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這是人才
“當當當.....”。一陣敲門聲又響起來,王元平應了聲“進來”。
還是李平,這次他的手里拿著一大沓單子。
進門后一臉笑容的道:“書記,這有一些單子需要您的簽字”。
王元平沒有吱聲,接過來單子翻了翻,最后的一張引起他的注意。
這是一張采購物品報銷單,部門為行政科。采購的是笤帚,數量寫的100把,每把的金額為10元。王元平看著單子有些奇怪,再一翻底下附著一聯請購單,上面有謝副廠長的簽字。
王元平一皺眉,看了看李平,問道:“笤帚10元一把?什么笤帚這么貴”?
李平搖搖頭,道:“這些東西都是行政科負責的生活用品,一般月底提出請購計劃,各部門收集上來后,由謝副廠長簽批同意,由行政科自行采購。價格什么的我們都不知道,只有報銷的時候統(tǒng)一匯總到辦公室,由我們報給廠領導簽批”。
“哦,是這樣啊。那好,這個單子暫時不簽,請行政科給我具體說明后再簽”。王元平果斷的說道。
“好的,書記。那我出去了”。李平微微一躬身說道。
“等會,李主任。所有非生產資料的請購計劃審批由誰負責”?
“書記,原來都是周廠長批,后來工作組衛(wèi)副鄉(xiāng)長親自披,工作組撤離后開始由謝副廠長批”。
“那報銷呢”?
“工作組撤離后,臨時由謝副廠長批,現在您來了當然由您批”。
“哦,這樣,我知道了”。
王元平似有所悟的點點頭,抬頭一看李平還站著,心中一動。通過觀察,他發(fā)現這個李平似乎不錯,處事謹慎、心思細微,也懂管理。最重要的是言談話語之間,這個人對這個廠有種責任感!
不知道他的能力如何?這么想著,王元平便有了一種和李平進一步溝通的想法。于是,他微笑著對李平道:“李主任,你請坐,若你有時間,我想和你聊聊”。
李平一聽,心里有些緊張,暗暗想:是不是剛才的談話自己過于直接了,這么一想,心里沒了底。他的心里七上八下的不安起來,看著王元平忐忑不安的坐下。
“李主任,說說你的個人情況吧”。王元平一邊問,一邊從口袋里掏出香煙點上一支。
李平有些狐疑:怎么又突然問起我的個人情況了?
他忐忑的看著王元平道:“書記,我今年30歲,是大陽本地人,高中畢業(yè)后沒有考上大學,去濱海干過幾年木匠活。五年前,碰上咱們廠招工,抱著試試看的心理參加了考試。沒想到竟然考了進來的。一開始被分配在機加工一車間。干了三年的技術工人,由于咱廠工人普遍學歷較低,看不懂圖紙。我比較愛學習,利用業(yè)余時間補習,很快就能看懂圖紙,并指導其他工人作業(yè)。因此不久便被提拔為班長、副主任。兩年前又被調到計量科任副科長,再后來又調到廠辦任廠辦主任”。
“哦”王元平聽了李平的經歷若有所思:從李平的介紹中,王元平感覺到顯然沒有那么簡單,一個考試進來的工人,從一個普通工人幾年時間干到廠辦主任。他的背后一定有些背景。
他想試試看能不能試探出來他的背景,于是便道:“李主任,幾年時間能從一個普通工人進步到廠辦主任,看起來你很有能力啊”。
李平聽出來他的話外之音,作為辦公室主任,如果不能得到主要領導的信任,那就意味著這個職位干到頭了。
李平飛快的在心里權衡了一下,抬起眼睛看著王元平老老實實道:“書記,不敢當,我當時進到這個位置確實沒想到。我有個親戚在鄉(xiāng)里工作,您能認識,是財政所長。我估計可能是他的作用吧。”
王元平點點頭,心說怪不得提升這么快。原來是馬所長起了作用。不過,通過這兩天的相處,應該承認,李平的能力還是比較突出的。
王元平接著問道:“李主任,剛才的調查是你牽頭搞得,你覺得這里面有什么問題嗎”?
