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節:第10計笑里藏刀
【詮釋】
敵人已明顯地呈現出內部傾軋、失控的狀態時,我應靜觀其變,等待它生亂。//Www.qΒ⑤。cOm/因為對手暴戾不仁、倒行逆施,勢必自取滅亡。根據《易經·豫卦》的原理,順時而動,便可以順利行事。
當敵人內部背離的氣氛浮現時,尚不是我軍出手的時候,此刻若貿然介入,以兵相加,敵人尚有警覺,還會共同對抗外患,加以反擊。我方如果退而觀望,保持距離,敵人便會專心于彼此的互斗,發生內亂。
三國時,袁紹之子袁尚、袁熙被曹操打敗,奔往遼東,手下尚有數千騎兵。遼東太守公孫康自恃天高皇帝遠,不服曹操;曹操破烏丸>郭嘉遺計定遼東
后,有人勸曹操征討公孫康,則袁氏兄弟可以順手擒來。曹操胸有成竹地說:"我正在等公孫康斬袁尚、袁熙的首級來降,不必勞師動眾。"到了九月,曹操自柳城班師回來,公孫康果然斬了袁氏兄弟,傳其首級來獻。諸將問曹操何以能先知先覺?曹操說:"公孫康一向畏忌袁尚,我若逼急了他,他會與袁氏兄弟沆瀣一氣,聯手抗拒;我若不施加壓力,放任不顧,他們不以為我是威脅,便會各自圖謀,自相殘殺,這是形勢之必然。"
有人認為,此乃兵書中的"火攻"的道理。按《孫子·火攻篇》前段講火攻方法,后段談審慎用兵之理,與"隔岸觀火"的精神,可以相互印證。
第10計笑里藏刀
一手拿花,一手持劍◎小心笑面虎
【通俗涵義】佛口蛇心;暗箭傷人
【策略核心】兩面手法
以善意掩飾殺機。
口蜜腹劍,偽裝欺敵。
白居易有詩曰:"笑中有刀潛殺人"。笑中有刀,指的是唐高宗時的寵臣李義府。他為人"貌狀溫恭,與人語必嬉怡微笑,而褊忌陰賊"。他以拍馬*起家,一旦得權后,專事籠絡與斗爭,他要打擊異己時,總是向對方表示善意,笑臉以對,所以人稱他為"笑中有刀"。
以善意掩飾殺機,最膾炙人口的故事是"荊軻刺秦王"。燕國太子丹為了避免被秦國征服的命運,決計向秦始皇"示好",派刺客荊軻、秦舞陽赴秦,獻上燕國的督亢地圖,及秦國叛將樊于期的頭顱。謀刺行動瞞過了秦始皇,進行十分順利,卻在緊要關頭,被秦舞陽壞了大事。這名殺人不眨眼的少年,沒見過世面,有勇、無謀、沒膽,臨場驚怯,亂了步調,秦始皇起疑,要看秦舞陽手中的地圖,荊軻被迫倉促出手行刺,功敗垂成。這段鮮活、驚悚、悲壯的歷程,為"笑里藏刀"做了最佳的注腳。
同學相嫉,不顧一切
同樣發生在秦國的故事:秦國丞相李斯,與韓非一同向荀子學法家之術。秦王嬴政讀到韓非的《孤憤》、《五蠹》二書時,以為韓非是古人,十分惋惜地說:"寡人得與此人相見同游,死而無憾。"后得知韓非乃韓國公子,便遣使召他入秦。李斯深恐韓非的才識、光芒威脅到他,將韓非密置客舍中,熱情款待,一方面向嬴政提醒,韓非來意不明,應暫緩重用;一方面請韓非稍安勿躁,秦王會安排晉見。過不久,李斯向秦王進讒言,說韓非恃才傲物,不肯求見陛下。他就這樣大玩兩面手法,惹怒了秦王,將韓非下獄。接著又落井下石,逼死韓非于獄中。
最新全本:、、、、、、、、、、
(https://www.dzxsw.cc/book/19561/1284254.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