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突變
屯齊,陳泰,王輔臣三人率部一路疾馳,第二日午時便到達了兗州府城西北方向的寧陽縣。
在屯齊的授意下,清軍隨即開始屠城,城內百姓,無論老弱精壯,皆被殺盡,十不存一。然后清軍又在當地大肆劫掠了一番,補充軍需糧草之后,一把火燒掉了城池。
這是屯齊和陳泰撤退計劃中的一部分,也是明末以來敗軍就地補充和阻滯追兵的標準模式。別說是屯齊和陳泰這些滿洲韃子了,便是當初李自成潰敗湖北,原本歷史上孫可望和李定國所領的大西軍潰敗重慶的時候,也一模一樣。
在封建王朝中,不只是亂世,便是所謂的盛世,百姓的死活也根本不值一提,國力的強盛和戰爭的勝利取決于政權對人口和財富的控制,誰的組織越嚴密,將更多的資源運用到軍隊和戰爭中,誰就能贏。
這世上,從無“以弱勝強”之說,有的只是臃腫龐大和靈活精壯的區別,政治和戰爭從來都不是一句話可以解釋得清楚的,更不是一眼就能看穿的。
而所謂的百姓,在這個時代,便是沒有天災人禍,大部分人都不過是湊合的,茍且的活下去,絕戶更是常態。想要以一己之力對抗組織嚴密的政權,只有死路一條;許多贊譽,不過是為了統治的合法性作注腳罷了!
回到眼前,清軍并未在增城逗留,還故意在沿途灑落不少糧草金銀,打算以此蒙蔽明軍的追兵,隨即火速渡過大汶河,然后將附近的所有橋梁拆除炸毀。
過河之后,按照之前商議好的計劃,王輔臣率部居于渡口南翼,陳泰率部居于渡口北翼,屯齊則率兵部署埋伏于正面,準備等明軍追兵上岸之后,再將其一舉擊潰。
屯齊和陳泰在撤出兗州城之前,便有了阻擊明軍追兵的計劃,三人一陣商議之后,最終把伏擊的位置放在了濟南府和兗州府交界處的大汶河北岸。
清軍一路撤退,一路屠殺,一路灑落糧草金銀,便是為了蒙蔽追擊而來的明軍,使其放松警惕,然后給其迎頭一擊。
屯齊甚至親自監督士兵將火藥埋下,他打算等明軍悉數渡河之后,再引爆埋在河岸附近的火藥包,以此擾亂明軍軍陣,能炸死多少人不要緊,最關鍵的是讓明軍亂起來,無法組織起有效的進攻和防御。
他早已經將一千騎兵分散在了兩翼,只要明軍的渡河大軍被火藥打亂,兩翼的騎兵再悉數沖出,必然可以將渡過大汶河的明軍追兵一舉殲滅,便是不能殲滅,也能重創之,使得這支追兵失去戰斗力。
若是大軍團野戰,屯齊和陳泰麾下的兵力和兵員或許因為急忙北撤,兵力不足,確實都不如朱慈烺麾下的精銳野戰軍,可若是現在這樣的情況,這三人麾下的這三四千人也都是精銳中的精銳,還占據著兵力優勢,局勢就不一樣了。
另一邊,鄭成功麾下的一部水師也匆匆率部進入了運河,卻因為風向,舟船行進十分緩慢,而常青山率部一路追擊,沿途所見可謂是“慘不忍睹”。
但他根本顧不上這些,更是嚴格約束部下,不允許士兵私自停下,搜羅地上的糧草金銀。等常青山率兵趕到寧陽縣的時候,那里燒得正旺,城內火光沖天。
常青山看著眼前濃煙滾滾的寧陽縣,恨得直咬牙,隨即派出人馬搜羅附近的船只,準備繼續渡河,追擊屯齊和陳泰的大軍。
當然,常青山并不是輕敵冒進之人,更沒有被屯齊的詭計所迷惑。他很清楚,一路所見,那些灑落地面的糧草金銀,根本就是屯齊和陳泰二人設下的障眼法,只是他也不知道對方會在哪里設圈套。
也正是因為如此,他才要趁著現在天色未暗的時候盡快渡河,要是在此處拖延一個晚上,這伙清軍就不知道跑哪里去了。
只是,當一個拙略的圈套被發現之后,深藏在拙略圈套之后陰謀,往往就會被輕視了!
