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无弹窗无广告小说在线阅读

大眾小說網 > 乾隆四十八年 > 第三百七十四章 黑石鎮的苦役生活

第三百七十四章 黑石鎮的苦役生活


  1788年9月底,來自寧古塔戰俘營的蘇充阿站在雷神號的甲板上,看著不斷遠去的大陸,心中愈發的凄楚悲涼。

  作為一個從沒見過大海,而且不會游泳的滿人,蘇充阿覺得自己這輩子算是交待了,恐怕是再也回不去沈陽了。他的老姓是“Cai  Hala”,祖上是漢人,世居沈陽。自從明末后金占領沈陽,到了皇太極時代,他們就從柴姓改了滿姓。

  8月的時候,根據北海鎮民政部的命令,從寧古塔的清軍俘虜中挑選出部分滿八旗戰俘,送往苦葉島黑石鎮服勞役。由于北海鎮目前人力緊張,押送和看守人員有限,所以第一批人數只有五百名。

  消息一出,清軍俘虜內頓時有些人心惶惶。很多人心想怎么跟之前福大帥他們的待遇不一樣啊?上一次清軍俘虜們除了大冷天挖了一次溝,基本上就沒干過什么苦差,一個冬天悶在地窨子里,除了每天點名就沒什么重活,雖說吃的一般,可據說還有小曲聽。

  現在輪到我們,您瞅瞅,這都叫什么日子!天天搬石頭砍樹挖土不說,住的還不好。怎么著,還要把我們送荒島上干苦力?

  笑話!前一批都是要換錢的。而且當時正值冬季,讓這些人出去砍木頭還不夠折騰的呢。所以當時趙新直接就是從口糧上克扣,保持最低食物供給標準,餓不死就好。

  現在這批俘虜北海鎮就不打算放了,民政部打算讓這些人服苦役期滿后,成為苦葉島的永久居民。

  黑石鎮這個地方,實際上就是后世的亞歷山德羅夫斯克所在。之前丁國峰曾專門來這個地方看過一次,后來民政還派了一批人過來規劃選址。當時根據眉爾古阿所說,那里有一處古城遺址,名叫伊對城。之后他回北海鎮一翻資料,才知道那里是金代古城的舊址。既然有舊址,那就正好利用,于是民政部將苦葉島西南部的落腳點便選在這里。

  雷神號先是抵達了苦葉島最南端的大泊鎮,卸下了一部分物資,停留了一夜后才又再次啟程,順著外東北大陸和苦葉島之間的海峽北上。

  這道海峽在后世被稱為“韃靼海峽”,島國人則稱之為“間宮海峽”。實際上從元代起,在中央王朝的典籍上便將其與日本海統稱為“鯨海”。

  正在北海鎮做客的拉彼魯茲伯爵當初就是從這里向北航行的,他指望能從這里找到日本海到鄂霍茨克海之間的通道。

  不過由于大泊鎮的鎮長江騰麟耍了個心眼,并沒有告訴他們實情,于是法國人越往北走,發現海峽就越淺;基本上每向北走一海里,水深就減2米。等到他們抵達了水深只有20米的位置,就再也不敢走了。實際上韃靼海峽最淺的地方只有七米,別說是法國人了,北海鎮自己的船也過不去。

  眼看著海底逐漸增高,海峽里的水流幾乎靜止不動,讓法國人錯誤的以為這里不是海峽,而是海灣。于是在他們繪制的地圖上,將苦葉島畫成了一個半島。之后法國人只得掉頭回到大泊鎮,在江騰麟的指點下,沿著苦葉島東側海岸向北去了鄂霍茨克。

  當他們路過奧哈鎮的時候,法國人還從船上看到了岸上煉油廠的滾滾黑煙。不明就里的法國人還想登岸考察一番,結果遭到了張波的拒絕。拉彼魯茲伯爵想到在大泊鎮見識過的岸防炮(北海鎮自產75毫米火炮,射程6500米),這才打消了強行登岸的念頭。

  冬日的韃靼海峽上,一頭頭鯨魚噴著水柱,游來游去的奇觀場面吸引了很多清軍戰俘。他們來到甲板上指指點點,嘖嘖稱奇。

  不過表面上的開心并不能掩蓋這些心中的苦悶,事實上雷神號離大陸越遠,這些的人情緒就越絕望。要不是他們按照五人一組、腳上都戴著鐐銬串成了一串,沒準就有想不開的家伙跳海自殺。

