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講 江東基業
魯肅和諸葛亮英雄所見略同,都主張“先三分后一統”,也都把占領荊州看做實現其集團霸業和帝業的第一步。全\本\小\說\網然而,當孫權羽翼豐滿以后準備實施這個計劃時,卻遭到江東老臣張昭的反對。張昭為什么反對孫權進攻荊州呢?孫權最終又是如何決策的呢?敬請關注《易中天品三國》之——江東基業。
諸葛亮的《隆中對》稱孫吳集團“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魯肅版的《隆中對》則更認為他們可以“建號帝王以圖天下”。事實上,以孫權為首的江東集團經過父兄三世的積累,已經成為未來三國鼎立中不可或缺的一足。那么,這是一個什么樣的政權?他們的政治意圖和路線又是什么呢?
廈門大學易中天教授做客《百家講壇》,為您揭示江東集團的崛起之謎,《易中天品三國》之“江東基業”正在播出,敬請關注!
易中天:
上一集我們留下一個問題,就是建安十三年的時候,甘寧舊話重提,向孫權提出建議,立即進攻黃祖,進一步拿下荊州,這樣巴蜀就可能是在將來變成我們的了,第一步,滅黃祖。而孫權的首席謀士,也是孫權的秘書長張昭表示反對,張昭和甘寧就爭論起來了。那么孫權是怎么表態的呢?興霸是甘寧的字,古人稱字是表示尊敬,孫權端起一杯酒來,對甘寧說:興霸,滅黃祖這個事就像這杯酒一樣,孤就托付給你了,好自為之,凱旋歸來。那孫權為什么要做這樣一個表態呢?為什么要支持甘寧去討伐黃祖呢?這個要從孫權集團的興起說起。
孫權這個集團我們也稱之為江東集團,什么叫江東?我們知道長江基本上是由西往東流的,但是在蕪湖和南京之間這一段長江偏北流,這一段江段的東西兩岸古人就稱之為江東和江西,而把現在咱們的湖南省稱為江南,也就是說三國時代的江南不是蘇州那個地方,是我們現在的湖南。
江東集團是一個割據一方的地方政權,它的創始人是孫堅,奠基者是孫策,發展壯大使它成為一個獨立國家的是孫權。孫堅字文臺,史書上說他是孫武之后,這個靠不住,又說他們家世代仕吳,這個大概是靠得住的。孫堅這個人從小就膽識過人,有一次他和他的父親一起出門坐船,來到一個地方準備靠岸,發現江上很多船都不敢靠岸,為什么呢?因為碼頭上有一伙強盜正在那兒分贓。當時孫堅十七歲,站在船頭看了一下,說這一伙毛賊,可以干掉他們嘛!拎了一把刀他就上岸了,上岸以后他就指指劃劃。強盜一看,說哎呀,官兵來了,這個小伙子是個指揮官,正在吩咐,什么這邊抄后路啊什么東西。強盜就放下贓物,一哄而散,孫堅提起刀就跑,追上一個,啪,頭砍下來。那么這件事情就轟動了,轟動了以后,地方政府就任命他做縣尉,也就是副縣級的公安局長,后來又升到縣丞,那就是副縣長。但是真正讓天下人都知道孫堅,是在董卓之亂的后面。
我們知道當時董卓在洛陽造亂,袁紹、曹操啊這些人起來組成關東聯軍討伐董卓,這個時候孫堅已經擔任了長沙太守,也起兵討伐董卓,但是他這個時候地位還比較低,所以他還是投靠了袁術,作為袁術麾下的一員戰將。我們知道關東聯軍組成以后是日置酒高會,不圖進取,只有兩個人去打董卓,一個是曹操,打了一下打敗了,還有一個就是孫堅。孫堅可是所向披靡,一路凱歌,誰擋他的橫他就殺誰,一路上殺了很多人,一直打到洛陽跟前,殺掉了董卓的大將華雄,所以《三國演義》說關羽溫酒斬華雄那是編出來的,華雄是孫堅殺的。
