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章 《長城》的拍攝難題
時間進入三月下旬,就是很多電影開機動工的時候了。
不過這時候公司的成片庫里依舊還有不少的作品等著安排。
不過在思湘文化自己的項目中,除了一部《死亡環(huán)繞》可以期待之外,其他就沒有多少拿得出手的項目了。
《九尾》的續(xù)集雖然李衛(wèi)然很積極,但啟航文化至今沒拿出劇本來。
《不死人》雖然要做續(xù)集,但文木野還有《我不是藥神》的任務(wù),也沒有急著安排。
烏邇善郭凡都還忙著籌備新項目,也都沒有拍好的作品,反倒是張斌,從啟航文化拿到《匆匆那年》這個劇本,現(xiàn)在正忙著拍攝。
除此之外,也就一部大鵬的《煎餅俠》值得徐聲重視了。
反倒是思湘文化投資的項目中,有不少優(yōu)質(zhì)的作品。
吳金的《戰(zhàn)狼》徐聲提出了不少意見,現(xiàn)在也已經(jīng)到了拍攝的末期,年底左右應該能排得上。
還有鄧朝的《分手大師》現(xiàn)在也正排著隊上映。
鄧朝進入時代藝人之后,除了一部《死亡環(huán)繞》之外,接思湘文化的項目并不多。
他始終不是思湘文化體系培養(yǎng)出來的藝人,不管圈里圈外,他都有著自己的人脈圈子。
這夫妻兩在圈里算是人緣很好的了,雖然早期在華藝他和馮曉鋼不對付,但鄧朝也沒有被華藝雪藏,就證明了他在這個圈子里的適應能力。
不過好在現(xiàn)在的鄧朝還沒有經(jīng)歷過《奔跑吧》的淬煉,國民度還沒有那么高。
其實徐聲也考慮過這檔綜藝的問題,不管《奔跑吧》還是《極限挑戰(zhàn)》,都是當時國內(nèi)最具號召力的兩檔綜藝。
綜藝部經(jīng)過這些年發(fā)展,在節(jié)目創(chuàng)新方面早早超過了某些衛(wèi)視頻道。
畢竟綜藝部也是要看業(yè)績的,一檔綜藝就能捧起一班子的制作人和幕后,綜藝部那些人當然會絞盡腦汁的去做新節(jié)目。
《奔跑吧》的策劃案早就擺到了徐聲桌案上,只是被他壓了下來。
有了《王牌》,再做一檔《奔跑吧》的確有些多余。
但是這兩檔綜藝的影響,不僅是局限于綜藝層面上的。
4G時代的到來,預示著流量時代已經(jīng)開啟。
手握流量門戶的互聯(lián)網(wǎng)巨頭們正在顛覆著以往的文娛傳統(tǒng),綜藝、電影、電視劇的主戰(zhàn)場,也會從衛(wèi)視頻道漸漸轉(zhuǎn)到視頻平臺。
而真人秀類的綜藝節(jié)目,在這個過程中的影響力卻不是一般影視劇能夠比得上的。
好的綜藝節(jié)目,不是一看一兩個小時的電影,而是以定期的形式與大眾見面。
這樣的方式很容易給明星藝人們帶去極強的號召力和國民度。
就拿《跑男》來說,第一季的七人組里面,能讓大眾熟知的根本沒有幾個。
可一檔跑男就把這幾位捧成了圈里的頂流,不管鄭凱、baby,還是李辰、陳賀,經(jīng)過跑男之后身價可以說是呈幾何倍數(shù)的飛漲。
綜藝捧人的力度,遠遠不是影視劇能夠相比的。
而更重要的,綜藝節(jié)目貼近大眾的展現(xiàn)方式,更能夠引導一代人的價值取向。
徐聲雖然不想做《跑男》和《極限挑戰(zhàn)》這樣的節(jié)目,但更不放心把這些節(jié)目留給那些唯流量論的資本或藝人。
可要是思湘文化自己來做,卻也很難避免掉進流量的旋渦。
進了娛樂圈的人,誰又不是為了家喻戶曉呢,人心是很難把握的,這也正是徐聲所糾結(jié)的地方。
回到電影上來,這一年思湘文化籌備的系列電影里,除了《封神三部曲》和《流浪地球》之外,還有一個不得不提的系列片。
自從徐聲買下了囧系列的版權(quán)之后,不管《泰囧》《港囧》也都漸漸形成一定的系列效應。
《泰囧》上映時口碑雖然一般,但喜劇片從來都是很吸票房的。
這一世的《港囧》,劇本和原版有了很大的區(qū)別。
啟航文化的編劇團隊雖然在喜劇片上作品不多,但是拿出來的劇本卻別有一番風味。
喜劇片的劇本不復雜,往往只要定好故事的框架,就能夠通過每一個單元的填充來彌補劇本的不足。
到最后呈現(xiàn)鏡頭的時候,導演組再加以雕琢,找出最好的喜劇效果就能拿出成片。
