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四章 陋規改革—絕境
就在阮元與孟住把酒言歡,確立下督院與將軍府的禁煙同盟之時,阮元有關廣東陋規清查應當緩行的奏疏也送到了京城之內,京中官員眼看督撫之內,已經對英和有了明確的質疑聲音,反對清查陋規的聲浪自是再不能止。這一日,蔣攸铦因北上祭陵之故,也特意來到了京城,并且約了英和與那彥成,一同到城西廣濟寺共商陋規清裁事宜。而這一日一同隨蔣攸铦入京的,還有因為在川東道任上治績出色,被旻寧晉升為山西按察使的陶澍。
“煦齋,這一次的更革之事,你為什么不提前和我們商量一下呢?”蔣攸铦方才入座,便對英和言道:“我知道煦齋平日履歷,你一直都是在京中做官,或許對直省情況多不了解,你以為這陋規之事是如今之弊,便要輕言裁革,可你到底清不清楚,各省府縣的陋規,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啊?我聽說有幾個反對你輕裁陋規之人,已經將陋規之事與你言明,他們說的都沒錯。更何況,如今直省實情,比他們說的還要復雜,就說我四川省吧,我就曾經查出兩個知縣,他們在任之際,也說要裁撤陋規,一個裁了平余,一個裁了稅契,結果呢?他們一邊裁撤陋規,一邊卻背著其他人,讓輸糧農戶,更易房契之人向他們私下送禮!就這樣還不算完,他們裁了陋規,就有了所謂治績,今日陋規方裁,明日他們就讓縣里百姓給他們在縣里立碑,盛贊他二人裁革之功德!煦齋,你說說,這樣的裁革陋規之法,有什么用呢?都不說別人,就你方才見到那位陶臬司,他在川東道的時候,本來以為重慶的陋規已然盡數清楚,可到了下面府縣一查,才發現每個縣都有一套自己的規矩!這樣的情況,煦齋你想怎么解決呢?把每個縣收繳陋規之法,都明示天下嗎?那以后陋規之數,只會遠甚于今日啊?”這時陶澍因官職較低,暫被安排在另一間小室之中,蔣攸铦這里便只有他與英和、那彥成三人。
“礪堂兄,為什么就連你也要反對我啊?!”英和聽著蔣攸铦竟然也在反對自己,當即怒道:“我是真的不明白了,礪堂兄,你方才說的這些都是什么?這不就是借口嗎!州縣陽奉陰違,難道不應該由你等督撫嚴加查辦嗎?各縣陋規紛繁復雜,那就給每個縣都制定一套更革陋規之法啊?礪堂兄,你也是如今天下公認的督撫能臣,怎么到了這件事上,你也和其他人一樣,竟然猥葸不前了呢?你也應該知道,這陋規都是出在百姓身上,難道你也像那些奸吏一樣,眼看百姓困苦,卻不管不顧是嗎?”
“煦齋,之前幾位大人和你說的你又忘了嗎?”蔣攸铦也不愿和英和翻臉,只得對他繼續勸道:“若是如今養廉公費尚屬充足,官吏辦理公務,經費尚足使用,那我們為什么不去裁革陋規啊?你覺得陋規是害民之物,有一些陋規確實多有不便,可其他的呢?那鹽當出于鹽商,稅契往往來自中產之家,差役也只能由那些有財力養馬的人去做,百姓繳納錢糧尚有民欠,除了浮收一項,其他陋規與尋常百姓關系并不大啊?所以實際上如今陋規雖有,可百姓大多是能夠安于如今之狀的,這個時候,你去盡數清理陋規,這合適嗎?有的放矢,才是為政之要啊?”
“礪堂兄,我……”英和聽著蔣攸铦之語,卻也清楚,自己的確是在為官經歷上吃了大虧,自己除了幾次外出審理京控案件,就沒有擔任督撫藩臬,甚至道府州縣官員的履歷,所以蔣攸铦拿出民間實情與自己論辯,自己完全占不到上風。可是即便如此,英和卻也不想輕言妥協,又對蔣攸铦道:“礪堂兄,去年也是這個時節,咱們三個,還有伯元、孫總制、黎總河,在萬柳堂共商大計,想著若是托津和盧蔭溥再對我等有掣肘之舉,我等便內外聲援,一定要將直省可行之法施行下去!可如今怎么成了這個樣子,你們……你們居然把對付托津和盧蔭溥的辦法,都用在了我頭上,這算怎么回事啊?不說你了,就是伯元,給我來的書信里也是三番四次的勸我五年之內不能行此大計,你們……你們去年說的話,還算不算數啊?”
“煦齋,且不說我和阮總制了,我也聽說了,孫總制的奏疏,也快到皇上那里了,孫總制給我來過信,他所言之事和我差不多。此外,直隸方總制、山西成格成中丞也都上了折子,內容是一樣的。”蔣攸铦對英和道,而聽到這里,英和也漸漸沉默了下來,如果蔣攸铦之言屬實,那就意味著大半督撫都站到了自己的對立面,這樣旻寧再想支持自己,也是難上加難了。
只聽蔣攸铦又對自己安慰道:“其實煦齋啊,你的心思我還不清楚嗎?你之前三入軍機處,在任時間都不長,所以你認為你一身本領無處施展,而如今天下又多有積弊,你便也以為這都是先帝和托津盧蔭溥的錯。現在你做了軍機大臣,那自然是要大展抱負,一匡時弊了。我和你、和東甫都在八旗官學里讀過書,那時候你還小,可我清楚你素來便有中興國朝的志向,和珅找你家結親,是你主動跟你阿瑪說這件事絕不能答允,你四入樞廷,俱能竭誠獻替,我也愿意認下你這個朋友。所以去年在萬柳堂,我清楚或許有結黨之弊,卻還是去了,我想伯元、東甫他們,也都是一樣吧?可是煦齋,公事歸公事,私交歸私交,我不能眼看著你所作所為,只是圖一個虛名,卻遺禍于天下啊?”
