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魏博節(jié)度
“陛下,先生和士安說的都極為在理。”
李光弼微微頷首,接著張傪和劉晏的話頭,勸諫代宗,“眼下田悅?cè)ナ溃L安大亂初平,梁州戰(zhàn)局又尚未了結(jié),陛下更要振作精神,穩(wěn)定大局。”
“恩……”代宗沉吟許久,輕應了一聲,隨即向李光弼、張傪詢問道,“李卿,張傪,田悅?cè)ナ赖南⒂袥]有通傳出去?”
“大唐治下還沒有正式通報,不過,臣業(yè)已動用細作網(wǎng),將田悅被史朝義追兵所害的消息通傳于史朝義各州縣,以及兩川和吐蕃。”
“若不出意外,目前較近的兗、豫、青、徐等州恐怕已經(jīng)傳開了消息,其他州縣會稍遲一些。但有前面四州為介,史朝義殺害田悅之名半月之內(nèi),必會為天下人所知!”
張傪向代宗稟報道,“史朝義如果得到田悅?cè)ナ赖南ⅲ跓o法隱瞞的情況下,十之八九會將殺害田悅的罪名轉(zhuǎn)嫁給陛下和盧子期,以逃避自己的彌天大罪。所以,目前最關鍵的就是,陛下與史朝義到底誰能先將消息散布出去,將罪名坐實給對方。”
看代宗略呈疑惑之色,張傪和聲解釋道:“陛下,請恕臣直言。盡管我等皆知田悅是被史朝靖所殺,但要讓天下百姓知道此事,問題的關鍵并不在于真相如何,而在于到底誰先將消息傳播出去。”
“史朝義如果先將‘他的消息’傳播開來,殺害田悅的主謀很可能就會變成陛下。而我方若能先將消息傳播開去,則可讓史朝義再無法抵賴他的大罪。鑒于這一考慮,臣便先行自做了主張,未先得陛下同意,臣之罪也,請陛下降罪。”
說罷,張傪一撩衣袍,就欲下跪。
“張卿家不必如此,你做的很對……”代宗起身上前,探手一把托住張傪,將其扶起,苦笑說道,“雖然有時不愿去想,但事實確實如此!”
“陛下。此事并非張傪一人自專,臣也是應允的!”李光弼也開口為張傪辯解道。
回到位上,代宗換了一個話題說道:“這第一步已經(jīng)做好,接下來又該當如何呢?”
“陛下。臣以為在千頭萬緒之中,有三件事當為重中之重。”張傪顯然早有準備,胸有成竹地說道。
“哪三件事?”代宗饒有興致地問道。
“其一,聲討史朝義。僅以細作散播消息,還不足以完全坐實史朝義之罪。陛下還需親草檄文,怒斥史朝義殺害田悅之罪。同時,邀請邢曹俊、孟希祐等親身經(jīng)歷寫文章聲討史朝義。如此雙管齊下,必叫史朝義難以辯說抵賴。”
“其二,為田悅殮葬。若不出預料,史朝義必會以殮葬之事,圖謀緩和其所處被動局面。故而,陛下要盡量在史朝義之前,為田悅主持風光大殮,如此一來,非但可使史朝義圖謀難成,更可為陛下贏得大義的名分,收取天下士民、特別是敵營叛將之心。”
“其三,便是魏博軍的繼承問題。這支由田承嗣耗費苦心練出來的兵馬,又與地方豪族融合在一起。處理起來相對棘手,就算是不拉攏到麾下,也要借著機會讓他們的內(nèi)部離心離德,從而被一舉消滅。”
“魏博軍以血緣為紐帶,維持自己的地位。眼下史朝義手中能指揮得動已經(jīng)不多,這是一支很重要的力量。田悅目前身前無嗣,田綸又難堪重任,只有田庭玠的夫人懷有一個孩子。”
“而史朝義為穩(wěn)定人心,必然會再擇田氏族人接掌魏博軍,但無論是誰,論血脈,比不上田庭玠夫人的腹中孩子,論大義名分,比不上陛下。”
“因此,史朝義無論如何都比不過陛下。這一件事,如果處理得當,可以再給史朝義以致命一擊,而更為后面的平叛奠定基礎。這便是臣所認為的三件重中之重的大事,一己之見,請陛下勿要見笑!”
