們不怕最后被漢人奪得大權嗎?”
龐士元笑道:“被手下的漢人逐漸奪權好還是被東邊的敵人給滅亡了好呢?”
【起初,府兵制也是一種兵農分離的職業兵制,但其士兵的來源不像北魏那樣按照民族區分,而是在關中地區對戶等,而戶等則是按照人戶資產劃定的等級,作為征稅的依據。
在第六等以上的中上戶進行征兵,凡中上戶之家有3個以上兒子的就必須選擇“魁健材力”者為府兵。
尤其是在543年第二次邙山大戰失利后,宇文泰下令“廣募關隴豪右以增軍旅”,這樣漢族人就成為府兵的主要來源。
當了府兵就免除其本人的所有賦役,脫離一般的戶籍,加入府兵的獨立戶籍。
每個月中半個月警戒巡邏,半個月演習操練。】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潼關之上,張養浩看著天幕里南北朝生民流離的樣子,本就因為當前大元帝國糜爛的社會而無奈嘆息的他更是眉頭擰成一個麻花。
“無論是怎樣的制度,終歸是建立在蠶食百姓利益的身上啊!”
“蒼天啊!”
“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
【同時,宇文泰又對軍隊統轄系統進行改革,形式上采取鮮卑舊日的八部之制,立八柱國。
除宇文泰自己在大統三年,公元537年,由西魏文帝任命為柱國大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為西魏軍隊的實際統帥外,又在大統十四年任命西魏宗室廣陵王元欣為柱國大將軍,但僅掛虛名,并無實權,另任命趙貴、李虎、李弼、于謹、獨孤信、侯莫陳崇六人為柱國大將軍,實際統率六軍。
每個柱國大將軍下有兩個大將軍,共十二大將軍;每個大將軍下有兩個開府,共二十四開府;每個開府下有兩個儀同,共四十八儀同;一個儀同領兵約千人,一個開府領兵兩千,一個大將軍領兵四千,一個柱國大將軍領兵八千,六柱國合計有兵四萬八千人左右,這支軍隊,就是歷史上所說的府兵。
府兵的前身,由賀拔岳的武川軍團、侯莫陳悅軍團中的李弼軍團以及隨孝武帝入關的北魏宿衛禁旅這三部分組成,這些軍隊都是鮮卑化的軍隊,尤其是武川軍團,前身是六鎮鮮卑,大都是拓跋族成員。
在建立府兵時,就采用了鮮卑族原有的部落組織,即八部之制,作為編制新軍的藍本。在士兵和軍官之間的關系上,保持鮮卑舊日的氏族關系。
西魏恭帝元年,公元554年,又以有功諸將繼承鮮卑三十六國及九十九姓,除有的將領本來就用鮮卑復姓的不予更動外,那些已經在太和改制時將復姓改為單姓的將領則重新改為復姓,已采用漢姓或本來就是漢姓的,則賜以鮮卑姓。
如李虎賜姓大野氏、李弼賜姓徒何氏、趙貴賜姓乙弗氏、楊忠賜姓普六茹氏,凡所統領的士兵皆以他們主將的鮮卑姓為自己的姓氏。
宇文泰借用氏族部落的血緣紐帶來組織府兵,使官兵之間蒙上了一層宗族的親密色彩,以搞好將領和士兵間的結合,提高府兵的戰斗力。
事實上,府兵的組成,并沒有也不可能真正倒退到氏族關系中去,但由于這種兵制多少帶有一些過去部落兵制的色彩,因此從那些曾經淪落為兵戶的六鎮鮮卑來看,身份提高了,地位改善了,從而使府兵的戰斗力也增強了。】
“通過府兵制度可以來獨立出來一套專門的職官體系,這應該就是后世提及多次的勛爵制度。”
諸葛亮眼神明亮,道:“世家地位頑固,不可輕易動之。”
“然而天下官位三萬,世家占據九成,既然動不了世家大族,無法安插自己的親信上位......”
龐統接道:“不能掀桌子,那就另起一桌!”
二人相看一眼,哈哈大笑。
“高歡想以步步蠶食之法瓦解西魏,然而西魏卻出乎了他們的意料守住了地盤。”
“甚至是還出臺了改革,步步蠶食世家的權力。”
“到最后,無論是勛爵的職官還是原本的職官,都將為中央所有,于此,九品中正之制才將慢慢消亡。”
話雖然是這么說,但世家龐大且根深蒂固,他們豈能沒有反抗?
這樣蠶食和另起爐灶之法只能解決一處一時,又如何能徹底解決這個問題呢?
