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8章 辛酉政變
緊接著,他們?yōu)榱吮砻髯约褐倚妮o弼、不敢攬權的心跡,索性完全交出兵權,將善補營的兵權也交由奕譞兼管,同時還奏請解除了一些兼職,比如載垣的鑾儀衛(wèi)、上虞備用處事務、肅順的管理理藩院事務等,這些都是管理皇帝禁衛(wèi)軍、隨從護衛(wèi)等事務的要職。
就像肅順說的:“畢竟他們是帝后,有些事,我們不能抓得太緊,小皇帝日后親政,到底要來翻這筆老賬。”
他們一呈上這些奏折,西太后立刻痛快地答應了,這正是她求之不得的事情。
二十三日,大行皇帝梓宮由避暑山莊啟駕。原先計劃小皇帝與兩宮皇太后,奉大行皇帝梓宮,從熱河啟程返京師。兩宮太后和皇帝只陪了靈駕一天,就以皇帝年齡小、兩太后為年輕婦道人家為借口,從小道趕回北京。同時她們令肅順護送棺木,載垣、端華、景壽和穆蔭則扈從小皇帝。
二十九日,小皇帝奉兩宮太后回到北京紫禁城。因為下雨,道路泥濘,靈駕進行遲緩。皇帝奉兩宮皇太后間道疾行,比靈駕提前四天到京。
兩宮皇太后到京后,即在大內召見恭親王奕訢等。
三十日,發(fā)動政變。
皇帝與兩宮皇太后,下諭宣布載垣等罪狀:
“上年海疆不靖,京師戒嚴,總由在事之王大臣等籌劃乖張所致。載垣等不能盡心和議,徒以誘惑英國使臣以塞己責,以致失信各國,淀園被擾。我皇考巡幸熱河,實圣心萬不得已之苦衷也!”將英法聯(lián)軍入侵北京、圓明園被焚掠、皇都百姓受驚、咸豐皇帝出巡的政治責任全扣到了載垣等八大臣頭上,而且以擅改諭旨、力阻垂簾罪,將八大臣逐出軍機。
這份諭旨是兩宮太后和醇親王奕譞在熱河行宮準備的。
咸豐皇帝希望兒子能夠在大臣的輔佐下坐穩(wěn)江山,但他恐怕沒有想到兩宮皇太后會聯(lián)手對付八大顧命大臣,一旦“御賞”和“同道堂”兩枚印章的人聯(lián)合,八大臣就會陷入被人宰割的境地,八大臣所擬的圣旨如果沒有鈐蓋兩枚印章,圣旨就無法生效。
自七月十七日咸豐駕崩,到九月二十九日回京,期間有74天的準備時間,于是,兩宮皇太后和恭親王奕訢先發(fā)制人,將政敵一網(wǎng)打盡。
十月初一日,命恭親王奕訢為議政王、軍機大臣。隨之,軍機大臣文祥奏請兩宮皇太后垂簾聽政。
初三日,大行皇帝梓宮至京。
初五日,從大學士周祖培疏言“怡親王載垣等擬定‘祺祥’年號,意義重復,請更正。”,詔改“祺祥”為“同治”。
初六日,詔賜載垣、端華宗人府空室自盡,肅順處斬,褫景壽、穆蔭、匡源、杜翰、焦佑瀛職,穆蔭發(fā)往軍臺效力。
初九日,載淳在太和殿即皇帝位。
二十六日,禮親王世鐸奏遵旨會議并上《垂簾章程》。懿旨:依議。
十一月初一日,同治奉慈安皇太后、慈禧皇太后御養(yǎng)心殿垂簾聽政。垂簾聽政之所設在大內養(yǎng)心殿東間,同治帝御座后設一黃屏,慈安皇太后與慈禧皇太后并坐其后。恭親王奕訢立于左,醇親王奕譞立于右。引見大臣時,吏部堂官遞綠頭簽,恭親王奕訢接后,呈放在御案上。
想來慈禧本來沒有文化,但她注重學習。
兩宮太后命南書房、上書房師傅編纂《治平寶鑒》,作為給兩宮太后的教科書,仿照經(jīng)筵之例,派翁同穌等定期進講。
這次政變,因載淳登極曾擬定年號為祺祥,故稱“祺祥政變”;這年為辛酉年,又稱“辛酉政變”;因為發(fā)生在北京,又稱“北京政變”。
至此,朝廷邁入了太后執(zhí)政的時代,大清至此走向沒落。
祺祥政變后,宮墻內兩宮垂簾聽政暫時平靜了宮廷中激烈的政權斗爭,但宮墻外太平天國直指王朝統(tǒng)治,兩宮太后召見群臣,頒發(fā)詔書,不惜一切代價鎮(zhèn)壓太平天國農民軍。
