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零五十八章 蜀紙淵源
“打個比方,一般的裝裱固色,都是在畫面表面壓上一層膠礬構成的薄膜,通過這樣的方式保護畫面;而這套冊頁,卻是用過粘膠從背后粘住畫心上的色料,通過這種匪夷所思的方式進行固色,卻又能夠將畫心所用紙張的特性,刻意地暴露在我們眼底。”
有嗎?幾人再次你看我我看你,前后都上過幾輪展會,見過這套冊頁的人多了去了,大家都沒有發現,到底是刻意地暴露在誰的眼底?
這就是俏媚眼做給瞎子看了?
“周先生,那根據您的猜測,大千先生為什么要這么做呢?”
“不用猜測,我百分之百的肯定。”周至肯定道:“大千先生這么做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顯擺!炫耀他這套冊頁使用的紙張——布頭箋!”
見大家都一臉懵,周至只好再詳細解釋道:“我先說結論吧,蘇東坡在《東坡志林》里曾經提到過一種蜀中紙張:‘川箋取布頭余經不受緯者,治作之,故名布頭箋。此紙冠天下,六合人亦作,終不佳’。”
“按照蘇東坡留下的資料,這種紙,是用蜀中織布時在兩頭殘留的機頭精紡線絲加工而成,在濾紙和篦壓工藝上,也有其獨到的手法,最后得到的紙張上面留有細細的絹紋,故而又有一個稱謂,叫做‘絹紋宣’。”
“這個紙,在元軍入蜀之后就徹底的失傳了。”周至說道:“如今還能夠見到的地方極少,除了蜀大博物館有一部手抄的《雷部洞經》用了這個紙,并且抄經的道人在其序章里特意注明為布頭箋外,我還真沒在其它地方見過。”
“那部經書是我親手修繕的,紙張無論是纖維配比,分布,還有壓紋,成色,種種特征都一模一樣。”
“因此就無怪大千先生要花這么大的精力來做特色裝裱了。”周至笑道:“在宋代就被蘇東坡捧上天,號稱冠絕天下的布頭箋啊!”
“所以按照周先生的意見,大千先生這十二冊頁用紙,乃是宋紙無疑?”
“我認為確定無疑。”周至很肯定的點頭:“我在蜀大寫過一篇關于修復《雷部洞經》手本的論文,對用紙有比較清楚的講解了。”
“布頭箋,沒怎么聽說過呀?”就連林婉秋都一臉的困惑:“要說起五代兩宋最好的用紙,那還得是李煜的澄心堂吧?”
“澄心堂紙當然出名了。”周至點頭:“起碼也是如今還能夠見到的古紙實物當中,最高檔的紙張了。”
“可是蘇東坡為何又要說這個……布頭箋,是天下之冠呢?”
“因為這個布頭箋,本身就和澄心堂紙淵源很深。”周至說道:“雖然《后漢書》將造紙術發明之功歸于東漢宦官蔡倫,但考古發現的紙卻要早得多。西安發掘的西漢古墓中,即出土過‘灞橋紙’,它由大麻纖維和少量苧麻纖維所造,雖然還極為粗糙,但作為‘紙’的基本要素已然具備。”…。。
“造紙需要幾個要素,首先就是需要最易獲得、比較廉價的植物纖維。廢麻就是非常好的材料,因此早期的造紙作坊必須依附在麻紡作坊周遭。”
“此外,造紙作坊還必須緊靠水源。一是造紙工藝本身需要大量用水,且對水質要求甚高,黃河那種渾泥沙水是不宜用于造紙的;二是造紙工藝需要捶搗麻絮,近水可得水力碓磨之便,從而節省大量勞力。”
“其三,要想造出好紙,還需要穩定的社會環境,方能給造紙工匠們提供長期聚集交流經驗、在市場競爭中不斷改進并傳承技藝的條件。”
“僻處西南的蜀地,在從唐代中后期到宋的過度當中,恰好兼具了以上的有利條件。”
“蜀地自古即是紡織業最為繁盛之地,除聞名天下的蜀錦之外,其麻紡織業自漢代起亦已相當出名,至唐代更登峰造極。蜀麻被大唐朝廷列為征稅對象,唐肅宗時代的財政專家第五琦,就曾建議‘吳鹽、蜀麻、銅冶皆有稅’。”
“鹽、銅自古皆為國家壟斷專利,被第五琦盯上不足為奇,但他把蜀麻與鹽、銅并列,可見唐代蜀麻產量之多、利潤之大,才能夠引起朝廷的重點。蜀麻稅入事關軍國大計,唐代大詩人杜甫客居蜀地時,詩中也頻頻出現“蜀麻吳鹽自古通,萬斛之舟行若風”“蜀麻久不來,吳鹽擁荊門”等詩句。”
“蜀中麻產豐富,加之長期未經戰亂襲擾,故而蜀地造紙工匠的技藝也極為高超,麻紙品質長期為天下之冠,被朝廷指定為皇室和政府文書專用紙。《唐六典》記載,當時四方進獻之紙,首稱益州黃白麻紙。李肇《唐國史補》列舉天下好紙,亦稱蜀地有‘麻面、屑末、滑石、金花、長麻、魚子、十色箋’等紙。”
“據《唐六典》記載,相當于國家圖書館的大唐集賢殿書院,皆以蜀產麻紙為書寫用紙。唐代文化繁榮,紙張消耗量相當大,《新唐書·藝文志》稱,太府每個月給集賢殿書院供應‘蜀郡麻紙五千番’。”
“再到后來,薛濤發明了用芙蓉皮為料,煮糜,入芙蓉花末汁制作出顏色非常漂亮的紙張,稱為‘薛濤箋’。等到后蜀主孟昶在蜀都遍種的木芙蓉花,為它贏得‘蓉城’稱號的時候,蜀中已經流行起這類‘皮紙’了。”
“蜀地最早的造紙作坊群,因需從麻紡織業接收廢棄麻料,故主要建在紡織工匠、作坊集中的錦江河畔至浣花溪一帶。陸游在《劍南詩稿》中就記述,浣花溪南岸‘居民皆以造紙為業’。蘇軾亦曰:‘成都浣花溪水,清滑勝常,以漚麻楮作箋紙,緊白可愛。’”
“麻紙勝在厚重,皮紙勝在輕薄。”
“因此厚重的麻紙適合寫詔命、抄小楷、制作長期保存的書卷,若用于日常書法練習,顯得過于奢侈,畢竟同等重量下,麻紙的張數要少得多。”
“所以,作為麻紙的一種廉價替代品,皮紙也培養出了一批特殊的擁躉。隨之而來的,就是書法家們的字寫得越來越大,也越來越草。麻紙特別適合表達書法意境。”
“此外,雕版印刷術也同樣在唐朝開始萌芽。制作卷軸和折子偏愛硬、厚、韌的麻紙,印刷卻恰恰相反,薄紙更適合雕版拓印。”
“于是蜀都的工匠們又發現了木芙蓉樹皮的替代品——構樹皮,以應對越來越大的皮紙需求,制造這種紙張最好的匠人,都集中在蜀都正南的廣都。”
“廣都就是雙流,古代廣都與蜀都、新都合稱為古蜀國之‘三都’。隋時為避煬帝楊廣名諱,取左思《蜀都賦》‘帶二江之雙流’,才改名為雙流的。
“廣都東有龍泉山脈可采取構樹皮,西南則有岷江水可用。因取材方便,水源甚好,到了唐末,‘廣都皮紙’已經非常有名了。”
39314383。。
...
(https://www.dzxsw.cc/book/20803929/771351931.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