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有驚無險
寇準獨自待在御書房,心中極是忐忑不安。回想著方才與太宗的對話,不由得又是一聲長嘆:大宋立國不過幾十年,倘若在皇儲問題上再出差錯,這久盼的太平盛世將會土崩瓦解,只愿天佑大宋,大宋再也經不起折騰了!
原來寇準剛被召入宮時,太宗臉色鐵青,劈頭就問道:“今日太子謁廟,竟有人山呼真命天子。若天下百姓都歸心于太子,將把朕置于何地?”
寇準聞言大驚,雖說不知道是誰在背后中傷太子,但他明白越是這個時候越不能急于辯白。解鈴還須系鈴人,他目前所能做的是引導太宗自己把心中的“暗鬼”驅逐出來,否則任何辯白在太宗這里看起來都是別有用心。
寇準連忙拜倒在地說:“微臣寇準恭喜陛下,賀喜陛下!”
太宗愣了一下問道:“喜從何來?”
寇準連忙笑著說:“太子是陛下所選,太子得人心,說明陛下圣明,為江山選對了儲君啊,大宋江山托付得人。這正是國家之幸,社稷之福啊!難道不應該慶賀嗎?”
太宗沒料到寇準反有此說,當下半信半疑問道:“是這樣么?”
寇準收斂了笑容說:“陛下明鑒:自唐末五代以來,天下幾經離亂,立太子大典更是荒廢多年。今日太子謁廟告天,證明我大宋江山穩固,天下人心為之振奮!老百姓歡呼,也正是因為欣逢明君盛世啊!”
太宗臉色緩和下來,點了點頭說:“寇卿所言不無道理,你先起來吧,朕去去就來。”
太宗說完,就拋下寇準起駕回內宮。
“滴答滴答”,御書房內銅壺滴漏之聲如此清晰,一滴滴、一聲聲,似乎都敲打在寇準的心坎之上。
“滴答滴答”,半個時辰即將過去,就在寇準心緒難定時,忽然聽得一聲報:“官家駕到!”
寇準連忙下跪迎駕,卻見太宗換了常服,滿面喜色,拉起寇準說:“朕早聽說寇卿最喜豪飲,今日可要不醉不歸!來人,賜宴!”
寇準觀太宗神情,知道太宗已然打開了心結,心中的一塊大石頭總算落了地。當下喜出望外,陪太宗推杯換盞,開懷暢飲。
就在君臣宴飲之時,錢惟演已經探得消息報與太子。
原來太宗聽完寇準的話,回到內宮中召見后宮妃嬪,述說了這件事;皇后娘娘、德妃娘娘等妃嬪們一起叩頭道賀,都說陛下擇儲得人,乃是民心所向,大宋一定會江山永固,后福無窮。
嬪妃們的道賀與寇準的話如出一轍,太宗龍顏大悅。返回御書房宴請寇準,君臣舉杯慶祝,到最后寇準大醉而歸。
“好一個寇準,簡單幾句話,卻有四兩撥千斤之效!”李至聽完事情經過,對寇準大加贊賞。
“是啊,滿天風雷已過,太子且安心歇息,臣等告退!”李沆、李至眼見天色已晚,忙站起身來躬身告辭。太子親自送出。二人再三推辭說不敢,太子堅持禮送出府后,才在眾人陪同下轉身入內。
趙恒手中緊握著劉娥的書信,長長舒了一口氣,對郭槐說:“今晚本王就歇息在夢月樓閣中,讓她們都自便吧。”
“梆——梆梆——”
大街上傳來更鼓之聲,王繼恩府上卻是燭火高照。
“又是這個寇準!”聽完王繼恩所述,胡旦不僅發出感嘆。寇準總能在太宗心神不定的時候,送出一顆“定心丹”,當初確定太子人選是這樣,冊立太子后也是這樣。
李昌齡問道:“怎么皇后娘娘也......”
王繼恩明白李昌齡的未盡之語,好不容易借太子謁廟之事讓太宗起的芥蒂之心,竟又在后宮道賀聲中豁然冰釋。
太宗后宮中除了中宮李皇后,位份較高的就屬八皇子趙元儼的生母王德妃了。趙元儼不但深受太宗喜愛,趙恒也很喜歡這個機靈的小弟,逢年過節,總不忘讓郭妃備了禮物贈送八弟。
王德妃母憑子貴,早就存了與李皇后分庭抗禮之心。奈何八王實在年幼,有道是“國賴長君”,太宗再喜歡老八,也不會讓年幼的皇子繼承大位的。王德妃審時度勢,常在太宗面前稱贊趙恒宅心仁厚,孝悌溫良。這次,就是她率先向太宗叩頭稱賀的,李皇后和其他妃嬪隨后效法。
前朝有寇準的“定心丹”,后宮有妃嬪的“解郁丸”,太宗經過短暫的心理波動后,最終穩住了心態,太子趙恒終于又一次化險為夷。
王繼恩不無遺憾,說:“婦道人家,耳根子總歸是軟些。”
胡旦冷笑了一聲說:“皇后耳根軟,國舅爺可是殺伐果決的主兒,欲成大事,必賴此人!”
