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曙光一號的更新?lián)Q代
張委員是高級領導,對于研發(fā)項目的各個單位提出的問題,都一一記下,承諾眾人,一定認真研究,爭取給大家一個滿意的答復。
就這樣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正式的批復就下來了。
此時的聯(lián)合廠已經完成了裝備的制造,已經全部送去了曙光廠。為這個,李廠長那是親自帶著一眾食堂工作人員,來聯(lián)合廠這邊“擺宴席”請客!
本來是想請這些人過去的,奈何離得稍微遠一點兒,這邊也還有后續(xù)的研究要做,這些研究員實在脫不開身。
山不來就我,我就去就山!李廠長可是很“機靈”的干部,這不帶著人,拉著食材就跑到聯(lián)合廠這邊來啦。
借用聯(lián)合廠的小食堂,給一眾參與研發(fā)的研究員和廠領導,技工,開了一個答謝宴。
這一次李廠長是真的感謝啊,這等于救了他一命!也救了曙光廠一命。
席間李廠長跟楊廠長喝的最多,這兩位是“老搭檔”了,頗有一種一醉解恩仇的感覺。
另外最受這邊歡迎的就是曙光廠過來的一位婦女主任。
為啥?因為人家是職業(yè)“媒婆”啊!這個時代的婦女主任,那可是有責任解決職工的個人問題的。
聯(lián)合廠也好,微電所也罷,包括沈機過來的人,可是很多都是“和尚”的。反觀曙光廠呢,那是女工扎堆的地方啊!
這個時代搞研究的,還沒有后世那么“受寵”,大家都屬于工人階級,工資可能高一點兒,不過生活問題也是他們面臨的重大問題啊!
這有這么好的機會不上心,難不成打一輩子光棍嗎?
曙光廠的婦女主任也高興啊,這邊的可都是優(yōu)質資源!
哪個姑娘不想嫁個有本事的男人?這邊的人工資高,學歷高,現(xiàn)在又是成果不斷,妥妥的金龜婿集中營。
從這一天開始,這位王姓主任就經常往這邊跑了。
趙燁也是后來才知道這個事兒的,他不得不佩服起李廠長的機智。這要是把這邊的研究員都“俘虜”了,對曙光廠絕對是好處多多呀!
這個家伙,真特么是個人才啊!
可是不管他是不是人才,趙燁目前都把工作的重心給轉移了回來。
趙燁在這一天也組織了一次全體會議,中心思想只有一個,那就是將這次科技攻關的成果,進行消化,鞏固,拓展。
要知道,很多技術雖然做出來了,但做的還不夠好,不夠深入,相關的研究員理解的也不是很深刻。
這段時間,就是大家靜下心來,好好消化的時候。
沈機這邊的人同樣如此,要借著這次的成功經驗,研發(fā)他們心心念念的三坐標數控機床。這可是一個大工程,更是一個長期的事業(yè)。
現(xiàn)在沈機要做的,就是消化這次聯(lián)合研發(fā)中的新技術,新理念。
借著這次的“功勞”,沈機也在微電所的邊上弄到了一塊自己的地盤兒,一個小型的研究所正在準備建立起來。
沈副廠長已經回去了,跟那邊的廠委匯報這次聯(lián)合研發(fā)中取的的成果和經驗。
沈機上下都十分的重視,接著就是有樣學樣,在他們總廠這邊,同樣聯(lián)合了幾所院校和研究所,也搞了個聯(lián)合實驗廠。
不過這個實驗廠跟京城這邊的沈機數控研究所側重點就有些不同了。
總廠這邊主攻設計,材料和機械結構。京城這邊主攻程控和測量。
這些建設事宜不用趙燁操心,當然了,他想操心也輪不到他。聯(lián)合廠這邊的建設是羅政委在主持,第一批次建設的,就是家屬樓。這次上級很“大氣”,直接批復了包括微電所還有沈機研究所兩家在內的三十多棟家屬樓的建設指標。
可是,實際開工的確實遠比這個數量要多。這年頭,土地又不要錢,只要你們廠子有辦法,那幾乎就是想蓋多少蓋多少!蓋多了沒獎勵,蓋少了有懲罰。
京城居,大不易啊!很多行政單位也等著蹭房子住呢!你蓋的少了,那是要遭“報應”的。
趙燁這個時候已經又回到京城大學去了。如今他上課的機會越來越少了,所以他想著還是要珍惜一下做學生的日子。
可是他想珍惜,慈教授等人卻不這么想,借著這次自動化研究的東風,整個設計組都在其中收益匪淺,對于去年的曙光一號機,他們又有了很多新的想法。
如今趙燁好不容易回學校了,當然要抓緊時間搞它一下了!
