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唐軍大敗
唐軍第一戰是奪取衛州。
郭子儀親自領軍在獲嘉擊敗叛軍將領安孝重,抵達衛州城下。
其余節度使相繼率軍趕來,一起將衛州圍得水泄不通。
安慶緒聞知衛州被圍,于是率軍傾巢而出來解圍。以崔乾佑為前軍,自引中軍,田承嗣為后軍。合兵七萬,來決一死戰。
郭子儀召集手下將領,下令道:“安慶緒此來必是急于決戰,我們就利用這一點,誘敵深入。諸將可派各自營中弓弩手,統一埋伏在壘墻兩側。我軍誘敵深入之后,再一起射之,則大獲全勝!
眾將稱是。
到了決戰的當天,郭子儀親自領軍叫陣。
崔乾佑率軍進攻唐軍,稍微交戰一會兒,唐軍假裝敗退。
安慶緒催動三軍追擊,當中軍從壘墻經過,立時遭到埋伏的弓弩手射箭。
真是箭矢如雨,射得安慶緒等人抬不起頭來,只能敗退逃走。
安慶緒一逃,郭子儀立刻攻克衛州,斬殺安孝重。隨后,進兵追擊,一路向北包圍了鄴郡。
形勢對于唐軍來說,可謂一片大好。
這個時候,沒有元帥的麻煩就來了。
河南節度使崔光遠賄賂魚朝恩,得到魚朝恩的默許后,脫離包圍的隊伍,前往進攻魏州。輕松的奪下魏州,以為自己的功勞。
史思明在紛亂的時局中,卻看到了突破口,于是親自率軍前來奪取魏州。
崔光遠兵少,又不善于用兵,很快被史思明打敗,魏州也丟了。
史思明為何奪取魏州,別人看不懂。
作為史思明老對手的李光弼,卻看得明明白白。
他向魚朝恩進言道:“思明據有魏州而按兵不進,是想乘我軍疲憊時,再集結精銳攻我。請允許我和朔方軍一起進攻魏州,攻而不取。史思明懼怕,因此再也不敢輕易出兵救鄴郡,一旦我軍攻克鄴郡,則思明就難以統領叛軍!
魚朝恩要的是鄴郡,不肯同意李光弼的計策。
崔光遠賄賂魚朝恩奪取魏州,隨后又丟失魏州。除了影響士氣,更重要的是開了惡例。讓其他節度使看到主帥的無能與自己打小算盤的可能性,千里之堤潰于蟻穴。
時間轉眼到了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正月。
李嗣業所率領的安西兵馬,都面露焦急之色。只因他們的主帥李嗣業,此刻生命垂危。
數日前,李嗣業率軍攻打鄴郡城時,不慎被流矢射中胸口。從此之后,李嗣業都高燒不退。
安西兵馬使荔非元禮和判官段秀實守在李嗣業的身邊,眼看著自己的主將一日比一日形容消瘦,都焦急萬分。
“節度使重傷在身,鄴郡城又久攻不下。這個時候是最危險的時候,兵馬使一定不能自亂陣腳,務必小心謹慎!
段秀實因擔負著為安西兵馬籌措錢糧的重任,不能長期待在軍營,不得不趕回河內。故特意叮囑荔非元禮,希望他領軍謹慎。
“判官請放心,我會在意此事。只是……”荔非元禮欲言又止。
“兵馬使有話盡管問!
“我軍錢糧供給為何一日比一日少。我相信判官的為人,是絕對不會從中克扣。只是我軍上萬兵馬屯兵在此,消耗巨大!
“我知道兵馬使的意思,非我不盡力。而是朝廷的供給越來越少,更為嚴重的是有人冒充官軍肆意殺害運糧士卒,導致人心浮動!
“此事我也知道,始終無法追查出源頭!
“不用追查,一猜就知道肯定是史思明所為。”
說話間,忽然聽到營帳外鐘鼓齊鳴,是各節度使領兵進攻鄴郡。
荔非元禮和段秀實瞅見,正在思索是否領兵隨他們出征。忽然營內傳來一聲大喝:“殺敵!殺敵!”
