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无弹窗无广告小说在线阅读

大眾小說網 > 我妻薄情 > 585. 轉折點 《戲說夏史》(后人解讀)(1……

585. 轉折點 《戲說夏史》(后人解讀)(1……


《戲說夏史》

隨著祝灥年齡的增加,他越來越清晰地認識到,自己存在兩個強大的敵手。

一個是楊嶠,他把持內閣二十年,黨羽眾多,難以動搖,一個是程丹若,他名義上的姨母,手握天子寶璽,干涉朝政,幾無弱點。

按照世宗祝棫的遺命,我們不能猜想,他打算讓謝玄英輔佐少帝,協助天子奪回大權。然而,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程丹若并不滿足蝸居后宮,只做一個守衛天子的工具,而楊嶠生病了。

多尿、煩渴、暴瘦、足爛……中醫的說法是“消渴癥”,我們普遍認為就是現代意義上的糖尿病。

糖尿病不致命,卻給楊嶠的生活帶去了極大不便。他視物困難,足難行走,情況嚴重時,十天半個月都沒法進宮主持事務。

如此一來,他在祝灥面前出現的次數就少了很多。

這一點很重要。

前文說過,祝灥腦子聰明,但不愛上學,與老師們關系很一般,平日經筵,唯有楊嶠的課不敢缺席。

現在楊嶠病了,不能上課,誰還能制住他?他幾乎一天到晚泡在西苑,像所有的逃學兒童,干什么都好,反正不干正事。

他已經不是三歲小孩,小孩子玩鬧叫活潑,青少年還是這德行,家長就該急了。

田太后就是如此。

祝灥小的時候,她溺愛孩子,要啥給啥,現在大了,兒子沒點皇帝的樣,她又憂心如焚,恨不得一道天雷劈下來,孩子立馬開竅,擱現代,指不定就是買天價營養品的客戶群體。

但在古代,讓孩子最快成熟的辦法不是吃藥,是結婚。

也不知道婚姻算哪門子的靈丹妙藥,總之天下大病“成親就好了”,再不行,“當爹就好了”。

田太后無比堅定地相信這個藥方。

于是,慶天十年,祝灥十三歲的時候,選秀提上了議程。

一年選秀,半年考校,選好后培訓個一年半載,十五歲正好結婚,安排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根據史料記載,這回的選秀由田太后下旨,選定在河南、河北和山東三省,由司禮監負責,派出數百太監,甄選出數百名十二到十五歲的適齡女子,上京參加選拔。

等到京城之后,再由禮部負責復選。

消息一出,民間掀起了兩股風潮:一部分是閃婚,沒對象的趕緊拉郎,沒訂婚的立即訂婚,訂婚的立馬結婚,還有一部分覺得機會來了,反而聘請老師,教家中姑娘讀書女紅,預備搏一場富貴。

他們都不知道,此時,田太后已經有了心目中的皇后人選。

她就是馮氏,名字不詳,據說容貌出眾,品德過人,小小年紀就有滴血為藥,跪侍病母的好名聲。

看到這里,大家應該能猜得到,她背后必定有人做推手。否則,一個久居深宅的小姑娘,怎么才能在古代傳出這樣好的名聲?

背后的真相,我猜得到,讀者猜得到,想必田太后和程丹若也猜得到。

可詭異的是,田太后還是看上了馮皇后,程丹若也無異議。

有人說,程丹若不是不想,是沒有辦法阻止馮皇后入選,當時她的勢力已經大不如前。

這純粹放屁。

想捧一個人上位很難,要把一個人搞下去可太容易了。

程丹若連一個未進宮的小姑娘都搞不定,她早就被撅下位,還能握持寶璽這么多年?