這個時候發生了兩件事情,一個是袁術這個家伙小心眼,看到孫堅的力量這么強,就害怕將來孫堅不聽他的指揮,就扣押孫堅的軍糧。孫堅得到消息以后,連夜跑了一百里路去見袁術,孫堅說:請將軍想一想,我孫堅和董卓前世無冤后世無仇,我為什么要冒著這么大的風險討伐董卓呢?——上報效國家,下報答將軍,因為袁將軍你的家人已經被董卓殺光了,我是給你報仇啊,你為什么還要不相信孫堅呢?袁術說不好意思,軍糧給你。第二件事情就是董卓害怕了,董卓派個人去找孫堅,說我們不打了,我們和親好不好,我們做個兒女親家。孫堅說什么,說:你董卓禍國殃民,是天底下頭號國賊,我恨不得拎著你的腦袋到全國各地去巡回,和什么親?董卓一聽這話嚇壞了,劫持了皇帝,劫持了百官,燒了洛陽,跑西安去了。這就是孫堅啊,當之無愧的亂世英雄。
*孫堅號稱“江東猛虎”,他出身縣吏,由鎮壓黃巾起義起家,到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時已是長沙太守。孫堅有勇有謀,連當時的董卓都不敢小看,可惜是跟錯了人,跟在小心眼的袁術手下,始終不被信任,后來在打劉表的過程中由于輕敵而陣亡,死時年僅37歲。于是,十八歲的長子孫策接替了孫堅未竟的事業,而《三國演義》中的孫策是一個性急少謀的形象,那么歷史上的孫策果真是這樣的一個人嗎?孫策又是憑借什么來子承父業的呢?
孫策是個少年英雄,當時吳這個地方的人把孫策和他同年的周瑜呼為孫郎、周郎,就是孫帥哥、周帥哥。而吳郡的太守叫做許貢的上書朝廷,說孫策這個人非常驍勇,就像當年的項羽,因此孫策得到了一個外號,叫做小霸王,小霸王什么意思呢?小項羽。但是在我看來孫策這個人比項羽可愛,我讀史書老實說,沒怎么發現項羽太多可愛的地方,項羽后來受到人們的同情、喜歡,我覺得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都不喜歡劉邦,劉邦這個人太流氓了,所以同情被劉邦打敗的項羽。而在我看來孫策比項羽可愛,孫策人長得非常漂亮,也喜歡漂亮,史書上的說法叫做“美姿顏”。他第二個特點是性格好,叫做“好笑語”,喜歡說笑話,“性闊達”,就是很大度,所以史書上說,“士民見者,莫不盡心,樂為致死”,就是一些士人也好,老百姓也好,見到孫策都非常喜歡他,愿意為他去死,可見其人格魅力。
孫策和項羽不同的一點還在于他善于用人,大家聽過我講漢代風云人物的都知道,項羽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他不會用人,劉邦后來做了一個總結嘛,說項羽就一個范增,還不會用,他哪兒有不失敗的呢?但是孫策很善于用人,孫策的手下有很多的人才,當然有一些是他父親給他留下來的,比方說程普、黃蓋啊,但是他自己也招募了一些人才,吸引了一些人才,比方說周瑜,比方說張昭。張昭是一個很有文采的人,很能干的人,而且寫得一筆好字,所以張昭到了孫策那里,孫策讓他當秘書長,把軍務政務都交給張昭。所以當時甚至到這種程度,就是北方的那些文人、士大夫、那些名士都只知道江東有一個張昭,不知道江東有一個孫策,給江東寫信總是把這些功勞都歸于張昭。張昭接到信他就緊張啊,這個事情怎么辦呢?我把這些信給他看,好像我在炫耀自己,我不吭氣瞞著孫策那我更加說不清楚了,好像我有個人野心,很為難。
孫策知道了以后哈哈大笑,孫策說:你們知不知道齊桓公啊?齊桓公當年是把所有的軍務政務都交給管仲啊,而且稱管仲為仲父,就是叔叔,手下的人到齊桓公那請示工作,齊桓公說你去問我叔,再來請示工作,他說你去問我叔。旁邊就有一個人說齊桓公了,一則告仲父,二則告仲父,為君其易乎?你有什么事你就問管仲,有什么事問管仲,你這個國君也當得太容易了吧?齊桓公說什么呢,這個當國君說容易也容易,說難也難,沒有仲父之前我是很難的,有了仲父以后我就不困難了。他說國君有難有易,有勞也有逸,勞在什么呢?