兩人聽出是李嗣業的聲音,忙入帳內看望,瞬間被眼前一幕所震驚。
只見李嗣業雙拳緊握,怒目圓睜,竟然已經斷了氣。
“節度使!啊……”二人跪在李嗣業面前,失聲痛哭。
乾元二年正月二十八日,一代陌刀名將李嗣業卒。這位因神勇而名聲顯著的大將,一生驍勇善戰,忠心報國。更為難得的是,他清廉為官,去世的時候只有十匹馬而已。肅宗的賞賜,全數充了軍。
肅宗聞知此事,下詔賜李嗣業謚號忠勇,追封武威郡王。
肅宗在追封詔書上說:李嗣業,植操沉厚,秉心忠烈,懷干時之勇略,有戡難之遠謀。久仕邊陲,備經任使。自兇渠構亂,中夏不寧,持感激之誠,總驍果之眾,親當矢石,頻立勛庸。壯節可嘉,將謀于百勝;忠誠未遂,空恨于九原。
李嗣業和段秀實的關系,就好比是高仙芝和封常清。由于李嗣業生前清廉,家無余財。段秀實拿出自己的俸祿,為李嗣業買了棺槨,并親自護送李嗣業往河內安葬。等到了河內之后,又傾其所有為李嗣業置辦喪事。
李嗣業去世后,安西兵馬由荔非元禮暫代。原先鋒將白孝德升任兵馬使,協助荔非元禮。
安西兵馬的現狀,就是唐軍的一個縮影。士無戰心,上下疲憊。
史思明派出的細作偵查得知此事,回報給史思明。
史思明聽后,大喜道:“我知唐軍久戰,皆已疲憊。如今正是我領兵出擊的大好時機,定可破唐軍!
史朝義聽聞唐軍有兵馬六十萬,頗為擔心,進言道:“父親恕孩兒直言,唐軍縱然疲憊不堪,兵馬太多,恐怕不是輕易能打敗。”
“不然。唐軍雖多,卻無主帥調動,此其一也。魚朝恩只是宦官,既胸無韜略不用李光弼之謀,又無決斷的能力,此其二也。唐軍糧草斷絕,士無戰心,此其三也。試問如此情況,唐軍縱有百萬,何足懼哉!
李懷仁一席話,令史朝義恍然大悟。
史思明聽了,大喜道:“君言正合我心,不過我還不急著同唐軍決戰。”說完,捋須大笑。
從此以后,一直到三月份。史思明都是派軍隊襲擾唐軍。敵進我退,敵退我進。敵白天防備,我就夜晚來攻。敵軍晚上防備,我就白天來攻。敵軍全天都防備,我就三面擂鼓,虛張聲勢。
長此以往,唐軍士氣更加的低落。
郭子儀有心撤圍而去,又擔心因此被魚朝恩彈劾,心懷憂懼。
李光弼性情耿直,立刻找到魚朝恩。進言道:“我軍兵圍鄴郡日久,士無戰心,上下疲憊不堪。此時不宜再戰,應火速撤兵,不然我軍必定大敗!
魚朝恩拍案道:“大膽!奴奉圣人敕令監察三軍,剿滅叛逆。如今鄴郡城被水淹,成功指日可待。汝卻在此勸我退兵,其心可誅!
緊接著喝令道:“來人,將李光弼重責十軍棍,以儆效尤!
郭子儀忙出列維護李光弼:“李節度所言固然有錯,但也是我軍考慮。請大使饒恕李光弼這一回。”
“只此一次,下不為例!濒~朝恩揮退武士,眼神異常凌厲的掃過眼前的唐軍諸將,“如有再敢言退兵者,軍法從事!
“是!敝T將都戰戰兢兢,不敢再言。
史思明得知此事,心中有了策略。派人向唐軍下戰書,約定在三月六日決一死戰。
郭子儀認為其中有詐,不可應戰。
魚朝恩叱道:“汝輩膽小如鼠,不足以成大事!苯又饬藳Q戰的請求。
到了三月六日的當天,史思明親率五萬精兵,來決一死戰。
魚朝恩遠遠望見史思明兵少,對左右道:“史思明這點兵馬,也敢和我軍決戰。今日定能擒拿史思明,在陛下面前請功!