常青山出于謹慎,打算先派五百騎兵渡河,在岸邊鞏固陣地,亦或者引出敵軍之后,剩余的大軍再乘船過河,以免受到清軍伏擊。
雖然時間緊迫,但常青山也不敢有絲毫懈怠,畢竟這個地方是前往濟南府城路上,最好的伏擊點,他必須小心再小心。
很快,五百騎兵便陸續以舟船順利過河,并在河對岸整理部隊,分配任務。在所屬軍官的指揮下,一部分朝著四周展開搜索偵察,另外一部分擺開陣勢,隨時迎戰可能來襲的清軍。
常青山見河對岸并無異狀,這才放心了下來,眼見著天色已經暗了下來,他不等哨騎搜索更大的范圍,便立即下令主力大軍乘船渡河。
他已經不能在此處耗費太多時間了,朱慈烺給他下了死命令,一定要緊緊跟著這股清軍。
所以,常青山雖然小心謹慎,但他的時間其實并不多,搜羅舟船,送先鋒部隊渡河的事情已經耗費了大量時間,他也等不及了。
不過,隨著對岸的明軍的騎兵越來越多,哨騎搜索的地區越來越大,埋伏在三面的清軍最終還是被發現了,大戰提前打響。
明軍的野戰騎兵此時士氣十分高漲,朝著清軍發起了猛攻,而埋伏在周邊的清軍卻顯得有些措手不及,并沒有對明軍的進攻展開有效的反擊。
常青山所在的舟船還沒靠近岸邊,他便聽到了東岸由遠而近,傳來的連綿不斷的馬蹄聲,喊殺聲。到了這個時候,先前渡河的明軍騎兵已然是和清軍廝殺在了一起。
可問題是,對面的清軍實力并不弱,僅僅只靠五百剛剛站穩腳跟的騎兵,如果久戰,并不是三面掩殺而來的清軍的對手。
想到這里,常青山再也等不及了,隨即下令將士不惜體力,加速劃船,大汶河不過是兩三百步的寬度,很快便能抵達河對岸。
而屯齊見河對面正將騎兵源源不斷送過來,這股明軍的戰斗力也相當強悍,清軍雖然占據著兵力優勢,又是突然襲擊,但一時之間難以突破,將其徹底擊敗。
于是乎,屯齊隨即按著原定的計劃,指揮兵馬佯裝敗退,打算誘敵深入。陳泰和王輔臣兩人看到見狀,也隨即率部朝兩翼撤去。
這便是典型的“誘敵深入,兩面包抄”之策了,明軍想得到,屯齊自然也想得到。而被勝利沖昏了頭腦的明軍騎兵見狀,哪里會放過這股背對著自己逃跑的清兵?
為了抓住戰機,未經請示,領兵的軍官便隨即命令身旁的旗手揮舞自己的認旗,召集麾下騎兵集合,軍號聲也隨之響起。
要說這支明軍軍騎兵乃是精銳中的精銳,在這樣的混戰之下,聽到軍號聲,四百余騎很快就脫離戰場,匯聚在了認旗之下,騎兵軍陣也重新排列整齊。
此時,晚霞染紅了天際,天色逐漸暗了下來。大汶河北岸已經匯聚了近千明軍騎兵,大部分已經進入了戰斗狀態,還有不少正在上岸,整理隊伍。
看見清軍敗退,數百騎兵沒有冒險追擊,常青山懸著的心也隨即放下,他很擔心清軍在這里就被他殲滅,朱慈烺的目的不能達到。
可當他所在的舟船正準備靠近大汶河北岸渡口的時候,“轟隆隆......”的爆炸聲忽然響起,岸邊瞬間炸起了無數朵土花,煙塵滾滾,人叫馬嘶,亂成一團。
常青山所在的舟船并不算小,容得下十幾人,但也不免受到了沖擊,劇烈搖晃起來,而更多地小船,則由于馬匹受到了驚嚇之后,被硬生生給掀翻了,連人帶馬墜落江中。
可岸上那些,原本已經排成了騎兵軍陣的明軍騎兵,瞬間就被火藥給炸散了,雖然死傷不多,但馬匹受到如此驚嚇之后,免不得四處亂竄,原本氣勢不凡的騎兵軍陣頓時消失,可謂是“潰不成軍”。
與此同時,屯齊,陳泰,王輔臣三人聽到爆炸聲,隨即掉轉馬頭,親自率兵發起反攻,打了明軍一個措手不及。
......