  雷神號在離黑石鎮一公里的海面上停船。在離岸邊不遠處的海面上,幾塊礁石突兀著聳立著。此時海面上霧氣彌漫,那三塊最大的礁石猶如惡魔手中的黑色鋼叉;這場景讓船上的清軍俘虜們感覺身處地獄,一個年輕的俘虜甚至還哭了起來。

  甲板上的水手恥笑道:“膽小鬼,有什么可怕的!告訴你們吧,這里的生蠔可肥了,海灘上隨隨便便就能撿到小臂長的。來了這里,你們一年四季都不缺肉吃。”

  蘇充阿擦了擦眼角的淚水,心說天氣都這么冷了,光著腳下水撿海貨,那還不得凍出病來。

  趁著放下駁船的工夫,俘虜們在士兵的命令下,一個個在甲板上排隊站好。雷神號上自帶的駁船并不大,每次也就能坐二十個人,除了俘虜,還有不少的物資需要運到岸上去。當最后一船物資運抵海邊的時候,天色已經擦黑了。

  俘虜們的第一夜是在圍著篝火的帳篷里渡過的,營地四周除了貓頭鷹在叫,隱隱的還能聽見狼嚎。

  等第二天早上他們被哨聲吵醒,一個個哆哆嗦嗦的走出帳篷完成點名后,便開始吃早飯。蘇充阿一邊喝著熱騰騰的棒子面粥,一邊打量著這個陌生的地方。

  他們現在宿營的地方離伊對城舊址還有四里多地,不過作為第一批到此的定居者,蘇充阿他們的勞役要先從這里開始。

  宿營地的位置民政部已經先期派人考察過了,選在離海岸僅有一里之遙的一處空地上,面積差不多有三個足球場大小,周圍已經用一米多高的木桿做了標記。

  這些清軍俘虜們前幾個月一直在修筑從寧古塔到富爾丹城的道路,所以對如何使用北海鎮生產的各類工具已經十分熟悉。五百人的隊伍被分成十隊,每一隊由一個班的北海軍看押。

  蘇充阿這隊人的工作是去伊對河下游伐木,等一行人扛著工具走到這里后,他先用鐵锨挖了一鍬土,俯下身抓了一把在手里搓了兩下。淺棕色的土壤抓在手里又黏又滑,還有不少碎石。

  身旁的一個三十多歲的漢子湊了過來,抓起一把土看了看道:“這地太差,種莊稼怕是不成。”

  蘇充阿好奇的問道:“種過地?”

谷</span>  那漢子道:“怎么沒種過,我家是遼陽的,出缺當兵前一直跟著我阿瑪拾掇莊稼來的。這地要想種糧食,先得排水,然后得深翻,到了第二年才能播種。”

  蘇充阿沒種過地,他家從祖上一直是當兵吃糧,家里那幾十畝地都有佃戶在料理。

  兩人一邊干活,沒事就聊幾句打發時間。交談中蘇充阿得知對方叫陳英奇,隸屬漢軍鑲藍旗。天聰年間,陳英奇祖上因戰亂從平壤被擄去了遼陽,從此定居下來;他們這支在滿人老姓里叫做“Cen  Hala”,他曾祖父做過陜西永固的副將,身上還襲著個“騎都尉”。

  俘虜們這邊干活,看押他們的北海軍也沒閑著。帶隊的營長讓幾個槍法好的士兵去林子里打獵,偶爾就能聽見一聲槍響傳過來。到了中午,他們居然打了兩頭鹿,這讓一群俘虜們喜出望外。

  民政部對這些俘虜定下的勞役時間是三年,期滿后可以留在本地定居,或者在苦葉島南部分到五十畝耕地。到時候北海軍要是打下了整個東北,他們還可以把家人都接過去。有了這么個盼頭,俘虜們干活就積極了不少。

  對于苦葉島而言,民政部對這里的開發是有著通盤考慮的。那就是北部以石油和畜牧業為主,南部以種植業為主,中部地區只能是煤炭和林業。

  黑石鎮這里除了林業和煤炭,壓根就沒什么農業前景。其主要原因是受伊對河和阿當吉河谷的自然條件所限,兩側又被山嶺夾持,可供開墾的區域實在太少。至于往沿海方面發展,就別費那個勁了。

  在另一時空的歷史上,由于本地土地貧瘠,沙俄在19世紀來這里的農民在開墾土地、建設農莊后,很多人沒過幾年就離開了。原因再簡單不過,莊稼根本種不活,就算是種土豆都不夠吃的。

