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親征
<><> 第三卷 可否一戰 第五十二章 親征<>
洪承疇的京師三營自從湖廣平亂以后,就一直在京城訓練。全\本//小\說//網因為原先組建三營之時,皇上曾親口說過,這三營絕非只是拱衛京師,也會派往遼東作戰。是以洪承疇這一年來不敢懈怠,都在思慮如何與滿洲人作戰。
我閱兵時看到三營人強馬壯的,心里放了心,我還怕他們上不了臺面。遵化是第一重地,如果給他們突破,則遵化后面的各城都會給滿洲軍擊破,那時也無法合圍他們。既然不叫袁崇煥回來,自然還要派兵前去增援,我能拿的出手的隊伍只有好歹也打過戰的三營。
看到皇上點頭,全副武裝的洪承疇松了口氣,但接下來皇上的一句話卻把他給嚇得剛剛放下的心蹭的到了嗓子眼。
“洪承疇,朕命你立刻率軍駐守遵化,朕帶禁軍作中軍出。”
皇上是要親征啊!可大明自從英宗后就再也沒有皇帝(除去胡鬧的正德)親征過,而且最后一次親征還是輸得特慘的一次。洪承疇是熟知歷史的,怎敢答應!洪承疇馬上跪下稟奏:
“皇上乃萬金之軀,怎么能以身涉險呢?遵化只需微臣前去鎮守,臣以項上人頭作保,定教滿人不過遵化一線。請皇上收回成命。臣萬死不敢奉詔。”
我低頭望了他一眼,洪承疇神色甚是誠摯。我心里一暖,這是一種被人愛戴的感覺,覺得自己勤政的付出都沒有白費。
“你起來吧,朕去遵化是已經籌劃好的,現在京師附近,最能作戰的朕看也就是你們這支隊伍。要是你們憑城而守都打不過滿洲人,朕也沒有面目再做這皇帝。朕還召滿桂率關寧鐵騎回援。最安全的地方,也就是遵化。朕也要去看下朕的敵手是何等人物!”
“皇上,皇太極不過是個部落敵酋,皇上何必為此冒險?!”
“哦,想不到你也有這種的看法,這不是個好態度。輕敵是為將的大忌!你想想,努爾哈赤父子起兵三十余年,原先不過奴爾干都司的一角,如今卻占據了整個遼東。雖說前朝軍隊腐化,朝廷官員辦事不力,但能多次以少勝多,豈是虛名!朕看這皇太極也是雄略之主,滿洲兵又是堅忍善戰。不可小覷啊!”
洪承疇聽了臉上一紅,道:
“臣謹記皇上教誨,但皇上欲親征,應與內閣大臣商議。如今內閣大臣未在,臣請皇上先行回宮。”
“呵呵,洪承疇,居然對朕也耍小心眼,你是怕孫承宗罵你吧!說你不阻擋朕親征,是不是?!這次朕辰綱獨斷,不用再議了,現在京師留守的內閣都是文臣,行軍打戰是不能靠他們。方正華。”
“奴才在。”
“拿朕的旨意,宣布朕巡狩到遵化,命劉鴻訓會同內閣總理朝廷事務,軍政大事直接到遵化由朕批閱。回去對皇后說,讓她好好坐鎮中宮,等朕的好消息。”
“奴才遵旨。”
“好了,不用多說,立即出!”