知道這個方法有些費時間的二人再次將關注力放在了天幕上。
然而:
黃巢:一點也不費時間啊?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
《木蘭辭》這首南北朝時期的樂府詩是我們現在課文的必背內容,大家都很熟悉的。其中提到的“策勛十二轉”,便是由宇文泰建立的八柱國制度逐漸延伸出來的。
最早的勛爵制度最上面的勛爵便是大柱國上將軍,也就是宇文泰本人所擔任的職位。
宇文泰也是憑借著勛爵制度獨立出來了一套專門的職官體系,來提拔親信,培養心腹和優秀人才,逐漸的牢牢掌控了西魏朝廷和增強國力。
而宇文泰這一套的改革程序其實就是在最初階段模糊的“匡扶魏室”的政治戰略上,宇文泰他自己在集團核心成員于謹的建議下,進一步提出“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國家戰略,就是在其統治范圍內另立中央,而積極地實行這一戰略。
孝武帝西遷標志著西魏的建立,同時昭示著宇文泰政治軍事集團正式向國家統治集團的過渡。
宇文泰個人中央行政官職之始“加授大將軍、雍州刺史、兼職尚書令,進封略陽郡公,別置二尚書,隨機處分”孝武帝給與宇文泰“軍國之政”的權力。
然而在高歡退卻,西魏重新掌握關中東門戶潼關后,外部威脅稍微減緩的情況下,內部矛盾卻因為個人因素過早地激化,于是宇文泰暗中殺害孝武帝,另立新君西魏文帝。
這次意外事件使得宇文泰,不得不思考對中央行政權攫取進程的問題,西魏文帝的登基,是宇文泰集團和元氏集團互相妥協的標志。
除了是權力的妥協,和外部威脅的原因之外,也與宇文泰所牢固掌握的軍事實力不足,有莫大的關系。
西魏軍事力量體系中,宇文泰掌握的軍事勢力,主要是親信團體,武川團體以及原州團體,也就是六鎮老兵。
但其他軍事團體,仍然擁有不可小覷的軍事實力,加之外部戰爭的威脅,使得宇文泰把“協和”和“等夷”作為此時,團結整個集團最主要的政治決策之一。
基于西魏相對孱弱的現狀,所以善理財政也是當時,西魏選拔官員的一個重要標準。
宇文泰政治軍事集團,在過渡成國家統治集團的過程中,舉步維艱,其根源就在于軍事實力的不足,政治軍事集團統治的根基不強。
在外部高壓之下,消滅其他團體顯然不是明智之舉,所以在原宇文泰政治集團的核心上,吸收更多團體的加入并擴大以加強,統治基礎的方針被宇文泰提上日程。
龐大的政治軍事力量的人物構成,具備如下特點:宇文氏皇親國戚是核心成員;通過聯姻結盟其他勢力人物;重用功勛卓越的軍官。
所以就有了我們前面說的通過聯姻等方式,構建各個團體之間的血緣紐帶,建立政治聯姻關系,是宇文泰加強集團聯結的重要手段之一。
宇文泰除了和自己所掌握的團體聯姻,與其它團體人員,除王思政被東魏俘虜外,也都建立了姻親關系。
這就是為什么歷史上常說關隴是一家,因為八柱國之間彼此聯姻,被宇文泰擰成了一根繩。
北周宣帝宇文赟的老婆是八柱國后代隨國公丞相楊堅的女兒,也就是后來的隋文帝。
隋文帝的老婆獨孤伽羅是八柱國之一的獨孤信的女兒,與唐高祖李淵的母親獨孤氏是親姐妹。
而唐太宗李世民則應該稱楊廣為表舅,稱楊堅為舅祖。
而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長孫氏雖然不在八柱國之中,然而長孫氏卻是鮮卑皇族。
可能大家會問鮮卑皇族不是元氏,也就是拓跋氏嗎?
長孫氏自然也是鮮卑皇族,這一點不假。這個姓氏呢,出自北魏皇室沙莫雄,拓跋珪建立北魏稱帝后,就賜沙莫雄的兒子拓跋嵩為長孫姓,故拓跋嵩為得姓始祖。
長孫氏作為鮮卑宗室,一直以來也是國內除了拓跋氏外最大的大姓,是皇族的鐵桿支持者。
但在宇文泰逐漸掌權后,不但元氏投靠了宇文泰,就連長孫氏也逐漸投向了宇文泰一方。
八柱國之間算上元氏和長孫氏也是多有聯姻。
就連沒有評上八柱國,不在武川勛貴體系的,例如賀拔氏等這些老牌勛貴也在聯姻對象其中。
如此一來,通過軍事上有力的改革和相互的聯姻,宇文泰的地位步步穩固了起來。】
“難怪天幕說此人是開創了隋唐盛世真正的奠基人。”
劉徹喃喃著道:“無論是傳統的大姓還是后來崛起的新秀,無論是漢人還是鮮卑人,有能力有權力的都被他通過聯姻的手段結合在了一起,這樣才能被稱為一個集體。”
“原來這就是關隴集團啊!”
“雖然此人的想法是很好的,可是也把問題給暴露了出來啊!”
劉徹的公孫衍大丞相為皇帝解析道:
“宇文泰并沒有像高歡一樣在西魏有絕對的統治力,他的威信建立在聯姻和軍事之上。”
“這其實就已經有了很大的缺陷埋下了。”
“而后來的北周、隋朝、唐朝同出于關隴,表面來看是關隴集團勢大蓬勃,難道不是暴露出了更大的問題嗎?”
劉徹皺眉有些不解。
“宇文氏不是以力而強硬的統治,自然本為一體的其他柱國們私下里也想坐一下他的位置吧?”
對呀!咱都是武川出來的老兄弟,憑啥你當霸主我不能當?
你若是說沒有這個想法,那后來的隋朝與唐朝又是怎么回事?
真可謂是成也關隴,敗也關隴。
成在一個共同的敵人,敗在這個家我也出力了,憑什么不能繼承家業?
——————
“雕蟲小技罷了!”高歡不屑的道:
“待孤王重整旗鼓,下次絕對打黑獺一個措手不及,統一天下就在眼前!”
宇文泰:“賀六渾,待我蓄力完畢,看你怎么和我爭?”
(https://www.dzxsw.cc/book/40213378/20256208.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