胡旦所提的國舅爺,就是李皇后的哥哥李繼隆。自李繼遷在夏州叛亂以來,朝三暮四,時降時叛,全憑李繼隆坐鎮西北,多次打敗李繼遷。就在數月前,李繼遷又一次被打得落花流水,最后竟連自己的親生母親都落到李繼隆手上。李繼隆押了李母進京為質,李繼遷無奈,只得派自己的親弟弟送上大批牛羊駱駝,到京城來謝罪求和。李繼隆也因功升任殿前都指揮使,回到京中。
王繼恩淡淡笑著說:“胡大人慎言,小心犯了忌諱!”
胡旦卻不以為然,說:“為了楚王殿下,胡某人赴湯蹈火,在所不辭,區區幾句話,算得了什么!”
王繼恩又笑著說:“王某說的忌諱,可不是胡大人所想的忌諱。”
看眾人不解,王繼恩連忙說出原由。原來李繼隆身為外戚,權高位重;平生最恨人提及他國舅身份(歷代國舅爺多多少少都是靠裙帶關系升官加爵,他李繼隆憑的可是一身傲人軍功)。
李繼隆的這個心思,王繼恩最為理解。王繼恩宦官出身,乃刑余之人,雖說也曾金戈鐵馬,點兵沙場,說到底,還是一個低三下四的閹臣。所以王繼恩素日也很忌諱別人稱呼他的宮內職務。
李昌齡卻說:“如果李將軍一直坐鎮京師還可,只怕萬一西北戰事再起,將軍必定遠赴疆場,恐怕到時候遠水解不了近渴呀。”
王繼恩搖了搖頭說:“西北短時間內還不足為慮,一則李繼遷已經上表求和,二則兵乃不祥之器,如今圣體違和,朝臣中早有人主張休戰祈福,迎合圣意。一旦事情有變,大將軍身在京師,第一時間掌控禁軍,必定一舉成功。只是,王某人所忌,還是這個寇準,若他能調離京師,事情不就容易多了嘛。”
胡旦連連點頭:“王公深謀遠慮,非我等所及也!想那寇準率性剛直,早得罪了不少同年,若安心留意尋他個不是,也并非什么難事兒。”
李昌齡也附和說:“方才說起外戚身份尷尬,細究起來,寇準不也是外戚么?”
原來寇準的夫人乃開寶皇后的妹妹。數月前宋后去世,有司依據禮法上謚號曰“孝章皇后”,并請求太宗為皇嫂服喪。沒想到卻遭到太宗的拒絕,并下令禁止群臣臨喪,如同沒有這件事情一樣。太宗此舉,當時就引起了朝野內外一片非議,認為這完全不符合宋氏身為前朝皇后應享有的禮儀。翰林學士王禹偁私下議論說“后嘗母儀天下,當遵用舊禮”,太宗知道后非常憤怒,以訕謗之罪把王禹偁貶黜。
寇準性格耿直,傲岸不群,身份敏感卻不自知。太宗待他有知遇之恩,他自是傾心相報。其余眾臣則沒有幾個入得了他的法眼。因此,得罪了很多人。
早在寇準出任青州之前,就發生過這樣的事情:有一年春季大旱,太宗召集近臣詢問時政得失。群臣多認為天數所致,寇準卻說:“天人感應,這次旱災,是上天對朝廷刑罰不公的警告!”太宗聽完寇準的回答,十分惱怒,拂袖而去。過了一會兒,細思量覺得寇準話里有話,便耐著性子單獨把寇準召來,問他怎么回事兒。寇準卻說要把兩府(中書省、樞密處)的官員都召集過來,他要當面對質。
當兩府大臣被招進來時,尚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寇準卻拿出兩樁卷宗來,說:一年前,朝中處置了兩起受賄案。情節嚴重的王淮,贓錢數以千萬計,僅被撤職杖責,不久還官復原職了。而情節較輕的祖吉,卻被處以死刑。
太宗震怒,忙問緣由。寇準說:“只因為王淮的哥哥就是參知政事王沔!”說著,又瞪了一眼王沔問:“這難道不是刑罰不公嗎?”嚇得王沔當場叩頭認罪。
經此一事,朝中就流傳一句話說:“寇準上殿,百僚股栗。”意思是只要寇準上朝,百官的雙腿都在哆嗦,特別是那些心懷鬼胎,貪贓枉法的官員。所以王繼恩等人忌憚寇準,是有道理的。
就在眾臣皆以為寇準即將入閣拜相之時,一道任免詔書驚動朝野:罷免寇準參知政事一職,出任鄧州知州,不日離京。同時任命時年六十歲的呂端為戶部侍郎,平章事。
圣旨即下,群臣議論紛紛,對于王繼恩等人來講,罷免寇準,卻是天大的喜事一樁。
(https://www.dzxsw.cc/book/31249199/30295585.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