代宗凝神思索起來,良久后,緩緩點頭說道:“張傪所言極為在理。前兩件事,并不難辦,難辦的是第三件事……”
“陛下,關于魏博軍的節(jié)度使一職,臣以為有兩種選擇。”
劉晏沉吟著說道,“其一,由田綸接替其職。田綸身為田維和田朝的弟弟,雖然才干不行,好在血脈最近,接替魏博軍合制、合情、合理。”
“第二個選擇則較穩(wěn)一些,便是等候田庭玠夫人腹中孩子生下,若是男孩便敕封為魏博軍節(jié)度使,若是女兒,便可另做他圖。”
“還有其他選擇么?”沉默了片刻,代宗看向張傪和劉晏二人,出聲問道。
“若是要另尋其他田氏子弟接替職位,便不如選擇士安所提的兩議之一。”張傪沉聲說道。
代宗心里對這件事最大的癥結(jié),乃是率土之濱莫非王土,憑什么允許魏博軍能夠父死子繼。但是眼下或多或少,拉攏的藩鎮(zhèn)都有采取父死子繼的策略。降低了成本,但是也讓很多人想那樣做。
“此事暫且放到一邊吧,等妹夫和長源從梁州回來后,再行商議決定!”
仔細思索后,代宗還是沒有立即做出決定,嘆了口氣說道,“妹夫雖然奪取梁州,但戰(zhàn)局恐怕仍然吃緊,是否要派兵增援?”
“陛下盡可放心,以武安郡王統(tǒng)軍用兵之能,加上大軍之強盛,擊退段子璋只是時間上的問題。郡王目前似乎正有意聚殲花敬定,以臣科想,花敬定覆滅之日,就是段子璋退兵之時。”
張傪寬慰代宗道,“梁州的戰(zhàn)事,再有半個月必能了結(jié)。”
“恩……”代宗微微點頭,隨即道:“那我們這里,就先行籌備實施張傪所說的前面兩件事。”
對于非臣服自己的人敕封魏博軍節(jié)度使,代宗心里還非常的猶豫,必須等齊王、武安郡王他們回來再說。
天明之后,代宗正式召集伊闕城中文武官員議事,并邀盧元忠、邢曹俊等人列席。
率眾文武面北遙祭田悅之后,代宗痛斥史朝義殺害天悅的極惡大罪。
說到動情處時,更是淚流滿面,痛不欲生。
隨后,代宗當場命張傪代筆起草聲討史朝義的檄文,并在即日通傳各州縣,使天下百姓熟知史朝義的罪行。
又決定在長安為田悅修建衣冠大冢,由他本人與劉晏,及邢曹俊、孟希祐等人共同籌備田悅大葬之事。
議事后,數(shù)十匹快馬急出伊闕,分赴大唐治下各地,正式將田悅?cè)ナ乐鹿雷迨考澓桶傩铡?br />
接到李泌有關田悅?cè)ナ赖膫鲿鴷r,楊錯正率軍抵達褒城。
剿滅了花敬定之后,段子璋的兵馬就被楊錯派田神功驅(qū)逐出了山南西道。沒想到段子璋又添了兵馬,試圖奪回山南西道。
田神功把他阻攔在了葭萌關。
隨著花敬定的投降,鳳州的東川叛軍立刻是樹倒猢猻散。
楊錯率軍剛把鳳州的殘余剿滅,便率軍馳援田神功。
對于田悅的死,楊錯雖然有些吃驚,但什么痛苦傷心之類地情緒,卻是與他沒有一點關系。
不同于這時代的任何一人,楊錯對田悅可以說沒有一點點地感情。
他的死,于楊錯而言,只是一件可能會影響到天下大勢發(fā)展地大事件而已。
這位一直被當作傀儡的可憐男孩,從一出生到最后橫死于馬蹄之下,恐怕沒過過一天不受他人控制的生活。
死,對他未嘗不是一種解脫。
隨著他的死亡,史朝義挾田悅令魏博軍的“勢”將不復存在。
如果能在這方面做好文章,朝廷與史朝義之間地對峙,將會出現(xiàn)很大的變故。
不過,這一切暫時不需要楊錯操心。
他所要關注的,就是如何將段子璋那廝擋在梁州之外。
次日正午,楊錯回到了漢中。進入城中,我頗有些驚訝地發(fā)現(xiàn)城中居然張燈結(jié)彩,頗有些喜慶的氣氛。
“寇敵花敬定覆滅,漢中重歸安寧,故而百姓張燈結(jié)彩,以示慶祝。”看出了楊錯的疑惑,前來迎接的李泌笑著說道。
“還早了點,等段子璋也被徹底趕出梁州時,才真正值得慶祝!”看著街頭百姓欣喜的表情,楊錯心中同樣也充溢著一陣輕快。
“這一天也不遠了!”李泌輕輕打馬,笑道,“如今洛陽局勢緊張,史朝義肯定已經(jīng)為田悅?cè)ナ乐露诡^爛額,這便決定了本來用來牽制我們的戰(zhàn)事無法維繼。料想只要段子璋得到花敬定覆滅和那件事的消息,撤軍也就是這幾天的事情了!”