究竟為什么不動手,有幾種可能:一是馮皇后真的賢良孝順,品性蓋過了幕后的威脅,二是她無足輕重,犯不著計較,三便是雙方有交易,其實默許了。

第一種太理想化,第二種考慮到馮皇后和昌平侯同姓,委實不似巧合,所以排除掉不可能,最后剩下的多半是真相。

我想,在最初的時候,謝、馮兩家存有默契,可后來發生的事,破壞了雙方的合作。

這個意外就是張友。

張友出身貧寒,幸虧得了有錢岳父的資助才能考上進士。大概是少年時的貧窮讓他深以為恥,此人能力出眾,卻非常貪財。

他在世宗朝就貪腐多次,屢遭彈劾,可祝棫不聞不問,視若無睹。

除了因為他能干,我想皇帝陛下應該也沒少拿銀子,不然怎么告都無動于衷,實在不合理。

祝灥登基后,分錢的人少了,張友的財富迅速積累到可怕的程度。張家的下人出門都騎馬坐轎,身穿綾羅,置辦房舍,比起一些小地主亦不差什么。

張家更是富貴潑天,冬天賞花宴,不是賞梅花,是拿炭火燒炕數月,烘開的滿園子春日鮮花。到了夏天,又堆冰雪涼亭,一天費冰無數,人造空調避暑。

而且,他比一般貪官聰明,自己享受,也沒忘記讓皇帝和太后享受。

他派人從海里抓了大魚蚌貝,運到京城給祝灥開水族館。據說有一條巨魚,背可載人,航行水上猶如神仙,令世人嘆為觀止。

他還很會享受,什么百只螃蟹一碗面,上百只魚頭半碗湯,人參喂出雞蛋揉面做點心,奇珍百巧,頭頭是道。

這一下俘獲了祝灥。

他從小被楊、程二人管束,現在連親媽都要娶個媳婦來管他,別提多煩了。乍然遇到這么一個識情識趣的大臣,怎能不親近?

再者,張友為人實在很有迷惑性,留美須,談吐有禮,出手闊綽,太監宮女都樂意替他跑腿說好話。

但最高明的,還是祝灥說,你做事很合朕心意,不入閣太可惜了。

張友卻回答,福禍相依,沒有入閣也許是我能耐不足,但我也因此獲得了親近陛下的機會,這是比什么都要幸運的事,故而無須可惜什么,他很滿足。

馬屁拍得多好,我要是祝灥,即便剛才只是口頭一說,心里肯定也記下了。

而張友完全不虧,他很清楚,此時的祝灥根本沒有辦法讓他入閣,說兩句好話既能讓楊嶠安心,又讓祝灥記住了他的忠心,可謂一箭雙雕。

接下去,他只要耐心等待,就能得償所愿。


這一天很快就到了。

慶天十二年,祝灥大婚。

他一口氣娶了三個女人,這也是夏朝慣例,選秀初期多擇三位妃嬪,分別為中宮皇后,東西宮妃,謂之“三宮”。

明媒正娶的自然是馮皇后,另外還有高妃和季妃。

搞笑的來了,馮皇后當時十三歲,初潮未至,還是實打實的小姑娘,完全沒法圓房,季妃也是,十四歲,雖然成人,可彼時程丹若已經寫完了《婦育指南》,大家都知道,這歲數身骨未成,不易生產。

唯一圓房的只有高妃,她十六歲。

不過,無論圓房的是幾人,祝灥既然已經成親,在古代就意味著成人。

天子親政之事,不得不擺到了臺面上。

程丹若政治生涯進入最危險的階段。

她還可以拖,卻拖不了多久,太后垂簾都不得不還政,何況她只是姨媽。大婚后沒幾天,就有御史上奏,要求她還璽退政。

那么,程丹若是怎么應對的呢?