多處理器并行運算已經再圖紙上成型了,硬盤的接口也已經做了出來。就連顯示屏,718廠都出了更新的型號。分辨率雖然提高的有限,不過尺寸倒是變大了不少。
而且那邊的研究員還“突發(fā)奇想”,展開了用CRT屏幕代替液晶技術的研究。
其實這個真心不是很難,要不是趙燁的出現(xiàn),正常來講,顯示器本身就是從CRT屏幕開始的。
這個基本上是兩種思路,一種是把數字信號轉換成模擬信號。另一種,就是直接用數字信號代替模擬信號。
轉換的話幾乎就是把電視機拿來用。代替的話就是修改電視機的成像電路設計,兩者各有利弊,就看應用上的取舍了。
不過就分辨精度和刷新頻率而言,后者優(yōu)勢更大一些,也更加專業(yè)一些。
趙燁沒有去管這個,只是再給718的技術資料上,寫下了自己的觀點。剩下的,就讓對方折騰去吧,沒準兒還有什么意外收獲呢不是?科學研究嘛,就是這些,往往都是想研究個A,結果搞出來了B。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趙燁看著慈教授等人躍躍欲試的樣子,實在不好意思拒絕人家的這種熱情。總不能真的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了吧。
于是告別了課堂,跟著他們來到了實驗室里。
趙燁先是看了他們畫的圖紙,這個圖紙是在曙光一號處理器的基礎上改進來的,基本的架構和功能都沒有什么大的變化,只是為了配合多處理器并行運算,在存儲單元和總線上做了一些修改。這個修改雖然很小,但是對這個處理器的功能來講確實是一個大的改變。
支持多處理器并行的主板,已經在這次的技術攻關中解決了。可是這一次他們大膽的準備使用四塊處理器并行的結構。
嗯,倒也不是不行!
看到這里,趙燁突然想,既然都準備多處理器并行了,那么為什么不能多機并行呢?
咦?這個很有搞頭啊!
趙燁想到這里,自己就先興奮起來了!這特么不就是后世云計算的理念么?
當然理念是理念,技術是技術。
不過應用在小范圍的話,還真的是可以的。這對于目前的處理器都不用改動,只要再增加一塊“網卡”就行了。
當然主板相應的要做出調整。不過這個問題不大,畢竟,現(xiàn)在的主板,已經能夠支持多處理器并行了,只要再增加一個模塊,這個想法就可以實現(xiàn)。
“老師,我有一個想法!”趙燁自己想了很久,這才把自己的想法講了出來。
幾位教授一聽,咦?還能這樣嗎?可是想想,哈!還真的能這樣!
這個想法可太好啦,這樣一來,幾乎就可以無限拓展曙光一號的運算效率了。
當然了,無限是在大家的想象里的,真實的情況不允許他們無限去拓展。因為曙光一號本事是有自己的瓶頸的。
假如多機并行的話,其中一臺啥也不干,所有的算力都用來做數據分配和整合的話,那么理論上支持十幾二十臺設備應該是可以的。
不過這是理論,實際能支撐多少臺進行運算,那還要看實驗的結果。
想到就開工!幾人立馬進行了分工,幾人在一起開了個小會,共同制定了一下標準,于是就開始忙自己的那一塊了。
趙燁負責“網卡”和“路由器”的設計工作。
當然了“網卡”不能叫“網卡”,大家定的名字叫做交互適配器。
路由器這個時候不能叫做路由器,他們給的名字叫做交換機——用來做數據交換的機器。
趙燁這個時候,依然還是“拿來主義”,在自己的腦海里調出相關的資料,就在這個基礎上“修改”了起來。
改來改去的工作趙燁做了一天,越做越覺得沒意思。
趙燁覺得,為啥要在這里做功能“閹割”呢?為啥不能保留下來更多的功能呢?
雖然這個時候的數據交互應用只是為了實現(xiàn)多機并行運算的,但是也該為以后多做打算呀!
于是趙燁在“理念”上開始放水了。
不在局限于只做多機并行的功能,而且給交互適配器加上“姓名”的功能,也就是后世IP地址的概念。
為了方便也為了節(jié)省資源,趙燁照抄后世的網絡IP的編碼方式,照樣使用了四個字節(jié)做地址分配的空間。這就是我們網絡IP為什么最大是256.256.256.256,當年的設計者也是感覺這個數量已經足夠了。
趙燁當然知道這個數量遠遠不夠,不過那是后世的互聯(lián)全球,在當下節(jié)省數據空間和算力才是最需要考慮的問題。
當下的國內,趙燁相信三十年以內是足夠了的。以后不夠了再改唄!多大點事兒啊。
(https://www.dzxsw.cc/book/18656431/702305648.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