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第14章 拾花3
好長的時間里老人就在家里納鞋底子。她納底子的時候,很有些吃力,年紀大了,力氣自然萎縮。有時候,拉兩針出來,老人就累得氣喘,可老人一天也沒有停過工,她把頂針戴在右手中指上,使勁頂,使勁頂,呲啦,呲啦,呲呲啦啦,呲呲呲啦啦啦,老人仿佛要把自己也給納進去了。她好像又找到了當年的感覺了,深夜里,煤油燈下,兒子趴在炕頭里寫作業,她就在燈下納鞋底子,那聲音也和現在一樣呲啦,呲啦,呲呲啦啦,呲呲呲啦啦啦地響個不停。做鞋幫的時候,老人多放了幾層棉花,棉花還是胡三送回來的,給彈得很好,具體說是彈得勻,彈得開,在手里一握,既軟和又蓬松。老人往布里放棉花,每放一層,老人就覺得心里暖和一下。她放的是最軟和的棉花,用的是黑條龍布,一雙棉鞋做出來的時候,老人的手都累得僵硬了。她連筷子都拿不穩了,拿一次,啪,掉一次,拿一次,啪,掉一次。她后來干脆不用筷子了,老人下手去抓菜,她大口大口地嚼著饅頭和菜,心里卻充滿了快樂和激動。
鞋是大碼的。43號的。顯然不是她自己的壽鞋,看來真是她做給在省城了當大官的兒子的了。老人還保存著兒子當年的鞋樣子。用報紙剪成的43碼的鞋樣子。鞋樣子就夾在床板和葦席之間的夾層里,老人把它抖摟出來,老人想起來從做上一雙鞋到現在已經有三十多年的時光了,可是她端詳著大大的鞋樣子,內心里一時塞得滿滿的。這滿是幸福的,是辛酸的,是其他什么的,老人說不清,她只覺得滿,滿當當,滿滿當當的。
做好了新棉鞋,老人又要做新棉衣。這一年街面上流行唐裝樣式的衣服,棉襖也不再是粗布的面料,一律都是綢子表和綢子里的料子,摸上去滑溜溜的,看上去也很有光彩,向外的一面又都印著大大的福字。一個福字疊積著一個福字,看了讓人覺得喜慶和吉利。老人不是個趕潮流的人,可老人也很喜歡這種新樣式。老人喜歡,一是因為她喜歡那些“!弊,過春節的時候,哪家不貼一張又一張的紅“!弊盅?他記得以前兒子在家里過年的時候,每到年底,她都要兒子寫許多各式各樣的大紅“!弊郑瑑鹤幽,自然也愿意寫,兒子的毛筆字寫的好,不一會工夫,就寫了滿滿當當的一地板的大紅“!弊,她呢,自然就是忙活著熬糨子,熬好了糨子,兒子也寫完了,就開始貼“!薄4箝T上貼一張大的,每個屋門的正中也都貼一個,糧食囤上,壓水井上,灶臺上,連大門口正對著的“出門見喜”上也是一個“小!弊。她喜歡“!弊郑>褪恰案!保l不愿意有福?后來的時候,這“!弊忠灿辛诵沦N法,大紅“!弊植徽N了,倒著貼,取得就是“福到了”的諧音,喜慶著呢,所以她喜歡印著“福”字的棉襖料子。二是這一年,她在電視上看到有許多的外國領導人都聚在上海開了一個會,中國的國家主席也去了,開會的時候大家穿的就是這種“唐裝”。這種衣服,好看。氣派。富貴。對,老人想,就是富貴。連國家主席那么大的官都穿了,兒子也是一個老百姓的父母官,兒子穿這樣的棉襖也一定會好看,氣派,富貴。對,要得就是富貴。做棉襖的時候,老人親自去街面上裁了面料,回來后,又親自動手裁制的。老人年輕的心靈手巧,這些線線腦腦的女工,她都會,現在年紀大了,雖然手腳不如以前利索,可是做身棉襖什么的還是辦得到的。老人不愿意讓別人代做,也不愿意圖省事直接送到裁縫鋪里去,老人覺得她自己做出來的衣服才能合兒子的身。老人花了將近十天的時間,才把新棉襖做出來,棉襖用了不少棉花瓤子,都是新的,暖和的,老人親手種親手拾親手曬好的。做好了,老人把它掛在衣架上,提到陽光下來回的看?戳艘槐,又看了一遍,老人好像看一個抱在懷里的小孫子似的,那種滿足感把她的心灌得滿滿的了。
做好了棉襖,老人又做好了棉褲。最后把棉襖、棉褲和棉鞋都做好了,日子轉眼就進入了臘月。臘月過的快,過了臘八就到了小年,老人又精心準備了過年的菜蔬和肉食,買了紅蠟燭和紅燈籠,最后把丸子也炸好了。丸子是蘿卜豬肉餡的,兒子在家里時最愛吃的。老人當當當當地剁好了餡子,又和好了面,自己就在廚房里燒好了油鍋,把蘿卜豬肉丸子下到油鍋里,滋滋拉拉一會就炸出了又蓬松又香酥的大丸子。炸好了丸子老人不急著吃,而是端了一盤子到天井里的老天爺爺那里供享了一番。老人跪在那里,嘴里念念有詞,她在向老天祈福呢。老人讓老天爺爺保佑她兒子,保佑她孫子,保佑她一家的世世代代,大吉大利,永世富貴。
