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采買
家里做豆腐的日子,一日能有幾十斤豆糟,這東西不值錢,做餅子吃也只能勉強(qiáng)下咽,家里都囤了不少,有時也會給村里相熟些的鄰居借去喂雞。
攤販一聽,自己確實難以用上那么多,而且李桃每日的豆糟都是不怎么穩(wěn)定的,他也不方便直接從她那里進(jìn)貨。
“你去帽巷巷尾去找泥猛,他做這個營生,多少斤他都收得下。” 攤販提點一句,擺了擺手讓他們走了。
李桃笑著道謝。
天色還早,一家人帶著羅招娣和宋慧走走逛逛。
冬至過了,年關(guān)也就近了,西市里也人擠人,熱鬧非凡,街巷里人聲鼎沸,小販的吆喝聲清脆又爽利,李桃估摸著隔著兩條街都能分清這里賣的什么東西。
人頭攢動,拎筐的背簍的,行人呼出的熱氣和包子攤燒餅攤升起的熱氣混在一起,集市里仿佛比外頭要暖和不少。
牽著小孩的婦人回頭看一眼,低頭交代小孩:“別亂跑,跟著我啊,當(dāng)心拐子把你拐了去。”
趙春娘也囑咐小棗一句,想了想干脆把她放木板車上,“坐好了,讓你哥姐推著你走。”
李棗興沖沖的,她扒拉著車邊在木板車上站了起來,瞬間跟大人差不多高。
“娘,娘,好多人啊!” 這下她終于能看見別人的腦袋,平日里她只能抬頭也只能看見行人的下巴。
冬日里出來一趟不容易,不少人,尤其是附近村鎮(zhèn)里的人都趁著天氣好進(jìn)城來提前采買些年貨 ,生怕再過幾日再連著下雪,哪里都走不了。
“哎,哎,這有小孩看不見啊?” 有婦人回頭罵一句,“沒眼啊?”
李木停下車,車前一個小孩沖了出來,木板車險些撞上。
“這也沒撞上啊!” 李木嘀咕一句。
婦人眼一橫,李桃忙道:“嫂子勿怪,孩子沒傷到哪吧?”
婦人冷哼一聲,“沒傷到,傷到了可就不是這么簡單了。”
趙春娘對著婦人賠禮地笑了一下,等人走遠(yuǎn)了,她對著幾個孩子道:“人多,我們推慢些,快過年了,咱們不跟別人生口角。”
有人拎著筐子走過,李桃掃了一眼,里頭居然還有青桔,她眼神一亮,這可是個稀罕東西。
“嬸子,您這是在哪買的啊?”
“噢,百事吉啊,喏,那就有賣的。”
李桃愣了一下,回頭問趙春娘:“娘,什么是百事吉啊?”
“柿子、桔子、和柏枝,這三樣,各取一個字,就叫百事吉,得個好意頭。” 趙春娘笑了一聲。
“好好好,娘,我們快去看看吧!”
說罷一家人往賣百事吉的方向走。
“一份十五文。” 攤主眼皮也不抬地報價。
李桃有些驚訝,這價錢有些貴啊,一份就三顆柿子兩顆青桔子和兩三條細(xì)柏枝。
攤主一聽他們嫌貴,道:“這還是便宜的,等年前你們再來,價錢還要再漲漲,桔子可不是我們本地的,從南邊運過來都花費不少銀錢。”
李桃一想,這話倒也是,這個時代北方只有枳實,桔子只有淮河以南才有。
她想到要做的熏魚,用桔皮熏出來的肉那比用枳實還是清香一些,但是橘子要從南邊運過來,花費甚巨,她現(xiàn)在還負(fù)擔(dān)不起。
趙春娘搖了搖頭,李桃問道:“單買桔子賣不賣?”
家里柿子和柏枝都有,就差桔子了。
攤販想了一下,說:“五文錢一個賣你。”
李桃噎了一下,攤販理直氣壯地說:“桔子可是稀罕物,你不要我搭著柿子柏枝賣也是一樣的。”
“行吧,娘,咱們先買兩個?”
趙春娘點了點頭,桔子不是很好放,到時候年關(guān)了,要是天氣好能來縣里能再買。
李桃數(shù)了十文錢出去,攤販一把接過,李桃要自己選,選了兩個最大的。
“屠蘇酒,賣屠蘇酒咯,年末喝口屠蘇酒,來年百病不生。”
背著簍的兩個婦人探頭問:“怎么賣?”
“十文錢一兩。”
婦人砸了咂舌,“太貴了,縣里真是什么東西都貴”,說完就拉著同伴走了。
攤販高聲喊人:“嫂子,等近年關(guān)了就更貴了,不行我這里還有桃湯啊,桃湯我便宜賣你。”
婦人擺了擺手,一眨眼就沒入了人群里。
趙春娘也暗自搖了搖頭,這酒確實貴,但是今年是第一年在這個地界過年,她猶豫地想買一點,這東西好存,放到過年也不會壞。
“娘,咱們沒帶能裝酒的東西。” 李桃說了一句,轉(zhuǎn)頭問攤販:“小哥,你是每日都在這擺攤嗎?”
