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无弹窗无广告小说在线阅读

大眾小說網 > 康乾盛世,我吃定了! > 第402章 大明?北宋?

第402章 大明?北宋?


第402章  大明?北宋?

        朱怡炅親耕勸農,這不是在開歷史倒車,這叫尊重傳統。

        只有這樣,天下官民才能安心,至少皇帝還是重視農桑,體恤百姓的。

        謹身殿。

        這里現在已經成了朱怡炅休息和辦公的第二場所,華蓋殿為專門辦公殿閣。

        不出意外,這個習慣若一直不改,那就很可能會演變成祖制,被后世皇帝繼承。

        四位閣臣都被皇帝招來議事。

        王禮說:“自建武四年始,凡占田三百畝在冊戶籍,皆要拆分遷徙。時至今日,各省清查田畝已完成大半,且各地大族大多愿意配合朝廷。”

        “這很好。”朱怡炅點頭,“身為內閣首輔,這事還要繼續多多費心,務必在今年將全國大族都拆分完畢。而且向北方的移民工作也不能停,但不可強迫百姓移民。移民主要還是以大族拆分為主,不是勸導,而是強制移民搬遷。”

        “遵旨。”王禮拱手作揖。

        朱怡炅伸手敲了敲桌案,問道:“科舉新法在民間士子中反響如何?”

        梁文煊搖頭說:“并無太大反響,可能是因為新科剛剛恢復定制,故而天下士子都感念陛下恩德。”

        這話明顯有馬屁之嫌!

        真正原因還是在于拆分大戶在前,朝廷調動兵馬于地方強行拆分大戶。只要占地超過三百畝的大族,一律分家析產,不少士子因為口出怨懟都被抓了。

        雖然很快就放了一批,只留拒不屈從的硬骨頭。

        有如此大動作在前,朝廷只是對科舉進行年齡限制,還只限制會試。這般不痛不癢,壓根沒人在意,估摸著還得等到下次會試才會出現問題。

        朱怡炅點頭:“如此甚好。”

        王禮這時又開口說道:“陛下,而今因拆分大戶,不少大族選擇提前分家,渡海前往呂宋、琉球。但其本地戶籍卻多數并未銷冊,是否應當加以控制?”

        這意思,就是很多大族先于官府的手分家,把土地均分成三百畝一戶。這樣只需把分不下來的土地給官府,那官府就無法可分了。

        然后在不動本地戶籍的情況下,紛紛渡海前往呂宋、琉球,主要是往呂宋島上遷,招募百姓前往大肆開墾新田,兼并土地。

        說白了,這就是在卡BUG,既能保證本土的家業,又能在海外不斷拓地。

        王禮雖是內閣首輔,也熟讀過《身見錄》,但思想還是停留在大明天朝上國的理念中,不反對皇帝對外擴張,卻總覺得本土人口往那些化外之地流入不對。

        應該說,在大部分古人眼里,這些化外之地都不算是中國領土。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朱怡炅想了想,說道:“不必,至少現階段不必如此,能讓漢民主動遷徙開墾,這樣也算一樁好事。而且,那些大族敢這么分家,這些被分家的能一直沒有二心?讓地方官府都準備好,過兩年怕是得有不少官司要打。”

        閣部大臣們聞言,瞬間明白皇帝意思。

        這既是在引誘大族們去開拓呂宋,同樣也在誘使大族們主動分家。

        這樣主動分家,看似大族們走了朝廷的漏洞,但那些被分家的人就能一直甘心屈從本家?

        就算親兒子,也得明算賬啊!

        只要地方官府到時能力挺那些分家的戶主們,這些大族便算是徹底土崩瓦解了。

        這算是陽謀,皇帝的心是真臟啊!

        說過民政,還有軍務。

        朱承訓這時開口說道:“陛下,國庫錢糧已豐,今年可以開始打仗了。”

        朱怡炅點頭:“今年確實該打仗了,一切便按照計劃來吧!”

        大明去年足足休養生息一年,沒有對外爆發大規模戰爭。至今年,國庫里既不缺銀子,糧草也很充裕,完全可以支撐發動大規模戰爭。

        而且,就算大明不想打也不行,因為前線軍情以及細作們的回報,北直隸、河南、山海關邊鎮已然暗流涌動,偽漢、滿清、蒙古哨騎頻頻靠近邊境。

        平壤王宗談也發來急奏,遼東似乎正在大肆籌措兵馬、民夫、糧食,徹底奠定未來天下歸屬的大戰即將爆發。

        云貴西南一帶倒是安穩,這里看似還是滿清地盤,實則滿清那位新任云貴總督張廣泗只能控制一些局部州府,不少土州府都已經實質意義上獨立。

        <div  class="contentadv">        張廣泗的確能打,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先前鎮壓黔西南苗人是槍打出頭鳥,就算養著牙攤派也得打。

