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處理矛盾
一眾文武相繼離去,宣德殿內只剩下三人。
元載和劉晏靜靜地看著代宗,面上沒有半點異樣的表情。
“記得妹夫曾跟我說過兩句話,那大概是在八年前吧。”原本背對二人而立的代宗轉過身來,緩緩說道,“那時,元輔在洪州擔任刺史,士安呢,擔任度支郎中,在江南管理江淮租庸事務。”
元載和劉晏二人原以為代宗會直接說及眼前這樁鬧得長安風雨飄搖的大事,卻不料竟然來了這么幾句話。
但兩人不敢有絲毫怠慢,豎耳恭聽。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 君子以厚德載物。”
代宗笑了笑,輕聲說道,“這兩句話,越是細品,越是覺得道理深奧。所以,我特地請人把兩句話寫下來,作成匾額懸掛于書房內,以為時時鞭策!”
元載和劉晏二人也曾不止一次在御書房看過那副匾額,但直至今日才知道那兩句話竟出自楊武安之口。
“心胸寬廣如浩瀚之海,有容人之量,方可會聚天下英才、四方豪杰,為你所用,而后才可成就大事。”
“朕雖然是龍子鳳孫,但皇祖父在奸相李林甫、楊國忠的慫恿下,時刻動著廢除先帝太子之位的念頭。后安賊作亂,玄宗幸蜀,先帝與我,得齊王和武安郡王扶持,艱苦征戰數載,勉強維持住這局面。”
帶著幾分回憶的意味,代宗輕嘆說道,“回望過去,我深感創業之艱難,更知人才之寶貴。若不是郭老令公、李臨淮、妹夫、齊王、仆固懷恩、渾釋之等奮力死戰,才不至于讓局勢惡化下去。更有張巡、顏杲卿等死忠之臣的固守,使賊氣焰被打下。”
“可是,先帝實在心切,至于事情屢有反復,才導致到現在仍然征戰不止。若想盡快平定天下,我大可全部懷柔招安,但是如此一來后患無窮。光看這次平叛戰爭之艱難就可窺一斑。如果不趁著心氣兒還在處理好,誰也不敢保證后面會怎樣。”
“所以,想要恢復大唐榮光,就要先用人。凡天下英才,無論來自何方。無論是士族庶族,無論往日里曾為誰效力,但投大唐,但有為國為民盡力之心。我必量才適用,勿有偏重偏輕。以我所能,使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頓了頓,代宗繼續說道:“如今,朝廷之內,匯集了各方英才。我最為希望的,就是各方英士能精誠為一體,勿要有所內斗。”
“需知,安賊和史賊之亂就是因為以楊國忠為首的河西派和以李林甫為首的河北派內斗而起。以史為鑒,內爭之禍大于外患。”
“前不久又發生了‘祖制’之爭,我實不想讓故事再度重演!元輔、士安都是天下國士之流,我這些粗淺道理,二公自然能夠明白。”
代宗話中的意思,元載和劉晏已很明了。
二人都是機智無比之人,自不會在此刻就“反叛”之事繼續糾纏下去,皆微微點頭。
“元輔,你即刻起草文書,且將此事解釋為史朝義惡意施計挑動我大唐內亂,他可從中取事,覬覦大唐領土,但此次風波已過,讓長安、乃至其余各州士民不必驚恐。”代宗先對元載吩咐道,“文書起草完畢,交與我審覽后,即行通傳大唐各州縣。”
“是!”元載施了一禮,恭敬地退下。
“士安,你去將駱奉保請過來,我要與他細談一翻!”
劉晏眼中一亮,點頭說道:“領命!”
待元載和劉晏二人離去后,代宗也不知盯著誰的背影,搖頭輕嘆了口氣。
待劉晏引著駱奉保來到宣政殿時,代宗正在內侍劉忠翼的隨侍下,俯案寫著什么。
劉忠翼本名劉清潭,受代宗極大寵信,官至特進。
他是在程元振被殺之后,才正式出頭的。代宗利用他分割魚朝恩手里的兵權,雖然暫時還沒看到成效,但分出兵權那是遲早的事。
多日的囚禁生活,讓駱奉保的形容更顯消瘦,但他的眼中卻流露出一絲不屈的光芒。
“你們先退下吧!”抬起頭,代宗擱筆輕輕擺手,示意負責押送駱奉保的士兵先退出去。
“士安,你留下來!”見劉晏也想退出,代宗輕聲說道。
“是,陛下!”劉晏收住步伐,靜靜地退到一旁。
駱奉保看了看眼前這個算得上是駱家“世仇”的中年男子,很驚訝對方居然敢在解開自己的束縛后,只留下劉晏和一個宦官就與自己見面。
難道他就不怕自己憤而行刺?
“奉保,士安,都坐下吧!”殿內恰好擺放著兩個座位,應該是代宗為駱奉保和劉晏準備的。
也沒有說什么,駱奉保坦然坐了下來,而后有些放肆地看著對方。
“奉保,咱們也有好些年沒見了。”代宗像是與晚輩嘮家常一般,笑著對駱奉保說道。
“承陛下厚愛,我駱家上下才能過的安生些!”駱奉保冷冷地回了一句。
靜立在代宗身后的劉忠翼神色微變,怒視駱奉保。
駱奉保剛才那一句,細品下來其實極不客氣。
其言下之意便是“正因沒跟皇帝見面,駱家才能過得安生”,似乎就是將代宗皇帝當瘟神一般。
代宗只是淡淡一笑,并沒有計較太多:“我還是廣平郡王與你兄長駱奉先,侄子駱元光關系不淺,一起奮力作戰,保先帝到靈州繼位。數年過去,物是人非。”
駱奉保冷冷說道:“陛下是在向我這敗亡者,炫耀你的功績么?”