清軍已基本喪失軍事能力,朝廷只有依靠漢軍,在這種情況下,恭親王進行了大膽的軍事改革嘗試,重用曾國藩,此后,朝廷的軍事重權一直由漢人掌握。這是恭親王最被人稱道之處,雖與肅順為敵,但對肅順的政策、路線毫不存成見,善則留,惡則去,絕不似一般政爭中人亡政息、全盤否定的習見形態(tài)。
如肅順權力支持曾國藩,當肅順垮臺后,頗有人為曾國藩危,亦為國事危,怕曾國藩以肅順黨的嫌疑而被奪其兵權,結果恭親王反進一步支持曾國藩。
同治皇帝嗣位的第十天,朝廷發(fā)旨:
諭欽差大臣兩江總督曾國藩,著統(tǒng)轄江蘇、安徽、江西三省,并浙江全省軍務,所有四省巡撫提督以下各官,悉歸節(jié)制。浙江軍務著杭州將軍瑞昌幫辦;并著曾國藩速飭太常寺卿左宗棠,赴浙江剿辦匪賊;浙省提鎮(zhèn)以下各官,均歸左宗棠調遣。
這道上諭,保證了曾國藩能暢行其志。一總督而節(jié)制四省,以及駐防將軍為總督幫辦軍務,在滿清都是前所未見之事,但這是個不得已的解決辦法。
曾國藩腦袋很大,典型的漢人頭型,頭發(fā)編成一根辮子拖在腦袋后面,中量身材,言語遲緩,走路步履厚重,一生節(jié)儉“吝嗇”。給人的印象是:意志堅定,目標高遠,威嚴莊重,自制能力強,此人絕非等閑。
他三十歲時做過一件青緞馬褂,每當遇到慶賀或者新年的時候拿出來穿一次。
三十年后,這件衣服還和新的一樣。
在南京總督府任內,他要求夫人和兒媳們每晚要績麻紡紗、縫衣做鞋、下廚做飯。他還經(jīng)常檢查。他的言行舉止無不表現(xiàn)出他對儒家“禮”的嚴格恪守,人們對他的印象更多的是一個值得尊重的圣賢。
湘軍于1854年初在衡州編練建成時,計有陸軍十三營6500人,水師十營5000人,另有夫役、工匠等,共17000余人。
選拔將士,曾國藩有四個標準:一、知人善任;二、善于判斷敵情;三、臨陣的膽識、氣魄;四、營務整齊。
湘軍的初戰(zhàn)是在岳州、靖港,敗于太平軍,曾國藩幾乎跳水自盡,在上書時,只能以“屢敗屢戰(zhàn)”自嘲。后重整軍實,復占岳州、武昌,太平軍勢力退出湖南。
這年夏天,湘軍出省作戰(zhàn)。
以后幾年間與太平軍在湖北、江西的沿江地區(qū)爭奪。
除了步軍外,曾國藩深知水師上作戰(zhàn)的重要性,在衡州一直加緊訓練水師。所以在太平軍西征時,曾國藩才能水陸并用,使太平軍在湖南止步。
此時的湘軍,已經(jīng)在湖南境內小試牛刀,先后平滅了瀏陽征義堂、常寧何六吳、衡山劉積厚等小股造反,有兵一萬七千余人。最后,勢力愈來愈大,幾近20萬人,而朝廷原先的全國綠營兵數(shù)也就是60萬。
在當今天下,能與湘軍抗衡并論的軍隊,只有僧格林沁所領的數(shù)萬旗兵與李鴻章的數(shù)萬“淮軍”。
湘軍的特別,無外乎以下幾點:鄉(xiāng)土性、私人性、理學性。
鄉(xiāng)土性。湘軍湘軍,自然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將卒都是湖南人。
“總以一方一會之人同在一營為宜,取其性情孚而言語通,則心力易齊也。”
另外,“師承”也是一大特點:胡林翼、左宗棠、羅澤南為同學,老師是賀熙齡;江忠源、曾國藩的“座師”,乃湖廣總督吳文镕;李續(xù)賓兄弟以及王鑫,又都是羅澤南的學生……
僅以曾國藩一人為例,他與羅澤南、李元度、李續(xù)賓、郭嵩燾、左宗棠、胡林翼等人,皆有“姻親”關系。