  所以黑石鎮作為清軍俘虜的勞役基地正合適,等他們這些人勞役期滿,就會被分到大泊鎮以東的平原地區種地或是到北部去養牲口,到時候再摻雜一些關內的流民和島國的歸化民,整個苦葉島就算占住了。

  至于苦葉島南部,雖然平原地帶開闊,但是沼澤也非常多,要想改造成農業區,花費的力氣肯定不小。

  沼澤地帶地要想改為適宜耕種的田地,必須要通過機械開溝、筑埂排水后,促使地溫升高,溫差變化加大,好氣性微生物活動加強;再通過施肥,減少有機質,改變pH值,使土地“脫沼成土”才行。

  即便是現代,要想改良一塊沼澤地區,使其成為高產的耕地,不夸張的說,至少十年以上。

  這根本不是某個現代人大手一揮,一聲號令,荒原就能轉眼變良田的。

  別總說什么土豆和紅薯了。不管是中國的還是外國的農民,當他們來到一塊陌生土地的時候,發現作為主糧的莊稼收成不佳時,他們就會迫切想離開這個地方。而農民如果留不住,農業發展不起來,新興的移民城鎮也很難發展起來。

  農業社會里,農民對于主糧的固執心態往往令現代人無法想象。你就是跟他說一千遍土豆畝產千斤也沒用,在他從小到大耳聞目染的生活里,那玩意就不是當主糧吃的東西!

  即便是歐洲人在早期也是非常抗拒土豆的,一是不熟悉土豆生長方式,二是《圣經》里都沒提過它。

  也就是歐洲的國家小,食物極為匱乏,領導者通過自己的權力和影響力去改變生活方式相對容易,換了東亞國家你試試?

  島國人直到今天把餃子或者拉面都當成菜下米飯吃,可見大米作為主糧已經深深的刻進了他們的基因里。同理,中國人到今天也沒聽說誰餓了就想吃土豆或是紅薯的,那都是主糧吃膩了偶爾才換換口味的東西,作為主糧的五谷也早就印在了中國人的骨子里。

  有了趁手的工具和充足的食物,俘虜隊在黑石鎮登陸點的工作進展還算不錯。不過對于蘇充阿這些人來說,黑石鎮的勞役實在是苦啊!

  他們的伐木區主要是在伊對河下游,這里的河道寬度達二三十米,兩岸的低洼地區都覆蓋著參天的大樹,冷杉、落葉松、赤楊、柳樹長的密密麻麻,周圍是一片片泥濘沼澤。除了那些高大的樹木外,林地里的地面上常常橫躺豎臥著一根根巨大的半腐朽的樹木,都需要清理干凈才行。這些樹木有的是由于衰老而倒落的,有的則是被風暴掀翻的。倒樹的根部旁邊往往有長著青苔的土堆,而土堆旁則是土坑和深溝。

  俘虜們在伐木的同時,還要四處割草,扎成一捆捆的填充那些沼澤和深溝。這樣才能把砍下的木頭運出林子。

  這樣的工作干了三四天后,俘虜們一個個累得精疲力盡。他們一個個無精打采,面孔陰郁,每天下了工鉆進帳篷倒頭就睡。

  到了第一周結束,他們已經挖了一個邊長二十米,深達三米的化糞池,修建了臨時廁所;清理出了四個籃球場大小的空地,并用砍下的木樁將其圍了起來,用以抵御野獸;木刻楞也已經搭了兩座,目前都作為庫房在使用;除此之外,俘虜們在北海軍士兵的指點下,一座延伸到海里大約三米高的T字形碼頭已經初具規模。

  到了第二周,雷神號又送過來一千名戰俘和一批物資。人手增加了兩倍,整個營地的建設進度也快了起來。

  隨著黑石鎮開始落下雪花,包括蘇充阿和陳英奇在內的清軍俘虜都知道時間越來越緊迫了。即便是在夜晚的營地里也是燈火通明,俘虜們都是一直干到晚上十一、二點才鉆進帳篷休息,第二天一早又起來干活。

  相較于俘虜們在寧古塔筑路沿線住的那些濕漉漉的地窨子,蘇充阿他們在黑石鎮蓋的住處就好了很多。木刻楞屋內的地板都是離地至少一尺高,可以有效的隔絕寒冷和潮濕。而北海鎮近乎苛刻的衛生管理,使得俘虜們至今還沒有大規模的爆發痢疾或是其他傳染。


  (https://www.dzxsw.cc/book/174202/722137940.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