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6 測繪
研究院的團隊在現場折騰兩天,主要是對各種零件的功能和“為什么做成這個樣子”進行內部討論。
東西要分批保密轉移到重工,留給研究院的時間不多,但大家還是設法進行了一些測繪,尤其是裝甲運兵車的發動機。
這款發動機的功率為220千瓦,從數字上看,機車總廠弄的卡車也有80千瓦,似乎沒低多少,但不是一種東西,沒有可比性。
蒸汽汽車因小容量煤艙導致的燃燒狀態快速變化,輸出并不是很平穩,就算把壓力打滿,它也在六十到八十千瓦間浮動,期間可能需要減少動力供應以恢復氣缸壓力。
裝甲運兵車上的是直列六缸柴油機,雖然研究院的人還沒真正接觸內燃機,但最近上“機械動力發展”的課有概念,就算一點沒有,看到氣缸和軸承結構也能猜到它的出力平穩度要高得多,沒有足夠的運動一致性,六缸等于六個炸彈。
測繪是很好的學習過程,大家發現這臺比80馬力蒸汽機還小很多的機器,加工精度非常高,比如游標卡尺量出來的六個缸體的圓孔圓誤差均小于0.01毫米,大概只有八分之一根頭發絲那么點差距。
以這樣的精度,已經是宏觀層面的正圓了。
看到測繪結果,才知道為什么重工廠一上來就要求提精度,甚至到現在還是主要任務。
越是討論和測繪,興趣越大,可惜時間不夠,大家只能先回研究院等消息。
修院長回到院里忍了兩天,然后天天往重工跑,把重工這邊的廠長問得頭大。
“我們也是聽指揮的,我怎么敢問軍隊如何安排。”廠長說著走到窗邊一指,“陳列館就是那,廠里原來的室內運動場,現在已經清空了,反正貨到了你拿院士證就能進去。”
得了準信,修還是三天兩頭的過去看。
其實重工廠的廠長還是說瞎話了,室內運動廠只是臨時陳列館,還有個新的在修,建造等級明顯不一樣,墻都厚一截,還把小指粗細的鋼網筑在墻里。
重工廠長哭笑不得:“那房子要造一年多,我現在告訴你干啥。”
也許是感受到了廠長們的困境,回來半個月后,平均一天一列軍隊押運的列車把貨一批批送到,在原體育館分區陳列。
雖然稱作體育館,實際是工人活動中心,里面除了貫穿一二層的羽毛球場大小的運動區,還有各種大大小小的房間,被分門別類放著各種東西。
修天天盯著,等門衛一放行,立刻把自家人呼啦過來。
當然做事急了點,也沒忘記保密,會經常離開研究院出門辦事的不會叫來。
這里的門衛是新城西的城防軍。
新城西哨站在城防軍從利刃換成本地人的時候就移交給城防軍了。他們要保護重工和科研院在新城西北角的露天實驗場,所以要遵守涉密原則。
能進重工大門內站崗的都不是一般人,不能和普通城防軍一樣下班回家,一個駐扎期就兩個月,輪崗前還要審查。審查工作則由新城重工武裝處負責,如果疑似有問題,就直接找駐研究院的衛戍部隊接手。
差事挺苦,也有好處,站崗的還有一份保密津貼,由衛戍部隊和重工共同支付,幾個門衛加起來一個月才一百幾十塊,但流程挺麻煩。
兩撥人都沒工夫奉承門衛,排著隊檢查證件進去。
進去之后,兩撥人倒沒有故意拉開距離,對什么東西感興趣就去哪里,碰到了還會聊兩句。
重工和研究院制造局定位不一樣,前者是造生產機器的,后者是用生產機器的,雖然制造局也有試著自己造生產設備,但效果一般。
制造局的生產設備,魔法鍛機紅了一段時間,不過火車研發過程中重工學會了多類型的液壓應用,后來有泥潭城的油料支持,造出來的鍛機壓力一下就爬上千噸了!