※※※
在遼東寧遠城的袁崇煥接到圣旨后,立刻讓滿桂率領兩萬關寧鐵騎回援。并對山海關一線做了一番調動。
又請旨命馬世龍守住山海關,參將楊春守永平,游擊滿庫守遷安,都司劉振華守建昌,參將邵忠武守豐潤,朱梅,左輔守大小凌河,趙率教守錦州,祖大壽屯寧遠。
袁崇煥帶著吳襄父子,祖大弼等人率三萬人馬準備修筑寧遠一城。祖大弼跟他哥哥一樣,也是個沖鋒陷陣的勇將。袁崇煥命他帶著一萬余人前去收復廣寧城,自己和吳襄父子帶著兩萬人,護著五萬當地的遼民也向廣寧進。這次為了能快建城,袁崇煥從遼東屯田的十幾萬人里面選了五萬身強力壯的壯丁。
祖大弼的前軍抵達廣寧城外,稍作休息便準備攻城。廣寧自從在王化貞手里不戰而降后,滿人也駐有三千人馬作為前哨。此番皇太極西征后,另派了兩千蒙古兵來協防。這守城的統領便是安費揚古的侄子鰲拜。
祖大弼也不派兵攻城,只在城外高處架起大將軍火炮,對著八里外的南城墻就是亂轟。按照袁督師的將令,只轟炸一邊,為以后重建省事。手下的一萬士兵把物資輜重都團團圍住布成圓陣,火槍兵守在后面。守衛廣寧城的鰲拜年輕氣盛,怎會龜縮在城內不出。他看到明軍圍成一圈,便命蒙古兩千人從南門殺出,只是來回馳騁吸引火力,不需力戰。自己率三千滿洲鐵騎從西門殺出,繞過前沿攻敵人后方。
陣中的祖大弼見有滿人攻來,立時叫火槍兵準備。但似乎這些滿洲人居然沒有像以往那樣奮勇直前的殺過來,而是來回跑動躲避槍彈。祖大弼見對方不過兩千余人的樣子,居然耀武揚威的在陣前往來馳騁,也不管給明軍轟炸的城墻。偏偏對方的距離剛好出火槍的火力范圍,如果用火炮也是難以命中。十幾輪火炮轟炸后,廣寧南城墻終于轟然倒下,露出個缺口。陣前的蒙古人似乎被明軍的強大火力嚇得一愣。祖大弼看他們度緩了下來,一聲令下,左右兩翼的沖鋒步兵就殺了出去。原本是用騎兵的,但是騎兵大部都回援了,只留下步兵。
這回祖大弼是失算了,滿洲人(實際是蒙古人)看到對方居然步兵沖鋒過來,并沒有直接交戰,而是占著馬快,邊跑邊射箭。一時間明軍便倒下一片,卻沒有追上滿洲騎兵。看到如此,祖大弼怪自己輕率了,居然以為自己人多,就絲毫不懼他們騎兵,只好鳴金回兵,派火槍兵出陣接應。
躲在后方的鰲拜見明軍前軍已亂,陣法難以變動,便率著三千人從后軍殺入。一時間明軍沒有反應過來,突入陣中的騎兵各個手持馬刃,對著火槍兵就是一刀。幸好這些士兵在寧遠之時都曾訓練過如何應敵,很快手持長矛的步兵就前來接戰。外圍的蒙古兵見敵人后軍喊殺震天,知道是鰲拜已經殺入陣中,就對明軍前陣起沖鋒。
明軍吃虧在給人打了個措手不及,好在就是人多,一時間雙方打得勢均力敵。祖大弼沒想到這樣給人以少勝多的打,氣得頭都豎了起來,拿著把大刀就去殺敵。就在雙方死戰的時候,南邊吳三桂率著遼東僅剩的五千關寧鐵騎殺奔而來,四下把滿人圍得跟鐵桶一樣。
此時鰲拜正帶著人殺向明軍的炮陣,鰲拜惱怒這些火炮的遠程攻擊,想殺掉炮手,使得明軍無人用火炮進攻。但他越打越心驚,明軍的士兵雖然還沒有滿洲人英勇善戰,但是所表現的韌力卻是非凡的。漢人越殺越多,不住的朝他涌來。他回頭才現,原來明軍又來了援軍,而且還是騎兵。年初,關寧鐵騎在海州一戰的事情他是知道的,那是一支實力不遜于滿洲八旗的騎兵。如今在這居然遇到,為了避免全軍覆沒,他斬殺了一個向他偷襲的明兵后,高呼撤退。眾人一齊奮力殺開一條血路而逃,可憐那兩千蒙古人,怎知后軍已有變化,仍一個勁的沖殺,結果全軍被滅。
