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一幅字帖也能還原歷史?
聽到葉陵的話,直播間寶友全都屏息凝神。
他們從情理上不敢信這是康熙的字帖,可是從心理上全都期待有奇跡發生。
佛性中年寶友更是渾身都在發抖。
這要是確定是康熙的字帖,那可真的是刑的過頭了!
葉陵看著字帖淡淡開口。
“字體相似,這個有不少寶友應該都看得出來。”
“康熙存世的行書字帖中比較有名的就是《岳陽樓記》和《集王圣教序》,這幅字帖中不少字和這兩幅字帖中的一樣。”
“但是應該沒有幾個人注意到,這三幅字帖中用的紙也一樣吧?”
直播間里,所有人聽到這個話都驚了。
三幅字的紙都一樣?
不能夠吧!
“這三幅字帖都用了清宮中的貢紙,還是特殊加工的灑金連史紙,僅宮中貢品有收錄。”
“明代文震亨在《長物志》中說:近吳中灑金紙、松江譚箋、俱不耐久,涇縣連四最佳。”
“說的就是當時最好的幾種紙,全都是宮中貢紙。”
“而到了清代,宣紙工藝沒有特別大的發展的時候,幾大貢紙都在想辦法制作不一樣的品類。”
“灑金連史紙就是這時候發明出來的。”
“同樣使用連史紙的制作工藝,但是會在上面施以細密的金箔,當時這種紙又被叫做屑金箋或者金花箋,價格極高,一般人用不起。”
寶友們仔細看著,都有些茫然。
“這也沒看出來啊?”
“哪里有灑金紙的痕跡?”
“寶友,把字帖拿起來,背光看看。”
佛性中年寶友連忙照做。
拿著帖子對到窗邊。
陽光落下,直播間畫面上立刻出現許多疏散開的深色影子。
只一眼,懂行的寶友都認出這是灑金紙才有的效果。
紛紛咽著口水,眼中驚駭連連。
又對了!
年代對!字體對!紙張對!
這幾條放在一起雖然還有些勉強,可是已經足夠確認是康熙的字帖了。
起碼,關鍵證據都有了。
其它的證據雖然欠缺一些,看不出更多信息。比如不知道這幅字帖是什么時候寫的,為什么寫的。
不過這個不屬于鑒定師的工作,那是歷史學家要去研究的。
葉陵看到這里已經很厲害了。
通古曉今帶頭稱贊起來。
“葉大師厲害!”
“葉神威武!”
不過片刻功夫,直播間屏幕就飄滿類似的話語。
葉陵微微一笑繼續道。
“寶友,這才哪到哪,分析才剛開始!”
直播間眾人聽到話渾身一震。
他們都以為葉陵的分析已經結束,沒想到到這里才是剛開始?
可是,這都已經說完了,下面還要說什么?
總不能還要分析這字帖的書法之美吧?
寶友們全都疑惑著聽下去。
“我們來聊聊這個字帖是康熙皇帝什么時候,在哪寫的。”
瘋了吧!
直播間內所有觀眾被這句話嚇得腦海一空。
他們萬萬沒有想到葉陵居然要說這幅字帖的創作情況。
通古曉今和天京大頑固也倒抽一口冷氣。
他們是行內人,更明白這個事情有多不容易。
歷史上也不是沒有過這種根據文物反推出創作情況的事情。
可是那都是有完整的史料記載的!
比如剛剛葉陵找到的《寒食帖》,好歹是有《清實錄》和端方自己的記載,是有信息推斷的。
可這個康熙的《心經》……
別說是有效信息,連落款和鈐印都沒有。
葉陵這可真就是從頭開始推斷啊!
兩人剛要勸說葉陵不要這么冒險就聽到葉陵的聲音已經響起。
“這幅《心經》字帖是康熙為了探望順治皇帝在五臺山寫的,后人為了隱瞞信息,所以故意裁去落款和鈐印避免事情暴露。”
聽到這句,兩人也顧不得考慮要不要攔住葉陵了。
整個人都愣在原地。
這個信息的沖擊力實在太強了。
短短一句話,不過五十三個字,就有三個捅破天的大消息。
饒是他們見慣了大風浪依舊嚇得說不出話。
連這兩人都這樣,普通寶友更是完全不知道說什么。
呆呆地好半天才回過神。
剎那間,彈幕上飄過無數彈幕。
“葉神剛剛說的,你聽清了么?”
“我聽了,但是不敢清啊!”
“人都麻了好么,葉神開口完全顛覆了我的認知。”
“順治皇帝到底是什么情況?這不是清宮十大謎團的么?”
“葉神這個五臺山是怎么確定的?”
“這叫鑒寶么?這簡直是在還原歷史了吧?”
寶友的問題很多,葉陵看完點頭道。
“寶友,我知道你們問題多,我們一條條說。”
“先說五臺山吧。”
“康熙在位六十一年,五次前往五臺山,其中第一次和第二次都是在一年內完成的。”
“史料記載,康熙二十二年,兩度前往五臺山。”
“在此之前巡察盛京,拜謁祖先,之后又祭泰山、拜孔子、下江南、謁明孝陵。”
“名義上看,康熙這次巡游是為了祭祀祖宗,安穩百姓。可是在前往五臺山的時候還特意帶著孝莊太皇太后。”
“這就很不同尋常了!”
“五臺山不是清朝的皇家寺廟么?孝莊去祈福應該也正常吧?”
直播間有寶友疑惑道
“沒錯,但是寶友也可以查查這個皇家寺院是什么時候確定的。”
“康熙之后!”
通古曉今篤定道。
“五臺山地位的確定有傳言說是因為皇太極獲得了元朝的傳國玉璽,同時獲得了一尊雪域佛像。”
“所以才確定同樣源于雪域佛門的五臺山為佛門正宗,并且定為皇家寺院。”
“可是這段歷史在任何史料中都沒有發現,只有野史記載。”
“包括在五臺山寺志中都沒有這段歷史,只有康熙開始的巡游和祭祀祈福記錄。”
“沒錯。”
葉陵點頭繼續道。
“所以康熙第一次去難道就預料到自己會敕封五臺山為清朝皇家寺廟么?”
“這明顯不合邏輯。”
“所以只有一個可能,那就是康熙在去五臺山之前已經知道自己一定會這么做。”
“而且還有一個不得不去的理由。”
“這也可以側面印證你們的第二個問題。”
“順治皇帝到底去哪了?”
(https://www.dzxsw.cc/book/36184275/22111249.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