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跨界大佬
“……我們現在沒有足夠的師資,最重要的一點,這也是一個最快的辦法,讓我們達到一流的結果。
我剛才已經說過了,我們在玩圍棋的時候,你往往跟你對手的水平是相當的。所以,如果我們有足夠的國際交流互動,這些非常具有天才的中國學生,他們為了自己的自尊起見,也會跟他們的對手一樣棒的。
作為這個項目的一部分,我們讓我們的學生至少有一年公費在國外學習,是我們來出這筆錢,這也是我們吸引學生參加我們的研究生項目的一個賣點,因為我可以問他們,你們是否有信心被斯坦福大學錄取。他們會說不。我就告訴他們,如果你們在一年或者是兩年,我會把你們送到這些大學,不管你想學哪個專業,我會個人給你做好這些安排,目前為止這些做法是非常好用的。
光有課程本身是不夠的,還要有整個環境。
所以,一些比較高年級的學生和研究生,他們在宏觀的設計過程中,才能進一步去了解相關的研究性文化。
在中國至少是在計算機科學研究方面,我們的經驗告訴我們,要去吸引在西方工作的中國教授再回到中國工作,是非常困難的,可能比物理學和生物學研究人才的留存更加困難。所以,我后來就決定建立起一個非常強有力的團體,也就是博士后的導師。這個團體由在西方工作的博士后的導師組成,其中包括有20多個非常知名的研究人員。有一些也是我的好朋友,他們給我做了個人的承諾,將會提供相關的支持,以及為學生提供導師的服務。
最近我又跨出了新的一步,就像阿爾費羅夫教授曾經指出的,有的時候哪怕在高中著手都不嫌早,越早起步做這樣的教育項目越好。
我們還啟動了一些有創新性的新型項目……”
~~~~
~~~
“……我們還啟動了一些有創新性的新型項目……”
聽著姚老的話,此時的章杉已經后悔這么問了!
章杉想了解的是姚老的成長經歷,但對于姚老這么一個無私的人。
他說得卻全是培養人才的經歷~
不過對于章杉來說,現在想要知道一個人的非涉密信息,完全可以依靠賈維斯深度檢索獲得~
很快章杉就收到了來自賈維斯的深度信息反饋~
不看不知道,看了嚇一跳。
說嚇一跳有點夸張,但章杉真的有被驚愕道~
誰能想到當代互聯網界的大鱷姚老在最早的時候居然是研究物理的~
雖然聽起來有點不可思議,但確實是:
姚教授1967年畢業于臺灣大學,1972年獲哈佛大學物理學博士,1975年獲伊利諾大學計算機科學博士……
果然大佬都是日常跨界啊。
再想想起剛才姚老先生所提到的話:
“在中國至少是在計算機科學研究方面,我們的經驗告訴我們,要去吸引在西方工作的中國教授再回到中國工作,是非常困難的,可能比物理學和生物學研究人才的留存更加困難!
合著姚教授之所以說計算機方面研究人才留存要比物理學方面人才留存困難。
完全是因為曾經從事過相關領域,而不是憑借主觀揣測。
這些還不是姚老的全部。
還不是最牛的,章杉看見通過賈維斯反饋來的消息,姚老還曾經兼職過數學方面的教授。
章杉又后悔了~
自己和這種巨人級人物聊天居然聊人家的生平,而不是去聊學術!
要知道以姚老這種級別的人隨便提出來的一個小問題單拎出去就可能是一個大課題。
其巨大的學術價值是不可估量的。
這并不是夸大其詞~
目前各種線上支付紛至沓來,其根本在于對“安全多方計算”問題上實現的突破~
安全多方計算的研究主要是針對無可信第三方的情況下,如何安全地計算一個約定函數的問題。
安全多方計算是電子選舉、門限簽名以及電子拍賣等諸多應用得以實施的密碼學基礎。
一個安全多方計算協議,如果對于擁有無限計算能力攻擊者而言是安全的,則稱作是信息論安全的或無條件安全的;如果對于擁有多項式計算能力的攻擊者是安全的,則稱為是密碼學安全的或條件安全的。
已有的結果證明了在無條件安全模型下,當且僅當惡意參與者的人數少于總人數的1/3時,安全的方案才存在。
而在條件安全模型下,當且僅當惡意參與者的人數少于總人數的一半時,安全的方案才存在。
之所以提到這個是因為章杉通過賈維斯了解到所謂的安全多方計算就和姚老息息相關。
安全多方計算最早的話題度就是因為1982年姚的百萬富翁問題。
姚氏百萬富翁問題由華裔計算機科學家、圖靈獎獲得者Andrew C.Yao 于1982年首次提出:存在2個爭強好勝的富翁,他們如何在不暴露各自財富的前提下比較誰更富有?后來該問題演變成安全多方計算(Secure Multi-party Computation, SMC)。
章杉知道,姚氏百萬富翁問題有很多實際應用~
這里舉一個例子:假如Alice 希望向Bob 購買一些商品,但她愿意支付的最高金額為x 元,Bob希望的最低出售價為y 元,希望知道x 和y 哪個大?
