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招降
扶州州衙,正堂。
作為主帥的楊錯端坐主位。
以楊天佑為首的軍中將領,及以崔佑甫為首的主要文吏,分列于堂內左右兩側。
龍州、扶州攻防戰算是告一段落,原本以為能夠稍歇個一段時間,借以休養生息。
但這個“美好的愿望”隨著盞茶工夫前建寧王派人送來的急件,如泡沫一般隨風消散。
建寧王在急件中提到了兩件事。
第一件事,大唐九路節度使已經集合完畢,正浩浩蕩蕩開赴河北。為了保衛兵力空虛的長安及長安以西的安全,朝廷下詔,命楊錯回師蘭州,防備吐蕃進犯。
第二件事,仿佛是知道了朝廷在西面的兵力不足,吐蕃蠢蠢欲動,似乎有意集中三州之軍力,進攻金城郡。而前哨戰已經打響,河西走廊有被切斷的危險。
“吐蕃究竟是作何打算?”崔佑甫疑惑不定地說道,“偏偏選擇在這個節骨眼上出兵,究竟是準備進攻河西,還是我隴右?”
崔佑甫所提的問題,也正是楊錯最為費解的地方。
吐蕃實力雖說是強,但還不至于說強到能夠同時對河西和隴右發起全力攻擊的地步。
而且吐蕃進攻的位置又是河西與西域結合部,這與蘭州相距較遠。果真是兩面同時進擊,一旦其中一路受挫,另一路救援都來不及。
所以,很大程度上攻,兩路中必是一路為“實”,一路為“虛”。
關鍵就在于,到底哪一路是“實”!
“大哥,您怎么看?”楊天佑尋思了良久,也未能理出頭緒。
“無論對方意圖是什么?我軍已沒有南下的可能。為了朝廷的安危,防止吐蕃長驅直入,不得不選擇北上,返回金城郡。”
楊錯本來還有些躊躇,現在當機立斷,決定回師蘭州。
“大哥之言,是也。”楊天佑緊接著問道,“此地防務又該如何?扶州北連隴右,南接劍南,是我軍門戶,必須派一員大將鎮守。”
楊錯掃視全場,目光落在了李晟的身上。
在近四倍的劍南軍的圍攻之下,李晟率領一批新兵堅守城池不破,便足見其治軍之能,尤其是他面對敵軍詐城時的沉著冷靜,更是讓人擊節叫好!
由李晟鎮守扶州,只要能有相當數量的士卒,當可保扶州固若金湯。
“李將軍……”楊錯剛開口。
李晟便出列:“末將在。”
“扶州,交給你了。”
“請大帥放心,有末將在,定叫逆賊不敢正覷此地。”
“好!”
楊錯捧起刺史大印,以及調兵用的虎符。
李晟上前,恭敬地接過。
“大帥準備何時動身返回蘭州?”一直沉默未語的曲環突然出聲詢問。
“宜早不宜遲,明日午時之前!”
議事完畢,楊天佑與曲環等人去籌備回師扶州一事。
而楊錯則在崔佑甫的引領下前刺史府的一處偏院。
嚴越卿之父嚴武正是被軟禁在此處。
時至今日,嚴武居然還尚未歸順,前段時間嚴波親筆手書的勸降信都沒能將其勸服,這倒是著實有些出乎楊錯的意料之外。
按照嚴越卿的說法,嚴武是一個至孝之人,實在沒理由會拒絕嚴波的勸降。
也正因如此,一到扶州,嚴越卿便前往其父被禁之處,希望能夠親自將父親勸服。
但兩個多時辰過去了,嚴越卿居然還未有回報。
看來情況不太妙……
軟禁嚴武的院落頗為雅致,且環境清幽,是個修身養性的好地方。
進到院中后,楊錯讓崔佑甫去處理自己的事情,隨即尋著聲音舉步來到一間房前。
房門并未關閉,楊錯一眼就看到曾與我有幾面之緣的嚴武,正和嚴越卿面對面跪坐在一張幾案之旁。
父子兩人并沒有如我想象一般發生激烈的爭吵,反而和聲細語地談論著什么,房內地氣氛似乎非常融洽。
“大帥?”嚴越卿瞧見了楊錯的到來,立即起身行了一禮,隨即略顯驚異地說道,“您怎么過來了?”