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鄉(xiāng)里鄉(xiāng)親,血緣相通,自然是在關鍵時刻施以援手,相互亡死救護。而朝廷正規(guī)軍往往勝不想讓,敗不相救。
私人性,是湘軍最大特點之一。湘軍在當時是最為獨特的組織系統(tǒng),這也是拜太平天國所賜。如無戰(zhàn)亂,朝廷不可能容忍如此“私人化”的漢族武裝出現(xiàn)。最高首長方面,自然是曾國藩、胡林翼、左宗棠這樣的人,他們這幾個大魁目下轄“統(tǒng)領”。
“統(tǒng)領”皆是在朝廷有官職之人,他們在朝廷的級別差異甚大,但在湘軍中的地位一律相等,各領一軍。
每軍置若干營,營下有哨,哨下有百長,百長下有什長。
而募兵之法,自上而下,先擇將,“而后有營官,有營官而后有百長,有百長而后有什長,有什長而后有散勇,逐加遴選,遞相鈐制。”如此一來,下級只對自己上級負責,私人性極強。在私恩愚忠的觀念指引下,將士打仗很賣力,但恪守這樣的“準則”:勇丁只聽從自家統(tǒng)領的。
湘軍能抱團苦拼的精神原因,在于它本身高層長官集團的“理學性”。
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羅澤南等人,他們本人都是理學大儒,特別強調“倫理綱常”,常常在演兵場親自演講君臣父子之理,要求士兵背誦《愛民歌》、《得勝歌》等歌謠。
在王錱的“老湘軍”營中,幾乎就是“軍校”,平常小兵也要在打仗之余背誦四書五經(jīng)和《小學集注》這樣的“大書”,誦聲瑯瑯,終日不倦。有信仰、有理想的新式“湘軍”,自然不同于腐朽的不堪一擊的清廷正規(guī)軍。
當然,湘軍在勇猛之外,兇殘也是他們的一打特點。
曾國藩本人就有“曾屠夫”之號,其手下自不必說。
攻陷城池之后,他們對被俘的太平軍施以凌遲、剜眼酷刑不說,還常常以“從逆”為名濫殺百姓,并乘機搶掠女干淫,作惡不少。
就在太平天國破江南、江北大營,馮云山在西征軍事上達到鼎盛的時候,洪秀全突然召馮云山東援,給連接打敗仗的曾國藩一個翻身的機會。
對太平天國而言,最致命的是,正當北伐西征軍們浴血奮戰(zhàn)的時候,太平軍內部高級領導層發(fā)生了血腥的爭權奪利的內訌。
東王楊秀清隨著戰(zhàn)爭初期的勝利,逐步樹立了自己節(jié)制除了天王之外諸王的權威,而且楊秀清的野心也越來越膨脹了起來,竟然要求洪秀全封其“萬歲”,洪秀全意識到楊秀清已經(jīng)對他在太平天國的威望和地位構成了嚴重的威脅,情急之下,洪秀全只得召回遠在江西的韋昌輝緊急回京。
早在咸豐六年夏季,北王韋昌輝率屬下三千余人奉洪秀全密詔,星夜兼程,在英王陳玉成之叔陳承瑢接應下,自天京南門而入。
一行人快馬加鞭行至距東王楊秀清住處幾百米的地方,韋昌輝令從人皆下馬,數(shù)百人分成幾隊,他自率一百余人率先趨向東王府。守衛(wèi)門人見是北王來謁,韋昌輝手中又有天王府出頒的令牌,以為是有緊急軍情,立刻大開府門。韋昌輝率眾進入東王府后,遂在東王府大開殺戒,楊秀清當時已經(jīng)入睡,朦朧之中做了北王的刀下之鬼。
東王府的慘案后,洪秀全、韋昌輝仍舊不放心,兩個多月內在天京城內四處搜殺楊秀清族人、部下及他們的所有親屬,共殺兩萬多人,可謂是斬盡殺絕。
韋昌輝作為執(zhí)行命令者,他手下只有三千人也干不了這件事。當時天京城內共有軍士近三萬人,這些人在洪秀全的命令下,也配合韋昌輝殺人,一時間天京血流成河。
