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无弹窗无广告小说在线阅读

大眾小說網 > 丹青香魂 > 第36章 建文帝重振旗鼓

第36章 建文帝重振旗鼓


  上官見姚廣孝欲助建文帝重振旗鼓、搶奪江山。他的眼前就時常浮現那尸橫遍野、血流成河,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的凄慘景象。

  為了避免生靈涂炭、百姓遭殃,就得設法阻止姚廣孝的行動計劃,盡早泯滅建文帝那死灰復燃的復辟幻想。

  上官知道,僅憑一己之力是遠遠不夠,要從身邊的親人開始,要說服血海深仇的玉琴、朱茵,期盼她們姐妹能與自己一起做好建文帝、姚廣孝等人放棄復辟企圖的思想工作。

  朱茵知道建文帝要推翻朱棣的大明江山,意味著什么,她不希望朱家人再次自殘,期盼著天下太平、國泰民安。丈夫把想法一說,她沒有過多地思慮,就舉了雙手贊同。

  玉琴一時想不通,她時刻惦記著仇恨,而當上官講到徐皇后、馬三寶等人之時,她便低頭無語,眼中飽含著悲憷的淚水,她既不希望幫助過自己的好人受到那絲點傷害。更不希望自家的悲劇又重新上演,她深深地知道放棄仇恨,就是避免殺戮的最好方法。

  牡丹的想法是:父親投降,招安,為的是女兒、女婿的前程和自己能夠入官的夢想。如果起義、造反,一切皆成泡影,有違父親的意愿、和當初招安的初衷。

  陸浩堅決站在牡丹一邊,牡丹指向哪里?他便打到了哪里。

  姚廣孝來到姐姐的墳墓前,點香、秉蠟、折冥紙、燒紙錢,虔誠供奉、叩拜祈禱。想起姐姐,姚廣孝難過地流下了眼淚。

  其實,姚廣孝的內心思想極其復雜,他明明算出朱允炆必敗,還要鼓動他起義造反。建文帝的江山是因為有了他的建議和謀略才被朱棣推翻,姐姐的逝去讓他觸動太大,最親的人不讓進門,與鄉親一起將自己的親弟弟撇帚倒笤地趕出了水口,別人當官是為了光宗耀祖、晝錦榮歸,自己當官卻是給祖宗丟臉,讓鄉親蒙羞。姐姐是被自己的行為活活氣死的,自己曾經許下諾言:“誓與暴君一刀兩斷,分道揚鑣,光復建文,贖罪成仁。”

  上官來到了姚廣娣的墓前虔敬祭拜、叩頭祈禱。祭祀完了之后,便對一旁的姚廣孝,含淚傾言:“姚大人見朱棣草菅人命、大肆殺戮,作為朱棣的謀臣,不但沒有保住好友的頭顱,還被暴君誅殺了方家的十族。大人為當年的行為,悔恨交加、于心不安,于是便和徐皇后、馬三寶等人計策、謀略,救下了方家孤脈。當得知建文帝西南竄逃之時,便派出學生劉清尋找。大人的心跡、行徑令上官欽佩、敬重,仰慕、尊崇。而大人的姐姐更是立場堅定、涇渭分明,她厭煩戰爭,厭惡殺戮,憐憫、同情那儒雅、仁弱的——建文皇帝,鄙厭、憎惡那專橫、兇殘的——成祖皇帝。”

  姚廣孝含淚言:“本想讓姐姐幸福過日,安度晚年,哪知姐姐因弟弟而亡,怎不叫老衲撕心裂肺、悲痛欲絕。”

  “前輩既已逝去,還望大人節哀順便,實現姐姐的理想,了卻姐姐的心愿。”

  “何謂姐姐的理想?何謂姐姐的心愿?”