吳三桂率著騎兵在后追殺一陣,那鰲拜也不回廣寧,直接向沈陽方向逃去。
袁崇煥到廣寧后,祖大弼到帳下請罪。袁崇煥心里也暗悔怎么不把祖大壽調來攻城,看來這祖大弼只能是個沖鋒陷陣的武將,作一方統帥還是不行,缺乏應變之道。他也知道,此次失利主要原因是敵人善于使用騎兵,而自己這一方因騎兵不在,吃了虧。這次在絕對優勢下,傷亡三千,竟是和滿洲人差不多,這個結果讓袁崇煥心疼。看著虎頭虎腦的祖大弼,袁崇煥也沒有完全怪罪他,畢竟自己是主帥也有責任,只是小懲一下,罰了一年的俸祿。袁崇煥想著過了這一陣,要把這家伙送到通州的一心學院去,讓他在那好好學習下怎么用兵!這種用血來做的教案,代價實在是太大了。
兩萬七千明軍開駐廣寧城,城內的百姓已經逃得干凈。袁崇煥立刻指揮民工開始修復炸垮的南城墻。軍士們則在外圍下寨,防止滿洲軍劫營。
鰲拜帶著不足千人跑回盛京,讓正整裝待的安費揚古大吃一驚。原本安費揚古是打算配合大汗的計劃,大約在大汗出兵攻入長城的時候,自己才率兵攻打寧遠,沒想到袁崇煥在這個時候居然先制人。安費揚古隨努爾哈赤起兵,也是沙場的老將。他聽了鰲拜的回報,立刻率兵前來奪城。
廣寧距盛京有三百六十里,滿洲騎兵一天可到。等安費揚古到達廣寧附近時,離皇太極出兵已經過了八天。此時的皇太極還沒有行軍到老河集結,滿桂的騎兵也還在山海關。
安費揚古知道明軍是想占住廣寧城,但對方的兵力遠高于自己。大汗留下六十牛錄,但廣寧一戰便損失了四千人馬。盛京不管如何都是要確保的,留了五千兵士守衛,安費揚古能**來的部隊只有一萬人。面對防守嚴密的明軍,安費揚古也沒有把握說強攻能勝。他決定去偷襲寧遠。
當時遼東軍馬中,皮島兩萬,旅順兩萬,山海關三萬,寧遠六萬,錦州三萬,大小凌河兩萬,一共十八萬人馬。除去入援京師的滿桂,寧遠城內最為薄弱,也有一萬人守城。
令安費揚古失算的是,寧遠居然也有萬人守衛。他有點懷疑袁崇煥根本就沒有接到大汗入侵的消息,不然怎么會遼東軍馬都還在遼東。在寧遠守城的祖大壽事先接到袁崇煥的指示,只是堅守城墻,并不出城迎戰。安費揚古攻了兩次都沒有進展,只好怏怏退兵。到了這個時候,安費揚古委實沒有辦法。攻是不討好的,偷襲也沒能成功,只好眼睜睜的看著明軍修筑廣寧城。安費揚古能作的就是把萬余的騎兵在廣寧不遠處防守,防止明軍前去偷襲盛京。他暗作打算,只要明軍一動,陣法必然失效,他便好從中取利。但明軍似乎沒有進攻的意圖,只是在修筑廣寧城,氣得安費揚古破口大罵!
前去回援的滿桂,以騎兵快行軍,在走了五天后,抵達遵化城。滿桂還以為此番遵化防衛由他坐鎮主持,不禁有些得意,畢竟如緊要的重鎮教由他來防守,那是對他的肯定!不料他進得城來現,中軍帳里坐著的居然是當今的天子,嚇得他立刻叩拜行禮。
※※※
明下各地行軍的時間:遼東寧遠八百里加急要兩日才能到京師。用信鴿的話,一天多。寧遠到廣寧為一天的行程,廣寧到沈陽也差不多騎兵是一天多點。皇太極從沈陽到老河需要十二天(繞路了),老河到遵化是兩天的樣子。寧遠到京師騎兵一般要十天。以上都是我根據大概的距離推斷出來的,有不合理的地方勿怪!<><a(全本小說網)
最新全本:、、、、、、、、、、
(https://www.dzxsw.cc/book/17416/9365863.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