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莼鱸之思
二十年沒有出現的景觀,在妞妞回家的今天突然再現。
難怪周家夫婦激動到在灌河邊跪下感謝“龍王”保佑。
這個世界有沒有龍王陳陽不知道,但這件事情來得卻太是時候了。
大魚別的時候不來,專門趕著妞妞回家剛到村口,他們便出現在不遠處的河道中,這難道真有天意?
現在好了,雖然周家夫婦看起來就是那種老實心善之輩,但有了這層神秘光環的加持,妞妞在家中,應該沒人會欺負她了吧?
一路上,陳陽也一直擔心這件事兒,但出乎預料的“龍王送女”確實他做夢都想不到的。
就在這時,突然院里圍觀的人群嘈雜起來,陳陽朝大門外看去,只見周向明的大哥周向陽一家人,開著一輛貨卡停在了弟弟家院外。
村里看熱鬧的人紛紛到貨車下面幫助周向陽一家卸貨。
陳陽一看,都是那種簡陋的桌椅板凳。
看到這,他心里大概知道,這些就是“包廚”的家伙事了。
果然,不一會,又一輛車到了,從上面卸下來鍋碗瓢盆灶,還有瓶瓶罐罐的調味品。
農村里就是好,一家有事兒,全村幫忙。
好家伙,男女老幼大家一起來擺席面,大人抬桌面,小孩拿桌腿,年紀再小些的幫忙搬塑料做的凳子。
一會兒工夫,院子里已經擺滿了桌子,周向陽被拐的親侄女回家,他的臉上洋溢著喜氣,一邊指揮著年輕人在院外繼續擺桌子,一邊給幫忙的男人們散煙。
陳陽和饒曉霜這兩個帝都來的憨貨哪里見過這個場面,等他們出去看熱鬧的時候,村里的女人們早就將一次性塑料桌墊鋪好,碗筷都安置好了。
陳陽看著這一幕心里有些羨慕妞妞家鄉的這些鄉親們。
在城市里,很多人甚至連一個單元的鄰居都不認識,每次回家見面,在電梯里見到陌生人巨尷尬無比。
哪里像村里,真的是全村人都為一家感到高興,雖然這里面也有蹭飯的、看熱鬧的,但這不妨礙人家是真幫忙啊。
人家真幫忙,周家也是真高興,這不,沒一會兒采買的人就回來了。
好家伙、雞、鴨、魚、肉、肘子、罐頭、什么硬整什么。
饒曉霜看到這些食材感覺太上頭了,她悄悄問陳陽:“怎么全是葷菜……沒吃我都暈了!”
陳陽也沒見過這場面,但他大概能猜到這些樸實的村民心里的想法。
今天我高興,今天我就是要讓大家伙吃好、吃好、吃好。
而在他們認為,多上硬菜、多上葷菜就是對客人最大的尊重。
陳陽第一次來農村吃席,也是第一次看農村包廚的師傅做菜。
因為是臨時采買,很多菜還需要加工,但幫忙的人太多了。
小師妹發憷的三十只鴨子,到了周家沒有半個小時就全都清潔溜溜了。
而且這些幫忙的鄰居那是真認真,沒有一個糊弄事兒的,說讓你沒毛那你就得沒毛,絨毛都沒得!
陳陽看得直點頭:“沒毛。
就在這時,一大桶里裝著的東西吸引了陳陽的注意。
只見一群黑秋秋,他從沒見過的魚兒正在桶里密密麻麻地待著。
“陳陽,這什么魚?怎么看起來還有翅膀?”饒曉霜站在桶邊,想摸摸,但又不敢。
陳陽也不認識這玩意兒,這家伙顏色有點像黃顙魚,但腮邊的兩道魚鰭形狀卻像貝殼,但最奇怪的還不是這翅膀似的魚鰭。
“你看你看!别垥运路鸢l現了新大陸:“你看這些魚的魚鰓好像有四個唉!”
陳陽仔細一看,還真是,這魚鰓膜上有兩道橙色斜紋,酷似2片鰓葉。
這時候,身后一個沙啞的聲音傳來:“現在的年輕人,四體不勤,五谷不分,都快養廢了!”
