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九章 互聯網
玉器本身是一種非常難以炒作起來的門類,原因和青銅器、以及后來的象牙一樣,因為國家禁止流通,就沒有了炒作空間。塍
因此除了早期流散出來的部分玉器外,到后來國內的古玉甚至賣不過新出的和田玉雕件。
當然那得是真的XJ和田玉,而不是什么青海料,俄羅斯料。
但是所有這些玉器里邊,有一中例外,那就是黃玉。
中國古代對玉色歷來頗有爭議,玉有幾色?何色為貴?各有看法。
明代周履靖《夷門廣牘》中說:“于闐玉有五色,白玉色如酥,冷色、油色及雪花者皆次之。黃玉如栗者曰甘黃玉,焦黃次之。碧玉色青如藍靛,即今深青色,或有細墨星者、色淡者皆次之。墨玉色如漆,又謂之墨玉。赤玉如雞冠,人間少見。綠玉深綠色,中有飯糝者尤佳。甘青玉色淡青而帶黃。”大致給和田玉分出了這幾種顏色。
如今的玉石愛好者尚白喜綠,首先玩的就是XJ和田的白玉和碧玉,事實上,黃玉曾經傲視過羊脂玉。
明代高濂在《遵生八箋》中提到:“玉以甘黃為上,羊脂次之。”塍
黃玉的黃色含蓄而內斂,溫潤而細膩,其聲若金磐之余音,絕而復起殘聲遠沉,徐徐方盡。
和田黃玉,其基質為白玉,因長期受地表水中氧化鐵滲濾在縫隙中形成黃色調。
能稱為黃玉的,必須是肉質也被沁色為黃色,內外色一致,不露白才行。
因此真正的甘黃玉,其稀有罕見程度比羊脂玉還要少,是玉中的珍品,自古以來就象征著尊貴與靈氣。
色質溫潤而不艷麗,氣質淡雅而不鋒利,與中國人推崇的“君子之道”相符,備受收藏界喜愛。到了明代,士大夫玩玉、賞玉,都以黃玉為貴,經濟價值遠超過羊脂白玉。
到了清代,由于黃玉與“皇”諧音,又極稀少,身價不匪,加上產量稀少,儼然已經成為皇室貴族專用之物。
歷代的黃玉文物,基本就都是宮廷置辦的細巧之器,而很多上古的黃玉制品,更是在宋明時期就成為玩家藏品,然后進入內府,變成了宮廷的傳世品。塍
有了這樣的歷史淵源,就有了炒作的空間,因為制作水準,使用者身份等原因,國際市場上黃玉文物的拍賣價格,遠遠高于其余文物。
不過話又得說回來,這里邊有多少是李啟嚴們的無良炒作,那也很難講。
不過這也不妨礙周至就好像掉進谷倉的老鼠,看了一個飽。
當晚回到賓館,王主任和周至就開始匯報當日進展。所有人都沒想到事情竟然辦得如此的順利,李啟嚴的人設,看來從“儒商”到一個“愛國商人”的轉變,那是沒跑了。
小鬼們出動摸清了石頭,試探通了道路,接下來的事情差不多就無需周至再操心了了。
而同樣的感到驚喜的,同樣還有港島上的一干意圖抄底大佬們,在送周至二人離開以后,李啟嚴便將三個兒子重新召回書房,開始了秘密的磋商。
三件大事,第一是兩本《淳化閣帖》的“回歸”,第二是內地有意與Unicode聯盟合作,第三是聯合中央穩定港島金融,三件事兒剛好都和自家這三個兒子有關系,如何將這種氣運化為勢運,就算大佬們為了港島將來管理需要勢力平衡,那也足以讓李家得到最大的一份。塍
雙方態度都非常的積極,因此事情安排得緊鑼密鼓。
第二天,應李樂山的邀請,周至前往了港島大學,第一次見識了互聯網的威力。
以國家互聯網的發展變遷來看,其實一共經歷了幾個時期,分別是學術牽引期、探索成長期、快速發展期和成熟繁榮期。
所謂的學術牽引期。指的是互聯網從米國引入其它地區的階段。
在這一階段,會通過各地政府科研單位,歷經時段一般會是數年,以推動互聯網從信息檢索,到全功能接入,再到商業化初步探索。
這一階段的主力是各大政府部門,科研單位,大專院校,大家以科研工作為主,故而稱為“學術牽引”。
互聯網誕生于米國,最早起源是米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署的阿帕網,主要是用于軍事研究,它主要是幫助米國國防部抵御前蘇聯的核打擊而建造的通訊網絡。塍
這個網于1969年便投入使用,剛開始的時候只有四個節點,到了1981年發展到94個。與此同時,最大的信息檢索系統DIALOG也接入了阿帕網。
互聯網的雛形,因此便初步顯現了出來,其后很多標準和特性,在80年代逐步建立起來:
1983年,保羅·莫卡派喬斯發明了DNS;
1984年,米國國防部把TCP/IP協議確定為所有計算機網絡的標準,為互聯網的全球一體化奠定了基礎;
1989年,蒂姆·伯納斯·李發明了萬維網world wide web,為互聯網在全球的普及做好了準備,從那之后,WWW站點開始了迅速發展。
在互聯網標準已經完善后,中國的學者專家們也開始為接入互聯網做出努力。
由于米國有政策強制對中國進行信息封鎖,所以中國也只能通過學術研究的形式進行探索。塍
最終經過政府長期的努力,于80年代初,成功在香港和BJ設立國際在線信息檢索終端,實現和阿帕網相連,最終接入DIALOG數據庫系統。
也就是說,中國互聯網的應用起初是通過信息檢索工具的方式融入的。
直到1987年,另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研究,有力的推動了中國接入國際互聯網,就是電子郵件。
1987年9月,在德國卡爾斯魯厄大學維納??措恩教授的幫助下,王運豐教授和李澄炯博士在BJ計算機應用技術研究所建成一個電子郵件節點,并于9月20日向德國成功發出了著名的“越過長城,走向世界”的電子郵件。
這預示著中國正式接入國際互聯網,算是一個可喜的進步,然而并不是全功能接入。
現在中國的學術機構正在努力的申請全功能接入國際互聯網,同時也在聯絡米國支持此舉的人士大力游說,其中自然基金會主任斯特芬??沃爾夫,以及李樂山這樣的華人信息科技大佬,都在其中。
加之李啟嚴本身是港大校董,李樂山本身也是港大校友和名譽教授,因此李家和港大的關系很深,李樂山這幾年也頻繁回港,指導這里的互聯網建設工作。塍
(https://www.dzxsw.cc/book/20803929/740714882.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