如果x > y 則雙方可以繼續討價還價,否則就不必再浪費口舌,但他們都不想告訴對方自己的出價,以免自己在討價還價中處于不利地位。
這個看起來像是小學應用題,但實際上同時和金融、編程和安全掛鉤之后,這個問題還真不是那么容易~
然而,事實是,在1982年,姚啟智教授在提出百萬富翁問題后就給出了該問題的一種解決方案。
該方案用于對兩個數進行比較,以確定哪一個較大。Alice知道一個整數i;Bob知道一個整數j, 希望知道誰的數最大,但都不想讓對方知道自己的數。為簡單起見,假設j與i的范圍為[有一個公開密鑰Eb和私有密鑰Db。
(1) Alice選擇一個大隨機數x,b(x);
(2) ,并將結果發送給Bob:
(3) Bob計算下面的100個數:b(c-i+u),(,2,...,100 )其中的私有解密密鑰。Bob選擇一個大素數p(p應該比x稍小一點,Bob不知道x,但Alice能容易地告訴他x的大小),然后計算下面的100個數:Yu mod p),。然后驗證對所有的u≠v,|Zu-Zv|>=2,并對所有的u驗證:0
(4) Bob將以下數列和,Z2,...,Zj + 1,Zj+1 +1,..., Z100 +1],p;就是所從第j位對Zu數列+1操作;
(5) Alice驗證這個數列的第i個數是否與x模p同余。如果同余,她得出的結論是i<=j;如果不同余,她得出的結論是i>j;
(6) Alice把這個結論告訴Bob。
一時之間,章杉也不禁感慨萬千~
感慨歸感慨,怎樣讓姚老接著聊些學術上的事情~
沒等章杉想太多,姚老話鋒一轉,開始詢問起章杉了~
“章杉同學,我還聽說你打算額外持續投資20億美元研究人工智能,我不是有意窺探商業上的秘密,也無心于此,只是從我目前來看你想要做的顯然不是想研究普通人工智能,而是致力于超級人工智能!
“目前超級人工智能有很多制約條件……”
章杉聽得很認真,姚只提了“魯棒性”與“可解釋性”兩大技術瓶頸,以及未來超級人工智能的終極挑戰。
章杉對人工智能關注頗多,自然明白姚教授的意思~
關于魯棒性問題,可以解釋成脆弱性、非安全性、非可靠性問題。
人工智能系統設計歷來重功能性設計,輕可靠性、安全性設計;或先功能性,后安全性、可靠性。
在早期產品中這一現象尤為嚴重。在自動駕馭汽車領域,最終制約因素是安全性、可靠性問題,未來,無人駕駛汽車研發會因可靠性、安全性問題,成為“永在途中”的課題。
關于可解釋性,可以理解成廣義的開源性。
可解釋性就是如何讓人們深入了解人工智能系統。以汽車為例,在工業革命時代,汽車駕駛者們對汽車原理、結構一目了然;
現在,汽車對于駕駛員而言只是一個黑盒子,只有方向盤、油門、剎車這樣一個應用界面。
相比而言,工業革命時代的汽車有高度的可解釋性,人工智能的新興汽車無可解釋性。
同樣,手機、數碼相機、電視機相較于電話機、照相機、電子管電視機而言,無可解釋性,對所有使用者都是黑盒子,無人去拆解、修理,去了解其內部結構,這是一種十分現實、十分先進的人工智能產品的傻瓜化應用模式,它將知識創新與創新知識應用徹底分離。
然而,對于人工智能創新領域,不可解釋性是一個技術創新的巨大障礙。
硬件的透明、軟件的開源,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技術創新的可解釋性障礙。
目前,可解釋性障礙突出表現在算法領域(人工智能三大基礎之一),它阻礙算法的推廣、評價與市場化,算法的碎片化現象會嚴重阻礙人工智能的發展。
不得不說,姚是一個極有遠見、對人工智能有獨到見解的大家。
“姚教授,學生記得早年在水木大學的一次演講中,你便提出了人工智能時代的“大科學”概念。
我記得您在那個時候說:人工智能時代,已進入到諸多強勢科學的交叉融合發展時代,各個強勢學科都會以自己的視角(自以為是地)詮釋人工智能……”
姚教授真沒想到章杉記得這個,他怎么會不記得的呢~
事實上,當時,姚提到超人工智能,并提出對超人工智能的三點期望。
過去人們一直把人工智能分成弱人工智能與強人工智能。弱人工智能始于半導體微處理器誕生,是對人類智力的人工仿真;強人工智能始于大腦工程,是人工智能的智力創新時代。由于人工智能超高速度的瘋狂發展,人們無法預見人工智能的未來,便有了后強人工智能的超人工智能概念。姚認為超人工智能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人類會面對諸多種潛在威脅。對于超人工智能的未來,姚給出了未來制約智能機器的三個原則:一是利他,即人的利益凌駕于機器;二是謙卑,即機器不能自以為是;三是盡心,即機器能學懂人的偏好。每個原則都要用嚴格的算法來實現,這樣就能有效駕馭人工智能。這是一個對未知時代的理性期望,希望人工智能最終能走向理性化道路。
領先時代一步的是先驅,領先時代兩步的就是先烈了。
章杉知道姚教授之所以語重心長地說這些東西給他,完全是怕他在產業上過于激進而慘遭重創。
這是一個長輩對小輩的愛護。
但章杉此時也沒有什么選擇:
“姚老,AI進入產業落地的深水區:從技術成熟度曲線來看,人工智能正處在“死亡之谷”的泡沫期,不帶來真實價值的AI將被淘汰出局!
“在過去20年里,從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下一個自然延伸下來是物聯網時代。AI是物聯網里一個核心技術能力,短期內是延續未來技術創新的主軸,但不是產業落地的核心點。[21] AI真正的商業價值的變現,真正能夠有規模、商業化落地的公司,大部分是面向線下的,是和實體行業相結合,未來會越來越多關聯在一起。
如果把人工智能比作「大腦」,物聯網就是「身體」,二者相結合,能夠讓世界更加智能化。
算法是時代的核心變量。更具象化一點,是基于深度學習的算法。
人工智能創新就是一場無限游戲:它始于幾十年前,并終將超越這個時代。有限游戲通常受時間限制,有贏輸雙方及明確的規則;但無限游戲會一直持續,規則和參與者也會不斷改變。”
。骸#
(https://www.dzxsw.cc/book/170215/8789830.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