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高祖封侯
卻說高祖知道韓信并無謀反舉動,不過畏忌其才才把他下獄。如今既奪其土地,又憐其無罪,遂下詔封之為淮陰侯,將楚地分為二國,立劉賈為荊王,據有淮東;立弟劉交為楚王,據有淮西。又立兄劉喜為代王,長子肥為齊王,于是同姓諸王共得四國。惟侄子劉信不得分封留居櫟陽。太公疑是高祖失記,有次說及,高祖憤然說道:“兒并非忘懷,只因劉信媽媽度量狹小,不愿分羹我吃,兒所以尚有余恨。”阿嫂原是器小,阿叔也不大度。太公默然無言。高祖見父意未愜,乃封劉信為羹頡侯。號為羹頡,始終不肯釋嫌。
高祖接著封曹參為平陽侯,周勃為絳侯,樊噲為舞陽侯,酈商為曲周侯,夏侯嬰為汝陰侯,灌嬰為潁陰侯,呂澤為周呂侯,呂釋之為建成侯,陳稀為陽夏侯,。。。。。。茲不備述。
高祖因張良、陳平并無戰功,有司亦未議及,便自行封他二人。令張良自己選擇齊地三萬戶,張良道:臣在下邳避難,聞陛下起兵乃至留邑相會,這是天意舉臣授陛下。陛下聽用臣謀幸得有功,今但賜封留邑臣愿已足,怎敢當三萬戶呢?”高祖乃封張良為留侯,良拜謝而退。嗣又召入陳平,因陳平為戶牖鄉人,就封他為戶牖侯。平拜讓道:“這不是臣的功勞,請陛下另封他人。”高祖道:“我用先生計畫戰勝攻取,為何不得言功?”陳平答道:“若非魏無知,臣怎得進事陛下?”高祖嘉嘆道:“汝可謂不忘本了!”乃傳見魏無知特賜千金,且令陳平仍然受封。陳平與魏無知一同謝恩退出。良、平兩人畢竟聰明。
又下詔封蕭何為酂侯,計八千戶。
諸將聞此消息盡皆不服。于是不約而同地入見高祖道:“臣等被堅執銳,多者百余戰,少亦數十戰,攻城得地大小不等,舍命殺敵勞苦異常。今蕭何并無汗馬功勞,但弄文墨安坐議論,何以反居臣等之上?”高祖見諸將聲勢洶洶負氣而來,說話之間憤懣不平,便對眾人從容說道:“諸君亦知田獵否?追殺獸兔靠著獵狗,發縱指示靠著獵夫。諸君攻城克敵,卻與獵狗相似,徒然取得幾只走獸罷了。蕭何能發縱指示,使獵狗逐取獸兔,這可比得獵夫。據此看來,諸君不過功狗,蕭何卻是功人!況蕭何舉族相隨,多至數十人,試問諸君從我能有數十人么?我所以重賞蕭何,愿諸君勿疑!”諸將聽后默然退去。
一日高祖在洛陽南宮復道上行過,張良跟隨左右。高祖無意中向外一望,只見水邊聚集多人,正在交頭接耳議論,定睛細看乃是諸將。高祖心疑,問張良道:“彼等所議何事?”張良道:“陛下原來不知,彼等必是相聚謀反。”高祖驚道:“天下方且太平,何故謀反?”張良道:“陛下出身布衣,用此輩取得天下。今陛下身為天子,所封賞者都是平日所愛之人,所誅戮這亦是生平仇怨之人。此輩聞有司計功論賞,恐陛下不能遍封,以后尋其過失殺之,所以相聚謀反。”
高祖大驚問道:“如今有何良策?”張良沉吟半晌道:“陛下平日最憎惡的是誰?”高祖道:“雍齒與我少時就有舊怨,我常遭其侮辱,心想殺之,因其功多所以不忍。”張良道:“今惟有先封雍齒以示諸將。諸將見雍齒受封,自然人人安心不復謀反。”
高祖依言,急命左右置酒大會諸將,即日封雍齒為什邡侯。高祖既封雍齒,又催促丞相御史從速定功行封。當日酒散之后諸將回家,各自暗喜道:“雍齒尚且封侯,吾輩可保無患。”過了數日,高祖又封諸將數十人為侯。內中王陵為安國侯,審食其為辟陽侯,其余諸人不必細述。
列侯既已受封,有司又奏請定其位次高下,高祖尚未開言,諸將一齊說道:“平陽侯曹參身受七十傷,攻城得地其功最多,應列第一。”高祖本欲令蕭何居第一位,今聞諸將推舉曹參,心想我前次已違了眾心多封蕭何,如今更有何法能使蕭何占先?一時思索不到。正在遲疑未答,旁有關內侯鄂千秋近前說道:“諸臣所議皆誤,曹參雖有攻城得地之功,然不過一時之事。陛下與楚戰爭五年,中間喪失士卒不計其數。蕭何常由關中遣兵充補,每遇陛下危急之時,蕭何不待詔令,常發數萬之眾前來接應。當楚漢相距滎陽為時甚久,軍中并無現成糧草,蕭何常由水道運糧供給不致缺乏。陛下雖屢次戰敗失地,蕭何常能保全關中以待陛下,此乃萬世之功。據臣愚見,蕭何宜列第一,曹參次之方為公平。”
