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无弹窗无广告小说在线阅读

大眾小說網 > 俺四叔是朱重八 > 第258章 八百多識字農漢

第258章 八百多識字農漢


  不過,最后還是沒有攔住。


  在一眾人的滿臉期待又緊張的情況下,一旁的玄平子手里,又提溜了一株土豆植苗。土豆植苗下面的根須上,還吊著五六顆比甘薯略微小一點的白色土豆。


  兩者一相比較,產量便是立即分出高下。


  同一天種植下,同樣的田地,同樣的施肥,最后再同一時間,挖出來。


  一窩甘薯還能吃一頓,過過嘴癮。但是,一窩土豆,卻是僅僅只夠塞牙縫,嘗一嘗味道。


  幸好,在這塊良田中,只是稍微摻和著種植了不到半畝的土豆。


  朱子安才沒有再次動手,朝著別的土豆下手,倒是讓一旁的朱標,微微松了一口氣。


  不過,在轉悠到自己的田地后,朱標看著在田地一角,集中種植的那綠油油的一片甘薯,一雙眼睛,竟然也不由的露出一絲跳躍之情,蠢蠢欲動。


  “二哥……”


  最后,朱標站立了好一會,還是沒有按捺住心中那躁動的心,有些不好意思的朝著朱子安,輕輕喊了一句。


  “嗯?”


  朱子安回頭,看了一眼,頓時有些明了。微微一笑之后,便是將手中的鏟子,遞了過去。


  “這?”


  朱標一愣,僵硬的接過鐵鏟,有些局促的看向朱子安,“二哥,我也可以嘛?”


  沒想到,朱標會是如此表神態,朱子安啞然失笑道:“殿下,你的田地,自是由你施為!”


  “那我便試一試!”


  聽罷,朱標眼中亮光一閃,雖然還有些不適應,但內心,卻是有幾分沖動。


  要知道,這可是他第一次拿起鏟子,在田間勞作。


  而且,還是第一次,開挖甘薯。


  想著,在朱子安等人的注視下,緩緩抓緊手中鐵鏟子,學著朱子安剛剛的動作,先是在甘薯一周,鏟了一個圈。


  隨后,才開始往中心鏟土。


  “殿下,甘薯露出來了!”


  很快,一顆紫紅色的甘薯,便是從泥土中,露了出來。


  “我看見了!”


  朱標滿臉激動,這可是他自己的土地中,第一次種出的甘薯,還是他第一次刨出來的。


  因此,在隨口回應了萬喜一句之后,便是滿臉緊張,再次顫顫巍巍的拿著鐵鏟,慢慢的將一窩甘薯,都挖了出來。


  “一、二、三、四、五、六顆!”


  在將整個甘薯植苗上的泥土,都清理的差不多之后,萬喜便一臉激動的蹲在一旁,大聲的數著,“殿下,您挖的這一窩甘薯,整整有六顆甘薯,長的都還十分碩大!”


  “這位大伴說的沒錯,殿下挖開的這窩甘薯,確實十分碩大。”


  “恭喜殿下!”


  跟在一旁的幾個佃戶,都滿臉喜色。


  朱標能挖出這么大的甘薯,也可以從側面證明,他們將田地管理的十分良好!


  這可都是功勞啊!


  至少,從一旁那位小道長手中的甘薯個頭上,就能證明自己等人的功勞!


  “能在如此大旱的天氣下,甘薯還能長出如此碩大的個頭,爾等都有功勞!”


  果然,在欣喜了一會之后,朱標便是將目光看向面前的那幾個佃戶,夸贊道。


  “多謝殿下!”“多謝殿下……”


  一眾佃戶,滿臉大喜。


  “萬喜,拿著,本宮再挖一窩,一會回去獻給父皇,要是按照此種甘薯的產量,絕對是我大明的神物,我大明之福!”


  說著,朱標滿臉激動。


  隨手將那一株甘薯遞給萬喜之后,便是順手,從旁邊再次清理出一株甘薯,開始用鏟子挖了起來。


  見此,朱子安已經能預料到接下來的結果。


  同樣的地方,甘薯植苗也都長的一株比一株茂盛,這株甘薯自然也不會差。


  果不其然,朱標挖開的第二株甘薯,下面也是一窩長勢良好的甘薯。


  足足五顆甘薯,每一顆也都十分碩大,至少有二兩之重。


  回去的路上,看著那云奇手中那兩株甘薯,朱標瞬間覺得,自己剛剛挖的那株甘薯,不香了。


  早知道,他也讓人將那些甘薯,都種植的離得溝渠近一些。


  這樣的話,現在那些甘薯,也能長的和云奇手上的那些甘薯,差不多大小。味道,也能會更加好一些。


  可惜,沒有如果。


  不過,能在大旱天氣中,還能長出這么大的個頭,朱子安也有些滿足。


  只要接下來的一個月,可以風調雨順,雨水充沛。


  按照良田中的土地肥力,朱子安感覺這些甘薯,再長大兩倍,也不是不可能。


  不過,這種些猜測,雖然很有事實依據。


  但是,在朱子安還是沒有對朱標說這些。


  ……


  皇宮。


  “戶部,城外那些良田的損失,統計出來沒有?”