        不打,就會暴露滿清在云貴方面的虛弱,黔西南苗人雖被其打散驅逐到了湖南,但與其說是驅逐,不如說是無力去追。

        就連攻下來的寨子也沒法進行改土歸流,清軍一撤走,就被其它土司吞并。

        這算是好消息,至少明軍不用擔心來自西南地區的軍事壓力了,只要留一支偏師便足以抵御張廣泗。

        至于廣西,自朱怡炅去年納娶那兩名壯妃以后,桂西余部州府也放棄了最后抵抗,乖乖并入大明廣西,并配合改土歸流。

        實在是帶路黨太多了,沒有帶路黨,可能還能撐兩年。現在投降,雖然土司不能繼續做了,奴隸、土地這些都沒了,但還能保住財產。

        而且也能繼續做土官,等他們退下來,才會重新選官,還是從壯民中選官。這是為了穩定,讓漢官去,十個有九個都是去貪的(這確實是事實……),剩下一個……特別貪。

        又說了些北方戰事將起,后勤錢糧以及民夫調運的問題,閣臣們各自回去做事。

        過了片刻,吳外來至謹身殿。

        吳外拱手作揖:“臣吳外拜見陛下!”

        朱怡炅問道:“北方前線情勢如何?”

        吳外回答:“根據前線細作來報,遼東偽清、山西偽漢、陜西偽清三方已經確定有聯手跡象,目前正在加急籌措糧草兵甲,等到開春雪化,必定出兵!”

        朱怡炅笑道:“聯手?怕是面和心不和吧?若真能聯手,當初又怎會一分為二,老子斥兒子僭稱皇帝,兒子廢老子偽帝,好一個父慈子孝啊!”

        吳外同樣笑道:“陛下說的是,這三方不可能真正聯手,臣已密令前線細作,盡可能挑撥三方關系,就算無法功成,也要讓他們心生間隙,難以真正聯兵。”

        朱怡炅說道:“嗯,能成最好,不能成也無妨,曾經他們都打不贏,現在只余殘部,無非就是多費些力氣而已。”

        無論遼東、山西、陜西,三方的共同點,便是都用貧瘠狹小的地盤和人口,來養龐大的軍隊。

        尤其遼東,看似手里握著十幾萬索倫兵和盛京八旗精銳,還有近十萬的漠南蒙古騎兵。可要養這么多兵,其中馬軍比例更是過半,這消耗的錢糧以遼東不過幾十萬的人口,無論如何都是耗不起的。

        宣統小朝廷的攝政王胤禩現如今已是騎虎難下,不趕緊出兵對外轉移矛盾,那就等著叛亂吧!

        三方當中,也就雍正稍好些,陜西雖然也窮,但至少還有四川可以補這個窟窿,因為四川有豐富的井鹽和銅錢。

        天府之國嘛!

        朱怡炅又問:“劉儒漢和西安那邊呢?”

        吳外回答:“陛下恕罪,劉儒漢的軍隊太過特殊,核心嫡系幾乎全是邪教頭目和教徒瘋子,臣實在難以從中安插人手。西安那邊也差不多,俱是偽清八旗,他們知道就算投降也無好下場,怕是很難倒戈。”

        朱怡炅說道:“劉儒漢的嫡系都是邪教瘋子,那就不要接觸嫡系,可以選擇其他雜軍入手,這么多雜軍,總不至于都是邪教瘋子。派遣細作與那些雜軍頭目聯絡,不要求他們立刻造反,只要能及時倒戈歸順,朕便算他們立功,從前一切都既往不咎,讓他們都放心!呵呵,相不相信無所謂,但是一定要明確把消息放出去。”

        吳外聞言,瞬間心領神會:“臣遵旨。”

        朱怡炅又說:“至于滿清,無法說動投降,那便把剛剛對山西放出的消息也放到陜西。”

        “臣明白。”吳外拱手應道。

        一箭雙雕嘛!

        對吳外又囑咐一些細節,朱怡炅這才揮手令其退下。

        偌大的謹身殿,轉眼僅剩皇帝一人,還有隨侍老太監以及一眾隨行皇帝的宮中女官。

        朱怡炅起身,抬頭看向謹身殿上方懸掛的大明堪輿圖。

        當中已經明確標注了最新的天下時局,還有大明勢力范圍。只有廣西省因為才剛送來奏報沒幾天,所以輿圖還未來及更新。

        僅從整體看,倒是頗有種北宋的幻視感。

        凝視片刻,朱怡炅才說道:“朕的大明絕不會只是北宋彈丸之地。”


  (https://www.dzxsw.cc/book/35341444/136885159.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