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无弹窗无广告小说在线阅读

大眾小說網 > 中唐之潛龍在淵 > 第200章 長遠之計

第200章 長遠之計


十五日,田神功率領隴右軍進逼白馬關。

  白馬關乃是漢州與綿州之間的屏障,過了漢州就距成都僅數十里。

  田神功的這一舉動,立即引起成都滿城驚悸。

  劍南軍已無力再與田神功正面交鋒,盡管白馬關守將極度不愿,仍迫于無奈,也準備閉關死守。

  但出乎郭英乂的意料之外,田神功并沒有進一步地舉動,只是派遣了一名使者前往成都。

  成都,思環宮內。

  隴右軍使者暫時離去后,宮內郭英乂等人皆默然思索著什么,半晌不語。

  “諸公如何看待此事?”郭英乂眉頭緊蹙,沉聲向臣屬詢問道。

  適才隴右軍使者向郭英乂傳遞了一個頗令人驚詫地消息……

  楊錯表示,愿意將陣亡的鄧陽、崔群、宋思客等劍南將校的遺體奉還郭英乂,而且沒有額外要求!

  “鄧老將軍他們為主公基業盡忠而死,理應善理身后之事。如今楊錯既然愿意奉還尸身,我以為主公不必遲疑,即刻應允接受!”已從新都返回地老將呂崇沉聲道。

  這幾日,呂崇情緒頗為低落,人蒼老了許多,原本花白的須發如今已近全白。

  當年一起在劍南道效命大唐的老兄弟,一個接一個地亡故,先是雷仝,現在又是鄧陽。

  “父親,呂老將軍所言甚是!若不領回他們的尸身,必會令軍中將士寒心!”郭嘉珍接口說道。

  兵敗扶州半年多來,郭嘉珍已跟以往判若兩人,行事沉穩得多。

  其余文武也紛紛出言附和呂崇之議,只有劉展、岑參等寥寥幾人面現憂色,但在如此情形之下,卻又不便提出異議。

  郭英乂見大勢如此,便命人再召隴右軍使者來見,表示“感激楊將軍仁義之舉”,并請其早日奉還陣亡將校遺體,以便殮葬入土。

  散議之后,劉展面色凝重地步離思環宮。

  正待搭車離去,卻突然被鄭鴻漸叫住,并請入他的車馬中。

  “劉將軍,今日觀你模樣,似對楊錯奉還鄧老將軍他們尸身之事有所異議。”鄭鴻漸盯著劉展,沉聲詢問道。

  劉展嘆了口氣,點頭說道:“鄭公也看出來了。楊錯此舉內藏極大玄機,偏偏卻又令人無可提防……”

  “還請將軍詳言……”

  “鄧老將軍與梁將軍水軍大敗之事,如果被領內士族百姓知道,必定動搖主公根基。正因如此,我才勸諫主公封鎖此消息。”劉展嘆氣說道,“但楊錯奉還鄧老將軍等人的遺體之后,此消息恐怕再也封鎖不住。如我所料不差,楊錯必會大張旗鼓,不鬧的滿城風雨怕不會甘休。”

  鄭鴻漸無奈點頭說道:“將軍所言甚是,此事是否有應對之策?”