前些日一直忙于戰(zhàn)事,無暇關注田悅?cè)ナ赖暮罄^事宜,此刻聽李泌提及,倒是讓楊錯留意了起來:“長源,田悅?cè)ナ乐氯绾瘟耍俊?br />
“呵呵……”李泌跟我是并騎當先而行,其余迎接地官員都離得較遠,所以說話時沒有那么多顧忌,“史朝義這次有難了。”
“恩?”我輕噫了一聲,饒有興致地看向李泌。
“目前史朝義殺害田悅的消息已經(jīng)傳遍天下,雖然他竭盡全力制造言論,稱田悅是由陛下和盧子期等人謀害,但其治下各州縣已是一片混亂。”
“據(jù)聞,偽燕朝堂上,十余位朝中重臣向史朝義質(zhì)詢田悅究竟是如何去世?還有那些朝臣是怎么死的?尚書左仆射沈儒更是當面直斥史朝義為殺人魔頭,史朝義一氣之下,已將沈儒收入天牢……”
“沈儒那可是非常人……”聽到這里,我也不禁輕笑了起來,“在如今的情形下,史朝義將沈儒收監(jiān),實是自取混亂!”
沈儒家學淵源,為當世名儒,文章宗師,而且他生性耿介,揚善嫉惡,名重一時,世稱“海內(nèi)英俊皆信服之”,他在天下士人心目中的地位極高。
要不是家族拖累,早就不跟著偽燕。
如今沈儒因為質(zhì)問田悅?cè)ナ篮痛蟪急煌缆局露蝗氇z,且不說他一向崇高的聲譽名望,就以事論事,史朝義此舉也會給人造成故意掩飾的印象。
非但無法緩解他所處的窘境,甚至會進一步惡化局勢。
“郡王所的不錯。”李泌點了點頭,笑著說道,“史朝義估計也是氣極了,不過待他冷靜下來,十之八九還是會將沈儒放出來的。”
“就算放出來,沈儒也未必會領情……”以楊錯對沈儒的了解,知道此人幾乎可說是嫉惡如仇,一旦認定某事縱死不改,“這個蹩,史朝義是吃定了!”
“不但是朝中,而且連史朝義治下各州中,也有許多州縣大吏和地方名士大儒、宗族領袖上書質(zhì)詢。”李泌點了點頭,繼續(xù)說道,“除此之外,陛下的親筆檄文業(yè)已通傳各州縣。以裴相等為首的名士也相繼著文直叱史朝義殺害田悅和屠戮朝臣的不仁不義、不忠不孝的惡行。”
“這下子有得史朝義忙了。”楊錯輕搖了搖頭,心中一陣感慨。
以張傪那細致縝密、料敵先機的思維,所安排地計劃肯定是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務必讓你沒有機會來扭轉(zhuǎn)局勢。
如果設身處地,換他作史朝義,面對這樣的復雜痛苦局面,肯定是束手無策。
“田悅的大祭就在四天之后,如果能夠在這兩天里結(jié)束梁州戰(zhàn)事,郡王還能趕回長安參加大祭。”李泌又想起一事,對楊錯說道。
參不參加大祭。對楊錯來說倒是沒有什么。
他更關心的另一件事:“長源,魏博軍節(jié)度使一職有什么意向么?”
對于楊錯來說,自然是希望微博軍節(jié)度使由朝廷任命。
但這件事的最終決定,卻并非是楊錯一廂情愿就行,而是要綜合目前內(nèi)外的形勢來做決斷。
“三日前張傪給我來了一封信,提到了此事。”李泌點點頭。不緊不慢地回道,“目前主要有兩種意向。”
“一是由田綸接替。另一種則是等候田庭玠的夫人腹中胎兒出世,如若是兒子,則由其接任,并獲得朝廷敕令;如若是女子,則再作決斷。陛下目前還未置可否,大概是準備等郡王回長安一起商議。”
這時,一行眾人已經(jīng)來到了刺史府前。
(https://www.dzxsw.cc/book/21440919/41263618.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ǎng):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wǎng)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