  御書房內,朱元璋一邊批閱著手中的奏章,一邊隨口,對著下面的戶部尚書楊思義問道。


  不過,看朱元璋那隨意的神情,并沒真想楊思義,可以回答出這個問題。


  卻是沒想到,楊思義竟然想都沒想,便是直接拱手,行禮道:“回皇上,臣都已經統計出來了。”


  “嗯?”


  聽罷,朱元璋手中動作微微一頓,反應過來后,便是連忙抬起頭,看向楊思義。


  “快說,這一場大旱災下來,城外良田中的莊稼,都旱死了多少?還剩存多少?”


  “回皇上,差不多旱死了七成左右,還剩存三成!”


  楊思義眼中閃過一絲痛惜,連忙拱手說道:“皇上,根據臣與戶部一眾官員統計,現在南京城外,一共有十萬畝上等良田。但是,這一場大旱下來,每一塊良田上,至少有七成莊稼,都直接旱死。


  至于剩下的那三成莊稼,也還是因為靠近溝渠,每天都有佃戶澆水,這才能存活下來。但是,在這三成莊稼中,有一半莊稼,也是處于枯死邊緣,幸好有這場大雨,等其再緩上幾天后,便可以恢復過來!”


  “還有三成?”


  聽罷,朱元璋一臉驚喜。


  “回皇上,正是!”


  楊思義連忙拱手回道。


  “恭喜皇上!”“恭喜皇上!”“這么長時間大旱,竟然還有三成莊稼,存活了下來,真是天佑我大明!”


  李善長與劉伯溫等大臣,聽后,也都滿臉喜色。


  在這種長達兩個月一滴雨不下,還暴曬的大旱天災下。他們都已經準備好,那些良田中的莊稼,全部都會旱死。


  就算是有挖掘的溝渠澆水灌溉農田,他們心中,也僅僅只敢抱有幻想,有一成的莊稼,能活下來便是不錯了。


  沒想到,竟然直接活下來三成。


  隨后,想到楊思義呈報的數據,李善長眼中便是又閃過一絲疑惑,不由的微微朝著楊思義拱了拱下手,道:“楊大人,還恕本官多疑。”


  “只是,此事有些地方,本官實在是有些想不通。城外良田有十萬多畝,而你們戶部,在南京城,最多才不到一百名官員。不知,在這么多的田地下,就算戶部每一個官員,都去城外,一塊良田一塊良田的檢查,一天半的時日,也檢查不完吧。”


  “相國這便是有些多慮了!”


  楊思義輕輕一笑,回了一禮。


  “回皇上,相國,諸位大人,雖然我戶部只有不到一百多個官員。但是,在戶部與工部下面,還登記有八百多位識字的農漢。這么多識字農漢,甚至都不需要我戶部官員出馬,一天便可以跑遍城外所有良田。”


  隨后,還未等朱元璋與李善長等人說話,眼中閃過一絲傲然,繼續·說道:“而且,早在還未下雨之前,戶部一眾官員,便帶著那些農漢們,時刻計數著城外農田莊稼的變化。因此,下雨過后,戶部官員與那些農漢們,僅僅只是在城外,各個田地中,轉一圈下來,便可以知道,還有多少莊稼,還存活著!”


  “八百多識字農漢?”


  聽后,朱元璋與李善長等人,直接將那田地莊稼之事,拋在腦后,滿臉驚嘆,緊緊盯著楊思義。


  這個年代,只要識字,便都是緊缺的人才。


  更加別說,還都是識字的農漢。


  這種人才,只要放出去一個,都是管理農田的好手,各地府衙爭搶的人才。


  雖然沒有功名。


  但是,現在這會,也還沒有科舉考試,還都是處于舉薦取仕的方法。


  只要那八百多名農漢,品行不錯,能力也不錯,大明官吏階層,又可以壘實一層。


  想著,朱元璋與李善長兩人,看向楊思義的眼光中,便不由的冒著亮光。


  “皇上,李相國,不知有什么問題嗎……”


  還從未有過,被朱元璋與李善長兩人,這么緊緊盯著的經歷,楊思義一個大老爺們瞬間,不由的打了個寒顫,感覺自己起來一身雞皮疙瘩。


  “楊大人,你可知罪?”