“礪堂兄,我……你們說歸說,可無非也就是講道理,這陋規清查之事,果然就如此煩難嗎?為什么你和那些京官一樣,就不能先試行一段時間,若是清查之法其實可行,并沒有你們預料的那樣糟糕呢?”英和清楚純粹在辯論中講道理,自己已經講不過對立諸人,也只得將試行之事重新言過。
“好啦,煦齋、礪堂,你們這樣爭辯,總也沒個盡頭啊。”那彥成也生怕三人之間因一時爭執,竟然壞了和氣,也只得向二人勸道:“眼下皇上那邊,督撫的奏疏應該都已經送到了,煦齋,你應該對皇上說的事情,我看也都說過了,礪堂,你也不要急躁,無論如何,這件事最后做出決定的,不應該……本來就該是皇上啊?既然你們要說的話,都已經上達天聽,那又何必再行爭執呢?煦齋、礪堂,咱們都是一起在官學里讀過書,一起考上進士,也一同立誓再興國朝之人,就算偶有齟齬之處,也不該傷了咱們幾十年的情分啊?”
“煦齋,若是你日后議事,果有可行之處,我在成都也會為你聲援的。”蔣攸铦看著英和神色黯淡,也當即安慰他道。
“也罷,無論如何,礪堂兄,今日這件事,我還是堅持我的意見。不過既然礪堂兄如此開誠布公,倒是我小氣了,礪堂兄,今日你我便即別過吧,日后若是另有要事,我再與你商議。”英和清楚無論那彥成還是蔣攸铦,都不會因公廢私,卻也心安,便即和那彥成一道,相繼拜別蔣攸铦而去。只是庵房門戶打開之際,蔣攸铦也看到了門外站立的陶澍,只覺他面色凝重,竟似想到了更多未來之事。
“云汀,你且進來吧。怎么?方才我們幾個說的話,你都聽到了嗎?”蔣攸铦也對陶澍主動問道。
“蔣總制所言不差,我……方才我已經在門外聽了小半個時辰了。”陶澍向蔣攸铦拜謝之后,便也進了那間庵房,看著英和離去的背影,不無擔憂的對他說道:“其實下官之意,也是這一次論辯,蔣總制所言更有道理。可是……若是從大清社稷,從民生疾苦而言,下官倒是更愿意去幫英大人一把。”
“云汀也有自己的想法啊?但說無妨。”蔣攸铦道。
“蔣總制,眼下陋規之事,確實如您所言尚不明顯,一年半載之間,不致侵及朝廷肌理。但究其本質而言,陋規終是取之于民,若是果然便即棄之不顧,久而久之,以陋規為名,行貪瀆之實的府縣官吏,只會越來越多,到那個時候,才是人心思變,社稷只怕有傾危之虞啊。英大人之不足,在于不知各地陋規實情,總是想著一勞永逸,一旦現實超出英大人預期,那便會無所適從。但下官卻以為,英大人更革之志,應該被承繼下去,只是日后辦事,也應該因地制宜,有的放矢,擇陋規之關要者另成新制,而且……要有長久之策,若是理財之法,皆能以十年、二十年為限,長久規劃,那么各省積弊,或許方能一一肅清,一勞永逸之法,恕下官實在不知。”卻不料陶澍在一旁聽得良久,竟然對于未來之事,已經有了如此長遠的考量,蔣攸铦一時也是又驚又喜,若是陶澍日后可以升任督撫,或許可以在一省,乃至數省任上,行有為于天下之法。
“云汀,你說得不錯,正好,我明日便要前往面圣,到時候,我自然會向皇上稟明你為政之能。”蔣攸铦素來愛才,這時聽著陶澍之言,也當即鼓勵他道:“其實你所言長久之策,或許也是可行之道,只是……你也自當腳踏實地,每一任事,自要有任事之功,如此日后方有前途。眼下陋規之弊,在我看來,也沒有什么一勞永逸之法,其中紛繁之事,更不是樞臣三言兩語便可以解決的。所以關要之處,尚在人事,前賢曰,有治人無治法,若是督撫勤于查吏,能夠裁革那些不急之用,把陋規用到實處,那么對于百姓而言,非但無弊,而且有利。云汀且先去山西吧,我倒是認為,只要你在那邊勤于任事,有了成績,以后的作為可要比我大多了。”
“陶澍謝過總制厚愛!”陶澍聽著蔣攸铦激勵之語,也當即向他拜謝道。很快,二人也相互拜別,陶澍自往太原上任去了,而蔣攸铦也在面圣之后返回成都。
(https://www.dzxsw.cc/book/174939/37467113.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