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斗茶
果不其然,柳永剛點好要喝的茶,這旁桌之人就開始搭話了。
“這位公子,我看你是獨自喝茶,不如和我們一桌。剛好我二人興起斗茶,想請公子幫忙評判則個。”
哦?斗茶?柳永也是被提起了興趣。早就聽說在東京斗茶之風盛行,這下剛好也可以觀摩一二。當下,和伙計打聲招呼便挪到這二人一桌。
就如前文所講,飲茶在現在的市民生活中是占據了很大的地位的。而且現在還不是講究琴棋書畫的時候,而是琴棋書茶。
宋人不僅喝茶,更愛斗茶。宋代斗茶極為考究,要在兩人之間分出勝負自然是得區分高下。斗茶過程真就如行軍打仗一般還需排兵布陣,勝者如將士凱旋,敗者如降將垂首。
工藝也非常繁復:先取出餅茶醒茶,再將餅茶放入專用的器皿之中碾碎,再放置碗中待用。還要用煮茶專用的釜燒水,水微開后,出現魚眼水。再用沖點的方式倒入茶碗之中。此時餅茶沫與水亦同樣需要交融為一體。但是普通沖茶是不好攪拌入味的,這時候就需要用到一種工具,稱為“茶筅”。茶筅大部分用竹制,為了雅觀,還給它取了個“攪茶公子”的雅稱。
水沖入茶碗之后,需以茶筅拼命用力打擊,就會慢慢出現泡沫。茶的優劣,以泡沫出現是否快,水紋露出是否慢來評定。沫餑潔白,水腳晚露而不散者為上。因茶乳融合,水質濃稠,飲下去盞中膠著不干,稱為“咬盞”。斗茶者則以此較勝負。
之前柳永都是與士子聚會。大家喝茶也都是文質彬彬。倒是這市民階層盛行的斗茶還不曾見識。
當下幾人互相介紹,這桌上二人原來也只是萍水相逢。一個叫做馬陸,一個喚作胡巴。都是在汴梁城討生活的商人。
二人一個來自蜀地,一個來自瀘州。均對自己的家鄉茶品推崇不已,于是便起了斗茶之心。此刻各自點了家鄉的茶,用來一比高下。
好在這郁青茶樓每日是客來客往,大江南北的茶品全部都一應俱全。二人所要的黃山毛峰,峨眉竹葉青也都有醒好備用之茶。
不肖一刻鐘,伙計就將斗茶工具,以及所需茶葉擺放完畢,此處便足以看出這斗茶的盛行。
而此時,周圍幾桌人看到有人斗茶,竟也慢慢圍了過來。
看到這物什兒也都準備完畢,問了兩人一聲,便聽柳永一聲“開始!”
馬陸和胡巴便雙手動作了起來,兩人面前各自擺放一個小鍋,置于一紅泥小爐之上。
第一步很簡單,也就是燒水,但是這水也是有講究的。
茶肆提供了三種水用于煮茶。旁邊的伙計介紹道:“此處有三種水,這第一種是城外老君山上的山泉水,二是大相國寺的禪譚之水,三是采自百米水井之下的深層巖層水。此三種水均是最適合斗茶的水。”
周遭眾人也都不是第一次看斗茶,甚至自己也是斗茶高手。聽到小二這么講,也都暗暗點頭認可。
只見馬陸選擇了第三種水,采自百米深井的深層巖層水,搭配茶葉便是那峨眉竹葉青。
此時他已將茶餅碾碎置于茶碗之中,并用專用的水勺舀入鍋中。周圍有人小聲評說,單看這捻茶技藝就知道這馬陸斗茶技藝應當不凡。茶餅的稀碎程度是會直接影響到后續的起沫環節。
另一邊的胡巴也是毫不遜色,只看他果斷的選擇了那第一個山泉水。這點柳永倒是不意外,畢竟與黃山毛峰相伴的黃山山泉水也是十分出名的煮茶之水。
同樣的碾茶入碎,這下便可以看的出區別了。馬陸碾茶只是用茶碾去碾,而這胡巴竟還從隨身布包拿出一塊布。用這粗布裹著碎茶還又篩了一遍。