勞在找人,國君辛苦在什么地方?辛苦在尋找人才,一旦找到了人才他就安逸了。孫策把這個故事講了以后對周圍的人,也對張昭說:“一則仲父,二則仲父,而桓公為霸者宗,今子布賢,我能用之,其功名獨不在我乎?”所以齊桓公成就了霸業,張昭就是我的仲父啊,張昭就是我的管仲啊,我有了張昭難道我就沒有功勞嗎?難道我就沒有名聲嗎?哈哈大笑,非常大氣,非常聰明。你要知道一個做臣下的人他最害怕的是什么呢?功高蓋主,或者準確地說他最害怕被認為功高蓋主,尤其是怕被他的君主認為他功高蓋主。因為我們知道很多人殺功臣,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功高蓋主啊,賞無可賞。而孫策非常清楚地知道,要成就一番事業必須有人才來輔佐自己,要讓這些人才盡心盡力必須解除他們的思想負擔。那么這個故事孫策就等于告訴大家,在我這里是不用害怕功高蓋主的,我不怕你們功高蓋主,你們也蓋不了我,所以非常大氣,而且聰明。
那么這樣的一種作風就使得孫策這個少年英雄英氣逼人,充滿了人格魅力,也使他和其他的英雄惺惺相惜,比方說太史慈。太史慈原來是劉繇的部下,而劉繇是和孫策打仗的。有一次他們狹路相逢,孫策這邊帶了十三個人,太史慈只有一個人,那你敢跟我單打、單挑嗎?單打獨練,行啊!兩個人就打起來了,短兵相接的時候,就發展到近乎肉搏,這個時候孫策手快,一把把太史慈背上戟撥下來了,太史慈也手快,一把就把孫策的頭盔拿下來了,他們有過這樣一段遭遇,當然后來大部隊來了以后兩個人就分開了。那么在后來的一次戰斗中太史慈做了孫策的俘虜,那么孫策聽說太史慈被俘了以后,就走上前去親自為太史慈松綁,然后拉著他的手說:太史兄弟,我們又見面了,我問你個問題,如果我做了你的俘虜會怎么樣?太史慈說:那就不好說了,那可不一定。孫策就笑:行了,行了,我們也不要打了,我們合作吧,共計大事。那么從此太史慈就成為孫策手下的一員戰將,太史慈他是一個英雄啊,就連曹操都是非常想得到太史慈的,當時曹操給太史慈寄了個包裹,太史慈打開一看,里面裝了一味中藥,大家猜猜是什么藥?當歸,就是該回來了,但是太史慈一直跟著孫策,后來又輔佐孫權。
*孫策人稱小霸王,作戰非常驍勇,但是他并不是像《三國演義》中所描述的性急少謀。易中天先生認為,歷史上的孫策是一位不怕功高蓋主而且非常自信的英雄,像周瑜、張昭等江東重臣都是他聚攏來的,這為江東基業的發展奠定了一個很好的人脈基礎。除此以外,孫策還有什么優點,又有什么缺點呢?
孫策的優點除了自信以外,還有講政治,有兩件事情可以說明孫策講政治。第一個就是袁術稱帝的時候,孫策和袁術翻臉。我們知道孫堅原來是袁術的部下,所以孫策繼承了父親以后,他也歸了袁術,應該說袁術對他還算可以,也僅僅是可以而已,也不是多好,總歸算是袁術的舊部。但是袁術公然稱帝,孫策馬上就跟他袁伯伯斷絕關系。當然這里面也有個人恩怨,因為袁術這個人說話不算話,多次對孫策封官許愿,到了事后他又不兌現,孫策有怨氣。另外孫策反對袁術稱帝也未必是他多么忠于大漢王朝,這個我們也要說清楚。但是孫策能夠不稀里糊涂地跟著袁術跑,這個說明他有政治頭腦,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就是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以后,孫策也打了同樣的主意,就是曹操和袁紹在官渡作戰的時候,孫策曾經準備襲擊許都,迎奉天子。
