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无弹窗无广告小说在线阅读

大眾小說網 > 賽火車 > 第13章 第12章 拾花1

第13章 第12章 拾花1


發表于《百花洲》

        天底下的花開出來都是讓人看的,紅的,綠的,粉的,紫的,黃的……五顏六色的掛在枝頭上,讓人看了覺得美氣。老人的院子不小,老人平日里又閑著沒事,就種了不少的花,月季啊,牡丹啊,夜來香啊,還有什么蘭花啊,杜鵑花什么的。這些花一到春天就開了滿滿當當的一院子,老人每天澆澆水,拔拔草,有時候也戴了老花鏡捉捉蟲子。捉了蟲子也不捏死,放在一個小盒子里養著,給掛在屋檐下的一只畫眉改善生活。畫眉平時吃小米,有了蟲子就喂蟲子,老人戲稱是打牙祭。畫眉長得漂亮,尤其眉眼俊俏,又會唱歌,老人就很喜歡,天天提出來放風,晚上就提進屋去掛在抬頭可見的床頭的梁上,成了寶貝一般。畫眉伺候得好,花也侍弄得好。這個院子里就有了鳥語花香。有時候老人就搬一把椅子坐在花叢中,一邊閉了眼聽畫眉唱歌,一邊聞那撲鼻的香氣,老人的生活過得滋潤哩。前院的劉二卷了一褲腿泥巴進來討水喝,看見老人坐在花香鳥語中閉目養神,儼然神仙,直羨慕得亂跳,說,三奶奶,您這是活神仙呀。老人不說話,臉上卻美滋滋的。村里人都羨慕老人的生活自在,他們說,比村長自在,比鄉長也自在,比縣長也自在吧,縣長還得日理萬機哩。三奶奶啥不用干,要吃有吃,要喝有喝。三奶奶有福。

        老人的確是有福的。老人有福是因為老人吃過苦?啾M甘來,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啊。老人的苦吃的多,先是男人娶了她三年后隨軍,接著男人戰死沙場,留下一個獨苗兒子,嗷嗷待哺。那年月正好是困難時期,吃不上,喝不上,天天都有餓死的人,老人卻咬緊牙關,不求任何人,土里刨食,一把屎一把尿把獨苗兒子拉扯成人,不僅拉扯成人,還把兒子送進了大學,成了村上的第一個大學生。后來兒子進了仕途,升了官,并且把個官越做越大,從局長到縣長,從縣長到市長,如今到了省里,成了廳長了。這可了不得了,別說整個劉家村,就是全鄉全縣,有幾個能做得了廳長的?廳長是個啥老人不懂,但是老人知道兒子的官已經不小了。據說下一步還要當省長,省長有多大?能管百十個縣吧?老人不問這個,老人只知道兒子很忙,忙得團團轉。比如,兒子回來有時候連住也不能住一夜,剛坐下吃個飯,一個電話,又把兒子叫走了;比如,兒子回老家了也總是閑不得一會,往往是剛來到,后面就跟著來好幾輛小轎車,市里的縣里的鄉里的干部一撥一撥的過來請。請啥?請吃飯吧。老人想。老人又想,整天大魚大肉的吃不厭煩?有一次兒子告訴她,其實他也不喜歡整天吃大魚大肉,兒子說,天底下最好吃的飯就是她搟的面條,她蒸的大菜包子。老人高興。于是每次兒子回來,她都要給兒子搟一碗雞蛋面條吃。他知道兒子是好兒子,兒子再忙,兒子也不斷地回老家來看她。

        兒子已經多次想把她搬到城里去住了,兒子說,娘,跟我去城里吧,我找專人伺候你。老人不愿意去,也不是沒去過,去了,住了不到五天老人就病了。心口里憋屈,腿腳發軟,把兒子嚇壞了,找車送到醫院里做了全身的檢查,啥毛病也沒有查出來。老人心里明白,她是在城里住不慣。結果回家來馬上就好了,啥事沒有,能吃能喝。兒子再請,老人怎么也不去了。兒子后來也不再勉強,任由老人在老家養老。老人的田地早就沒有了,轉給侄子種了,老人就在院子里種了花。滿院子五彩繽紛的鮮花盛開的時候,兒子回來過,兒子一回來就不想走了。他說,娘,都看著我風光,我不如我娘自在哩。老人就笑了,說,那你退休了就回來,幫娘種花。

