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出兵
此時東北的朝鮮發生了一點點問題,朝鮮是大漢的附屬國,每年進貢漢朝。
朝鮮內部民不聊生,有貴族帶領百姓發動叛亂。匈奴帝國雖然沒有和朝鮮接壤,但是匈奴智囊團敏銳地發現了戰機。
東胡(匈奴帝國的一個民族)在天武單于的授意下乘小船出海,穿過韃靼海峽、日本海,最終登陸朝鮮半島,這些匈奴人指揮叛軍攻擊朝鮮的朝廷。
匈奴人的目的已經很明顯了。支持朝鮮叛軍,意圖在朝鮮建立親匈政權。
到時候匈奴和朝鮮兩面夾擊就可奪取大漢的幽州!一雪前恥!
朝鮮王室向漢朝求援,長安的諸位這才知道了朝鮮的現狀。
朝堂上諸位大臣又是一番扯皮,有的建議出兵援助,有的則說當然要出兵,還要趁機在朝鮮推行新政,教化愚民。把朝鮮附屬國變成朝鮮郡!
有的則認為兩線作戰十分不利,西北的匈奴很可能趁火打劫,要盡量避免出兵朝鮮,最好先派使者交涉一下。
最終劉徹拍板出兵朝鮮。水陸兩方一齊進攻。陸軍出兵五萬由馮奉世掛帥,衛青、李廣、霍去病等精銳按兵不動防備匈奴。海軍由楊仆掛帥,以太平二號為旗艦,大小戰船數百艘支援朝鮮。
劉據也算練過幾年武,讀過幾年兵書,眼見比自己還要小的霍去病、劉瑩成為了將軍,而他卻沒有打過仗,勝負欲的心理下劉據要求隨軍出征朝鮮!
劉徹哪能同意,這可是辛辛苦苦培養的皇位繼承人,扔到戰場上萬一沒了怎么辦?
然而劉據冥思苦想,想出來各種理由,比如:建立軍功太子之位更穩固!我在后方不會有危險!我就看看!
劉徹轉念一想,太子待在后方刷軍功增加威望這是好事,畢竟任何一位父親都不希望老子英雄兒子廢物。劉徹于是便同意了。
劉據心里樂開了花,于是跟隨海軍出征。搭乘太平號二號出海。
太平二號已經搭載了蒸汽機驅動的渦輪,鐵甲艦上面豎起高高的煙囪,隨著濃煙的噴吐,鐵甲艦乘風破浪速度極快!
太平二號鐵甲艦較太平一號更大、更重、更強。此外很多大型木船也安裝了小型蒸汽機驅動的渦輪。
太平二號上魯氏三兄弟和東方朔唾沫星子亂飛,眉飛色舞地給劉據介紹鐵甲艦的新一代蒸汽機。
“蒸汽機汽缸內部安裝有蒸汽閥,蒸汽閥由調壓閥和??控制閥組成......”
劉據感嘆道:“雖然本宮聽不懂,但是依然能感受到它的偉大,你們創造了歷史!”
一番商業互吹后,劉據問海軍元帥楊仆:“此次入朝,楊帥準備如何作戰?”
楊仆聞言答道:“聽說朝鮮叛軍在匈奴人的指揮下已經迅速北上,已經逼近馬訾水,楊某以為應從北邊登陸,策應我方陸軍。”
【馬訾水就是鴨綠江,唐朝之后那條河才改名鴨綠江】
劉據聽罷湊到輿圖跟前左看右看,楊仆指著輿圖適時講解道:“此處登陸朝鮮我軍進可攻退可守,乃是極為穩妥的方案。”
劉據看了一會兒,指著輿圖上面的一個地名仁川,然后說出了自己的觀點。
“楊帥,本宮沒有打過仗,提出來的觀點你可以不采納,大軍如何行動還是由你來決斷。本宮認為此處是朝鮮國土東西最狹窄的部分,如果我軍從仁川登陸,便可攔腰截斷叛軍,前軍失去支援必然速敗,海軍與陸軍會師之后則橫掃南面,統一整個朝鮮!”
眾將仔細一思考,仁川登陸這一步如果成功便可一戰扭轉朝鮮戰局,沒準不足一月就能結束戰斗。
楊仆略有擔心地說道:“我軍不知仁川守備,萬一登陸之后沒有迅速占領截斷敵軍,那就很被動了....”
諸將七嘴八舌地發表觀點。
“我漢軍神勇無敵,裝備精良,連空軍都有了,還怕仁川登陸失敗嗎?”
“叛軍突進過快,已經到了馬訾水,后方一定空虛,我軍神兵天降定能大破敵軍。”
“俺覺得可以一試,成功了就是頭功!失敗了大不了撤到海上。”
“爹,我發現你是越老越慫了。比起南征百越那時候膽子小多了!”
.....
楊仆麾下海軍每次商談作戰方案就是這種暢所欲言的氛圍,諸將無一人支持他這個元帥是他沒有想到的,而且兒子楊飛虎還譏諷他這個爹太慫了。
楊仆仔細一思考明白過來,諸將如此激進一方面是有了鐵甲艦、火器,心里有底氣,敢打險仗。
另一方面這些混球一看就是想在太子殿下面前表現自己,太子地位穩固,未來成為九五之尊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因此現在太子說什么這些混球馬上幫著說話,全都是人精。
楊仆仔細思考著仁川登陸的可行性,一遍又一遍地看著輿圖。還時不時拿起放大鏡觀看。
楊仆突然感嘆道:“這輿圖是何人所作?居然連一口水井都標注出來了,實在是太詳細了!”
旁邊馬上有屬下解釋:“這是我方常年潛伏在朝鮮的探子高啟強帶回來的輿圖,絕對可靠!”
楊仆放下了放大鏡感嘆道:“只要地圖沒有錯漏,仁川登陸我軍必然能截斷叛軍后路,如果成功,到時候要給這高啟強記一功,這是個人才。”
諸將面露喜色。紛紛請求出戰。海軍直奔仁川,傳令兵不斷地往外跑,用旗語傳遞楊仆下達的準備登陸作戰的命令。
(https://www.dzxsw.cc/book/32252860/36365740.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