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二章 軍民齊動員,為了平遼
耿名戰說得還是有些委婉,因為郭大靖昨晚提出的建議,跟他得出的結論,不太一樣。
郭大靖倒是不以為意,一直微笑地聽著,不時插話詢問,并沒有絲毫不悅的表情。
“東邊的護城河,離城墻約有四十步,離最后一道壕溝是三十余步。”
耿名戰的膽子大了一些,自己的設想也說得清晰,“末將準備在最后一道壕溝進行挖掘,上面有壕橋或木板遮擋,護城河排干水后,填出數道通路……”
郭大靖思索著,連連點頭,終于確定了土營的計劃。
盡管需要向護城河填土,或者還要加上厚木板,以掩護土營挖掘坑道,比較費時費工,但坑道爆破的巨大威力,還是值得的。
“好,就按你們商議的方案去做。”郭大靖從諫如流,開口改變了自己昨晚的計劃,“四條坑道爆破,也很好。”
耿名戰精神一振,原本忐忑的心舒緩下來,不由自主地松了一口氣。
“末將還未勘察其它三面,說不定還會有其它的合適爆破點。”耿名戰又補充了一句,顯是擔心都押在東面,唯恐有什么萬一的情況。
郭大靖呵呵一笑,說道:“那是你們土營的事情,商議妥當報上來即可。”
“郭帥放心,土營定會炸開遼陽城,為部隊打開通路。”耿名戰感覺到了郭大靖的信任,腰背挺得更直。
郭大靖笑著伸手拍了拍耿名戰的手臂,轉身接過馬韁,翻身上馬,帶著親兵繼續巡視。
既然培養了土營,郭大靖對他們有了自己的設想和主見,而感到欣慰。
自己不是全能的,想象到的困難,耿名戰等人都有了解決之道。就憑這一點,也值得信任,讓他們放手去做。
至于紅夷大炮的轟城,郭大靖準備調到東城,用炮轟來掩護土營的掘進工程。
遼陽城已經圍成鐵桶,郭大靖也發現城內建虜有所準備,便不會再浪費彈藥,用迫擊炮和火箭,把遼陽城變成一片廢墟了。
郭大靖還未巡視完遼陽城,已經有哨探趕來急報,飛飚團已經趕到城東的料高山,孔有德率領的后協還有二十多里的路程。
“終于是全軍齊聚,嗯,還差特戰營和朝鮮義軍,應該也快了。”郭大靖心情大暢,一勒馬頭,向著城東折返而去。
如果說以前是勝局已定,那現在就是十成十的把握。
而且,遼東兵團能夠趕來,說明他們也經歷了戰斗,殺傷了建虜,這對遼東全局都會帶有極為有利的影響。
郭大靖趕到城東料高山時,看到的是飛飚團的人馬。一路追殺建虜,雖然沒有太過于逼迫,但建虜掉隊的傷兵,丟棄的物資,還是繳獲了不少。
“末將參見郭帥。”樊化龍趕忙上前施禮。
郭大靖看著樊化龍沾滿風塵的臉龐,露出贊賞的笑容,溫言道:“樊將軍辛苦。從連山關一路突破,追殺建虜直到遼陽城下,功勞不小。”
樊化龍撓了撓頭,有些不好意思地說道:“末將記著郭帥的叮囑,只是推著建虜逃跑,未敢窮追猛打,斬獲并不多。”
郭大靖呵呵一笑,說道:“將建虜趕入遼陽一并消滅,讓寶貴的飛騎減少傷亡,樊將軍做得極好。平遼剛拉開序幕,飛騎實力不減,正可大用。”
樊化龍這才露出笑容,說道:“我部與特戰營已經取得聯系,他們只落后我軍三十余里,也正向遼陽趕來。”
“好,好啊!”郭大靖這回是真的完全放心了,連連點頭稱好,并給飛豹團發出命令,命他們抽調數千騎兵,前去接應遼東兩大兵團。
有這兩支部隊加入遼陽戰場,三大飛騎團就可抽調出來,直搗沈陽,不給建虜從容北竄的機會。