不過孫策雖然是一個英雄,也有毛病,什么毛病呢?兩個毛病,一個是喜歡殺人,二是死要面子。這兩條倒是挺像項羽的。據說當時江東有一個隱士叫高岱,這個人是一個滿腹經綸、學富五車的人,而孫策想他討論一下《左傳》,就把他請出來了。這個時候不知道怎么就冒出一個小人來,這個小人就去跟孫策說:高岱這個人很傲慢,他認為將軍您就是一個武夫,不是文化人,沒學問,根本就不屑于和您討論什么學術問題,你看吧,他來了以后您問他什么他肯定說不知道。然后這個家伙又跑去跟高岱說:你要注意了,孫策這個人死要面子,他最討厭人家跟他討論問題的時候壓倒他,比他說得好,所以你見到他你就說不知道。夠壞的,孫策把高岱請來以后,來討論學術問題,果然高岱就說不知道,再問,不知道,又再問個問題,我不知道,孫策勃然大怒,你果然瞧不起我,不屑于和我討論問題,關起來!這一關起來不得了啊,幾乎所有的那些文化人、那些名人、那些士大夫都出來求情,孫策走到樓上往下一看,黑壓壓的一片,把巷子里面堵滿了,都是人,孫策想,這個高岱“粉絲”這么多啊,這還得了,殺,就把高岱殺了,為了他的一個面子,殺了一個不該殺的人。
實際上孫策最后死就死在這個地方,我前面不是講了吳郡太守許貢上書朝廷,說他是小項羽嘛,許貢同時后面還有話,說像這樣的人必須控制,因此建議朝廷把孫策召到京城去監控起來,不要讓他在外面為非作歹。孫策得到這個消息以后把許貢殺了,這個許貢被殺以后,他的門客就要為他們的主人報仇,有一次孫策出去打獵的時候,這些刺客就刺殺了孫策。那么這個事情據一些其他的史料記載,說當時也就是把孫策的臉劃破了,并沒有傷到要害,然后醫生來看過以后就跟孫策說,我給你帖點膏藥,靜養百日,即可痊愈,無生命之虞。但是我們前面講過孫策是孫帥哥呀,美姿顏,愛漂亮啊,他要去照鏡子,一照鏡子,臉上貼的,想想我們古代的那些膏藥貼上去是不會好看的,他說我怎么變成這副樣子了,結果說了這么一句話:“面如此,尚可復建功立事乎?”就是我的臉都變成這個樣子了,我還能建功立業?大吼一聲,創口破裂,流血不止,當夜死亡。這叫什么?死要面子。哎呀,所以有時候帥哥也是麻煩啊。
*孫策趁著袁紹與曹操官渡之戰的時候,也在謀劃襲擊許都,如果成功的話,那么協天子以令諸侯的就應當是孫策,而不是曹操了。可是出師未捷身先死,襲擊許都之前,孫策被刺客謀殺,年僅26歲。雖然他的一生是短暫的,陳壽在《三國志》中卻評價:“割據江東,策之基兆也”,那么孫策究竟為江東集團做了哪些貢獻呢?易中天先生是怎樣評價孫策的呢?
孫策這個人,有位陳邇冬先生對他有過這么一個評價,說他是一個孝子,是一個佳偶,是一個長兄,就是說他是個好兒子,是個好老公,是個好哥哥,為什么呢?我們知道孫策是喜歡為了面子殺人的,當時也是為了面子的原因他要殺一個叫魏騰的,這個時候他媽媽知道了,他媽媽就走到一口井的旁邊說:兒子,你這樣亂殺人,總有一天我們家要滅門的,與其老媽眼睜睜地看著你這么亂殺人,不如我現在就跳進去,你只要殺魏騰我就跳進去。孫策說:媽啊,你不要跳,我把魏騰放了好不好。所以這個可以算做是個孝子。
孫策和周瑜二十四歲的時候,娶了當時的美女大喬、小喬為妻,而且孫策跟周瑜說了這樣一句話,說大喬姑娘和小喬姑娘雖然身逢亂世,顛沛流離,但是有我們兩個人來做老公那還是蠻幸福的嘛!所以陳先生說這個要算佳偶。
孫策的父親孫堅去世的時候,他自己十八歲,他的弟弟孫權十一歲,他下面還有兩個弟弟。孫策把他的老母幼、弟托付給朋友,帶上二弟十一歲的孫權繼承了父親的事業,叫做擦干了血跡,掩埋了尸體,又上戰場。而且一直把孫權帶在身邊,耳濡目染,使孫權在政治上、軍事上成長得非常快,又給孫權留下了一片好基業,這個應該算是個好哥哥。
但是陳先生說,他那么年輕,孫策二十六歲去世,讓他的老母親白發人送黑發人,這個不能算是好兒子,讓喬大姑娘年紀輕輕就守寡,這個不能算做是好老公,算來算去只好算他個好哥哥。