魔法能制造很多效果,可惜在液壓的強勢區,魔法的能耗顯得太大,再綜合生產過程中寶石級人造氧化鋁的消耗就顯得不太行,和電動相比性價比略低。
重工和研究院兩撥人來看展品的目的也不太一樣,研究院基本就是瞎參觀,重工最近卻有大任務一直卡著。
這群人上回去金紅已經有了一些頭緒,也天天盼著展館開放,現在就在里面分頭測繪各個目標。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渦輪。
重要的事需要反復說,軍事裝備的基礎屬性就是可靠。
利用廢氣驅動的渦輪存在“響應時間差”,畢竟需要等發動機把廢氣燒出來,才能通過排氣量決定轉速,這一點時間差對于軍事載具可能就是生死存亡的差別。
所以軍用裝備即使存在非要使用渦輪的情況,也會使用皮帶或鏈條傳動的機械渦輪。機械渦輪會消耗發動機的動力,進氣增壓帶來的動力提高幅度也會顯得更小,但油門下去立刻就會響應,也不會因進氣情況過于惡劣,從排氣部把氣循環堵住。
營地遺址里根本沒有重型裝備,軍事非重型裝備基本不用增壓,整個展館里僅有的幾個渦輪部件都是民品車上帶的,也就是供研究人員使用的車輛。
組員這次來主要目的就是測繪渦輪輪葉。
沒錯,難壞了蒸汽輪機項目組組員的,就是輪葉。
因為缺乏科學工具,也沒有靠譜的積分公式組可用,想獲得高效率的葉片形式就變成了大海撈針一樣的工作。
如果能很容易把渦輪葉給做出來就算了,大不了試個幾百上千次,問題這破玩意非常難造,以至于一丁點葉片變化,高級技術工人要開會討論好幾天,再車翻幾十個廢件,才可能出現達到紙面要求的東西。
就這還只是縮小的模型,原尺寸件因為還沒有定型,都沒設計出加工設備來。
現在有直接參考,葉形就能省下很多工夫,即使達不到50%的轉化率,有個30%到35%作為第一代也夠用了,有了充分的電力,才好往后推進。
蒸汽輪機項目組也不是只盯著幾個渦輪,也會去測繪其他東西,比如發動機密封區、各種軸承。
第一臺蒸汽輪機會用在自己家,不發電,純粹用來替換掉原有的機床車間驅動模式。
機床車間用往復式運動的蒸汽機,驅動靠近車間天花板上的軸承組,然后再利用機械結構傳導到各機床位。
這種結構整個重工花了很多心思,現在把整個車間的主轉動系統換掉了,加了很多減震避震的東西,但無論怎么做,都會在終端機上產生震動,當然要車削,震動本身也不可避免,不過如果能把動力接入從往復式改成軸傳動,就會有更大的改進余地。
至于電機驅動……還是別指望的好,風谷電機廠的電機特么的震動幅度比重工的終端機車削端點都大,指望它不如純手動!
工程師們自然不會否認電動機是未來趨勢,因為電動機存在一定的磁懸浮空間,可以顯著降低軸震動,但就現在而言存在一個克服不了的悖論。
那就是電動機生產中,需要用到重工產出的設備,而重工的最高加工精度,會隨著零件變大、本地組裝、當地裝配出現逐級下降。
從那邊的機器生產出來的電機,再經歷幾道裝配流程,還想反過來增加重工的精度?除非做到電機轉動中定子轉子完全不磕碰。
里面還涉及到永磁材料學和各種加工環節,電機的功率重量比不夠高,如果能提高這個值,以一個合適的大小驅動較高的速度和較大的扭矩,即使存在微弱震動,也可以靠人工克服一些困難。
要不找研究院幫幫忙?
組員們討論著,盯上同在展館內的法師系人員。
(https://www.dzxsw.cc/book/35410262/761892641.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