簡單詢問了一番,郭大靖了解到詳細的經過。其實也不復雜,連山關算是硬攻下來的,摩天嶺則打到一半,建虜主動棄守。
“傷亡不算大,末將雖然不知道詳細數據,但估摸著,也就在三千以下。”樊化龍并不算準確地回答了郭大靖的問題。
建虜雖然損失很大,東江軍也付出了流血和犧牲,這是難以避免的代價。
在開戰之初,雙方的傷亡比一般不會相差太大。等到戰局已定,建虜人心渙散,兵無斗志時,才會拉大差距。
郭大靖微微頜首,重新估算了下總兵力,對后續行動的人馬分派做到心中有數。
“樊將軍,飛飚團抓緊時間休整,不日便有行動。”郭大靖說道:“明天軍議,本帥定下時間,會派人通知。”
“末將明白。”樊化龍躬身施禮,目送郭大靖上馬離開。
東江軍幾乎把全部兵力都集中在了遼陽,遼東雖有人馬踞守要地,郭大靖依然不能完全放心。
現在就可以抽調人馬,繼續對建虜展開進攻。除了水師載兵走渾河北上,郭大靖還準備讓三大飛騎團出動,走本溪,殺進沈陽地區。
同時,他還要在太子河搭設浮橋,作出渡河北上的假象,吸引并牽制退過河的建虜機動兵團。
建虜將遼陽作為牽制東江軍,以及繼續維持其在遼沈地區的唯一希望。不得不投入了數萬人馬,使得其總兵力嚴重不足。
建虜機動兵團,以及沈陽拼湊出的人馬,已經是建虜傾盡所有,才能拿出作戰的部隊。
即便如此,建虜也不舍得全部投入,還要瞻前顧后,還要反復權衡。
所以,郭大靖準備再次發動多路進攻,使建虜有限的兵力更加捉襟見肘,疲于奔命。
缺陷難以彌補,郭大靖還要將其不斷擴大,使其成為建虜的致命傷,最終以慘重的敗亡,為平遼劃上圓滿的句號。
回到營寨,郭大靖又接到了毛文龍的書信。書信中贊賞和激勵同在,還有對糧彈物資的運輸情況的通報。
打仗打的就是后勤,特別是東江軍,更加倚重火力,彈藥的消耗很大。而且,十余萬大軍,一天光吃喝,也需要巨量的物資。
為此,東江鎮已經動員了數萬民兵,全力保障陸路運輸,海州是最大的囤積基地,鞍山堡則是最大的中轉站。
“這是最后的辛苦和付出,建虜必滅,遼東必平。”郭大靖給毛文龍寫了回信,不由得暗自發狠保證。
后勤能夠保障,最大的助力還在于水師,或者說是征用而來的大小船只。節省了大量的人力,減少了路上的損耗,使得東江軍物資充足,戰意昂揚。
哪怕是從物資的消耗上,郭大靖也不準備再把戰事拖下去。
而從時間上看,繼續深入沈陽地區,部隊還可能就地取食,減少糧草物資的攜帶,提高速度和機動性。
郭大靖穩定了情緒,拿過各部隊報上來的數據,進行著計算,對各部接下來的任務,也有了大致的安排。
明天便是軍議,也將展開后續的軍事行動,給建虜以沉重而致命的一擊。
………………
秋風蕭瑟,溫度卻很適宜。眼瞅著路旁已經泛黃,馬上要收害的莊稼,令人頓時生出安心和喜悅的情緒。
東江鎮的地盤種的多是土豆、黑麥、玉米,前兩種屬于早熟品種,與其它的作物拉開了收割的時間,這對于軍民齊動員的影響,并不是那么嚴重。
張膀趕著馬車,與其他民兵一起,運載著糧草物資,過了鞍山驛,景色變化,心情也隨之而變。
“建虜不種莊稼嘛?”坐在車轅的張膀很是奇怪,虛揮了下馬鞭,開口說道:“這地都荒著,看得可惜。”
同車的民兵年紀較長,可也只有四十來歲,嘿然笑道:“這還用問?建虜肯定是覺得守不住,還不浪費力氣,種了莊稼給咱們留著。”
張膀眨巴眨巴眼睛,點頭道:“老哥說得在理。這么說來,平定遼東,應該是不成問題,明年就是太平年月了吧?”