其實我說呢,他還應算是個好領導,他應該說是江東集團的好領導。因為江東集團的基業是他奠定的,江東六郡是他平定的,所以陳壽在為他作傳的時候說了這樣的話:“割據江東,策之基兆也”,是他打下的江山,他在七、八年之間做了別人一輩子才能完成的事情,確確實實是一個英雄。他作為江東集團的好領導的第二點,是他尋找了一個好的接班人。當時孫策知道自己也命在旦夕,他要給自己找個接班人把他這個基業傳下去,當時張昭這些人都認為他會選老三,老三叫孫翊,為什么呢?老三像他,老三簡直就是一個小孫策,史書上的說法是“驍悍果烈,有兄策風”,就是有孫策的遺風。而按照中國傳統的政治規矩是接班人總是希望像自己,我們去看皇帝的這些遺詔,它往往都說皇什么什么子某某,深肖朕躬,這個肖什么意思?就是像的意思,不是孝順的孝,就是他很像我,很像朕,所以傳給他。那么按照這個慣例,大家想肯定也挑一個像他的,但是沒想到孫策挑選的是孫權,而孫權和他哥哥孫策是很不像的。
但是事實證明孫策的這個選擇是正確的,我們來看兩個事實。第一個,在魏、蜀、吳三國三巨頭當中,孫權的壽命是最長的,孫權71歲,曹操66歲,劉備58歲。第二點,在魏、蜀、吳這三個政權當中,吳的壽命又是最長的,多少年呢?五十一年;魏國存在多少年呢?四十六年;蜀國存在多少年呢?四十二年。也就是在魏、蜀、吳這三家當中,東吳政權是最穩固的,原因之一就是孫策選擇了一個好的接班人。
據說當天晚上孫策找來了張昭等人,說了這樣的話,他說:“中國方亂,夫以吳、越之眾,三江之固,足以觀成敗,公等善相吾弟。”這里說的中國就是指的中原,說中原地方正是一片大亂,我們這個地方是可以相對安定一點來天下的成敗的,請大家好好地輔佐我的弟弟。然后把孫權叫來,把自己的印綬交給孫權,說:“舉江東之眾,決機于兩陣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就是率領一支部隊去打天下,弟弟你不如哥哥我;團結自己的部下,鞏固已有的勝利成果,哥哥我不如弟弟你。那么這段話的意思就很清楚,孫策不但為自己選擇了一個接班人,而且留下了一個治理江東地區的既定方針,那就是保江東、觀成敗。也就是說孫策非常清楚自己的歷史使命是打江山,而以他江東集團的力量,能打下的江山也就是這么大了,下一步要調整政策,變進攻為保守,所以必須找一個老臣謀國,不急不躁,舉賢任能,使所有的人才都能夠各盡其心、各盡其力的這樣一個人,事實又證明孫策的這個決定是正確的。
所以江東集團的基本方略是守,但是守也有兩種守法,一種叫做“抱殘守缺”,一種叫做“以攻為守”。那么正是在這個問題上,江東集團內部分成了兩派,一派以張昭為首的主張固守,不要惹事生非,這個我們稱它為鴿派;另一派以周瑜和魯肅為首的主張以攻為守,靠進攻來保住既定成果,這個我們不妨稱之為鷹派。而孫權表面上在鷹派和鴿派之間搞平衡,骨子里是傾向于鷹派的,我們明白了這一點,我們才能明白將來赤壁之戰的時候,孫權所做的決策。而此刻孫權拍板,說甘寧你去打黃祖吧,這個任務就像這杯酒一樣,交給你了。那么在建安十三年,這個年頭,孫權集團已經把矛頭開始指向荊州,也就在同一年,曹操也把他的矛頭指向荊州,而在荊州內部,劉備由于諸葛亮的策劃也在打荊州的主意,荊州成了一群虎狼眼中的一只羊,那么荊州又是怎么回事呢?請看下集——必爭之地。
最新全本:、、、、、、、、、、
(https://www.dzxsw.cc/book/17970/9473060.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