唯一麻煩的,就是喜劇片太吃有天賦的藝人。
就拿徐山爭來說,他在囧系列的表現(xiàn)表面看著沒那么出彩,但他這個角色,就算換成沈叔叔來恐怕也演不出他這種效果。
也難怪沈叔叔剛剛冒頭就在短短的幾年里成就了兩百億影帝的榮譽。
囧系列算是思湘文化目前唯一的喜劇種子了,畢竟大鵬的《煎餅俠》還沒能在銀幕上證明自己。
大鵬的潛力不差,差的就是一個好的團隊。
《煎餅俠》上映之后大鵬的形象就已經(jīng)走進了大部分觀眾的心里,只是后續(xù)缺少適合的作品延續(xù)他的成績。
而前世的大鵬之所以看起來不溫不火,責任還得算到搜狐的身上。
互聯(lián)網(wǎng)上的份額被蠶食殆盡之后,沒落的搜狐已經(jīng)分不出精力放到文娛產(chǎn)業(yè)的布局上,這才把大鵬給耽擱了。
以大鵬的年紀,只要有合適的公司捧起來,其必然能夠在喜劇片市場占據(jù)一席之地。
所以他的《煎餅俠》劇組,徐聲也給了他很大的權(quán)限,為的就是把人留住。
但不管《煎餅俠》也好,《戰(zhàn)狼》也罷,這些都屬于思湘文化占據(jù)一定主導權(quán)的投資項目。
徐聲也還要考慮一些只投錢不管事的電影。
這其中就有寧昊的《心花怒放》。
徐聲其實不怎么想把《心花怒放》放在國慶檔的,雖然這兩年的國慶檔也比較容易爆起來,但是相比起年底的賀歲檔,國慶檔的號召力還是弱了一些。
前世的《心花怒放》提檔國慶,是為了給徐科的《智取威虎山》讓路,但現(xiàn)在完全沒有這樣的必要。
國慶檔能把《戰(zhàn)狼》安排上去,或許會更合適。
但這畢竟是寧昊的電影。
從《瘋狂的石頭》開始,寧昊就如黃柏說的一樣,很多影視劇都是為了還人情。
不管中影華藝,在寧昊發(fā)跡之初對他的支持都不小。
在沒有《心花怒放》主導權(quán)的情況下,這還得看寧昊怎么去安排了。
如果還安排在國慶檔的話,徐聲也只有把《戰(zhàn)狼》往后推一推了。
這么一排下來,《死亡環(huán)繞》的五一檔,《分手大師》放到暑期檔前期,《煎餅俠》放在暑期檔后期,賀歲檔要是不上《心花怒放》,思湘文化下半年就只有一部《港囧》了。
還有明年的春節(jié)檔,徐聲都還在猶豫要不要把《劍中原3》推上去。
徐聲大致排了下,就把頭疼的問題甩給了周充。
有些事先知先覺的去做,反而不如順其自然的好。
就像《體面》的選角,試鏡去試鏡來,溫子霓竟然選中了剛拍完《前任1》的鄭凱。
余飛這個角色,在原版的《前任三》里,就讓人印象很深刻。
徐聲在寫劇本的時候,也會照著原版的記憶下筆。
可他怎么也沒想到文字上的東西竟然能召喚出原版的角色。
在浦江,上戲是個很大的圈子。
從胡鴿那一屆到后面的幾屆,大部分的藝人其實也都熟悉。
溫子霓在選角的時候,曹小文幾個你一言我一語,就把鄭凱的形象給描述了出來。
只不過現(xiàn)在的鄭凱沒有經(jīng)過《跑男》的加成,遠沒有后世那么出名罷了。
整個劇組,加上曹小文她們這些上戲圈子里的人,一來二去就把劇組給湊齊了。
像《前任三》這類的戲份,拍起來很大一部分得要靠藝人的表演功底。
表演過關(guān)了,基本上不會遇到什么難題,溫子霓也去話劇中心請了幾個老師來指導。
四月中旬,才籌備不到一個月的《體面》就已經(jīng)開機了。
而徐聲在從《山海經(jīng)》劇組回來之后,也趕往了張義某的《長城》劇組。
《長城》的取景大部分都是在嘉峪關(guān)一帶,在這邊拍電影,大都繞不開西影廠。
沒辦法,就算劇組在開拍之前就做足了準備,但是總得有一些熟悉周邊環(huán)境的人在,才能省去許多的麻煩。
張義某的劇組里,就有很多西影廠的工作人員。
徐聲之所以過來,一是為了學習一下張義某大場面的經(jīng)驗,二一個則是要和張義某商量一下《長城》的宣傳問題。
作為思湘文化走出去的兩個項目之一,《長城》這個IP的號召力要比《山海經(jīng)》要大得多。
張義某拍攝的素材徐聲大致都看過,制作出來怎么說也是一部水準之上的電影。
但要如何打開國際市場,就成了徐聲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張導,聽說最近劇組遇到了困難,有沒有什么需要幫忙的?”