多日以來的憋屈,讓駱奉保的性格變得剛強,甚至有些不顧后果。
劉晏面色幾變,對駱奉保地表現很是擔心。
“我一生幾起幾落,最窘迫時,比之奉保此刻可說區別不大。”代宗笑了笑,不以為意地說道,“奉保可能很是記恨于我,恨我對你們駱家不公。但奉保又想過沒有,那次如果是程元振和苗晉卿得手,試問又有多少人的下場比你們還要慘。”
聽到這里,駱奉保面色一滯。
如今的駱奉保,早已不是當日的莽撞青年。
這段時間的半軟禁式的生活,讓他更多地學會了思考。
黨爭一起不死不休,就代宗說的最窘迫的時候而言,的確是比現在還要慘。
天寶五載,正月十五日元宵之夜,肅宗出游,在市井之中與韋堅相見。玄宗得奏,毫不猶豫地下詔進行審訊。
韋堅慘遭殺害,韋氏不得不與肅宗離婚,整個東宮被蒙上了一層陰影。
這些事情,駱奉保雖未親眼所見,卻也很是清楚。
對比起前朝失敗者,如果不算這次的事,待遇確實要好上許多了……
想及此處,駱奉保不由得氣勢稍減:“陛下先前既然已放過我駱家,為何如今又來追究?奉倫、奉儉行事雖然冒失,但稍施戒懲即可,何止于死?除奉倫外,我駱家并無一人有心反叛,陛下為何要將我一家老小拘于長安?”
頓了頓,駱奉保激憤地說道:“臣可以駱家列祖列宗之名起誓,我駱家絕無心起兵反叛,若有虛言,叫駱奉保受天誅地滅。”
“奉保,此事系出誤會。我前些日正在蘭州都督軍事,不在長安。此事極可能是洛陽史朝義借機生事,以造成長安之亂。”代宗收斂笑容,懇切地說道,“我既返回,定還你駱家清白。”
“如此多謝陛下!”駱奉保先是勉強謝了一句,隨后又說道,“奉倫、奉儉之事,還請陛下給個交代!”
“奉保仍以為奉倫、奉儉是我下令所害?”代宗輕搖了搖頭,嘆氣說道,“若我要害他們,乃至你駱家,何必行此拙劣之策?殺人卻棄尸于眾,又是在三原縣,我如何能擺脫兇嫌之名?”
“奉保可知此事已鬧得整個長安一片混亂,人心惶惶,此刻我軍正與吐蕃軍、史賊叛軍、東川叛軍四線開戰,長安如若內亂實是自取敗亡。”
因為受條件所限,駱奉保并不知此事所造成的巨大影響,更不知此刻朝廷與吐蕃、偽燕和叛軍進行的全面對抗。
得到代宗同意后,劉晏將一應地情況向駱奉保做了細致的說明。
花了兩盞多茶的工夫,劉晏才將情況說完。
聽罷后,駱奉保也是滿面震驚之色。
仔細思考后,駱奉保心中的疑惑也是倍生,先前對代宗所懷地巨大憤恨也淡了許多。
“此事還請陛下為我駱家主持公道!”駱奉保站起身,躬身向代宗行了一禮,懇切地說道。
“奉保放心!”代宗頷首,微笑說道,“我先讓人為老夫人和奉保你們在長安安排一個好住所,待過幾日后,再送你們回三原縣,如何?”
“多謝陛下!”駱奉保略一沉吟,說道,“臣有一請,還請陛下應允!”
“奉保請講!”
“若此事了后,能證實我駱家清白,臣愿舉家遷往隴右,不知可好?”
代宗微微一怔,隨即明白駱奉保的這個提議,正是為了讓駱家徹底地避開政治風暴的旋渦。
駱家待在三原縣,距離鳳翔府和駱元光鎮守的潼關都很近。再加上遇到這件事,導致想要駱元光不受到影響,就需要遠離他們。
而隴右道是齊王和武安郡王鎮守,等同于把全家當成了人質。
“可以!”代宗輕笑著點了點頭。
劉晏也是頗為驚喜地看著駱奉保,很驚訝這個當年屢屢為意氣與自己胡攪蠻纏的青年居然變得如此成熟。
待駱奉保隨士卒離去后,代宗輕嘆口氣,向劉晏問道:“士安,你看此次的風波,會造成多大損害?”
劉晏沉吟片刻后,緩緩說道:“陛下雷霆處理此事,已將損害降至最低。朝廷內部的危害,在陛下的應對策略下,過些時間當可消禰于無形。”
“目前最大的問題,就在于前線了。此事必由吐蕃或史朝義所謀劃,他們也斷然不會放過這個足以影響戰場局勢的機會,就看臨淮郡王和武安郡王他們怎么應對了。”
劉晏想說出對元載的懷疑,但猶豫了一下,還是沒有說出口。
“嗯!”代宗輕應了一聲,舉步走到宣政殿外,仰望蒼穹,不為人聽地輕嘆道:“元輔,你叫我如何處置你啊……”
(https://www.dzxsw.cc/book/21440919/41283903.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