  “難!”劉展沉吟許久,只說一個字。

  十八日,一眾陣亡劍南將校的尸身被隆重裝殮后,送返郭英乂領內。

  但遺體的送返是按照陣亡者的身份,分批次完成。

  統兵大將鄧陽的遺體由隴右軍過鹿頭關,登船從水路先期送還。

  第二批崔群、宋思客、朱翔、梁無忌的遺體,則是走陸路,經德陽、金堂、新都一路送抵成都。

  第三批其余陣亡將校的遺體,亦走陸路送返,但時間稍遲兩天。

  待這三批陣亡將校的遺體全部送返成都時,郭英乂軍再次慘敗龍州、并丟失綿州的消息已確定無疑地傳遍劍南各地。

  尤其郭英乂治下最富有的三個州,更是蜚語重生、流言不斷,民心大亂。

  對這一切,鄭鴻漸、劉展等有識之士雖然清楚,但卻又無可奈何。

  鄧陽、崔群等陣亡將校皆是劍南的功勛之臣,素有名望。

  楊錯奉還他們遺體的舉動,可贏得劍南軍民之心,卻又令人看不出其背后隱藏的深意。

  二十日,李皋攜哥舒曜、蕭復二人來到油絳縣。

  李皋此來,有三件事。

  其一,帶來了朝廷對大勝劍南軍、奪取綿州的諸位功臣的嘉賞。

  其二,朝廷已決定了新任綿州刺史的人選。

  由田神功暫代綿州刺史,蕭復調任綿州長史。

  在擔任狄道縣令期間,蕭復政績卓著異常,安定縣治,興休水利、整頓農商,短短一年多的時間,便將狄道治理得井井有條。

  縣中百姓無不對其交口稱贊。

  蕭復的能力原本就很強,再經過一年多的歷練后,出任綿州長史是綽綽有余。

  至于綿州其他郡中大吏,則從歸順的綿州大族中挑選名士擔任。

  其三,曹王李皋將前往綿州,代朝廷與烏蠻族協商歸順事宜。

  此外,哥舒曜則是齊王李倓應楊錯的要求,派來接管虎字營和熊字營。

  虎字營、熊字營一向是隴右軍最可靠的戰力,南征北戰無所不克。

  但此次為了聚殲鄧陽軍,虎、熊二營付出了前所未有地慘重代價,兩營共折損了八百多人,不少的中層將領血染沙場,可謂說是傷筋動骨。

  故而,趕緊補充編制,并為兩營重新配置一位能力卓越的統領,已成為迫在眉睫之事。

  不過,補充編制之事倒還不難。但一位能力卓越、威望足夠的統領卻不是那么容易尋找。

  熊字營前任統領郝玭其實最為適宜,但他如今已是中郎將之職。而且還要負責掌龍縣兵馬諸事。

  馬燧情況與郝玭相似,楊錯更想讓他成為統帥一方的大將,不再是領營將軍。

  韋皋需要統領無當飛軍,賈耽、慕容復他們幾個威望不足。

  楊錯思來想去之后,也只能調哥舒曜過來了。

  隨哥舒曜而來的一眾親隨士卒中。有一個年輕都伯頗為引人注意,其人雖年不足二十,但相貌英武,而且沒有一般年輕人的羞澀。

  饒有興致之下,楊錯特意向他詢問了姓名。

  那年輕都伯顯然沒有料到堂堂節度使會有此一問,吃驚激動之余,表現得倒是頗為大氣,應起話來條理清晰。

  他道自己名叫柏良器,魏州人士。

  哥舒曜在旁笑著告訴楊錯,柏良器本是縣令之子,其父為安史叛軍所殺。柏良器立志為父報仇,于是學習擊劍。

  兩月多前才至蘭州投軍。

  但憑借其出眾的身手,迅速晉升為都伯。

  聽罷哥舒曜的介紹后,楊錯笑著鼓勵了柏良器幾句,倒讓這小子興奮得不輕。

  在原先的歷史軌跡,柏良器倒也是一位頗為了不起的人物。

  休息一日后,李皋動身前往綿州。

  為保證李皋的安全,楊錯特意將自己的十余名親衛安排在他身旁充當護衛。

  與此同時,哥舒曜也正式接任虎、熊二營的統領之職,并開始著手補充編制。

  楊錯準許他可從軍中各部曲抽調兵員。

  二十四日,山南道的使者輾轉多處,抵達油絳縣。

  使者向楊錯傳達了張獻誠的請援要求——張獻誠希望在其進攻郭英乂之時,隴右節度使能從綿州出兵,以水、步兩軍策應山南軍的攻擊。

  楊錯向使者一再表示,山南軍何時需要,他就何時出兵。

  第二日,得到楊錯肯定回答的使者滿意的離開油絳縣,返回山南。

  虎字營和熊字營的缺額補充完備,哥舒曜甚至在征得楊錯的同意之后,將這兩營由四屯擴編為六屯,每營滿額兩千。

  至于其他各部曲的空缺,則是從先前大戰中所獲地俘虜中進行補充。

  與此同時,綿州方面也有消息傳回,李皋與烏蠻族長的協商終有了結果。

  其一,族長拜領朝廷策封的護蠻中郎將一職,接受大唐名義上的管理。

  其二,朝廷將綿州南部烏蠻族聚居較廣的幾個縣劃歸護蠻中郎將轄下,烏蠻族可放心下山,遷居這幾縣。

  這幾縣的縣令亦可由烏蠻族人擔任,但縣丞須是漢人,由朝廷委派。

  其三,護蠻中郎將轄下諸縣三年內免征任何賦稅,再往后十年賦稅減半。

  其四,楊錯將陸續派遣各方面人才前往護越中郎將轄下,負責指導烏蠻族識文斷字,傳授農耕水利技術,并將中原先進的農具傳入烏蠻。

  其五,李皋代朝廷承諾,日后凡在大唐治內各州郡,將以政令確保烏蠻族人不受歧視。

  其六,關于烏蠻族向隴右軍提供青壯兵員之事。

  由于烏蠻族近幾年來,屢被郭英乂打擊掠奪,人丁損失頗大,故而族長提出,在開始五年內,烏蠻族每年向我軍提供青壯兵員一千五百人,再往后五年,每年提供兩千人,待人丁恢復穩定后,可再提升至三千人左右。

  有李泌悉心籌劃下,由曹王李皋的細致實施。

  烏蠻之事得到較為完善的解決。

  可以想見。只要這諸多協議進行得順利。

  數十年后,烏蠻族人無論農耕生產、文字語言、生活方式、乃至風俗習慣將與中原之人無異。

  屆時,還有何漢、蠻之分?

  有了這些保證,楊錯就可以南下對付南詔國。

  四月末,瀘州中,因郭英乂征募兵員過急,激起民變,當地豪族乘機聯結親近宗族大戶,舉事反郭,并分別派遣使者前往渝州和油絳縣,尋求臂助。

  渝州刺史接到求援后,不敢怠慢,急將消息傳于襄陽。


  (https://www.dzxsw.cc/book/21440919/41685973.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春市| 荆门市| 资中县| 灵武市| 平顺县| 舞钢市| 新营市| 四会市| 延川县| 富顺县| 绩溪县| 调兵山市| 南岸区| 象州县| 宁乡县| 于田县| 锦州市| 新蔡县| 凤凰县| 睢宁县| 集安市| 濮阳县| 竹山县| 通海县| 读书| 五河县| 高雄县| 贺州市| 准格尔旗| 乾安县| 察隅县| 永修县| 土默特右旗| 鹿泉市| 德昌县| 黎平县| 白玉县| 鹤岗市| 广德县| 荣昌县| 深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