——稍等,別急著猜。

因為這個時候,發生了一件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的事情。

日本入侵了朝鮮,朝鮮快要亡國了。

這事兒從春天就有跡象,可當時誰也沒當回事,有人以為是道聽途說,有人覺得與自家無關,還有人陰謀論,猜測是不是朝鮮和緬甸一樣,其實想入侵國土。

萬萬沒想到,僅僅幾個月后,漢城沒了,平壤丟了。

朝鮮使臣一波接一波趕到,懇請大夏出兵支援。

可巧了,大夏此時正處于微妙的博弈階段。

祝灥想親政。

楊黨想趕程丹若下臺。

張文華想上位。

程丹若想保住自己的地位。

不同的人,不同的立場,碰到了“是否出兵支援朝鮮”的問題,注定就把復雜的問題更復雜化了。

我簡單為大家捋一捋眾人的立場。

少年天子祝灥興趣很大,雖然還是沒有話語權,卻頻頻召見大臣,多年來頭一回這么積極好學。

顯而易見,青少年都喜歡刺激和新鮮,沒有什么比戰爭更讓人熱血沸騰的了。

老師們很欣慰,但明確表示,戰爭并非兒戲,他只能聽,暫時沒有發言權。

以楊嶠為首的楊黨,主張偏向保守。

客觀地說,朝鮮的表現惹人疑竇,日本一打過來就望風而逃,就算幫他們打走了侵略者,等到大夏撤兵,日本卷土重來,難保他們又故技重施,再次丟城跑路。

國庫的錢不是擦屁股的紙,打仗動輒動員上萬,朝鮮值得嗎?

打仗畢竟是一件勞民傷財的事,穩妥起見,自然是能不打就不打。真要打,等日本對本朝意圖不軌,再動手不遲。

日本彈丸小國,吞下朝鮮就夠費勁了,還有能耐侵犯大夏?

從利益上來說,此時不便節外生枝。

他們和程丹若斗爭、周旋、妥協了十年,頭一次看見了她走人的曙光,這時候打仗,必然將天子親政的問題延后。

老話說得好,夜長夢多。

謝玄英是兵部尚書,他借助此戰能走到什么地步,誰都沒法預料。

假如大獲全勝,朝鮮俯首稱臣(這是他們懇求大夏出兵的說辭之一),他的聲望將極速高漲,直接危害到楊黨的利益。

所以,拒絕出兵,讓日本和朝鮮打他們自己的去,符合他們的利益。

張文華是戶部尚書,還未入閣,只是計算了打仗需要的銀錢,別的沒干,主要精力還是放在了祝灥身上,為他解釋打仗所需的前提條件。

換言之,趁機刷好感度。

而程丹若贊同出兵。

“東瀛狼子野心,絕不會滿足一隅之地,侵占朝鮮后,必定染指國土。現在我們不打,將來就不是在朝鮮打,而是在遼東打,屆時百姓流離失所,故園傾覆,損失更甚百倍。”

她態度明確,“指望朝鮮戰勝東瀛,幾乎不可能。東瀛剛經歷過戰國紛爭,舉國皆兵,兵力定遠不止朝鮮使臣所說的十萬,一定還有。再者,如今東瀛的關白叫豐臣秀吉,他可不易對付。”

而她舉薦的人分別是謝玄英,以及昌平侯馮源。

這無疑是個絕妙的主意。

既是機會,又是危機,一個盟友,一個政敵。

最終的結果也不出預料。

朝廷同意出兵支援朝鮮,昌平侯成了統帥。

祝灥的人生,自此迎來巨大轉折。:,,.


  (https://www.dzxsw.cc/book/178219/27983697.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州市| 烟台市| 昌都县| 东丽区| 明溪县| 桓仁| 介休市| 淳化县| 稷山县| 荥阳市| 乐清市| 昂仁县| 桦甸市| 扶沟县| 子长县| 行唐县| 五河县| 祁门县| 嘉兴市| 芜湖县| 连城县| 阿拉善盟| 来安县| 辉南县| 柏乡县| 玉溪市| 鸡西市| 南和县| 绥阳县| 清丰县| 安乡县| 柘荣县| 双柏县| 都江堰市| 宝鸡市| 长葛市| 二手房| 获嘉县| 洮南市| 平武县| 庆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