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无弹窗无广告小说在线阅读

大眾小說網 > 四合院:芯生年代 > 第116章 曙光二號

第116章 曙光二號


  趙燁他們的設計工作進展順利,之所以這么順利,是因為整個團隊在這兩年里得到了鍛煉。
  趙燁早早的就完成了自己這部分工作,他并沒有插手別人的工作組,而且找到了沈機和微電所那邊去了。
  在八號實驗室的會議室內,趙燁又組織了一次小型的會議。
  “今天找大家來,是想請大家幫忙做一個小玩意兒。”趙燁說完,就給在座的人分發資料。
  京一機的秦工這次也在這里,說起來,他跟趙燁打賭輸了,真的來找趙燁“負荊請罪”了。當著眾人的面,趙燁總不能真的讓人家一個快四十歲的工程師給自己磕頭認錯吧?這又不是什么原則問題!
  只不過這位秦工還是個挺軸的性格,非說輸了就是輸了,一心要給趙燁做徒弟!
  趙燁哪敢真的這么干啊!就是占著理也不行。最后沒辦法,楊廠長直接把人給“收了”。如今,秦工變成了聯合廠技術處的副處長了。
  是所以是技術處而不是技術科,那是因為聯合廠的行政級別又升了。技術科也就升級成為了技術處。
  所有人都跟著水漲船高,趙燁當然也不例外。不過他東來不關心這個,對于一個穿越者來講,尤其是趙燁這樣的,錢根本就不是問題。實在缺錢了,隨便找個金礦附近,收取一些含金的石頭,分分鐘就就能從里面提取出黃金來。這也是趙燁前段時間發現的一個功能。
  “趙工,這是個什么東西啊,看著結構還挺復雜的。”沈機的張主任開口問道。
  “哦,這是我設想的一個軟盤讀寫器,他能配合軟盤,存取一些數據。”趙燁給大家解釋道。
  “我是這么想的,磁帶大家都見過吧?原理上,跟那個有相似之處,不過結構是不一樣的。”
  說完,趙燁就在后面的黑板上,畫起圖來了。先是畫了一個圓,然后以這個圓的圓心為圓心,再畫一個同心圓,一直畫了32個。然后在一個最外圍的一個圓上,又開始標點,直接把一個圓分成了16份。
  趙燁由重新在黑板的空白處,畫了一段弧線,表示其中的一份,在這段放大了示意圖上,開始標記了一個64的數字。
  這個時候,趙燁才重新給眾人解釋了起來。:“大家看,這個就是我想做的磁盤,整體來講,我們把一個圓形的磁盤,分成32個同心圓,我把這個叫做“磁道”,再把每個磁道分成16份,那么一份就是一個扇區。在每個扇區上,我們在規劃出64個字節的存儲位置,也就是512個存儲單元。在每個扇區的頭尾,我們各規劃一個字節,用來存放地址信息,這樣一來,這個磁盤理論上就能儲存15872個漢字信息了。當然,實際要比這個數量少一些,因為還有一些其他的固定信息需要占用一些空間。但肯定能超過13000個漢字的存儲空間。”
  大家聽著趙燁的話,心里有點兒搞不明白,你跟我們說這個干什么?這跟我們手里的資料也對不上啊。
  “大家手里的資料是對我設計的這種磁盤做讀寫功能的設備,大家看設計圖……”趙燁詳細的跟大家解釋了軟盤讀寫器的結構設計,分析這個設備加工制造的難點。
  對于有了一次自動化設計經驗的眾人來講,這個東西確實有些難度,但難度也不是很大。伺服電機有現成的設計方案,讀寫的磁頭,是一個難點,不過難點在于如何做的更小。位置傳感器同樣有現成的方案,這個用不上激光設備,不過這個軟盤是固定位置的,只要根據讀取到的位置信息,通過伺服電機控制磁頭的位置就能夠實現定位的功能了。
  對于軟盤的制造,趙燁沒打算放在這里,這不是這邊的強項。他打算交給718廠,用一個薄薄的塑料片,上面用光刻機的原理,在化學圖層上進行紫外線照射,規劃出磁道和扇區。再用氧化鐵做磁感應材料,填充進規劃好的存儲位置里,這樣一來,只要在上面在覆蓋一層高分子材料,阻止氧化鐵和空氣接觸和互相干擾,一個軟盤的盤芯就完成了。再把這個盤芯拋光,放入專門的外殼里,一個軟盤就算完成了。
  這個東西雖然目前的技術做不到太大的存儲空間,不過也還是有進步的空間的。比如雙面存儲,比如擴展扇區的存儲單元,再比如增加磁道的數量。
  在后世經典的3.5寸磁盤上,人們做到了1.4MB的存儲容量。不過那個加工精度要求比較高,現在趙燁只是在目前能達到的精度上,做到了32KB。假如讀寫器能搞出來雙磁頭來,那就能再翻一番,變成64KB。