李平一怔!心說這個書記的思維太跳躍了,怎么說著又說到這上邊去了。這種問題似乎不太好回答。
于是,他想了想小心的應道:“我來這個廠已經五年了,對這個廠的感情非常深。周廠長時代確實有些問題。我曾經提醒過他,但他置若罔聞。比如”。
說到這里他故意停了一下,偷眼查看王元平的神色,似乎沒什么不對。便接著道:“采購這塊,我們當時用的就是這個廠的貨,供銷那邊返回的信息是這個廠的一些產品有質量問題,也有過傷人事件。但都處理的較為及時。也沒有引起什么風波來。在廠長辦公會上我曾經提過更換這個供貨廠家,但周廠長卻不同意,理由是已經和他們合作這么多年了,沒有大問題不能隨意更換。
但我知道的真正原因,是肖鄉(xiāng)長和那家工廠關系太密切。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對方才肆無忌憚,次品都敢當成正品賣給我們廠。還是因為這個原因,才有了河西的這次大事故。
說實話,書記,如果不是肖俊出事,我們也不敢說出這個原因。誰敢得罪鄉(xiāng)長呢,除非不想干了。至于那個孫士超,也是因為他和肖俊、衛(wèi)副鄉(xiāng)長的關系不一般才敢這么跋扈的。當時他剛調回的時候,我記得當時您發(fā)電報的內容是把他下放到車間工作,明明開會時衛(wèi)副鄉(xiāng)長發(fā)火說要處理,可卻悄無聲息。這還不算,最奇怪的是沒過兩天,孫士超竟然調到檢驗科了。我真他媽的服了!他的情況讓廠里很多人都有看法。這種安排對讓工人對廠里的信任度一下子降到了冰點”。
王元平聽后心里涌起一股涼意。是啊,工廠管理中一個小小的細節(jié),如果處理不當可能就會挫傷工人對工廠的感情。
他沒有評論,而是接著李平的話道:“你認為孫的這個事和供應廠家的事怎么處理合適”?
李平道:“這個我就不太好說了,如果按照制度,那么孫應該開除并賠償經濟損失。至于那個供應廠家我想應該追索賠償,畢竟是他們給我們造成了損失”。
“嗯,不錯,非常好!”不知何時起,王元平也學會這樣說了。
“李主任,第二個問題,我們廠的架構設置感覺如何?”王元平繼續(xù)問道。
“架構....,什么架構?”李平有些迷惑。
王元平拿起桌子上的那份組織架構圖,沖著揚了揚:“就這這個。”
“哦,這個嘛.....。”李平沉思了一會,有些難為情:“書記,我...我不像您那樣見多識廣,自打進入廠里就沒離開過,也不知道其它工廠都是怎么回事。具體這個架構到底好還是不好,我真的說不好。”
“呵呵,沒事,這是閑聊。那好咱們聊點別的。”王元平見狀,明白李平對此確實發(fā)表不出更好的意見。
便轉了一個話題道:“你是搞生產的出身,覺得咱們現在的生產管理的狀況如何?生產管理人員的基本情況又是怎樣的?”
“生產嘛.....。”李平沉思了一會,緩緩道:“書記,先說生產情況吧,我是一線出來的,盡管兩年不在一線了,但還是多少了解一些情況的。”
說到這里他喝了口水,偷眼用余光瞄了王元平一眼,見他正襟危坐,拿著筆正在寫著什么,便知道領導這是利用和自己聊天來了解廠里的情況。
放下水杯,李平接著說道:“王書記,咱廠的生產任務增幅非常大,這樣一來,對生產管理和設備的加工能力提出新的要求。我覺得咱廠現在的生產管理能力可能還有一些差距,需要趕緊補充力量,然后加強學習。如果一個工廠的生產管理能力和生產實際長期不相匹配,早晚非出大問題。
您知道的,生產能力是一個制造廠家的標志。效率高低直接影響用戶的信譽度。我覺得,目前針對木工機械市場需求量大的實際,除了以上的措施,我們還應該迅速跟上幾個措施。第一是擴大生產能力適應市場;第二是強化監(jiān)督和服務消除影響;第三是加大技改投入適應生產需要;第四是培養(yǎng)技術能手保證加工精度。”
王元平贊許的笑著點頭,暗暗嘆了一口氣,都說人才難尋難找,眼前的這個李平不就是個人才嗎。不愧是從生產一線摸爬滾打出來的,說出的話一針見血。
從王元平的表情來看,顯然對自己很欣賞。他的笑容大大鼓勵了李平。
李平接著說道:“書記,說到生產人才,我覺得恐怕需要兩方面考慮,一是引進外來優(yōu)秀人才。利用他們的力量發(fā)展壯大咱們廠。第二,可能需要把一些能力強、素質好的人提拔起來,利用他們來帶動內部發(fā)展。”
王元平聽罷大喜!他實在沒想到這個李平肚里這么有貨。他說的和自己思考的正好和在一個思路上!
這個人不能放在辦公室,應該去主管生產合適!王元平心里開始有了這么個想法。
李平接著說道:“書記,我還有個建議,不知當說不當說。”
王元平一聽一愣,旋即明白,連聲道:“當說,當說。說吧”。說著他打開筆記本,一本正經的看著他等待下文。
“書記,我們現在形勢非常好,產品供不應求產銷兩旺。但我認為即便如此,也要居安思危。畢竟,木工機械對一個綜合性的加工類機械廠來說,產品種類還是過于單一了。這對以后的發(fā)展可能會有不利,我個人的建議是不是抽調人手,有計劃、有步驟的調整一下生產結構。比如像橡膠機械、紡織機械等等。當然,這是我的一個想法,不對的地方還請領導多多批評。”
本書首發(fā)于看書網
...
...
(https://www.dzxsw.cc/book/3165/2382770.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