  突然,李善長瞪著眼睛,沖著楊思義,惡狠狠說道。


  “啊?”


  楊思義一驚,心中一謊,連忙問道:“敢問相國大人,下官何罪之有?”


  “楊大人,你身為戶部尚書,必然知道,我大明多么的缺乏那些有才干的官吏。而你戶部之下,竟然悄悄私藏了八百多名識字的農漢,都不向皇上稟報,這還不是重罪?”


  李善長一臉氣憤。


  好嘛,他身為一國丞相,不僅要管理大軍后勤之事,還要管理整個大明的政務。


  每天,都在發愁,一眼望去,哪里都是缺少可用的人才,愁的頭快要禿了。沒想到,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就藏了這么多的識字農漢。


  要是將這么多的識字農漢,交由他來調度,那可得省多少事!


  越想,李善長便越是氣悶。


  “善長說的在理!”


  上方,朱元璋雖然也是眼角微露笑意,但仍是裝作一臉怒色,說道:“那么多的識字農漢,你竟然都藏在戶部,歸你戶部調動,自私至極!”


  同時,一旁的劉伯溫與湯和幾人,也都是一臉震撼的看向滿臉苦笑的楊思義。


  一直以來,他們也不是不知道,在戶部下面,登記著一群識字的農漢。只是,沒想到,竟然會是如此之多。


  這么多識字農漢,放誰身上,都眼饞的不行。


  “皇上,請容臣細稟!”


  楊思義連忙拱手,一臉委屈。


  “你講,咱倒要聽聽,你有何理由?”


  朱元璋道。


  “皇上,各位大人,我戶部冤枉啊。早在前幾個月之前,有農漢識字之事,皇上與諸位大人,便都知道。那時候,皇上您便是讓這些農漢,都交由臣戶部登記造冊。因此,這些識字農漢,并不是私藏。”


  楊思義連忙解釋道:“而且,別看這些識字農漢,都八百多人。但是,其中年紀較小者,便是占據著一小半,其中年紀較大之人,也是占據著一部分。至于那些精壯農漢,才占據了一半!”


  “一半?”


  “那也是四百多人!”


  朱元璋與李善長等人,神情更加目羨。


  那可是四百多個精壯的識字農漢啊!


  在南京城周圍,總共才多少個精壯農漢?


  “好了,此事不用再議論了!”


  李善長喘著粗氣,直接喊道:“這么多的識字農漢,決不能任由戶部一衙門調用,我中書省,也需要這些識字農漢!”


  “皇上,我督察院也需要!”


  “皇上,我吏部部也需要!”


  “皇上,我兵部……”


  有了李善長開頭,早就已經眼饞不已的一眾大臣們,都紛紛開口,朝著朱元璋稟報道。


  見此,原本還想繼續辯解兩句的楊思義,只能露出滿臉的無奈笑容。


  那么多正用的順手的農漢,從今往后,便是都不歸自己戶部一衙獨享了!


  正如楊思義所想那樣,原來戶部擁有不到上百個識字農漢的時候,朱元璋與一眾大臣,都還能理解。


  但是,誰能想到,在這短短的一個多月時間,那些識字農戶,直接增加到八百多人!


  “吏部!”


  朱元璋喊道。


  “臣在!”


  吏部尚書滕毅,連忙一臉喜色的站出來,拱手回道。


  “那八百多名識字農漢,便交由你戶部掌控,爾等商議,看如何將這八百多農戶,合理的分配給一眾衙門!”


  朱元璋說道。


  “臣遵旨!”


  滕毅連忙拱手喊道。


  隨即,眼中喜色,便是控制不住。


  誰能知道,吏部雖然是六部最重要的一部。而身為吏部尚書的他,每日,為了選拔人才,應付各個衙門的請求,他是有多么的犯愁。


  現在,手中一下有了八百多個識字農漢。


  雖然不是那些有士子與秀才,但也足以讓滕毅興奮不已。


  “此事,楊思義你可還有何異議?”


  朱元璋繼續說道。


  “臣任憑皇上吩咐!”


  楊思義連忙回道,滿臉無奈。


  ……


  (https://www.dzxsw.cc/book/169653/8983906.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徐县| 九寨沟县| 池州市| 肥东县| 油尖旺区| 上思县| 仙游县| 平罗县| 淄博市| 银川市| 通辽市| 年辖:市辖区| 普定县| 新闻| 兰考县| 巩留县| 海口市| 宜宾市| 城市| 石景山区| 翼城县| 龙陵县| 花莲县| 鄂托克前旗| 天门市| 东兴市| 淮北市| 永泰县| 新宾| 金川县| 万源市| 剑阁县| 株洲市| 黄梅县| 石屏县| 西平县| 静海县| 南溪县| 定襄县| 平果县|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