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末路
前面說過,目前多數(shù)汽車零售店都是混合經(jīng)營,只代理一個品牌的,只有那些世界知名汽車公司才有這樣的待遇。
BYD初出茅廬,顯然沒資格要求經(jīng)銷商、租賃商獨自承擔風險。
何況當下只有一款EVO緊湊型轎車,用后世4S店的標準,那屬實太寒磣了。
但眼前的女人卻甘冒巨大的風險,讓方鶴軒訝異的同時也愈發(fā)好奇起來。
“薛女士,勇氣可嘉,不過,我很想知道,如果你只代理BYD一家品牌,只賣一款車型,你的店鋪如何活下去并且越做越好?”
“我不需要自我感動的合作伙伴,如果你的汽車店只能勉強活下去,恐怕對BYD在馬來西亞的發(fā)展也沒什么幫助。”
這話說的很直白,但方鶴軒就是希望薛鳳英能夠認清現(xiàn)實,并且給出有效的解決方案。
薛鳳英知道這個問題是對自己的考驗,她沉思了片刻,開始緩緩說道:
“過去的工作和創(chuàng)業(yè)經(jīng)歷告訴我,這個世界上沒有賣不出去的產(chǎn)品,只有不會賣東西的人。”
“我堅信好的服務+滿足顧客差異化的需求,再差的東西,也會有人要。”
“因此,如果能成功代理BYD,回去以后,我會”
方鶴軒耐心的聽著,薛鳳英越講思路也越開闊,雖然她的言辭很樸實,但想法卻和后世的4S店經(jīng)營理念、銷售技巧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他已經(jīng)在心里對這個中年女人給出了不錯的評價,人家十年的努力確實沒白費,已經(jīng)摸索出了自己的一套生意經(jīng)。
在對方一點一點陳述自己的思路時,方鶴軒也間或插幾句嘴,不僅沒讓她生氣,反而讓其眼睛越來越亮。
畢竟,方鶴軒隨便指點一下,都是來自后世的成功經(jīng)驗,如何不讓薛鳳英感覺受用無窮呢。
他從不相信傻傻的埋頭苦干就一定能收獲回報,任何成功的人,除了運氣之外,一定有自己獨有的看待事物的見解或想法。
作為一個獨自撫養(yǎng)孩子的離婚女人,薛鳳英不缺努力,不缺堅持,更不缺在過程中總結和學習的能力。
而最后一點,才是方鶴軒非常看重的。
他本沒有馬上進軍大馬市場的計劃,但薛鳳英的突然出現(xiàn),讓他看到了一絲可能。
“也許,這個女人可以幫助BYD在大馬站穩(wěn)腳跟。”
這是他心里的一點期待,也許是妄想,但試一試,對BYD好像也沒什么壞處。
想通了這一點,他開口打斷對方繼續(xù)說下去。
“好了,薛女士,我答應讓你在馬來西亞代理BYD,甚至可以讓你在三年內(nèi)獨家代理,BYD也會幫助你設計店鋪裝修風格,替你優(yōu)化產(chǎn)品選擇方案,最后,如果你的啟動資金不夠,BYD還可以借一筆錢給伱。”
聞言,薛鳳英愣住了,她嘴巴微張,鼻翼一吸一合,呼吸都變得粗重起來,眼睛直直的看著方鶴軒,半晌都沒說話。
方鶴軒也有些無語,他故意咳了咳,聲音將對方拉回清醒的狀態(tài)。
“方先生這.這.”
薛鳳英激動的連話都說不完整,結巴半天,也沒說明白。
她還是有些不敢相信,重新呼了一口氣,顫著聲音問道:
“方先生,你有什么條件嗎?”
她一問完,方鶴軒就開懷大笑了起來,然后擺擺手,說道:
“沒有別的要求,只希望你能讓BYD在馬來西亞打響名聲,這樣,我們雙方才會共贏。”
薛鳳英這才如釋重負,她終于露出笑容,擦了擦眼角,重重的點頭答應道:
“謝謝方先生給我機會,您放心,不敢夸口BYD在大馬會是銷量第一,但保證一定會是銷量增速第一,如果做不到,您就撤掉我的代理資格。”
既然對方下了軍令狀,方鶴軒也不由得鄭重起來,他站起身,伸手和對方握了握,感慨道:
“好,我等著看!”
BYD還未和歐美、中東這些富裕地區(qū)的任何一家渠道商達成合作協(xié)議,卻先打開了馬來西亞的缺口,著實讓人唏噓。
方鶴軒有意讓馬來西亞這第一家BYD店成為樣板和象征,于是便指示BYD管理層給予薛鳳英盡量多的扶持和優(yōu)惠條件。
畢竟,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就沖這份勇氣,也應該得到一些優(yōu)待。
9月16日,方鶴軒忙中抽空出席了灣仔香港展覽中心的啟用儀式。
和后來的會議展覽中心并沒有什么不同,只不過從1982-1987五年間,這座地標性建筑被華潤公司租下來長期作為內(nèi)地產(chǎn)品對外貿(mào)易展覽的場地。
直到1988年,結束和華潤的合約后,展覽中心擴充了功能,兼具舉辦大型會議和活動的功能。
趁著這一天,陳松青向方鶴軒輸送了最后一批利益,涉及幾家本港公司的股份和多塊面積不算太大的地皮,都是alphabet集團需要的。
9月18日,香港多個社團團隊聯(lián)合在維多利亞公園舉辦紀念“9·18”的民眾大會,全港有超過3萬人參與其中。
方鶴軒沒有參加,他上午出海了。
今天是他和陳松青最后一次見面,或許有生之年,兩人都不會再提起對方。
外海的漁船上,兩人相對而坐,中間支了一張小折疊方桌。
桌上擺著幾盤小菜和烤魚,喝的是方鶴軒特地帶過來的茅臺。
方鶴軒親自給對方倒?jié)M一杯,又給自己的酒杯斟滿。
“來,干一杯!”
“干!”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次以后,咱們以后恐怕到死都不會再見了。”
“嗯!”
方鶴軒發(fā)完感慨,恢復了一下情緒,問道:
“下午幾點的飛機?”
陳松青也沒猶豫,很干脆的回道:
“三點!”
“以后低調(diào)點,哪怕隱姓埋名,也好過被英美兩國遣返回香港。”
“我明白!”
“好,再干一杯,保重!”
“謝謝!”
······
站在環(huán)球大廈頂層的落地窗前,看著維港上繁忙駛過的海船,目光又指向啟德機場方向。
3點多一點,只見一架波音客機從九龍上空躍起,越爬越高,直至消失不見。
陳松青跑路了,趁著今天全港都被“九一八”活動分散注意的時機。
不得不說,他挑了個好時候!
一代商業(yè)梟雄退出了香港的歷史舞臺,方鶴軒多少有些感懷。
不過,9月,既是陳松青落幕的月份,也將會是某些人走入末路的開始。
(本章完)
(https://www.dzxsw.cc/book/29405659/36365681.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ǎng):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wǎng)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