“那是肯定的。”中年民兵摸著頜下的胡子,沉聲說道:“也不看看是誰領兵作戰,也不看看咱們東江軍有多少人馬?建虜蹦跶不到冬天了。”
張膀似乎得到了心理安慰,臉上帶著笑意,身上也覺得舒爽輕快,說道:“十幾年啦,終于能夠天下太平,能過安心的日子了。”
“是啊!”中年民兵發出慨嘆,微瞇著眼睛,似乎在回憶著什么,“死了那么多人,亂了這么多年,終于是熬出頭、看見亮兒了。”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在戰亂的大環境下,整個遼東,沒有人不受影響,而遭遇到慘事的更是數不勝數。
雖然這幾年在東江鎮的地盤,也算是安居樂業,越來越不擔心建虜打過來,可到底還是不能完全安心。
老百姓怕的就是戰亂,怕的就是流離失所。如果能安生過日子,苦些累些,吃得差些,也沒有關系。
何況,這些年來,東江鎮軍民的生活水平都在穩步上升。只要你勤勞肯干,不僅餓不著,還會不斷地增加積蓄,存有余糧。
官府已經廣為宣傳,平遼之后,至少五年的政策不會改變。
而平定遼東,對軍民們意味著增加了大量的田地,意味著你想耕種多少,都可能得到滿足。
張膀望著前方,車輛一眼望不到邊,感慨道:“前幾年還沒有這么多的馬車,也是到今天用的時候,才發現大牲口的數量已經增加了數倍。”
中年民兵笑了笑,說道:“這不稀奇。平常人家好好干上三五年,不遇大災的話,也差不多能添置上牛或馬。”
說著,他轉向張膀,問道:“你家里難道沒有添置大牲口的念想,有一頭牛,可是能多耕幾十畝田地呢!”
張膀赧然地笑了笑,說道:“誰不想有頭牛耕田,又能多種地,又能省力氣。也不說瞎話,家里攢了些,想著再貸款。遼東平定后,就添置耕牛,種上百八十畝田地。”
中年民兵連連點頭,笑著說道:“都是差不多的想法。平遼之后最不缺的應該是田地,趁這好機會,給子孫后代也攢個家業。”
土地對于農民是最寶貴的資產,大明百分之八十是農民,這也注定了土地的稀缺。
平遼之后,對于老百姓來說,確實是天賜良機。現在沒有地主,沒有兼并,官府對于田地分配是公開的、開放的,只怕地荒,只怕人少。
而百八十畝田地,估計能保障百姓三代的溫飽。除非生得太多,人口增長太快。
按照目前的賦稅標準,老百姓是多耕多得,那誰不積極,誰不搶著把田地先占上?
張膀咧開嘴,憧憬著將來,緩緩說道:“俺家是定遼右衛(鳳城)的,也想著回到家鄉,安心耕種,享受太平。就是還有點擔心,擔心建虜還會竄犯。”
“嘿,說得是平遼滅虜,你還擔心個啥?”中年民兵一哂,撇嘴道:“俺家鄉是定遼后衛(大概是本溪地區)的,比右衛還要靠北,俺都不怕。”
家鄉是深入人心、刻入骨中的,不一定多么富庶,可那是祖輩生活的地方,自家居住在那里,總有熟悉的感覺。
東江鎮軍民的原籍是遍布遼東的,雖然也有部分人習慣了現在的生活之地,但多數人還是希望能夠回到家鄉。
而有這種想法,并盼望著能夠實現的,并不只是東江鎮的軍民,還有因為戰亂而逃離遼東,在山東、直隸等省打熬求生的遼人。
雖然已經有很多大膽的,或者是在外熬不過的遼人提前返回了遼東,但只是不到三分之一的數量。
可以預見,平定遼東之后,將迎來一個人口增長的高峰,移民潮也會出現。被東江鎮優惠政策吸引的,可不僅僅是返鄉的遼人。
長長的車隊向著遼陽逶迤前行,民兵們運輸的車輛上,承載的不僅僅是糧草物資,還有他們對平遼的期盼和熱情。
簡單地說,那就是受夠了。十幾年的戰亂,終于有了結束的希望,誰都想早享太平,誰也不會埋怨出工出力。
而在東江鎮的地盤上,秋收已經開始,主要就是土豆和黑麥這兩種早熟的品種,也是種植面積最大的作物。
由于發動大決戰,由于抽調民兵助戰,使得秋收成了全民的工作。不管是男女老少,只要能勞作的,全部都下地干活。
(https://www.dzxsw.cc/book/174257/746506381.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