高祖聽鄂千秋之言正合其意,心中大喜,連連點頭稱善。
于是將蕭何列第一位,賜劍履上殿入朝不趨。所有蕭何兄弟子侄十余人皆賜食邑。又想起從前為亭長前往咸陽時,各人皆送錢三百,獨蕭何送錢五百,比他人多二百,遂加封蕭何二千戶以為報答。
高祖行封已畢,起駕前往櫟陽。
此時太公亦在櫟陽宮中居住,高祖每隔五日必來一見太公,仍行家人之禮,再拜請安,侍坐片刻,方始回去。此本家庭常事,父子之間理應如此。誰知一日高祖又乘車來見太公,才到宮門之前,太公持帚出門迎接,一路倒退而行。高祖一見大驚,急忙跳下車,搶前兩步扶住太公說道:“大人何故如此?”太公笑道:“皇帝乃是人主,為天下臣民瞻仰,奈何因我一人亂了法度。”高祖聞言大悟。遂同太公入宮坐下,心想太公平日并未如此,這次一定有人教他。
因遣人暗地查訪,原來卻是太公家令。家令見高祖即位已久,太公尚無尊號,欲待向高祖陳明,又怕顯他忘卻父親反觸其忌,遂想出一法,使之自行覺悟,便對太公說道:“古人有言‘天無二日,地無二王。’今皇帝雖子,乃是入主;太公雖父,乃是人臣,如何反使人主來拜人臣?未免為人輕視,恐致威令不行。”太公依言,故一見高祖到來,忽然恭敬。高祖探得是家令所言心中甚喜。暗想我一向忘卻此事,幸他一言將我提醒,于是回到自己宮中,命人持了黃金五百斤賜與太公家令。夏五月,高祖下詔道:人之至親莫如父子。故父有天下傳歸于子,子有天下尊歸于父,此人道之極也。前日天下大亂,兵革并起萬民苦殃,朕被堅執銳自率士卒,犯危難,平暴亂,立諸侯,偃兵息民天下大安,此皆太公之教訓也。諸王侯將軍已尊朕為皇帝,而太公未有尊號,今上尊太公為太上皇。
太公既受太上皇尊號,名正言順,以后高祖來見,自然安坐受拜,不須再行客氣。
說起太公,他從小到老身為布衣,一向隨便慣了。自從當了太上皇,要想出外游玩便要驚動多人,排起鑾駕前扶后擁,出得宮門又須清道驅逐行人,遇見王侯將相,都來伏地迎謁,許多禮節實在討厭。他不想看見別人對他趨避行禮,從此也就懶于出門了。不過長日住在深宮享受豐衣美食,又過于清閑無法消遣,偶然尋了侍臣宮女閑話一回,也覺無甚趣味。回想前在豐邑,或與親戚故舊談心,或與屠戶、販夫相聚一處斗雞打球,何等逍遙自在!如今深居皇宮如同拘囚,還不如從前自由。因此想起故鄉便欲東歸。又怕高祖不肯任其歸去,所以終日悶悶不樂。
一日高祖到來,見太上皇顏色凄愴,恐是身體不爽,問起卻又無病,便喚太上皇左右近侍問明緣故。高祖心想太上皇回去年紀已老,且并無親人在側,終覺不安。于是想得一策。即喚著名巧匠吳寬前往豐邑,將街道房屋市井田園逐一看明,繪成詳細圖樣,就在櫟陽附近按圖改造,不消數月完工。高祖命名為新豐,下詔將豐邑市井之人全數移到此處居住,一切費用皆由官中供給,各人都將家中什物、牲畜帶來。及至到了新豐,一見街巷道路儼然就是故里,連著門戶式樣都是一樣,大家個個稱奇。于是男女老幼不須他人指引便能認取自己房屋,犬羊雞鴨放在街上,也能認識道路自回其家,好像整個豐邑都被移來一樣。
眾人無不歡喜,各加賞贈以酬其勞。高祖見新豐已成,便請太上皇前往游玩,太上皇到了新豐,恍如身回故里,心中大悅,從此不再愁悶。
一天高祖在未央宮中,奉太上皇登御前殿,自率王侯將相等人一同謁賀。拜跪禮畢大開筵宴,高祖陪太上皇正座飲酒,兩旁分宴群臣按班坐下。高祖捧觴起座為太上皇祝壽。太上皇笑容可掬接飲一觴,王侯將相依次起立向太上皇恭奉壽酒。太上皇隨便取飲,約莫喝了好幾杯,酒酣興至越覺開顏,高祖便戲說道:“從前大人常說臣兒無賴不能治產,還是仲兄盡力田園善謀生計。今臣兒所立產業,與仲兄相比誰多誰少呢?”太上皇無詞可答,只好尷尬地微笑。
劉太公本是個莊戶老頭,根本不知道朝廷是怎么回事,權力也與他毫不相干。劉邦大庭廣眾之下追駁父言,史家卻傳為美談,當真皇帝就比百姓高貴多少呢?真是怪事。
(https://www.dzxsw.cc/book/32443022/61919905.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