楊錯舉步邁入房中,呵呵一笑說道,“原本是有些不放心,特地過來看看……不過看來是我白操心了!”
“拜見楊將軍!”嚴武已立起身形,而后居然也朝楊錯行了一禮,“犬子蒙楊將軍照拂,嚴武感激不盡!”
“閣下不必多禮。”楊錯笑著朝嚴武點了點頭,走到嚴越卿的身旁,拍了拍他的肩膀,說道:“令郎英武不凡,正是難得的少年才俊。料想日后封候拜將并非難事。嚴氏一門,必會因此子而愈加興盛!”
“謝大帥!”嚴越卿稍顯稚氣的面龐上一片紅光,似乎非常的激動,連說話都有些緊張了起來。
“郭氏反叛朝廷,其罪當誅。如今蜀中有志之士皆棄之而回歸大唐。以嚴氏一族而言,自嚴公以下,嚴氏族人皆已投效大唐,且備受重用。”
楊錯放緩語氣對嚴武說道:“閣下又何必明珠暗投,繼續為反叛朝廷之逆賊盡忠?所謂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還請閣下三思。”
從適才房中氣氛看來,嚴武的意志應當已經有所松化,如果自己能再加上一把力,將其勸服應非難事。
反過來,如果一直不能將嚴武勸降,日后恐怕也不好處理與嚴族之間的關系。
“大帥放心,我父親已經答應投效大唐。”嚴越卿急切地接口說道。
“當真?”楊錯眼中一亮,“驚喜”地說道。
“罪將嚴武愿投奔駙馬麾下,懇請駙馬收留!”嚴武長身一拜,恭敬地說道。
“得卿相助,實乃我之大幸!”楊錯將嚴武扶起。
接著,他把早就給嚴武想好的出路,說了出來:“卿暫且委屈片刻,明日隨我趕赴蘭州,殿下必會有所重任!”
嚴武歸降之后,楊錯沒有準備讓他回到蜀中,而是想讓他直接留在蘭州任職。
嚴氏這樣的宗族大戶,更多情況下考慮是本家族的利益。
在他們眼里,家族利益是凌駕于一切之上的。
所以,對于他們,是可用卻不可“盡”用,政權與軍權絕不能讓他們同時掌握,否則便有可能帶來難以預料的后果。
所以,在安排嚴波擔任龍州刺史,主掌政務的情況下,楊錯將龍州的軍權交給了田神功,并將嚴承和嚴越卿全部帶出了龍州。
這樣一來,即便嚴波產生什么異心,也無力付諸于行動。
“多謝大帥!”嚴武、嚴越卿一起躬身謝道。
辦完此事,楊錯終于可以放心返回金城郡。
此時,唐軍開始了對鄴郡的圍攻。
肅宗下詔,命朔方節度使郭子儀、淮西節度使魯炅、興平節度使李奐、滑濮節度使許叔冀、鎮西北庭行營節度使李嗣業、鄭蔡節度使季廣琛、河南節度使崔光遠、河東節度使李光弼、關內澤潞節度使王思禮、平盧兵馬使董秦率步、騎兵,共二十萬征討安慶緒。
如此陣容,可謂是良將云集,群星璀璨。
就是這樣的陣容,肅宗卻犯了一個不可饒恕的錯誤,不安排主帥。肅宗本來是想讓李豫前往統帥全軍,張皇后和李輔國一再勸阻,只好作罷。
也不知道肅宗是志得意滿,還是腦子短路,竟然真的再也不安排主帥。只以開府儀同三司的宦官魚朝恩為觀軍容宣慰處置使,監統諸路軍隊。
唐軍聲勢浩大,令安慶緒驚懼不已。
同時也讓史思明,擔心害怕。
史思明自安慶緒敗亡逃歸鄴郡之后,聽從烏承恩的勸告,假意降唐。肅宗以史思明為歸義王,還兼范陽節度使。史思明賺取安慶緒派來監視他的安守忠、李立節和阿史那承慶。接著斬殺前兩人,向唐廷表示自己的忠心,獨留下阿史那承慶。