“大汶河一役”,上岸的近千明軍騎兵被清軍盡數殲滅,還有上百將士墜河身亡,常青山所部損失慘重,失去了繼續追擊清軍的能力。
不過,屯齊,陳泰,王輔臣所部兵馬的損失也不小,盡管是伏擊戰,又有數倍的兵力優勢,但士氣正盛的明軍騎兵無路可退之后,拼死作戰,使得清軍也付出了數百人的傷亡。
而帶著傷兵一路撤退,使得他們的速度也大大拖延,這對于一支突圍部隊而言是極其致命的!
但現在山東的局勢,甚至是整個中原,明清戰爭的局勢都早已經逆轉了,以前是明軍不能一敗,現在則成了清軍不能一敗,以當前明軍在山東,甚至是在全國的實力,足以失敗數次,而屯齊和陳泰兩人的兵馬只要敗一次,便免不得全軍覆沒了!
而等他們趕到濟南府泰安城的時候,原本正在圍攻泰安城的高杰所部早已經撤退到了泰安城的西南方向,隔江扎下了數個相互支撐,極其穩固的營盤,避免了被清軍兩面夾擊,甚至是偷襲的危險。
高杰麾下的李本深和胡茂禎圍城一月有余,和城中的清軍大小戰斗數場,互有勝負。不過并未分出勝負來。
畢竟,這一切都是建立在明軍的兵力優勢基礎上的,城中的清軍敢出城偷襲不假,但是野外決戰,是斷斷不可能的。
而李本深麾下的戰兵還是很難清軍精銳在野戰中抗衡的。軍隊的戰斗力并沒有那么容易就能提升,除非軍中本來就有大批戰斗力極強的骨干士兵。
不過,好在屯齊,陳泰,王輔臣三人此時都無戰意,見李本深主動撤退,心中都暗自慶幸,立馬撤入了泰安城,打算在城內休整一夜之后,第二日便率軍北上,撤往濟南城。
不過,隨著屯齊,陳泰,王輔臣三人帶兵入城,除了山東本地的綠營兵軍官們非但沒有安心,反而是陡然生出了異心來。
原本,這些本地綠營兵因為信息隔絕,并不知道山東戰局具體如何,而城外的明軍戰斗力也就那樣,使得他們都以為進攻兗州府的明軍也差不多,再守一守,等滿州八旗兵一來,什么問題都會解決了。
可是,他們現在卻看到了堂堂貝子屯齊,靖南大將軍陳泰,甚至還有一個北兵出身的猛將,被打得只剩下幾千殘兵,第二日還要馬上北上,奔向濟南,由此帶來的心理沖擊不可謂不大。
這個時候,別說是城中的守備參將了,便是那些中下級軍官和士兵,都已經開始動搖,免不得要重新考慮守城的事情。
于是乎,當天晚上,幾個軍官一碰頭,便明白了對方在想什么,當即派出親信去和李本深聯絡,傳遞自己打算反正的消息。
而李本深收到消息之后,立即帶著親衛出營,打算親自把泰安城中綠營軍反正的信件交到趕來支援的高杰的手里,結果一進高杰的中軍大帳,便發現那里多了個人,仔細一看,才發現是皇帝陛下的心腹任宣任將軍。
且說,常青山和屯齊,陳泰等人在大汶河打了一仗,前前后后費了半日時間,而高杰接到朱慈烺百里加急的軍令之后,也立即領著麾下的騎兵趕來了,當他看到李本深的大營安然無恙之后,懸著的心才終于放了下來。
而高杰,任宣幾人雖然許久未見,來不及寒暄,正在商討如何迎敵的時候,李本深便突然來了,還帶來了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消息。
“這些綠營兵的話可信嗎?”任宣皺眉問道,他沒有理由信任這些人,這種時候任何錯誤的決定都會是致命的。
“這些綠營將領雖然反復無常,但也是個識時務的人,這種時候向末將傳遞投誠信件,應當是真的有反正之意!”李本深抱拳道。
任宣聽了,沒有說話,扭頭看向高杰,問道:“高將軍,你覺得如何?”