剛到劇組,徐聲就和張義某客套起來。
《長城》劇組最近也有些流年不利,最主要是最后一起抵御饕餮的這場戰(zhàn)爭場面太難拍了。
先前的宣傳片里,雖然有不少大場面的素材,但是那始終不是混戰(zhàn)的場景。
《長城》這場抵御饕餮的戰(zhàn)爭,不再是幾個女兵在墻頭上上躥下跳,而是士兵們的整體配合一起獵殺饕餮。
長城外的戰(zhàn)場,才是士兵們和饕餮的主戰(zhàn)場。
士兵們被分成二十人一組,每組對付一只饕餮,邊殺邊退,最后才退守長城決戰(zhàn)。
而饕餮也不再像原版那樣有著致命的缺陷。
這一版的劇本沒有了原版那些弱智情節(jié),但同時也為電影的拍攝帶來了很大的難度。
就拿最后的這場決戰(zhàn)來說,光大場面的鏡頭張義某就拍了一個多月。
而到了近景的戰(zhàn)斗,還得需要配合機械模型,一個鏡頭一個鏡頭的去拍。
人一多起來,辦事的效率就會下降。
往往布置了大半天連一個滿意的鏡頭都拍不出來。
這也是為什么《長城》拍了一年半,到現(xiàn)在還沒殺青的原因。
“困難可就多了,不過總得要克服嘛,慢慢來,心急吃不了熱豆腐。”雖然是坐在劇組里,但張義某看起來依舊是一臉風霜。
“還是張導能耐得住性子,《山海經(jīng)》那邊我就待不下去。”
張義某白了他一眼,“要是《長城》你也給我弄個動畫版的劇本,我保證天天呆在浦江陪你喝茶。”
動畫劇本好處,張義某算是體會到了。
有了動畫劇本,劇組在布景燈光方面會少很多爭論,導演只需要調(diào)教好演員,讓演員拿出合格的表演就好了。
但動畫劇本也不是誰想做就能做的。
《山海經(jīng)》那一版的動畫劇本,雖說外景方面是劇組在提供,但光制作那個動畫的花費依舊不小。
《山海經(jīng)》動畫劇本的質(zhì)量可不比《哪吒》差,要不然徐聲也不會貿(mào)然啟動《哪吒》這個項目。
“沒問題,張導要是有什么新劇本,我讓時光數(shù)碼免費幫你先把劇本給做出來。”
“還是算了,《長城》三部曲拍完,我大概也要退休了。”
老謀子的年紀可不小了,雖然前世他后來還拍了不少的電影,可大多數(shù)都是在幕后指導。再讓一個六七十歲的老頭子來給自己當工具人,徐聲也會過意不去。
但不可否認,張義某對電影有著一股常人難以理解的狂熱。
相比之下,跟他齊名的馮曉鋼就差了不少。
“退休了才更應該用動畫劇本,現(xiàn)在動畫電影的市場表現(xiàn)也挺不錯的,張導以后要是有興趣,可以拍一兩部動漫電影試試嘛!”
張義某卻道,“《哪吒》能取得這樣的成績,的確是很多人意想不到的。小沫前段時間還問我,藝人會不會被動漫取代,你覺得呢?”
徐聲笑了笑,“動漫的前景是很好,但動漫在人物表現(xiàn)方面還是欠缺了一些,很難體現(xiàn)出一些人物角色的特點,現(xiàn)階段要說取代藝人還是不太可能。”
“那就好,不過這兩年國內(nèi)的市場風云變幻,已經(jīng)跟以前不一樣了,也就你敢拿幾十個億來拓展國外市場。動漫什么的以后再說吧,有想法到時候肯定免不了要麻煩你。”
張義某有些話還是沒說出口,《哪吒》的成功,難免讓老一輩的這些導演感慨。
一部電影,除了配音和導演編劇之外,就看不到其他演員的痕跡了,這是這些老一輩的導演壓根沒想到的事情。
而且,《哪吒》能取得這么高的票房,也間接的證明了徐聲的眼光。
張義某不知道以他現(xiàn)在的電影品味,到底還能不能讓那些年輕人接受。
(https://www.dzxsw.cc/book/169544/9142333.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ǎng):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wǎng)址:m.dzxsw.cc