        兒子有了白頭發,老人就搬個小板凳讓兒子坐下,她戴了老花鏡給他拔。兒子瘦了,胖了,這是老人最關心的。去年一段時間,兒子明顯瘦了,把老人疼壞了。兒子喊累,老人就疼得一晚上一晚上睡不著覺。老人說,干脆不干了算了,回來養花多好。兒子就苦笑了,說,娘,你不懂,我這是身不由己了。老人知道兒子在干大事,也不過多嘮叨,但是,每次回來都要囑咐一遍兒子一句話,那就是:要當個好官,當個清官,當個老百姓的父母官。老人不識字,可是家教嚴,家風正。沒有嚴格的家教和正直的家風,老人知道也教育不出這么個兒子。老人一輩子吃苦,一輩子受委屈,卻挺直了脊梁,堂堂正正做了一輩子人。都說寡婦門前是非多,可老人守寡一生,一輩子沒有沾惹一點是非,不僅沒有是非,老人還在劉家村活出了尊嚴。年輕的時候,老人是可以立牌坊的劉家的好媳婦,年紀大了,老人活成了劉家村的“三奶奶”。兒子知道老人吃的苦,也知道老人的脾氣,于是就不再勉強老人跟他去城里了,兒子花錢給老人翻修了房子,給老人蓋了一出四合院。一有時間,兒子就開了車往家里跑,回來也幫著老人澆澆花,拔拔草。兒子不在家的時候,就央了四鄰八舍幫忙照顧老人,也囑咐了叔伯兄弟每天都過來看一趟,幫老人劈劈柴禾提提水。村上人都愿意來。老人為人為得好,兒子也在村上為得好。劉家村誰家的事沒有麻煩過兒子呢?劉二家的兒子大學畢業了,拿了畢業證去找兒子,兒子給他安排在了省城;張狗家的閨女初中畢業,沒什么文化,去找兒子,兒子也給她安排了工作;李國去省城打工,從腳手架上摔下來,工頭耍賴不認賬,也是兒子一個電話追回來十多萬元的賠償……這幾年,兒子撥來了?,給村上修了路,給鄉里修了水電站,給縣上帶來了大項目……這些事多了。這都是老人給兒子立下的規矩,凡是老家里去人求你,再難也要幫人家,只要不違法,你就要給人家辦好。兒子的確是個好兒子,回老家來,離村半里地就下了小車步行回來,碰上叔叔喊叔叔,遇上大爺喊大爺,在老家里沒有一點官架子,遇人遞煙,見人說話,春節回來,還要挨家過去拜年問安。全村人都夸老人養的兒子懂事,不忘本,這樣的孩子真是難找了。老人高興,老人最高興的就是別人夸兒子。

        可是,這年春天。劉家村的人發現了新情況。最先發現新情況的是劉二,劉二到老人家院子里去借東西,本想著今年應該又是花香撲鼻,滿滿一院子五顏六色了,可是,進去一看,不是。不僅不是,而且一朵花也沒有了。老人把能栽的栽到了盆里,盆花都搬到了屋里。整個院子里的花圃被老人翻了起來,老人正在點棉花種子。劉二納悶壞了,說,三奶奶,你種的花呢?你怎么種起棉花來了?老人不抬頭,說,對,種棉花。劉二說,種棉花干啥?你要棉花,我給你,不用你種。老人對劉二笑笑,說,我種了棉花拾了花做棉衣哩。我兒子要穿我親手做的棉衣棉鞋,你不知道,他小時侯最喜歡穿我給他做的新棉鞋嘍。

        很快,全村的人都知道老人把滿院子的花毀了,要種棉花了。大家都過來看,也都過來勸,說,三奶奶,你要棉花你吱聲一句就行了,那些花毀了可惜了。老人說,可惜啥哩。不可惜;ㄟ可以再種,我拾了這茬子棉花,明年再接著種。老人固執,都勸不動。勸不動就不勸,都知道老人的脾氣。大家都覺得老人怪怪的,過了年,老人就七十歲了,七十歲的老人賽頑童,真是越老越是個孩子。大家想,他做了廳長的兒子什么樣的毛皮大衣穿不了?什么樣的好皮鞋穿不了?他稀罕又笨又重的黑棉衣棉鞋?該不是老人鬼迷了心竅,要給自己準備壽衣吧?這里的老人去世,都要穿新棉衣棉鞋。其他的再好的呢子大衣或者皮鞋也不行,皮鞋是動物皮做的,到了陰間要遭罪刑。棉花做的壽衣最好了,軟和,暖和,輕快。于是大家都覺得她要做壽衣了,是啊,這個年紀了,早準備好也可以了。有的人家,六十歲就準備好了。老人雖然有福,享福,可是老人也不能長生不老呀。

        倒是老人的兒子好久沒來了,聽說忙著要做省長,出國學習去了,兒子不來,小轎車倒是不斷地來,有時候是兒子媳婦和孫子帶了好東西來看她,有時候是兒子的秘書來。劉家村的人都覺得這段時間老人兒子一定忙壞了,要做省長了,能不忙?他們都覺得她兒子有戲,是啊,這么好的干部國家不提拔那提拔誰?要是做了省長可了不得了,那可就是三品大員,按察巡撫了吧?已經有人給老人開玩笑,說,三奶奶,要喝喜酒了吧?你家兒子要做省長了,可了不得,要請喝酒呀。老人也笑了,說,要得,要得。喝喜酒。喝喜酒。


  (https://www.dzxsw.cc/book/28516384/30673080.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