左右都大笑,迎合魚朝恩。
史思明看唐軍的前軍是許叔冀和魯炅,回顧左右道:“許叔冀膽小如鼠,魯炅白面書生,都非大將之才。如今卻為前陣,我軍定然獲勝!
話音未落,史思明手持馬槊一聲爆喝,沖陣在前。叛軍追隨史思明,向唐軍發起猛烈的進攻。
許叔冀和魯炅的兵馬抵擋不住,登時潰散。散兵沖擊了李光弼的兵馬,導致李光弼無法穩住陣腳,只得率軍撤退。
史思明率領精兵窮追不舍,一路尾隨著潰散而逃的唐軍,直接進攻郭子儀的中軍。
老天爺似乎開了個大玩笑,郭子儀正欲領兵阻擋。卻正好吹起了大風,唐軍逆風迎敵,連眼睛都睜不開了。史思明趁機猛攻唐軍,郭子儀只得率軍逃走。
唐大軍六十萬圍攻鄴郡,就這樣虎頭蛇尾的結束了。唐軍原有戰馬萬匹,僅存三千。甲杖十萬,遺棄殆盡。
九節度使大軍,只有李光弼和王思禮能夠整飭部隊,全軍而歸。郭子儀為了保住洛陽,率朔方軍抵達河陽,固守河陽城。
史思明早想爭奪河陽城,于是派手下大將周摯前往奪取河陽。郭子儀沉著應戰,率領朔方軍出城反撲,打得周摯大敗。
河陽是洛陽的東北門戶,因郭子儀的鎮守,才沒有失去。同時保住了唐軍撤退的道路,不至于被叛軍關門打狗。
魯炅此次兵敗,士卒潰散,心懷愧疚。又聽說李光弼等人都能保住部隊,心里更加不是滋味,遂服毒自盡,享年五十七歲。
《新唐書·魯炅列傳》給予的評價是:炅收滍水敗眾,守南陽孤城,每蹈危機,竟效死節,料敵雖非其良將,事君不失為忠臣。
打敗九節度使之后,史思明見周摯兵敗于河陽,便不再追擊唐軍,也不覲見安慶緒。而是屯兵于鄴郡城南,每日犒賞士卒。
史朝義不解父親之意,問道:“父親為何不入城見安慶緒,或者是追擊唐軍呢?”
“唐軍有郭子儀鎮守河陽,我去也是白去。安慶緒以我有大功,賞無可賞之下,定會圖謀加害于我。我若入城是自投羅網,明知是死,又何必去呢!笔匪济髡f話時,一雙眼睛注視著鄴郡城。
史朝義心里在想,或許安慶緒也在琢磨怎么對付我們吧。
鄴郡城內,安慶緒和手下的大將們,產生了不同的意見,分成兩派。
一派以崔乾佑為首,建議安慶緒據城防守史思明。
另一派以高尚為首,建議安慶緒派人迎謝史思明。
兩派爭執不下,都看向安慶緒。
安慶緒苦笑道:“如今之事,是勢窮力竭,不足以同史思明抗衡耳!彼炫筛呱泻蛷埻ㄈ宄龀顷p史思明。
史思明親自率領手下諸將,出營迎接高尚等人。
史思明握著高尚的手,十分親昵的說道:“我與先生早已見過面,先生應當知道我的為人。先帝對我有提攜之恩,我這才奮不顧身前來營救陛下?墒潜菹聟s疑我有不臣之心,實在是傷我的心啊!
“魏王曾投降唐軍,陛下因此生疑,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备呱醒凵衿持匪济鳎此趺凑f。
“我都是受了小人的蒙蔽。都怪我太念舊情,誤認為烏承恩是真心,沒想到竟是唐軍李光弼的陰謀。我幡然醒悟,這才來與唐軍鏖戰,以此贖我之罪過!
史思明這話回答的滴水不漏,還讓已死的烏承恩和沒死的李光弼背了黑鍋。
但高尚不是好糊弄的,高尚再問道:“既如此,魏王為何不先入城,覲見陛下呢?”
史思明止住腳步,看著高尚。
高尚針鋒相對,回視史思明,氣氛一時緊張。
(https://www.dzxsw.cc/book/21440919/41732393.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