高杰雖然剛剛抵達,但也已經大概了解了泰安城的局勢,若有所思道:
“此事應當是真的,如今整個山東的局勢都已經掌握在我大軍手中,屯齊和陳泰二人不過是剩下三四千殘兵,這些混跡地方多年的地頭蛇不可能看不出其中的蹊蹺。
他們都是山東本地人,若是跟著韃子到了北直隸或者是關外,恐怕也討不到什么好處,還不如此時反正,拿一份功勞。”
任宣聽罷,點了點頭,李本深也附和道:“這些綠營軍本來都是朝廷的兵馬,經營地方數年,在地方也有了許多財產,守城之時也沒有大肆屠戮,應當是把泰安當作自己的根基了。”
“不過......”任宣話鋒一轉,隨即又皺眉說道:“我擔心,屯齊和陳泰會提前發現,然后設下埋伏等著我們......”
任宣這樣說,自然是因為他另有一番憂慮。他現在還不知道朱慈烺的主力大軍有沒有追上來。
而且,常青山已經敗了一次了。這一仗,打贏了損失極大,打輸了顏面掃地,但是又不能不打,不打的話,對于局勢可能會造成極其惡略的影響。
高杰和李本深一聽,也深以為然,連忙點頭表示贊同,他們都并不想和屯齊等人硬拼,特別是李本深。
高杰剛剛聽了李本深的匯報,自然也明白這話里的意思,苦著臉嘆氣,一時也沒拿得出什么對策。
就在帳內三人愁眉苦臉,一時想不出什么萬全之策的時候,營帳外忽然有傳令兵急沖沖跑了進來,似乎是有什么緊急軍情。
任宣隨即起身,示意傳令兵進帳匯報,這才知道好像是泰安城城內的清軍發生了內訌。
要說在這亂世里能活到現在的,有一個算一個,都是人精,誰也別想坑誰。
屯齊,陳泰等人一早就留了個心眼,進城的時候便讓王輔臣派人盯著這些綠營軍了,果然在半夜的時候發現了守城的軍官們私下派出使者前往明軍大營。
陳泰原本還想要誘騙任宣和高杰前來,埋伏擊殺以泄心頭之恨的,但屯齊不愿再多做糾纏,當即決定率部撤退。
畢竟,現在朱慈烺大軍還在身后,以明軍當前在兗州的兵力,要是朱慈烺率部極速行軍,很快就能趕來,屯齊和陳泰現在完全就是驚弓之鳥,并不愿意過多糾纏,想要趁城內的綠營兵還沒有和明軍串通好的時機,即刻突圍。
他們并不知道朱慈烺的最新計劃,還以為常青山只是前鋒,朱慈烺會親自率大軍追擊,哪里能不畏懼?
于是乎,還沒等高杰,任宣等人回信城中的守備軍官,屯齊,陳泰,王輔臣的大軍便已經撤出泰安城了。
等后面常青山重新整理隊伍,匯合了本部兵馬,趕來的時候,清軍早已經跑得無影無蹤!
而高杰則是率部占領了泰安城,收編了城內的綠營兵,同時也和任宣一起,繼續領兵追擊清軍潰兵。
至此,兗州城大戰以明軍大勝,清軍幾乎被全殲的局面結束,但也因為局勢的突然轉變,屯齊和陳泰二人殘兵最終得以逃脫。
(https://www.dzxsw.cc/book/30859301/81389421.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