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9章 大清門
糊糊:“清朝不僅對文章查得嚴,對詩詞亦不放松。
在江蘇的昆山,有一名門望族徐氏,有昆山三徐,兄弟三人皆官貴有文名。
徐駿便是這家族的傳承者,父親徐乾學,曾登探花之位,位至左都御史、刑部尚書;二叔徐秉義,同為探花,身居吏部侍郎之職;三叔徐元文,狀元出身,官至文華殿大學士并兼任翰林院掌院學士。
徐駿自幼受名師指點,他的老師周云陔,乃是昆山舉人,治學嚴謹,對學生要求極高。但這份嚴格讓徐駿心生怨念。
在徐駿中舉后,周云陔陪他進京會試。
徐駿卻在半途中用巴豆煮湯,毒害了恩師。
此事在京城引起了軒然大波,但徐駿的父親,彼時身為刑部侍郎的徐乾學,卻選擇保護兒子,使其免受懲罰。
人們給徐駿起了個外號:藥師佛。
幾年過去,風波平息?滴跷迨辏祢E再次赴京會試,成功中進士,被任命為翰林院庶吉士。”
李靖:“也配叫藥師佛!”
輪到康熙朝的人側目了,不管事情是否已經發生,他們知道徐乾學,卻不知道他養了一個毒殺恩師的“好”兒子。
糊糊:“徐駿在康熙朝沒干幾年,落到新帝雍正手上。
這時候徐駿犯了一個天大的錯誤,在奏折中把‘陛下’的‘陛’字錯寫成‘狴’字,惹惱了雍正。
狴是個生僻字,常組詞狴犴,傳說中形狀像虎的獸,古代常把它畫在牢獄門上,因而又借指牢獄。
兩字字形相似,但意義南轅北轍,說是寫差了,但又確實有點影射的意思。
畢竟,眾所周知,四大爺不是多寬容的主,把不少人都下大獄了。
雍正當即將徐駿革除職務,隨后又進行抄家。這一抄家,就抄出了大問題。
徐駿是一個文化人,能詩善文,平時寫了大量詩文,編輯成一本詩集。
辦案人員重點檢查這本詩集,發現里面有許多違禁的詩歌。
有一首《無題》:莫道螢光小,猶懷照夜心。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
如果做閱讀理解,風吹動書頁,多么生活化的場景。徐駿卻另辟蹊徑,將清風擬人化處理。
但壞就壞在,這風是‘清’的,大清的國號也是‘清’。
說,你是不是影射譏訕我大清沒文化,還要偏偏裝出有文化的樣子。
元朝對這些不在意,你罵任你罵,我只拿刀子說話。
清朝統治者漢學儒學水平一直不低,到后期滿文都丟了,漢學都沒丟。
辦案人員在徐駿詩集里發現另外一句,明月有情還顧我,清風無意不留人。
這是一首送別詩,表達出朋友之間的深情厚誼。
辦案人員認為,這里的明月有情、清風無意,是在懷念明朝,譏諷清朝,實屬大逆不道。
經過審訊后,辦案人員形成了報告:原任庶吉士徐駿,居心叵測,狂誕成性,在詩稿中影射譏訕我大清,按大不敬律處斬,立即執行,詩稿一律焚毀。
弒師未受懲罰的徐駿,死于吟詩!
靜夜思:著名的送命詩。
糊糊:“清朝的送命詩也不只這一句。
在當時文人背地里對滿清統治十分痛恨,見牡丹圖,作《詠紫牡丹》詩:奪朱非正色,異種亦稱王。
見杯底有明代萬歷年號作詩:覆杯又見明天子,且把壺兒擱一邊。
聽到老鼠咬衣服的聲音作詩:毀我衣冠皆鼠輩,搗爾巢穴是明朝。
……
被翻出來,都免不了一個死字!
天幕底下的文人齊齊陷入思索,你說他沒那意思吧嗎,又有點。
說沒有吧,又好像有點。
實在叫人難為!
放在其他朝代,那是一點問題都沒有。
糊糊:“總之,清、明兩個字,在清朝詩壇都是敏感詞,一不小心禁言、銷號、挖黑歷史一條龍服務。
在清朝,杜牧的杏花村也許都不能落在紙面上。
清朝人不過清明節嗎!
不知‘創得得來久,山清水復明’一句,夠不夠得上文字獄!
迷霧麋鹿迷了路:直接說復明,嘎了吧!
靜夜思:誅十族!
康熙疑惑道:“這是誰寫的?”復明二字毫無遮掩。
乾隆口中重復兩個字,“創得?”有點耳熟。
糊糊:“這首詩名《創得齋》,是清朝熱河行宮,承德避暑山莊的一處景觀。
何人窺視皇家行宮的景色,并冠以‘復明’二字?
哦,原來它的作者全名愛新覺羅·弘歷。
搞文字獄就要一視同仁,雙標要不得,不能因為作者身份特殊就區別對待嘛!”
劉徹哈哈大笑,“清朝皇帝復明!”何其有趣。
任誰反清復明,乾隆都不可能。
乾隆一生寫了四萬多首詩,別說臣子,連他自己都不記得有沒有寫過這一首。
但此詩看來平平無奇,大概、可能、也許就是皇帝本人寫的。
糊糊:“禮不下庶人,刑不上皇帝,是吧!
清朝如此殘酷的文字獄,怪不得曹雪芹寫《紅樓夢》,真事隱,假語存。
畢竟一不小心,就要九族消消樂。
這給現代紅學索引派創造不少生存空間,因為所有人都好奇,曹雪芹到底打了多少謎語!
袁枚手執新得的《石頭記》,恍然大悟,“原來二名大有深意!
甄士隱,賈雨村,有趣,有趣!
糊糊:“在北京的中軸線上,有一座莊嚴的大門——大清門。
清朝時期,它的地位至高無上,僅有太上皇、皇太后及帝后四人得以從此門出入。
其他即便是位高權重的王公大臣,也只能繞道側門而行。
每當帝后大婚之際,華麗的轎輦會從此門緩緩駛入皇宮,成為平民百姓與皇家尊貴之間的無形分界線。
隨著清朝的覆滅,這道門的名字變得格外敏感,于是它被賦予了新的稱謂——中華門。
但在制作新的牌匾時卻遇到了難題。
匾額所用的青金石極為罕見,歷經數百年風雨洗禮仍光潔如新,堪稱無價之寶。
為了避免浪費和繁瑣,人們想到了一個巧妙的辦法:將原有的匾額翻轉過來,于背面鐫刻中華門三字。
此舉既解決了更名之困,又避免了大規模的改動。
但當大清門的匾額被翻轉過來時,所有人都驚愕不已。
因為順治帝想的同一個主意,青金石的背面,赫然書寫著大明門三個大字。”
(https://www.dzxsw.cc/book/19046122/36365812.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