只因阿史那承慶和他有私交,同時史思明希望能夠任用阿史那承慶。
到了唐廷派如此陣仗進攻安慶緒的時候,史思明不得不考慮自己的出路。
史朝義勸道:“父親,正所謂兔死狐悲。一旦唐軍攻破鄴郡,下一個要對付的人必定是父親。我們應該援救安慶緒,以此自保。”
史思明十分猶豫。
親信部將駱悅認為此法不妥,“節度剛剛歸唐,沒有任何理由的情況下突然起兵,只會讓部下離心離德。縱然保住了安慶緒,也就此斷絕了一條路。”
史思明以為有理。
“駱悅所言固然有理,但兔死狐悲。我們不能坐以待斃,等到獵物沒有的時候,我們也就成了獵物。”史朝義辯解道。
“倘若我們無辜再叛,勢必自絕生路。”駱悅針鋒相對。
史思明抬手示意他們不要爭執,笑道:“沒有借口反唐而已,我就找個借口反唐即可。”
史朝義和駱悅面面相覷,不知史思明要用什么計謀。
話說史思明的部下烏承恩,在史思明降唐后,被朝廷授以范陽節度副使。實際上是蓄意拉攏烏承恩,牽制史思明。
史思明對此了然,故意不去拆穿。烏承恩在史思明的軍中偷偷的勸說史思明的部將投唐,將領們把此事告知史思明。史思明還是隱忍不發,靜待時機。
“現在找個借口反唐,不正是可以用到烏承恩的時候嗎?”史思明大笑。
當晚,史思明和史朝義父子前往烏承恩的住處。父子并沒有事先通報,也不是從正門進去,而是翻墻而入。帶領極少數親兵,潛伏在烏承恩臥室的附近。
烏承恩的小兒子,一直在范陽做人質。史思明故意放烏承恩的小兒子同烏承恩團聚,再上演了剛才的一幕,等待機會。
烏承恩對自己的兒子說道:“你且忍耐一段時間,陛下召我圖謀史思明。一旦事成之后,我就是節度使。到那時,你就安全了。”
話音剛落,史思明和史朝義率軍沖入臥室,圍住烏承恩。
“好啊!烏承恩你個忘恩負義的小人。”史思明指著烏承恩破口大罵,“枉我平日真心待你,你卻要反我。”
烏承恩嚇得魂不附體,跪在地上哭道:“節度饒命。非是末將愿意如此,是河東節度使李光弼要挾我,我才這么干的。”
史思明從烏承恩的府中搜出了同意追隨烏承恩的名單,及牒文和鐵券。頓時大怒,立刻召集諸將議事。面西哭泣道:“臣以軍十二萬降唐,不想陛下居然害我。非臣不忠于陛下,而是陛下有負于臣。”
緊接著把烏承恩父子殺死,然后按照那份名單將所有被烏承恩拉攏的將士殺害,并且滅其族。
史思明的部將們,都嚇得心驚膽裂。俯首在地,不敢看史思明一眼。
“陳|希烈等人,是太上皇棄之而去,如今卻遭逢責罰而死。何況是我等反叛之人呢。”史思明故意借此激怒將士。
他手下的將士早被嚇得驚慌不已,根本不敢違抗。紛紛請求史思明出兵,殺死唆使烏承恩的李光弼。
史思明很滿意,于是上表曰:如果陛下不為臣誅光弼,臣當親自率兵去太原誅之。
朝廷當然不許。
史思明正式叛唐。
當唐朝大軍朝著鄴郡進發的時候,史思明派部將李歸仁率軍十二萬出范陽,屯兵于滏陽。觀察雙方交鋒的動向,再做決斷。
(https://www.dzxsw.cc/book/21440919/41732426.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