圍觀的眾人紛紛夸贊。很明顯,布篩之后的茶葉更加細膩。此時單看這碾茶,當是胡巴更勝一籌。不過斗茶斗的可不僅僅只是這一項。此時,二人鍋中之水已漸漸開始冒泡。
接下來便是點茶了。二人幾乎是同時開始倒水。雖然剛剛碾茶略輸一籌,但是馬陸的點茶功夫卻是讓人眼前一兩。流水如落日銀河,準確落入碗中,且不濺出分毫。
反觀另一邊的胡巴有些著急了,點水過于急切,導致有這些水滴濺了出來。
接下來就是斗茶中最重要的一步了。二人拿起茶筅開始攪茶。這下更是立分高下,那馬陸的茶筅來去很有規律,只見茶沫很快就出現了,而且沫子濃密細膩,久久不散。胡巴雖然也打出了沫子,卻是有大有小并不均勻。
而且泡泡很快便破裂了,漏出了下邊的水紋。當下,高下立判。最后二人端茶飲盡,胡巴也是拱手認輸。不過也是說自己學藝不精,非茶不行。
此刻圍觀眾人看到勝負已分,便也紛紛叫起好來。作為裁判的柳永這時也是開始宣布比賽勝負了。
只見柳永說道:“看來大家也都看出來了,這場斗茶比賽真可謂是黃金碾畔綠塵飛,碧玉甌中翠濤起。斗茶味兮輕醍醐,斗茶香兮薄蘭芷。現在勝負已分,獲勝者便是我身旁這位馬陸,憑借峨眉竹葉青獲得此次斗茶的勝利。”
周遭眾人也都捧場的鼓起掌來。正當此時,突然從樓上傳來一個聲音。
“好一個黃金碾畔綠塵飛,碧玉甌中翠濤起。斗茶味兮輕醍醐,斗茶香兮薄蘭芷。不知兄臺是何方人士,竟可寫出如此妙言。”原來,不知何時二樓也有些茶客探出了頭。此時便有一位戴冠少年站在那里。
還不待柳永回答,人群中響起陣陣驚呼。
“這不是晏家神童么?”
“還真是晏同叔!”
柳永聽到人群的議論。哦?這就是晏殊了?算算日子,今年剛好是他獲得同進士出身的一年。現在應當也是同自己一樣在東京積攢文名。
當下柳永也是高聲回道:“吾乃崇安柳永,敢問閣下可是晏殊晏同叔?”
聽到柳永回答,樓上之人也是漏出意外之色。只見那晏殊咚咚咚咚就從樓梯下來,走到柳永身前。施禮道:“原來閣下就是崇安柳景莊,怪不得可以作出如此詩句。閣下的望海潮我也曾仔細學習,早有欽佩之意,不想竟在此處相見。”
當下,晏殊便熱情的拉著柳永朝樓上走去。得,這茶還沒喝上,座位都換了兩回了。不過在這種環境下遇到晏殊,也是出乎柳永的意料。
其實和柳永相比,晏殊更像是一個實實在在的開掛者。
晏殊神童入試,十四歲即賜同進士出生,最終官至宰相。人品好,學問高,情商高,不張揚,妥妥的人生贏家。
二樓小間內還有兩人,晏殊介紹說都是他的同鄉。也都是進京趕考的舉人。不過年齡卻都比較大了,是而立之年的人。
而晏殊在他們面前卻又不因為年紀小而有所拘謹。由此可見,這位十四歲的少年心里素質有多強大。
晏殊幫幾人互相介紹,聽聞這便是柳永,這二位同鄉舉人也是大呼久仰。
一番客氣后,終于落座。
晏殊迫不及待的問道:“柳兄,剛才聽聞你的斗茶妙句,便覺心上猶如撓癢癢一般。不知這幾句詩只是一時感悟,還是已經胸有成篇。”
(https://www.dzxsw.cc/book/21562576/32109308.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