  小當然是略顯小了點兒,可是相比于現在柜子那么大的硬盤來講,這個小東西還是很方便的。
  軟盤讀寫器或者說是存取器正式開始了制作工藝的研究設計。這個對于目前的沈機,微電,聯合廠來講,難度有,但不大。他們目前最大的困難是如何把這個東西做的足夠小。
  因為他們的設備小了,軟盤才能實現小的可能。最后,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試驗,趙燁和這里的研究員,把軟盤的尺寸定在了10厘米。也就是說比之后世的3.5英寸大了一點點。
  軟盤的尺寸確定了,趙燁也就開始聯系718廠那邊。生產設備不是問題,趙燁在軟盤項目組展開研究的時候,他已經提前弄出了生產軟盤的設備了。這對于此時能夠生產自動化光刻機的聯合廠來講,真心不是太困難的事情。無非是簡化一下設備,把硅晶圓換成塑料片,調整一下燈光的強度和透鏡。
  這個技術的難點是材料,好在這對于趙燁是最簡單的問題。
  尺寸最終定了下來,設備也就按照這個尺寸進行調整和固定。最后試生產一下進行檢測。
  718雖然是軍工單位,可是趙燁他們這個聯合廠也算半個軍工單位了。再者兩家單位畢竟已經配合過多次了,這才還是對于曙光一號的改進工作,所以718廠的領導覺得這是責無旁貸的事情。
  事實也是如此,他們的報告打上去,當天就得到了上級的批準。首臺設備當天夜里就送到了718廠了。
  至于軟盤外殼的生產,那對于718來講,不是個大問題,幾天時間,就拿出了方案,跟趙燁確認過后,隨即就開始生產了。
  至于軟盤讀寫器,則是在沈機的人在聯合廠的試驗車間里搞出來的。因為不是大批量的生產,所以也就沒有搞專門的生產設備,只用這里的通用機床,加工了一批。當然了,很多精細的零部件也是趙燁帶著技工手搓出來的。
  如果將來要批量制造,那到時候就需要讓沈機總廠配合研發專門的加工設備了。
  忙忙碌碌中,又是幾個月過去了,如今又是年關將近,趙燁領著大家再次組裝起了新的微型計算機。這一次的曙光一號改進的還是比較大的,所以大家一致決定,給新弄出來的這個機型取名為曙光二號。
  現在的曙光二號更加的接近趙燁理想中的計算機了。他有兩種顯示器可以選擇,一個是原來曙光一號的那種點陣式液晶顯示器,只不過比第一代大了一些,不過也大的有限。這個技術真心是不那么容易的。二一個選擇就是用電視機代替,曙光二號給加裝了信號轉換器,機箱上也留出了專門的插頭接口。
  此外還有硬盤接口,互聯接口,軟盤讀寫器。距離趙燁印象中的電腦,差距越來越小了。這個差距主要存在于處理器的性能上。對于外接設備的理念是,兩者幾乎快要“達成一致”了。
  這一次,在實驗室里,一共搭建起來六臺曙光二號,這是為了測試一下多機互聯的功能。慈教授他們特意找來計算量非常的大的數據進行試驗,以一臺做主機,負責計算任務的分解和整合,另外五臺計算機在主機的命令下,分別進行運算。計算的數據隨時實地的通過主機進行互聯,實現了多處理器多機的并行運算。
  測試進行的第一天結束,喜報就被上報到了有關部門。沒等測試工作全部做完,上級的生產任務就下發到了廠里了。
  聯合廠這邊再次投入到了新機型的生產中去了。這次的生產同樣是多廠協作,就連任務很重的曙光廠都接到了相應的生產任務。
  為啥,因為所有的自動化光刻設備都在他們那里啊。
  處理器是不能讓他們來搞的,但是周邊設備所用的一些芯片,那些設備還是能夠勝任的。聯合廠這邊主要利用二代光刻設備加工核心處理器,其他配套廠生產其他的附屬部件,然后再次集中到聯合廠的組裝車間,進行組裝。
  趙燁等到整體測試完成,他又有了預感,估計這個春節,又不能在家里過了。
  事實也是這樣的。跟去年幾乎同樣的形式,首批完成的曙光二號,再次要求被第一時間送往大西北,不過這次可不是二十臺了,而是兩百臺。
  單位也不僅僅是一家單位,而是變成了近三十家。不用多考慮,趙燁再次登上了前往大西北的卡車。


  (https://www.dzxsw.cc/book/18656431/702276721.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