次月,同樣受密詔誅殺楊秀清的石達開趕回天京,見天王、北王濫殺這么多人,又有自己的屬下亂中被殺,石達開很生氣,斥責韋昌輝亂殺。
韋昌輝告之洪秀全,深宮中的天王又大動殺心。
幸虧石達開并非愚忠之人,見形式不妙,入城僅僅數(shù)個小時,便率手下由小南門斬門而逃。
在洪天王授意下,韋昌輝殘殺了石達開全家。
同時,為了不留后患,燕王秦日綱受詔,率一萬多人出城追殺石達開。
石達開在軍中威望素高,在武昌的洪山軍聞調而動,約四萬人齊集石達開手下,自安慶渡江至涇縣,聲言要回城殺討韋昌輝。
洪秀全接報,心中著實害怕石達開手下的精兵良將。他派人當眾譴責韋昌輝:“爾我非東王不至此,我本無殺他之意,而今已拿戮之,其下屬何辜又盡殺之,應念天父好生之心,以寬縱為宜。”
洪秀全將責任全推給了韋昌輝。
韋昌輝此時深知自己被洪秀全利用,怒言道:“我為你除掉大害,今反責我去死吧!”
接著,洪秀全親自布置,嚴令在城內各街設柵,派軍圍攻北王府。見勢不支,韋昌輝僅率兩三從人偷偷溜出來,想從內橋柵口逃亡城外。
其間,恰好遇上巡邏隊,北王答不出口令,被人當場抓獲,押送天王府。
洪秀全立刻下令把北王“五馬分尸”,算是對大眾有個交待。
然后,他又派人逮捕了率兵追擊石達開的燕王秦日綱,斬首示眾。
石達開終于回到了天京。
“天京事變”后,太平天國的軍事力量大大削弱。尚未成功,領導集團已紛紛忙于搶奪權利,根本無視天國的軍事進程,太平天國的失敗也是必然之勢。
“太平天國”自此精神上喪失了昔日的“神靈性”和“正統(tǒng)性”。所以,百姓們私下傳說:“天王殺了東王,江山打不通。長毛非正主,依舊讓咸豐。”
“天京事變”后,在眾人推戴之下,洪秀全因時就勢,封石達開為“殿帥通軍主將義王”,由“翼王”而“義王”,回京理政。但洪秀全此時已經(jīng)生猜忌之心,并不真正任用石達開,而是用各種手段架空石達開。
洪秀全在朝內更是任人唯親。
他第一重用他的外甥,只是十來歲小孩蕭有和,第二是他的兩個哥哥,第三是族弟洪仁玕。除洪仁玕尚可一用,太平天國朝內把持大權的非庸即幼。
第二年,石達開于自天京南門遁逃,負氣出走。他由銅陵渡江后,逃往安慶,途中發(fā)布文告,剖示心跡,與太平天國決絕。石達開出走后,太平天國完全轉入了衰勢。
清軍抓住時機,于次月重新攻克溧水,接著直下句容,江南大營的旗幟再次高高飄揚起來。當年年底,清軍張國梁部與和春部共同配合,一舉攻下被太平天國統(tǒng)占了四年多的鎮(zhèn)江。江西方面,太平軍形式也一片大壞。
武昌失守后,朝廷的湘軍大將李續(xù)賓等人率軍直殺九江。九江守將是楊秀清的老部下,官居“殿右十二檢點”的林啟容。此人籍貫廣西,屬于太平軍悍將,不僅在九江殺死過湘軍勇將童添云,還把塔齊布活活氣死。所以,清軍猛攻六天六夜,由于林啟容早有防備,一直未下。為此,林啟容獲封“貞天侯”。
見硬攻不行,李續(xù)賓等人就以長塹圍困之法來對付,在九江周圍掘長濠,歷時五日乃成,把九江團團圍起。
接著,清軍攻破林啟容在江北岸小池口修建的“新縣城”,又破湖口,九江完全成為了一座孤城。
(https://www.dzxsw.cc/book/36347802/32863189.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ǎng):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wǎng)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