陳陽都不用掉頭,這種時候能說出這種批判意味濃烈的話來,必是惠老頭。
果然,惠老頭一臉嫌棄地站在兩人身邊說道:“這叫四腮鱸魚,蘇滬一帶又叫他花姑魚、松江鱸。這種魚是滬市松江名產,此魚頭大尾小,巨口細鱗!
“這種魚是中洄游魚,一般在江河里生長,春季入海產卵傳宗接代!
饒曉霜是警察出身,法律意識很強,這魚奇形怪狀,會不會……:“惠……爺爺,吃了這魚會不會進去?”
“別以為咱們華國人吃魚只能吃青、草、鰱、鳙、鯉,可以吃的,奇奇怪怪的魚多了去了……不過這個是二級,不能吃野生的!”
惠老頭說話大喘氣,噎的饒曉霜也是差點沒嗆死。
惠老頭一把操起一只四鰓鱸后一臉嫌棄地扔進桶里:“養殖的……聽說這些年吳江那邊養這些的比較多,號稱鱸鄉嘛!”
陳陽這時突然拍腿說道:“我知道了,這原來就是松江鱸。號稱江南第一味的松江鱸!
饒曉霜眨巴著大眼睛問道:“這有什么說法嗎?”
陳陽笑道:“你們聽過莼鱸之思的典故嗎?”
饒曉霜搖頭,惠玉成明顯也不知道,但是不想在陳陽面前跌份,只好裝作不在意的樣子,轉頭看向別處,耳朵卻一聳一聳的暴露了他的內心。
陳陽故意大聲解釋道:“要說起這個典故,那就長了……”
原來,西晉初年,吳江人張翰官至大司馬東曹掾(yuan),是當時著名的文學家,他的父親就是江東孫吳的大鴻臚張儼,張儼死后不久,東吳被滅,作為亡國之人的張翰雖然善于寫文章,但深感亡國之痛,佯狂避世,即使被齊王征辟為大司馬東曹掾也終日郁郁寡歡,思念家鄉。
張翰才思清俊,寫得一手好文章,但是張翰像大多數魏晉名流一樣,性格放任不拘,他偶然遇上了一個叫賀循的會稽人在城門邊彈琴,因為其琴聲清越,便與他一起到了洛陽。
到了洛陽之后,張翰以其出眾的才情很快得到齊王的賞識,辟為大司馬東曹掾。這時的齊王勢力如日中天,張翰亦可謂春風得意。
但是張翰卻對老鄉顧榮(彥先)說了這樣一番話:天下紛紛,禍難未已,在這種時候,一個人名聲越大,他的風險也就越大,那時你想隱退也來不及了,我本來就是一個山林間的人,我已厭倦了官場生活,希望彥先也要三思啊。
顧榮執其手,愴然說道:我多想和你一起去采南山蕨,飲三江水!
張翰把自己的心思朋友顧榮說了之后,抬頭向南望去,天空一片渺茫之色,颯颯的秋風吹了過來。
張翰心中一動:秋天來了,故鄉吳中的菰菜、莼萊和鱸魚早該成熟了吧?
用它們來烹飪的菰米飯、莼萊羹和鱸魚膾,是多么鮮美。
張翰似乎突然領悟到了某種人生真諦,感嘆地說道:人生最重要的是要適志,自由地生活,怎么能為了區區功名而遠離故鄉呢?
于是張翰當機立斷:回家。第二天他就上書齊王,接著便掛冠回鄉了。
后人對張翰評價頗高,宋代蘇東坡有詩贊美張翰曰:“浮世功名食與眠,季鷹真得水中仙。不須更說知幾早,直為鱸魚也自賢!
張翰字季鷹,這首詩大概意思就是功名利祿不過過眼云煙,張翰這人真灑脫,不要說他懂得退讓取舍,就是為了鱸魚這一條也可以看出張翰的賢明啊。
可想而知,作為發明東坡肉的吃貨蘇軾這是找到知己了。
(https://www.dzxsw.cc/book/28539956/145441114.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