攤販點了點頭,說:“年前不下雪的日子都來,但是太冷了也不來。”
李桃笑了一下,趙春娘又問:“你這桃枝怎么賣?”
“五文錢一把,桃湯二十文一罐。”
李桃拎起來看,最后一家人討價還價二十五文錢買了兩把桃枝和一罐桃湯,約好了下次來西市再買他的屠蘇酒。
別的東西都不怎么好放,趙春娘想了想,又花了二十文錢去賣桃符的地方請了兩尊神像,其實就是刻在桃木上畫著神官“神荼”和“郁壘”的小像,掛在家門口,這就相當(dāng)于門神。
也有賣對聯(lián)的,但是一幅就要二十文錢 ,這個價錢有些貴,買的人不多,圍著興致勃勃地看攤主寫字的人倒是不少。
攤主是個頭上帶著氈帽的老翁,聽說是個老秀才,不缺錢但是喜熱鬧,年年都來西市給 人寫春聯(lián)。只見他拿筆沾墨,唰唰兩下就是一幅。
“上聯(lián)是五谷豐登年年順,下聯(lián)是八節(jié)安康歲歲歡,橫批是歲遇豐年。” 老秀才拿著對聯(lián)念了一句。
買對聯(lián)的人很是高興,“寫的可真好啊。” 他不識字,但是也裝模做樣拿著對聯(lián)仔細(xì)看,只覺得每個墨字上都透著明年的豐收喜慶。
“秀才公,給我也寫一幅。” 有人掏出錢來喊一句,“我那幾個孫子天天調(diào)皮搗蛋,你就給我寫個家宅安寧的。”
老秀才大笑兩聲,舉著毛筆道:“哎喲,家宅安寧可不是這么用的。”
李桃看著津津有味,紅紙不是很值錢,值錢是他這幾個字。
李木小聲喊:“姐,你也識字啊,你也來這里寫吧!我看買的人可不少呢。”
李桃輕笑了一聲,她識字識的多是簡體字,在村里沒人識字還能忽悠過去,這里的字她認(rèn)的也不多,更別提會寫了。
但是看了 一會兒,她也記住了幾幅對聯(lián)的字,都是比較簡單的,她暗暗在心里比劃了一下,拉著一幫人去買紅紙。
“只是略識得幾個字,擺攤給人寫對聯(lián)我不夠那個文采的,但是給自家寫兩副還是沒問題。”
紅紙貴重,一幅要八文錢,李桃買了三幅,又花三文錢借了店家的筆墨,她也就記下了三幅的字,自家一幅,再給羅招娣和宋慧一人一幅,一下省了不少錢。
趙春娘看著低頭寫字的女兒,心里一股驕傲油然而生。
店家嘖嘖稱奇,道:“你們是耕讀之家?”
趙春娘搖了搖頭,店家更覺得稀奇,瞧著這家人一看就是鄉(xiāng)下的,看著那個男孩是不怎么識字的,但是家里女兒又能識字寫字,真是少見。
等李桃寫完,宋慧拿著墨跡未干的對聯(lián)笑了笑,說:“寫的可真好,桃子,姐姐家里用不上,我給我娘家人送去,你看行不?”
李桃擺了擺手,“送給你就是你的了,你送誰都行。”
羅招娣拿著對聯(lián)想了想,拿回去爹娘應(yīng)該很高興,一高興,她們姐妹倆就能多吃幾口好飯,想到這里她由衷地對李桃道謝:“桃姐姐,多謝你。”
李木拿著對聯(lián)就要上手摸,李桃喊住他:“墨都沒干,你再等等。”
李木笑瞇了眼,說:“姐,你真厲害!”
李桃驕傲地抬起頭,“那是,我跟你想的一樣。”
幾人都哈哈大笑起來。
寫完對聯(lián),李桃對著店家道聲謝。
西市也有殺豬的,幾人圍著湊熱鬧,興致勃勃地踮著腳看,李桃看得呲牙咧嘴的,上輩子在城市里待久了,正兒八經(jīng)的殺豬只很小的時候在村里見過。
買了一小掛的新鮮肉,又聽見賣飴糖的吆喝聲,趙春娘掏錢買了六塊,打算今天來的人一人分一塊,小棗吃了一塊,笑瞇了眼,“真甜。”
聽見動靜,李桃回頭一看,去買東西羅招娣和宋慧回來了,趙春娘給兩人一人拿了一塊飴糖,羅招娣買了個兩個包子,放在衣服里捂著,小聲說:“給盼娣帶的,她沒吃過肉包子,讓她嘗嘗味兒。”
至于宋慧,她什么都沒買,一心想著攢錢。
從西市出來,一家人推著木板車直奔帽巷。
(https://www.dzxsw.cc/book/21620949/36365950.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ǎng):www.dzxsw.cc。手機(jī)版閱讀網(wǎng)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