  上官知道姚廣孝是故意探之,在謀士的面前談廣娣的心愿、理想,簡直就是‘魯班門前弄斧,關公面前耍刀’。可自己不愿錯失說服姚廣孝的機會,這不正是勸說姚大人的最佳時機嗎?“大人,上官以為,沒有了戰爭,沒有了殺戮,便是她的最高理想。能安居樂業、幸福晚年就是她的最大心愿,而消滅戰爭,避免殺戮的前提就是國家足夠安定,朝廷維持穩定。朱棣雖說暴君,對建文時的逆命諸臣,殘酷屠殺,大肆株連。但在國家稍為安穩之后就實行了富民政策,加強對豪強地主的財產控制。制定出“為治之道在寬猛適中”的原則。朱棣注意社會經濟的恢復與發展,認為“家給人足”、“斯民小康”是天下治平的根本。大力發展和完善軍事屯田制度,保證軍糧和邊餉的供給。派夏原吉治水江南,疏浚吳淞。在中原各地鼓勵墾種荒閑田土,實行遷民寬鄉,督民耕作等方法以促進生產,注重蠲免賑濟措施,防止農民破產。朱棣還命大人、解縉、王景、鄒輯等人纂修永樂大典,弘揚民族文化,而您與解縉卻要離京養老、借故推辭。如果大人還一味沉浸在背負之中,想以靖難之道,反治朱棣之身,其后果是天下大亂,百姓遭殃,退一萬步說,即使朱棣推翻,大人能否保證,如今的建文帝是否還會儒雅孱弱,仁義唯上,放下屠刀,不予報仇?況且還有個勢力雄厚且蠢蠢欲動的漢王朱高煦。到那時國家****、哀鴻遍野、血流成河,大人就能心安理得嗎?難道這就是大人的姐姐生前所希冀的結果嗎?”姚廣孝聽后,半晌無語。他在姐姐墳墓前死勁地叩頭,見姚廣孝的頭都叩破了,上官慌忙制止道:“大人,別太自責,太傷心,目前重要的是做好建文帝的思想工作,隱藏好建文皇帝,保護好方玉琴,這也是三寶和徐皇后的希望所在。”

  見姚廣孝點頭應許,上官便將三寶不久就要遠洋海外的秘密告訴給了姚廣孝。

  姚廣孝聽后,很是高興,這一切的一切都在預料之中,他的目的就是要朱棣認定:朱允炆不是西南逃竄,就是海外遠洋。

  朱允炆拿捏不定主意,目前的處境,居無定所、四處逃命,在上官等人的規勸之下,特別是在堂妹朱茵、師妹玉琴的努力勸導之后,朱允炆終于決定:放下仇恨,跟隨溥洽永駐‘普濟寺’。此后的建文帝一心向佛,亦無半點復國之意。不多久,姚廣孝安排好永樂大典的編撰事宜,欲正式歸隱禪寺,建文帝便在的溥洽的監護之下,長年吃齋、念佛,隱藏于穹窿山的皇駕庵。

  姚廣孝聽從了上官的建議,去京都組織學者編撰《永樂大典》。他將‘普濟寺’的一切都安排好了之后,便趕到了南京。而在離開‘普濟寺’的前一晚上,姚廣孝向上官講述了他的好友方孝孺那鮮為人知的一些事情。上官伯達恍然大悟,難怪玉琴、小英會如此相像,似同姐妹。


  (https://www.dzxsw.cc/book/26176/1424913.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贵溪市| 东兰县| 缙云县| 浦县| 朝阳市| 兴宁市| 津南区| 石首市| 留坝县| 云和县| 宜春市| 赤壁市| 元江| 达拉特旗| 三门峡市| 东兰县| 勐海县| 龙州县| 德化县| 长泰县| 闸北区| 肃南| 敦化市| 磐安县| 乌拉特中旗| 洛宁县| 嘉定区| 明星| 富源县| 上杭县| 客服| 始兴县| 阜新市| 临夏县| 诏安县| 武功县| 神木县| 于田县| 儋州市| 鄂托克前旗| 个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