老人把這一切都做好了,劉家莊的人也都看在了眼里。他們想,老人把年貨準備的這么全,看來老人和老人的兒子一家子要在劉家莊過春節了。老人的兒子幾年沒有回來過春節了?有十五六年了吧?自從老人的兒子當了市長,就沒有在老家過過一回春節。老人的兒子忙,到了年底,兒子會更忙,但兒子就會派人來把老人接走,接到城里去春節。等過完了春節,兒子再把老人送回來,老人自己堅持回來的,一般是初三初四就要回來了,這時候都是兒子親自陪著老人回來;貋砹藘鹤訒诶霞掖惶欤瑑鹤踊貋砹艘膊婚e著,兒子不擺官架子,就轉悠著到各家年紀大的老人那里去拜年。中午的時候在家里吃一頓飯,當然這頓飯往往吃的熱鬧,村上遠遠近近的兄弟爺們都過來請他,請不動了就派代表來陪他,喝酒,吃肉,一塊拍桌子罵娘,最后了,都來找他幫忙,誰家的兒子想找個好工作了,誰家的姑娘想去城市里打工了,誰家和誰家有了糾紛要打官司了,都要他管。他也認真,讓秘書拿了筆記了,說,鄉親們,我回去一定會盡力幫助你們解決的。結果是,只要不違反政策,許多問題他都給解決了。真是個好人。好人。劉家莊的村民一致這么認為。
他們看著老人的準備,都猜著老人的兒子要回來過年,于是都來串串門說說話,一個說,三奶奶,年貨都準備齊了嗎?一個又說,三奶奶,我家大叔是不是要回來過春節了?老人不說話,只是笑,有些呆呆地笑。他們就都覺得,三奶奶的兒子的確是應該回老家來過一回春節了,老人畢竟顯了老態了。這樣年紀的老人一顯老態,就不好說了,過了這個年難說那個年了。真是的。生命就是這樣脆弱和短暫啊。但是,大家這樣說著的時候,有人發現了問題。是劉有慶家的發現的。劉有慶家的眼尖,她一眼看到了老人的花包袱。一個綠花灰底子的花包袱就躺在里屋的木床上。包袱不大,卻打得結結實實。劉有慶家的趁老人不注意,過去翻看了,原來是老人用一個冬天做成的新棉衣棉鞋,疊得整整齊齊的。包袱里還有一個方便袋,袋子里裝的是一包黃澄澄的油炸丸子。
難道老人要走?春節了還要去省城?劉有慶家的把這個疑問散布在劉家莊的時候,已經是第二天了。有了疑問的村民都朝老人家里走來,他們想探一探虛實,至少老人真走的話也可以送一送老人吧。可是,當他們走到老人家大門口的時候,他們都怔住了--老人家的大門緊鎖著,兩扇大門的中間卻提早貼了一個大大的紅“!弊。福字好大,用了半張紅紙那么大吧?“!弊謱懙貌缓,字體有些松松垮垮的,可是卻貼得堂堂正正規規矩矩正正方方的。一點也不歪,不斜,更不是“倒”著貼的。
他們疑惑地看著對方,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他們不知道,此時的老人已經背著包袱坐上了開往遠方的長途汽車,老人看著窗外迅速退去的田野和樹木,一言不發。但汽車不是開往省城濟南的,汽車是開往一個陌生的地方的。這個陌生的地方老人沒有去過,也沒有想過,她只知道她手中的信封上這樣一個地址,那個地址是這樣的:青海省西寧市郊建設路55號金盾監獄。
老人抱著自己的包袱,她想,等她見了兒子,把新棉衣棉鞋親自給他穿上,然后她就回來,她還要再種一年棉花,再拾一年花,然后從從容容地給自己做一身壽衣,再然后,她就會重新在院子里種上花草,她坐在花草叢中靜靜地等兒子回來,她想好了,哪怕是她到了墳墓里,她也要央別人在墳頭上種滿鮮花,然后她穿上嶄新的棉衣棉鞋,躺在墳墓里等兒子回來。她還要立一個遺囑,那就是等兒子回來的那一年,她要兒子寫上一千個紅紅的大“!弊郑寖鹤影堰@些寫滿字的“!比龅剿膲炆先,全都撒了,漫天飛舞般,撒他個福翩翩,撒他個滿堂福。
(https://www.dzxsw.cc/book/28516384/30673078.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